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贺文春 《湘潮》2011,(12):23-25
1900年的仲冬,湘乡县洪塘村长塘老宅里,一个被父亲寄予厚望取名为俊杰的男婴降生了;20年后,这位改名叫李卓然的热血青年留学法国、苏联,成为一名坚定的共产党人,回国后勇敢忠诚地转战各地,成为我党我军杰出的政治工作领导者。  相似文献   

2.
滕久昕 《党史博览》2012,(10):23-26
1936年10月,中国工农红军第一、二、四方面军胜利会师。红四方面军的五军、九军、三十军及总部2万余人奉中革军委指示,西渡黄河。11月10日,中共中央和中革军委决定组成西路军,并同时成立西路军军政委员会。成员有陈昌浩、徐向前、曾传六、李卓然、李特(以上为常委)、熊国炳、杨克明、王树声、李先念、陈海松、郑义斋等11人。陈昌浩任主席兼政委,徐向前任副主席兼总指挥,王树声任副总指挥,李特任参谋长,李卓然任政治部主任。  相似文献   

3.
《湘潮》2016,(11)
正李卓然,曾任中国共产党中央宣传部副部长。李俊龙,李卓然的弟弟,曾任中国国民党中央宣传部副部长。从湘中偏僻农村一个平凡的农民家庭里走出来的兄弟俩,用他们的一生谱写了一段传奇的手足情。★佳山秀水孕育一双好儿郎李卓然和李俊龙的祖籍是在武夷山西陲和赣水源头交汇处的江西境内。不知何年何月,李家先人举家从江西迁到了湖南湘乡。这是一处遇山见秀、逢山必青的宝地,湘江最大的支流涟水河,纵横湘乡全境,流域  相似文献   

4.
刘秋林 《湘潮》2013,(6):13-15
毛泽东和李卓然不但是同乡,而且都曾在湘乡县东山高等小学堂、长沙湘乡驻省中学读书,两人的革命情谊始于中央苏区。  相似文献   

5.
导读     
《湘潮》2003,(3)
湘乡,富庶神秘;湘乡,人才辈出。湘中的这一个县,在中国近现代史上却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湘乡,人才济济,绵延不绝,星光灿烂,构成了中国近代以来独特的人才盛景。湘乡现象,吸引了我们的目光,引起了我们的思考。本期策划是湘乡人才现象:党和军队杰出的政治工作者李卓然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是无私奉献的一生。1930年,他到中央苏区参加红军,开始了波澜壮阔而又跌宕起伏的《李卓然的红色军旅生涯》……《成思危:居安思危,自强不息》,这位满腹经纶的长者、身兼数职的民主党派领导人、经历不凡的全国人大副委员长,令我们肃然起敬。李俊龙以振兴中…  相似文献   

6.
“李卓然”这个名字,现在许多人并不熟悉,但在我党、我军历史上,这个名字却曾声名赫赫。他和周恩来、邓小平一起留学欧洲,曾任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主席毛泽东办公室主任;他参加了具有历史转折意义的遵义会议,并在关键时刻站出来支持毛泽东的正确路线;他曾在红四方面军抵制张国焘的分裂路线,浴血奋战河西走廊,并临危受命率领西路军余部突围;他担任过陕甘宁边区宣传部长、西北军区政治部主任、东北行政委员会副主席、中央宣传部副部长等要职,  相似文献   

7.
红军长征李卓然1899年出生于湖南湘乡一个农家,在武昌求学时,就参加过反帝反封建的斗争。1920年他与周恩来、蔡和森等赴法国勤工俭学,加入中国共产党,后与傅钟、邓小平等转苏联学习政治、军事。他回国后于1931年到达中央苏区,先在中国工农红军总司令部直属队任总支部书记,后又兼任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政府办公室秘书长。李卓然是幸运的,在外学了马列主义政治军事理论,一到根据地就与朱德、毛泽东两位红军和中央革命根据地的创始人在一起工作,这特殊的经历使他受益匪浅,这是他在长征中的每一关键时刻方向不迷失的原因之一。他写道:“对毛泽…  相似文献   

8.
正朱瑞是一位勇于接受和乐于接受艰苦工作的红军高级将领。1934年中央红军长征前夕的8月下旬,经朱瑞多次请求,中共中央决定担任红5军团政治委员的朱瑞,与红1军团政治部主任李卓然工作对调,他到红1军团任政治部主任。军团长是林彪,政治委员是聂荣臻。李卓然回忆:这是"由于工作上的需要,周恩来副主席要我和当时在红5军团工作的朱瑞同志对调"。临危受命,出征前进行思想动员朱瑞刚一到达红1军团,就在兴国高兴圩村召开团以上干部会议,他代表军团部作了动员报告。在报告中,他介绍了当时红军面临的严峻军事形势,强调了中央根据地在北线和东  相似文献   

9.
一、遵义会议新史料1、遵义会议召开的时间。过去党史界对此有好几种看法,经调查,确定为一月十日至十七日。最主要的依据是:一日十三日,中央以周恩来的名义发电报通知刘少奇、李卓然“十五日开政治局会议,你们应于明十四日赶来遵义城。”电报底稿现陈列于毛主席纪念堂、周恩来革命业绩纪念室里。  相似文献   

10.
人民出版社1958年编辑出版的《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长征记》共收入文章55篇,都是第一方面军的红军将士在长征结束以后不久写的回忆录。开卷篇《随军西行见闻录》,署名廉巨。廉巨是陈云的笔名。长征开始,陈云受中共中央委派,任红五军团中央代表。当时红五军团军团长是董振堂,政委是李卓然。1934年12月,中央军委决定,军委第一、第二纵队合并为军委纵队,  相似文献   

11.
正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以中央苏区为中心,在各革命根据地领导了以现代话剧为主的红色戏剧运动。苏区红色戏剧运动受到了苏区人民的欢迎,也得到了红军将领的支持,周恩来、方志敏、彭湃、林彪、罗荣桓、聂荣臻、罗瑞卿、邓发、陈赓、肖劲光、何长工、肖华、张爱萍、李卓然、梁必业,以及被称为"中共早期情报三杰"的李克农、钱壮飞、胡底等众多红军将领都与革命戏剧结缘,积极参加红色戏剧的演出活动,亲自担任编导和演职人员,这在中外戏  相似文献   

12.
遵义会议上投了紧要的赞成票 1935年1月7日,红军进占黔北重镇遵义。 1月13日,刘少奇在桐梓驻地接到周恩来的电报。电报要求他和五军团政治委员李卓然应于次日赶到遵义,出席于15日召开的政治局扩大会议。刘少奇是六届五中全会补选的政治局候补委员,长征之初,担任红八军团中共中央代表。红八军团建制撒消后,随部并人红五军团,后任该军团中共中央代表。  相似文献   

13.
《湘潮》2017,(4)
正作为中国共产党领导军事工作的指挥部,大革命时期和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党中央先后建立了中央军事部、中央军委、中革军委。毛泽东、任弼时、罗亦农、李立三、邓中夏、彭德怀、贺龙、李富春、曾中生、颜昌颐、欧阳钦、李卓然、黄公略、潘心源、伍中豪、谭震林、刘士奇、蔡申熙、袁国平、陈赓、萧克等20余位土地革命时期中央军委中的湘籍成员,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创建,为中国革命军事斗争的发展,为中华民族独立解放事业的胜利,作出了举世瞩目、彪炳史册的巨大贡献。  相似文献   

14.
大西北的冬天,朔风劲吹,滴水成冰,奇寒无比。1937年12月,李先念、程世才、李卓然等人,怀着对革命圣地延安的无比向往。从迪化(今乌鲁木齐)乘飞机抵达兰州,受到八路军驻兰州办事处主任谢觉哉等同志的热情迎接和慰问。12月26日,李先念在周小舟的陪同下,乘汽车离开兰州,经西安到达延安,住在中央军委招待所休息待命。  相似文献   

15.
正1937年4月上旬,红军西路军左支队1000多人,在李先念、李卓然、程世才和黄火青等人的领导下,进入蒙古族牧民游牧的草原地带——甘肃肃北县盐池湾乡考克塞。黄火青带领十几名先遣队员,首先到达考克塞,观察地形,确定部队宿营地,发现当地有新过的畜群踪迹,便开始寻找牧民。他们走了几十里路,见到一个壮年蒙古汉子在支撑蒙古包,周围还有很多牛羊,便策马向他奔去。  相似文献   

16.
<正>革命战争时期,红军将领大都积极参加红色戏剧的演出活动,担任编导和演职人员,周恩来、方志敏、彭湃、罗荣桓、聂荣臻、罗瑞卿、邓发、陈赓、萧劲光、何长工、萧华、张爱萍、李卓然、梁必业,以及被称为"中共早期情报三杰"的李克农、钱壮飞、胡底等众多红军将领都与革命戏剧结缘,这在中外戏剧史上都是绝无仅有的。毛泽东指示创作1931年12月,在红军反"围剿"  相似文献   

17.
1937年3月,西路军从我省临泽县以南的三道流沟突围后,由梨园口进入祁连山.23日,李先念、李卓然、程世才等同志领导的左支队到达托来山时,得到了中央"视情况可向新疆或内蒙转移"的电示,开始突围.当时,位于河西走廊西段的肃北各族人民,冒着极大的风险,千方百计地掩护和营救西路军战士,用鲜血和生命铺就了一条红军路,奏响了一曲曲动人的赞歌.  相似文献   

18.
李卓然1899年11月10日生于湖南湘乡一个乡村教师家庭。1922年在法国勤工俭学时加入中国共产党。1925年冬与邓小平、傅钟赴苏联,先后进入东方大学、中山大学、列宁格勒军政学院学习政治和军事。1930年初奉命从莫斯科回上海,在中央军委周恩来、聂荣臻领导下,从事兵运训练工作,主持编译苏联红军政治工作条例供中国工农红军参考。1930年秋与列宁格勒军政学院同学萧劲光一起奔赴中央苏区参加红军,开始了波澜壮阔而又跌宕起伏的红色军旅生涯。  相似文献   

19.
正1935年1月15日至1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在遵义召开扩大会议,史称"遵义会议"。出席会议的政治局委员有毛泽东、张闻天(洛甫)、周恩来、朱德、陈云、秦邦宪(博古),候补委员有王稼祥、刘少奇、邓发、何克全(凯丰),还有红军总部和各军团负责人刘伯承、李富春、林彪、聂荣臻、彭德怀、杨尚昆、李卓然,以及中央秘书长邓小平。李德及担任翻译工作的伍修权列席会议。会议由博古主持。会议首先由博古做"关于反对第五次‘围剿’的总结报告"。他在报告中过分强调客观困难,把第五次反"围  相似文献   

20.
编辑同志:收到《湘潮》2003年第3期,封面上“毛泽东与湘乡”几个红色大字立即映入眼帘,打开扉页,“导读”中精心策划的“湘乡人才现象”深深吸引住我。该期以大量的篇幅,介绍了与湘乡关系特殊的毛泽东及湘乡的重要党史人物成思危、李卓然、李俊龙、罗健夫、谭长桥等。他们当中,既有共和国的开国领袖,党和国家领导人;又有普普通通的革命英雄和优秀科技工作者;还有与共产党风雨同舟的民主人士。他们确实是湘乡无数风流人物的代表,是湘乡的骄傲!我作为一名在湘乡这块神奇土地上工作的领导干部,与90万湘乡人民一样为湘乡人才辈出而感到无比骄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