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现行户籍制度是一种非人道的制度。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这种户籍制度的本质,是把“迁徙自由”这一人的基本权利当作一种管理手段来使用的。这不符合以人为本的原则,和我国宪法中关于“国家尊重和保护人权”的条款也是相矛盾的。迁徙自由一直被视为人身自由的一个重要方面。从积极的方面来看,迁徙自由给个人的自由发展开辟了无限广阔的天地,肯定了每个人追求幸福的权利。作为公民的一项基本人权,迁徙自由为绝大多数国家的宪法、法律以及国际性人权文件所承认。《世界人权宣言》第13条规定:“人人在国境内有自由迁徙择居之权。”《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国际公约》也有相类似的规定。  相似文献   

2.
当前外来人口的流向态势欧金祥随着改革开放和特区建设的发展,近年来,福建厦门市外来人口急剧增多,已成为内地人员主要流入地之一。应该说,大批劳务人员输入对缓解沿海地区劳力需求矛盾、促进经济特区建设作出了积极贡献。但是,由于外来人口盲目流入、宏观失控、管理...  相似文献   

3.
迁徙自由是现代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已得到国际社会的普遍认同.长期以来,除了在个别历史阶段,我国法律对迁徙自由基本上采取限制的态度,这与我国的经济体制及市民社会的缺失有关,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及市民社会的发育,要求迁徙自由入宪的呼声日益高涨.但是在宪法上承认迁徙自由与现实中完全实现迁徙自由是有区别的,从应有权利到法定权利的转变不是一时就能实现,迁徙自由的实现有赖于相关制度的完善及市场经济的成熟.基于目前的情况,我国现行宪法中没有规定迁徙自由.  相似文献   

4.
走出城市外来人口管理的误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走出城市外来人口管理的误区胡训珉(上海公安高等专科学校)方垚上海市公安局近年来,以农村剩余劳动力为主体的城市外来人口正以惊人的几何级数猛烈增长。据1993年底统计,仅上海就有外来人口281万人,其中流入市区的有234万人,在上海居住1年以上者占28....  相似文献   

5.
论迁徙自由     
肖百灵 《求索》2007,(4):103-105
迁徙自由源于维持生存的自然权利,有助于人的自我实现、自我发展,是人类追求公平正义的重要途径。各国宪法和国际人权公约对迁徙自由的确认和保障分为绝对模式和相对模式两种。本文对迁徙自由做了法理上的初步分析,并对各国有关迁徙自由的宪法制度做了系统的考察。  相似文献   

6.
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次会议决定:批准2006年12月13日由第61届联合国大会通过的《残疾人权利公约》,同时声明:《残疾人权利公约》条文中关于“迁徙自由”和“国籍”的规定对于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的适用,不改变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关子出入境管制和国籍申请的法律的效力。  相似文献   

7.
运用可行能力理论对农民权利贫困问题进行分析,发现农民权利缺失的真实困境是可行能力的贫困或被剥夺,而不仅仅是收入低下。可行能力的提出,在农民权利贫困研究中有着诸多贡献,它为透视与评判当前中国农民权利贫困问题提供了一个崭新的视角。表达自由、经济条件、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迁徙自由等可以作为农民可行能力的培育途径。  相似文献   

8.
2010年中国跃居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同时也经历着社会生活领域的巨大变化,其意义绝不亚于经济发展方面的成就。2010年3月,《选举法》修正案高票获得通过,终结了持续五十余年的人民代表选举城乡同票不同权的历史,中国农民终于享有与城市居民平等的政治权利。11月中旬,成都出台了《全域成都统一城乡户籍实现居民自由迁徙的意见》。  相似文献   

9.
由于我国现行宪法并未像"五四宪法"那样将公民的迁徙自由明确列入文本之中,因此,不断有学者呼吁将公民的迁徙自由重新写入宪法。但是在我国当前的现实环境下,公民的迁徙自由被重新写入宪法并不意味着该权利就能马上得到很好的保障。因此,对迁徙自由的讨论应当走出迁徙自由是否该重新入宪的定式思维,学者应当将精力集中在探讨如何通过具体的制度保障在社会管理中确保公民迁徙自由的实现。  相似文献   

10.
迁徙自由是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宪法上确认迁徙自由,是完善我国人权保障事业的需要;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立和发展的内在要求;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需要;是户籍制度改革的需要.大规模的人口流动为迁徙自由的确立提供事实根据,市场经济的发展为迁徙自由提供动力,各种制度改革和社会变革为迁徙自由提供了社会基础.  相似文献   

11.
作为中国东部发达省区,浙江一直都是劳动力流入大省。据统计,2010年全省常住人口中省外流入人口为1182.40万人,占到全省总人口的1/5强。外来人口绝大多数从事低端制造业和服务业。近年来,作为外来人口主要流出地的中西部省份,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就业机会逐步增多,大批农民工选择返回家乡就近工作或创业,这给仍以劳动  相似文献   

12.
练琪  李延 《人大研究》2006,(5):18-20
一、迁徙自由的内涵和历史沿革何为迁徙自由?这是个既古老又现代的话题。古典自然法学派是现代西方法律的奠基石,其代表以格老秀斯、霍布斯、洛克、孟德斯鸠为代表的古典自然法学派“创立了迁徙自由和选择职业的自由,并开创了宗教和思想自由的时代。”[1]迁徙自由是现代文明国家公民的一项基本宪法自由权利。广义的迁徙自由一般是指公民在符合规定的范围内自由离开原居住地到外地(包括国内和国外)旅行或者定居的权利;狭义的一般是指公民在国籍所在国领土内自由旅行和定居的权利。关于迁徙自由,国内外学者主要有以下观点:一种是把它视为人身…  相似文献   

13.
传统户籍制度将每个人固化在可以世袭的利益坐标上,否定了机会平等,限制公民的迁徙自由。机会平等意味着公民在一些基本生活领域享有同等的自由,而迁徙自由则是实现这些自由的前提条件。人类理性的有限性和社会进步决定了自由和机会平等的必要性。我们应该以尊重和保障人权作为构建新户籍制度的价值目标,寻求应对现实对策。  相似文献   

14.
迁徙自由作为一项公民的基本权利在国际法和众多国家的宪法中得到确认。在制定"八二宪法"时,考虑到尚不具备实现迁徙自由的现实条件,所以"八二宪法"没有规定迁徙自由,这是一种权利受制约性的思维模式。当下学术界多主张迁徙自由作为一项基本权利具有不可侵犯性,宪法应当重新确认迁徙自由。在权利的不可侵犯性和受制约性的矛盾关系中,不可侵犯性是第一性的,受制约性是第二性的。在公民迁徙自由权是否入宪的问题上,必须先考虑不可侵犯性,不能以受制约性为理由来剥夺公民的迁徙自由。  相似文献   

15.
迁徙自由是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在对其的性质、历史、意义的分析基础之上,结合外国的关于迁徙自由的立法经验,提出我国宪法恢复迁徙自由的立法对策。  相似文献   

16.
公民的迁徙自由亦称迁徙权,从严格的法律意义上讲,是指公民在本国境内享有离开原居住地移居异地的自由。迁徙自由属于人身自由的范畴,是人的行动举止自由的重要内容,又具有社会经济权利的性质,与人的社会经济活动密切相关。我国1954年宪法第90条曾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居住和迁徙自由”。但由于种种原因,迁徙自由均未再写进后来的三部宪法。  相似文献   

17.
新中国户口迁移制度的形成建国初期,合法公民迁移处于只登记不审批的自由迁徙局面。1953年以后,由于经济建设全面展开,从农村迁往城市的人口迅速增多,给城市造成诸多困难,国家随即进行行政调校。在总结规劝、遣返‘满目流入城市的农民”的十多年实践的基础上,新中国户口迁移制度逐步形成,以1964年国务院批转《公安部关于处理户口迁移循规定》为标志。1977年底,国务院再次批转了公安部《关于处理户口迁移的规定》,重申和完善了户口迁移制度。面对包围、封锁而急于富国强兵的新中国,受严峻形势所迫,实行了以限制迁入城市、平衡人口…  相似文献   

18.
论迁徙自由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正> 迁徙自由是现代法治国家公民所享有的基本权利之一。确认并保护公民的迁徙自由对促进社会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促进政治民主化、真正体现平等权和人的价值的充分实现,具有重要的意义。进一步研究探讨迁徙自由问题是我国宪法学及相关法律制度所关注的重要课题之一。  相似文献   

19.
农民,是指在农村从事农业生产的劳动者。所谓农民犯罪,简单地说,就是农民违反国家《刑法》,触犯国家刑律的行为。成都地处大西南腹地,四川盆地的西部,是四川省省会,也是西南地区的科技、商贸、金融中心和交通、通讯枢纽。全市面积1.23万平方公里,人口近990万,农业人口670万,占总人口的67.8%。经济的发展必然需要大量的劳动者,从而导致外来人口的增加,但外来人口的过度流入,尤其是农民的过度流入,给成都这个本已不堪重负的都市愈加沉重的压力,社会问题增多,农民犯罪案件飙升。针对成都市6个城区与各郊区县(市)的不同特点,通过对农民犯罪的现状特征及其成因的分析和研究,探讨遏制农民犯罪的方略。  相似文献   

20.
一、首都城市功能决定北京的外来人口规模必须加以控制北京的外来人口数量居高不下,一直是困扰首都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大难题之一。据北京市统计局今年2月13日公布的最新调查数据显示,本市外来人口为215.8万人,其中,在京务工经商的从业人员有169.8万人,占外来人口总量的78.2%,这一数字相当于北京职工总数的30.4%。五天之后,依据对北京站、北京西站及公交长途客运站的调查统计,春节后,进京的外来人口已突破260多万人,且仍在源源不断地流入。那么,北京能够无限制的容纳外来人口吗?结论是否定的。1.北京的人口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