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儒学在本质上就是以伦理道德为核心的学说。儒家伦理包括传统文化的儒家伦理与文化传统的儒家伦理。儒家伦理作为一种客观的既定的存在之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构的地位具有根源性、民族性、母体性、前提性和不可回避性等重要地位。儒家伦理作为传统文化的核心内容,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构有着其他文化体系无法代替、不可或缺的积极作用。民为邦本、天人合一、和而不同及大同思想等儒家伦理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构提供了丰富的文化资源和方法思路。  相似文献   

2.
自古以来,儒家伦理思想就充满着人本思想的情怀,强烈的人本意识使得儒家伦理在历史上备受瞩目和青睐。坚持人本原则主要是基于儒家伦理思想发展的人学基础和核心内涵。"人是万物之灵"与"人是目的",充分体现出儒家伦理思想的发生发展都是以人为主体和指向的。人本原则的内涵及意义主要体现在儒家伦理生态观、生活观和生命观中,这"三观"对于儒家伦理的现代转换与科学发展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和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3.
"和而不同",是儒家提出的一个哲学理念和原则。坚持儒家伦理"和而不同"原则,其主要依据在于人类文化多元化与多样性的根本要求和独尊自大的思想是固化僵死的思想。其核心内涵与意义则包括:一是儒家伦理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二是儒家伦理与其他思想、文化、思潮等的协同关系.即"一"与"多"的协同;三是中和——儒家伦理之至高境界。"和而不同"这一儒家伦理重要发展原则,对于化解异质文化、文明问冲突.分析和解决现实社会诸多矛盾问题以及更深切地关注人们"如何生活得更好"这一问题具有重要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4.
儒家伦理思想的产生,有其一定的社会和文化背景。它的形成不同于西方伦理思想,也不同于我国其他各家伦理思想,有其自身的独特特点:它是一种宗法伦理,政治伦理和实践伦理。儒家伦理思想的现代转换问题的实质是传统理念是否适应现代社会的问题,其转换不尽是必要的,也是可能的。我们要摒弃那种对待传统文化的"全盘肯定论"和"全盘否定论",而应合理待之。对于如何进行儒家传统伦理的现代转换,可以以儒家"仁义"和"天人合一"思想的转换路径为例。此外,儒家传统伦理还可以从伦理精神,道德人格,道德约束,德行修养等方面进行现代性转换。  相似文献   

5.
赵雅玄 《工会论坛》2011,17(3):160-163
儒家孝伦理深刻而全面地影响着百姓的日常生活。儒家孝伦理对百姓生活的积极影响主要表现为百善孝为先,有利于建设和睦的家庭关系;以孝为元德,有利于建设和谐的人际关系;秉承敬老美德,有利于弘扬敬老新风;坚持孝忠有度,有利于发扬博爱精神。但是,儒家孝伦理对百姓生活也存在着消极影响。我们应当批判继承儒家孝伦理,建设当代和谐家庭。  相似文献   

6.
诠释与创造:儒家的人生伦理──梁漱溟新儒学人生伦理思想研究栗玉仕梁漱溟对儒家伦理"真精神"的发现,可以说是以自己业已形成的解释系统对儒家伦理重新诠释和创造性地发挥。它首先发轫于对儒家形上学的所谓生命体验和悟解。梁漱溟认为宇宙间实没有那绝对的、单的、极...  相似文献   

7.
作为中国哲学和伦理学的重要范畴,"知"与"行"有其特殊的内涵和意义。自先秦以降,儒家伦理在绵延发展过程中始终保持了知行统一的发展原则,即思想学说和生活实践不可分割,二者融为一体。儒家伦理发展不仅在过去坚持知行统一,而且在现代转化过程中仍需继续坚守,始终保持知行统一的发展品性,这也是儒家伦理竞相发展、历久不衰的又一内因。  相似文献   

8.
中纪委十八届六中全会指出:要用历史、哲学和文化的思考支撑信心,以顽强的毅力和不屈的韧劲,把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引向深入。传统儒家政治伦理对我国影响深远,已经深化为人们的文化—心理结构,党风廉政建设必须立足传统儒家政治伦理,才能建立适应传统土壤的廉政文化。当前,对传统儒家政治伦理文化进行扬弃,唤醒传统家国情怀,鼓励传统家风建设,对于加强廉政文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冯淑慧  魏振波 《工会论坛》2007,13(3):128-129
儒家的诚信伦理作为一种重要的道德资源在当代中国依然发挥着独特的作用和影响,但由于它植根于自给自足的封建自然经济和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家族伦理文化,人们很难超越血缘关系的局限,对家庭之外的人产生信任。而在商品交换高度发达的市场经济社会,直接要求人们彼此之间相互信任。可见,要使儒家的诚信美德在现代社会焕发出生机,就要实现儒家诚信伦理观念层面、生活层面、制度层面的现代转化。  相似文献   

10.
儒家善政伦理为儒者在国家治理中经长期实践而形成的一种道德体悟。善政的核心是德治。儒家善政伦理要实现复兴只能走现代化之路。  相似文献   

11.
对待古老的"孔家店","打倒"是不行的,"转化"是必要的,然而"重构"才是根本的。不应该将儒家伦理与基督教伦理简单对比,将前者看成"普遍伦理",而将后者贬为"特殊伦理"。实际上,儒家伦理既是一种"普遍伦理",也是一种"特殊伦理",前者表现为"天人合德"的终极原则、"仁爱"的普遍原则与"先仁后礼"的先验礼制原则,后者表现为"五伦关系"中那种"各得其所、各就各位"的"序位伦理"。"德"与"位"的统一就是"普遍伦理"与"特殊伦理"的统一,因此,儒家的"德位"之思具有深刻的形而上意义。  相似文献   

12.
为更深入探索儒家伦理、推进具有深厚中华人文传统的现代伦理哲学完整体系的建构,为人文北京和世界城市建设更尽绵薄,由北京东方道德研究所主办的“儒家伦理与当代社会”学术研讨会于6月8-9日在京举行。徐惟诚、尹学龙、钱逊、葛荣晋、陈瑛、李汉秋、甘葆露、王殿卿等领导和专家出席会议,张晓华、周永源代表学院领导出席并分别致开幕辞和闭幕辞。研讨会结合国家建设实际,特别是官德、公民道德、文化建设等问题,针对全国尤其是首都北京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中的伦理问题,努力开掘儒学伦理思想的丰富资源并与现代社会改革和发展实践一体考量,彰显儒家德性伦理独特而卓越的文化价值,力图为现代生活提供优质精神食粮。  相似文献   

13.
道家从文明的开端就参与了中国民族的伦理世界与道德世界的建构,是中国道德哲学体系与中国伦理精神最重要的原色之一。道家伦理具有重要的精神哲学意义。道家为中国伦理提供本体论基础,弥补了儒家道德哲学体系中本体缺失的不足;道家的隐世避世为入世的伦理提供了一个退出机制,使富有弹性的安身立命基地的建构成为可能;道家在儒家的人伦原理之外提供了一套扬弃人生和人伦矛盾的人生智慧。但是,由于其理论体系中不可克服的内在矛盾和人格构造中难以弥合的内在分裂,道家伦理在中国伦理精神的体系中终不能成为主流和正宗。  相似文献   

14.
如果论及儒家伦理的现代价值,我们应首先注重儒家伦理中所蕴含的人类共生主义的道德理想.所谓共生主义.就是谋求人类的共同生存与发展,完善和提高.在世纪之交.在回首世纪人类走过的历程.展望21世纪人类发展的前景的时候,我们最需要提出和最应该珍视的是儒家人类共生主义道德理想中的群体主义、和平主义、仁爱主义的道德信念和道德实践.  相似文献   

15.
经济全球化过程中中国经济伦理精神的理性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提出了调节经济活动的三种手段,指出经济全球化时代要批判继承儒家美德伦理和西方契约伦理两种思想资源,提醒人们要慎重对待伦理精神的“国际接轨”,最后呼吁要充分发挥企业界、政府、学术界在经济伦理精神建构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从传统走向现代,是近代以来中国历史的基本主题.实现传统道德的现代转型,既是中国实现现代化的关键,也是中国现代化的重要内容之一.而"实现儒家伦理文化的现代化更新,则是实现传统伦理文化的创造性转型的核心".①然而,自19世纪中叶以来,一个半世纪过去了,儒家伦理的现代化似乎仍未完成.  相似文献   

17.
我国古人对山水情有独钟。春秋战国时期,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和以老庄为代表的道家分别从道德和情感的角度,开创了儒家的“山水比德观”和道家的“山水比情观”。本文从这两个方面加以论述,试图得出儒家注重社会伦理,道家崇尚个体人格的结论。  相似文献   

18.
我国现代慈善事业滞后的伦理根源包括传统伦理根源、宗教伦理根源和现代伦理根源.传统伦理根源主要有:儒家倡导的亲情伦理是狭隘有等差的;儒家思想在一定程度上强化了国人的功利主义;"官本位"弱化了国人的公益观念,淡化了国人的社会责任感.宗教伦理根源是宗教伦理从未占据我国的主流意识层面.现代伦理根源则是人们封闭的财产观和对待财富的矛盾心态.  相似文献   

19.
"德"是中国伦理和民族文化的核心概念,儒家与道家都讲"德"。阐述分析儒家之"德"与道家之"德"的共通性与差异性,能更好地把握儒家思想和道家思想的内涵和精髓。  相似文献   

20.
周志文 《工会论坛》2004,10(4):107-108
儒家伦理思想是儒家整个思想体系的核心内容 ,积淀了几千年来中华民族的群体智慧。从社会主义道德体系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建设三个方面来研究儒家思想的当代价值 ,以期儒家伦理与现代社会能够同构契合和互补优化 ,从而能够成为我国社会经济运行的动力源泉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