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邓小平的发展观是邓小平理论的核心.科学发展观是在坚持邓小平发展理论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国情,在发展目的、发展内涵、发展要求等方面对邓小平发展观的发展和创新.  相似文献   

2.
邓小平群众观是马克思主义在我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条件下的继承和发展.学习和运用邓小平群众观,对于进一步端正党风,加强廉政建设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在集中阐述邓小平群众观的基础上,结合我党廉政建设的现状,初步探讨了如何运用邓小平群众观来加强党风廉政建设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邓小平对党的执政效率问题十分关心.在深刻分析提高党的执政效率的可能性、必要性、紧迫性的基础上,邓小平提出了提高党的执政效率的具体方法.邓小平论提高党的执政效率具有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著名工运领袖邓发和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一代伟人邓小平早年曾是一对很亲密的战友.他们共同经历过二万五千里长征,在延安又同住过一个窑洞,工作之余,更是形影相随,亲密得就象亲兄弟一般.据邓小平的女儿毛毛在《我的父亲邓小平》中写道:他和邓小平“私交甚笃”,“情同手足”.就连邓小平和卓琳的美满婚姻,也是由邓发一手撮合而成的,当时在延安被传为佳话.  相似文献   

5.
废除干部领导职务终身制,是政治体制改革的重大成果,也是邓小平最伟大的贡献之一.在这一重大改革中,邓小平不仅是深谋远虑、运筹帷幄的领导者,而且是一个率先垂范、身体力行的实践者.以邓小平为代表的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以身作则,为顺利地废除干部领导职务终身制做出了表率.  相似文献   

6.
针对我国学术界对邓小平社会历史分期思想的片面理解,在研读邓小平原著基础上,本文认为邓小平的社会历史分期思想是多重的,即邓小平从不同视角对人类社会或特定社会形态作过历史分期.邓小平的社会历史多重分期思想为邓小平理论主题的解答和新时期以来党的政策的制定奠定了基础,因而它在邓小平理论中占据重要地位.邓小平社会历史多重分期思想为我们展示了剖析人类社会的新视角,拓展了邓小平唯物史观研究领域,也有助于我们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相似文献   

7.
邓小平在江西中央苏区时期,为创建地方红色政权作出了重要贡献,却又历尽坎坷,大起大落.1933年3月,时任中共会寻安中心县委书记的邓小平,被"左"倾错误推行者打成"江西罗明路线"的代表人物,并受到错误的处置.这是邓小平政治生涯中遭遇的第一次磨难.事情发生的深层根源是邓小平不认同"赣南会议"对毛泽东的错误批评、指责,根本原因是邓小平的思想主张与"左"倾路线相悖,导火线是所谓"寻乌事件".历史证明,邓小平是中央苏区江西党内坚持毛泽东正确路线、抵制"左"倾错误的杰出代表.  相似文献   

8.
邓小平与曾希圣是亲密的挚友.早在江西中央苏区和长征途中,曾希圣与邓小平就在共同战斗中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在工作上,曾希圣是邓小平的下级;在生活上,邓小平是曾希圣的密友.他们互相关心,互相尊重.他们之间有许多感人的故事,有些鲜为人知.  相似文献   

9.
作为政治制度理论的政治哲学--邓小平政治哲学思想辨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杨百成 《理论学刊》2001,2(5):33-35
邓小平的政治哲学实质上是一种政治制度理论.作为社会政治的一种分析框架,制度在邓小平视野中具有特殊的意义.本文从邓小平政治著作的文本出发,结合西方政治哲学家的有关论述,对邓小平政治哲学思想作以初步辨析.  相似文献   

10.
5 邓小平首次公开介入香港问题,是在1974年.5月25日,第二次复出的邓小平参加了毛泽东、周恩来与希思的会见.当天晚上,邓小平在欢迎希思的宴会上发表讲话,代表中国政府声明:香港问题作为中英两国之间的“历史遗留问题”将在“适当时候予以解决”.邓小平说:“尽管中英两国社会制度不同,在我们两国之间还存在着在适当时候予以解决的问题,我们完全可以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求同存异,交朋友,发展关系.”1975年、1977年,邓小平会见第二次、第三次访华的希思,在谈到香港问题时,也都重申了中国政府的这一立场.  相似文献   

11.
初闻“四人帮”被粉碎的消息,邓小平致信祝贺;人民群众热切盼望邓小平重新参加中央领导工作.很长一段时间以来,邓小平难得有这样的好心情.这是1976年10月10日.大前天,叶剑英元帅送来消息,说江青、张春桥、姚文元、王洪文“四人帮”已被隔离审查.邓小平,这位在中国政治舞台上几落几起,被其女儿称为具有“临危不惧、遇喜不亢”性格  相似文献   

12.
邓小平发展观思想博大精深,对邓小平发展观的准确把握,有助于我们全面把握邓小平理论科学体系,更有助于我们牢固树立和坚决落实科学发展观.本文通过对邓小平发展观主要内容、主要特点的分析,对邓小平发展观做了简要论述.  相似文献   

13.
在邓小平理论中,发展思想占有重要的地位.邓小平发展思想的形成,是与当今时代的主题紧密相关.邓小平纵览天下大势,正确判断时代特征,深刻总结国内外经验教训,科学分析中国国情,从而形成了系统的发展思想.邓小平的发展思想有其深刻的科学内涵,这个科学内涵是一个体系.在这个体系中,最根本的理论基础是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核心内容是围绕着"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一主题展开的.在搞清楚什么是社会主义问题上,首先要搞清楚社会主义的本质.社会主义的本质是邓小平发展思想的出发点和立足点.从这一点出发,邓小平提出了一系列关于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发展思想.如社会主义建设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改革是发展的动力;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确定了中国的发展战略、发展重点,分析了中国的发展机遇;注重社会的全面协调发展;走可持续发展之路.这些思想共同构成了邓小平发展思想的框架体系.从本质上讲,邓小平理论,就是加快中国发展的理论.在邓小平发展思想的指导下,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江泽民同志继承和发展了邓小平这一思想,提出了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第一要务的思想,把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进一步推向前进.目前,中国正面临着发展的关键时期,党中央又提出了要树立科学发展观,用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邓小平的发展思想.  相似文献   

14.
邓小平是当代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是世界上最有影响的政治家之一.对于这样一位伟大人物,他的生平和思想,无疑是海内外各界人士共同关注的热点.不久前,由青年学者、中国人民大学副教授温乐群编著的《邓小平之初》,由香港天地图书公司出版,为我们提供了一部全景式的邓小平的政治传记,已经引起了海内外读者的广泛兴趣.首先,这是一部史料翔实的邓小平的政治传记著作,填补了不少邓小平生平和思想研究中的空白点.关于邓小平的家世和他早年的生活,由于缺乏史料,以前,一直是邓小平研究中的薄弱环节.本书作者深入发掘史料,在这方面的研究中取得了可喜的进展.关于邓小平  相似文献   

15.
邓小平解放思想的思想路线是一个由解放思想的动因论、解放思想的性质论、解放思想的目的论、解放思想的条件论、解放思想的原则论、解放思想的评价论共同构成的体系.我们在理解邓小平的解放思想时,必须站在系统体系的高度上,完整准确地理解邓小平的解放思想,防止对它进行曲解和割裂.  相似文献   

16.
邓小平对新闻工作,对整个思想战线的论述,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坚持党性原则,充分体现在他的新闻理论中,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邓小平新闻理论的核心,密切联系群众是邓小平新闻理论的重要特征,加强舆论监督则是新闻工作的伟大使命.  相似文献   

17.
目前,在邓小平的思想研究中出现两种倾向:一种认为,邓小平自三中全会以来已形成完整独立的思想体系,并概括为"邓小平的思想".翻身靠毛泽东思想,致富靠邓小平思想,邓小平的思想是"第四个里程碑".另一种认为,邓小平提出的思想理论,毛泽东过去都论述过,虽然有的问题由于当时种种原因的限制没能很好解决,但毛泽东思想是邓小平的思想理论产生的思想基础,邓小平的思想理论是毛泽东思想的延伸.大多数学者认为,上述两种倾向不准确、不科学.普遍认为,邓小平对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特别是邓小平关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首先是  相似文献   

18.
邓小平消费理论论证了提高消费水平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并对生产和消费的辩证关系进行了精辟的论述.在假日消费红火的今天,发展休闲经济被提上日程.本文试从生产、消费等方面说明休闲经济.一方面体现了邓小平消费理论,另一方面,它的发展要继续以邓小平的消费理论为指导思想.  相似文献   

19.
关于社会主义民主的理论,是邓小平政治发展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邓小平关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民主的重要论述,对于指导我们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具有深远的意义.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民主极端重要性的思想,集中反映在"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就没有社会主义的现代化"这个他在改革开放新时期提出的著名论断中.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思想,是把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民主历史定位的理论前提.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民主本质属性的论述.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指针.  相似文献   

20.
唐奎 《党史文苑》2009,(4):34-36
邓小平在各个历史时期都对社会福利问题有所关注,他曾在理论著作中多次阐述其社会福利观.在抗日战争时期,邓小平表述了关于"人民福利"的观点;新中国成立之初,邓小平论述了"工人福利"的问题;在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邓小平又论述了关于发展"集体福利"的观点.邓小平对于社会福利的认识随着其历史实践的不断深化而不断发展,他的社会福利观为改革开放后重建新的社会福利体系和制度奠定了一定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