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某报在报道财政部金融司司长徐放鸣“因涉嫌受贿被刑拘”时,用的题目是《低薪“憋”出财政贪官》。为了印证徐是“憋”出来的贪官,报道援引了财政部财政科人的话:像徐放鸣这样级别的官员,月薪不过三四千元,“这确实是个‘清水衙门’!”言外之意,徐受贿是因为工资太低,若是高薪,徐不受“憋”,不至于拿别人的钱。  相似文献   

2.
近日,有专家在人民网发文建议废除贪官死刑,理由是因为国外有“政治犯不引渡”和“死刑犯不引渡”的条款。为了把逃到国外的贪官引渡回国,所以我们必须废除贪官死刑,  相似文献   

3.
姬建民 《前线》2008,(12):68-68
别以为贪官行贪之时总想的是伸手未必被捉.进而毫无顾忌地趁机贪敛钱财,其实也会想到伸手可能被捉。所以,贪官贪财之时多留个“后手”,就像盗贼入宅之时。首先要把退路看好一样,一旦撞到枪口上,也好有个退身之步。  相似文献   

4.
贪官的胃口     
人吃饱了饭,肚子就不会饿。这不是废话吗?可话还得说。因为在当今社会,有些事把人们弄得越来越糊涂了。我的一位朋友就曾这样对我说,肚子吃得太饱,就撑得慌。而那些贪官们的胃口,咋就没个饱呢?是啊,如果贪官们的胃口和平民百姓的胃口一样,不就不叫贪官了吗?依我之见,凡称得上贪官者,大都是手中握有一定的实权,在单位里是绝对的“大哥大”。无职无权的平民百姓,即使你有贪心,可谁会给你送呢?这就应验了人们常说的“行贿要有钱,受贿要有权”。贪官权有多大,胃口就有多大,此话一点不假。当然,贪官们的胃口也不是一开始就像…  相似文献   

5.
中国的廉政风暴揭出了一批贪官,人们在翻阅他们的犯罪记录时,发现了一个带有共性的现象:差不多每一个贪官,都与“美女”结下了不解之缘。这些“美女”或者是贪官们享受的工具,或者是把贪官拉下水的诱饵,或者是与贪官沆瀣一气成为贪官鲸吞国家财产的帮凶。这种现象被人们称之为“美色伴贪官”现象。产生“美色伴贪官”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本文试从社会学的视角做一点透视。从社会背景来看,我国已进入改革开放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也是向现代化社会的转型期。改革开放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社会财富和个人财富急剧增加,“利润效应”…  相似文献   

6.
苏北 《共产党人》2006,(23):54-54
贪官,古今有之,但古今贪官都不一例外地与“权”、“钱”、“淫”、“盈”四字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权”。古今贪官,首当其冲的就是贪权,没有权,贪官们就不可能达到贪脏枉法,欺压百姓的目的。有权,使有了一切。于是,贪官们削尖脑袋,钻天入地都要弄到“权力”。他们争权夺利,尔虞我诈,玩弄权术于股掌之中。  相似文献   

7.
罗满元 《求贤》2008,(3):43-43
如若有人问,中国贪官到底有多少桃色新闻?这大概很难统计。因为贪官创造的纪录早已让人们失去了好奇的胃口。仅从规模上讲,就有江苏省建设厅原厅长徐其耀包养140多个情妇的“超级纪录”,有被称为“五毒书记”的湖北省天门市原市委书记张二江的“床上一百单八将”。但如果有人要问贪官桃色新闻产生的原因。我们却能说出个大概。我们无须论证先有色还是先有贪。  相似文献   

8.
张和利 《党课》2010,(11):74-76
在反腐败过程中有一个怪现象,就是许多贪污腐败案件并非由纪检部门或其他反腐败部门查出来的,而是意外“露馅”的。有人做过—个统计:有60%-70%的贪官是根据群众举报查处的,而群众之所以能够发现贪官的蛛丝马迹,不少竟然是贪官自我曝光的,如二奶反目、小偷被抓、奸商败露等都成了导致贪官“露馅”的渠道。  相似文献   

9.
说贪官     
贪官都贪什么 目前被揪出来的大小贪官,似乎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事发前可能有一些荣誉称号,有的是“全省十佳公仆”、有的是“全市人民满意公务员”、有的是“精神文明建设先进标兵”……可见,贪官除了贪财、贪权、贪色以外,还喜欢贪荣誉。  相似文献   

10.
“贪官大多出身苦”被作为一个特点提出来,最先于去年7月25日《检察日报》署名周建达的文章《贪官的八大特点》,随后又被作者兰帆几乎全文引用并刊登在《青年参考报》上,再后兰帆的这篇文章被《政工研究文摘》2000年第五期摘录。此语先后被三家报刊(笔者所看到的)刊登,可见其影响力和影响面。笔者认为,“贪官大多出身苦”作为贪官的一大特点,不仅提法很不妥当,而且可能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我对“贪官大多出身苦”提出质疑,目的在于澄清是非,正本清源。为郑重起见,现将周建达《贪》文中对这一特点的文字原文抄录:“六是贪官大…  相似文献   

11.
随着反腐败斗争的深入开展,一些贪官被剥去伪装而落入法网。透视案件的查处过程,人们会发现一个耐人寻味的现象:在被查处的贪官中,有一部分是因意外事件而落马的——有被小偷“偷”出来的,有被绑架“绑”出来的,有拔出萝卜带出泥“带”出来的,有误打误撞、自投罗网的。  相似文献   

12.
孟伟 《党风建设》2003,(1):14-15
翻开一个个被查处的贪官的历史,我们不难发现,不少贪官是苦出身或从小吃过不少苦,靠个人努力,靠党和国家培养成才,并走上各级领导岗位。但为什么他们手中有了权就背叛自己的理想信念走上腐败的不归路?让我们透过他们的人生轨迹看看这些“苦孩子”是怎样由红变黑,由廉变腐的。  相似文献   

13.
一边是贪官们大肆卖官敛财、劣迹斑斑,一边是绝大多数干部虽早有觉察却保持沉默。近年来,安徽省有18个县(区)委书记因卖官受贿被查处。安徽省纪委的专家说:正是“绝大多数干部的沉默”、“毫无责任感的沉默”,形成了这些贪官们腐败行为愈演愈烈的“黑色土壤”,这种现象值得高度警惕。  相似文献   

14.
近日,有专家在人民网发文建议废除贪官死刑,理由是因为国外有“政治犯不引渡”和“死刑犯不引渡”的条款。为了把逃到国外的贪官引渡回国,所以我们必须废除贪官死刑。此条消息还征集了投票,我投了反对票,查看投票结果,记得当时有600多人投票,反对票占了72%,后来不知何故,此条消  相似文献   

15.
当年一曲“十五的月亮”唱红祖国大江南北,“军功章徇有我的一半也有你的一半”脍炙人口。然而,曾几何时,有些人用自己的行为将歌词改写为“铁手铐有我的一半也有你的一半”。近年来,伴随着一个个贪官的被查处,贪官背后的“贪内助”现象引人关注。众多案例表明,在一个个中饱私囊、私枉法的贪官身后,往往有一个贪婪的内当家。大贪官戚火贵临刑前悔恨地说:“我如果有一个好老婆的话,如果她及时提醒我,我不会落到这个地步。”于是,“贪官都是贪妻惹得祸”,成为一些人的共识,此论不时见诸于报刊。乍听起来,此论似乎有一定道理。的确,“家风”不…  相似文献   

16.
范富文 《世纪风采》2013,(12):40-43
清朝末年,民间曾流传这样一副对联:“宰相合肥天下瘦,司农常熟世间荒”。上联写的是李鸿章,李乃安徽合肥人,曾任宰相;下联写的是翁同和,翁乃江苏常熟人,曾任司农(相当于现在农业部长)。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随着我国反腐力度的加大,从地方到中央,一批批贪官被清除出干部队伍,有些被判了刑,有些甚至丢了脑袋。这可真是大快人心。透视这些官员的落马过程,我们不难看出,贪官们其实日子也不好过,有些甚至是惶惶不可终日,因为贪官的心中有“十怕”。一怕纪委,纪委无情除邪恶。怕纪委、怕反贪局,所有贪官皆如此。贪官多是由纪委“双规”后,查出其罪行,然后交司法机关处理的。纪委是我们党的专门反腐机构,是贪官污吏的克星,而且纪委一旦抓住贪官的“狐狸尾巴”就不松手,不少的窝案、串案都是在纪委的穷追深挖下破获的。湛江特大…  相似文献   

18.
2000年12月6日,江苏省在常州市召开了“2000年江苏省刑法学研讨会”,会上有专家提出,应尽快把“性贿赂罪”纳入刑法。一时间,在全国引起强烈的反响。据悉,近年权色交易有蔓延之势,一些不法分子用大色甚至不惜花费巨资雇佣风尘女子,直接取媚个别国家工作人员,要求或迫使国家工作人员为其谋取不正当利益。“性贿赂”已成了新世纪开端人们极为关注的反腐肃贪的热点话题。掀起盖头 贪官背后情人多多 贪官与情人,几乎成了一对畸型的双胞胎,大多贪官不是金屋藏娇包养“二奶”,便是风流成性情人一串。综合近年来的权色交易案…  相似文献   

19.
金言 《廉政瞭望》2008,(5):53-53
近年来,贪官落马之后大多“喜欢”写忏悔书,十之八九都要将犯罪的首要根源归咎于“放松了学习”,说什么“平时不读书不看报、放松了世界观改造”等等。但笔者将近几年来有关这些贪官腐化堕落的报道找来进行对照,发现贪官并非不爱学习,不过他们的“学习”内容与常人不太一样。  相似文献   

20.
这是一名“积极干事”的贪官。甚至因为“积极干事”,多次拒绝提拔,这样一种很不正常的做法,却没有引起上级的怀疑;一次拒绝提拔没有引起怀疑也罢,多次都没有引起怀疑。直至把这名本来并不大的贪官“养成”了贪腐近34L元的巨贪,这难道不是怪事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