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当代党员》2009,(12):46-46
一、十七届四中全会提出要大兴密切联系群众之风。即将召开的市委三届六次全会也围绕贯彻落实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加强党的建设作出系列部署。本期在“特别策划”栏目推出了《密切联系群众的三个“怎么办”》,围绕怎么让群众致富、怎么把实事做好、怎么把怨气消解三个问题,通过鲜活的案例,生动解读了密切联系群众的三个“怎么办”;同时在“当代论坛”刊发了评论《党建创新的源头活水》。  相似文献   

2.
做正确的事情和把事情做正确,究竟哪一个更重要,本人认为前者更重要。从1999年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提出“素质教育”至今,学校面临“培养什么人”与“怎样培养人”的两个问题;教师面临“教什么”与“怎么教”两种挑战;学生面临“学什么”与“怎样学”两种选择;其中第一类问题是根本、是关键,直接关系到能否真正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相似文献   

3.
直面“四大考验”、化解“四种危险”的若干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胡锦涛以居安思危的强烈忧患意识,提出了我们党面临的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精神懈怠的危险,能力不足的危险,脱离群众的危险,消极腐败的危险,更加尖锐地摆在全党面前。如何经得起“四大考验”、化解“四种危险”,是全党同志需要认真研究的问题。直面“四大考验”、化解“四种危险”应着力解决以下几个问题:一是解决认识问题,树立风险意识和忧患意识;二是解决精神状态问题,始终保持昂扬向上、奋发有为、开拓进取的精神状态;三是解决能力不足问题,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不断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四是正确处理党和人民的关系问题,始终坚持党的性质和宗旨,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理念,坚持马克思主义群众观,自觉贯彻执行党的群众路线,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五是解决腐败问题,深入持久地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保持中国共产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  相似文献   

4.
李天锐 《廉政瞭望》2013,(16):29-31
群众的声音会“失真”吗? “只有200多个样本,都抽到老上访户怎么行?”、“群众不了解反腐倡廉工作,会不会凭感觉打分?”这是社会评价措施出台前,省纪委下基层时听到的不同声音。此后,一些尖锐问题亦被反馈回来。这些问题归结到一点,即群众的声音能否反映真实情况,有的会不会偏激?  相似文献   

5.
王春华 《世纪风采》2008,(11):15-16
1966年,一场“史无前例”的“文化大革命”席卷神州大地,“革命”矛头很快便指向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中共中央第二把手刘少奇。为了置刘少奇于“永世不得翻身”的死地,江青、康生等得知刘少奇早年从事工人运动时曾在奉天纱厂被捕过,便在这上面大做文章,指派人用各种卑劣手段制造伪证,最终给刘少奇扣上了“叛徒、内奸、工贼”的三顶弥天大“帽”。“文革”结束后,中央派人到辽宁调查,弄清了历史真相,推倒了所有伪证,刘少奇的沉冤终于得到昭雪。但江青等人当年是怎么策划的,那些伪证又是怎么制造出来的,其详细情节鲜为人知。  相似文献   

6.
与时俱进的“三农观”内含了特定的国情观、辩正的发展观以及科学的全局观。为此,应认清时势,顺“时”而行;把握时机,因“时”而变;规划时段,应“时”而对。在体制转轨、与世界接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过程中,切实解决好“三农”问题。  相似文献   

7.
农牧业是克州的基础产业,伴随着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社会文明进步的加快,对“三农”的改革发展也需要与时俱进,机制、体制需要不断地创新,不断地在实践中发展,在发展中完善。通过对改革开放30年克州“三农”工作的总结,进一步探索克州“三农”工作的发展路径。制约克州“三农”发展的主要问题:一是耕地草场等生产资料稀缺;二是农牧民思想、文化素质不能适应新农村建设需要;三是经济发展滞后。对克州今后“三农”工作发展的建议:一是注意生态保护,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二是转变思想观念,培育新型农牧民;三是突出地方特色,加强经济基础。  相似文献   

8.
商汉 《党建文汇》2009,(4):40-40
“五七”干校是“文化大革命”时“改造”干部的场所。那么,“五七”干校到底是怎么来的呢?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新昌县委在农村党建工作中解放思想,勇于创新,在全县16个乡镇(街道)开展了“一乡一品”党建品牌建设活动,产生了“亮分制”、“分色预警”、“重大事务协理团”等一批党建工作品牌。本文着重就农村党员“进出口”通道方面的党建品牌进行了总结,在肯定其做法的基础上,就如何与党章、党规衔接问题提出了一些个人见解。  相似文献   

10.
金陵客 《唯实》2009,(7):95-95
时下某些时评作品,有几个共同特点,可以称为“八股”病。如果用几个字来概括,就是“旧”、“凑”、“瘦”、“陋”、“秀”。“旧”,即观点陈旧,不仅与人雷同,而且不断重复自己;“凑”,即生拼硬凑,观点加例子,不管是否符合逻辑,硬拼凑在一起;“瘦”,即内容单薄,缺少分析,缺少比较,缺少论争,缺少感情,看上去就像一根光秃秃的电线杆子,没有一点绿色枝叶;“陋”,即语言无味,格式老套,面目丑陋;“秀”,即秀名词,越是简单的说得越复杂,越是熟悉的说得越陌生,故弄玄虚,卖弄聪明。  相似文献   

11.
白亚光 《奋斗》2011,(4):10-12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文化工作,对文化工作作出了一系列重要指示。去年,胡锦涛同志在中央政治局第22次集体学习时讲的“三加快一加强”,即加快文化体制机制改革创新、加快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加快发展文化产业和加强对文化产品创作生产的引导,集中代表了中央对文化工作的要求。这是总结“十一五”、规划“十二五”时所要解决的中心问题。  相似文献   

12.
近日,笔者在某地看到几条标语,感慨油然而生:其一曰:以“三个代表”为指导,搞好冬季节育工作;其二曰:以“三个代表”为指针,搞好冬季水利建设;其三曰:实践“三个代表”,搞好春运工作;其四曰:以“三个代表”为指导,把城市管理工作提高到一个新水平。“三个代表”是江泽民总书记总结历史、立足现实、前瞻未来作出的科学论断,是指导我们加强党的建设、进行现代化建设、推进各项工作的总纲。我们应当用“三个代表”来指导工作,但不能形而上学,脱离工作实际,空谈“三个代表”。“三个代表”不是万金油,不能到处乱抹。对经济部…  相似文献   

13.
一、要用战略思维认识新形势下党校教学工作,即从“主阵地”的高度、从“熔炉”的高度、从“学风”的高度认识和做好教学工作;二、要牢记使命,始终坚持正确的办学方向;三、要加强学习,深入研究做好新形势下的校、院的教学工作,即从教学体系问题上、从公务员培训和行政学院的教学、科研问题上、从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问题上深入研究、努力探索,开创校、院工作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14.
在当下,争做名人故里已经成为一种风气。 这当中,颇具轰动性的例子有几个。比如先后有四川、湖北以及西亚某国都在争说自己才是“李白故里”;再比如山东、安徽两省的三个市县卷入了“西门庆故里”之争;再比如近日传出的陕西、甘肃以及山西的几个地方都在利用“貂蝉故里”大做文章。  相似文献   

15.
报纸通过新闻话语,向人们传播有价值的信息。“传播”是报纸的基本形态,这里有个怎样“传播”即怎么“说话”的问题,党报作为机关报,不仅要“站”在党委和政府的角度发言,更要贴近百姓、为群众着想;既要把好“话语权”,主动说话,还要注重效果,善于说话,使新闻传播更具有亲和力。  相似文献   

16.
麒嵩 《前线》2014,(8):122-122
有这样一个历史传说:在2000多年前的春秋时期,齐国有个大臣叫壬里国,他与另外一个大臣中里缴打了三年官司。因为案情复杂,无法判断,国王齐庄公请来了当时的神兽“廌”,相传“廌”能辨是非曲直,它的角顶向谁,谁就一定有问题。结果,壬里国的诉状读完,“廌”没有动;而中里缴的诉状还没有读到一半,“廌”就用角顶翻了他。于是,齐庄公判决壬里国胜诉。“法”字的来源就和这个“廌”有关。“法”的繁体字写作“灋”,由“水”、“廌”和“去”三个字组成,其中,“水”字代表对待每个人应该像水一样公平公正;“廌”字代表着要能明辨是非曲直;“去”字则表示一旦判定对错,应该坚决去恶扬善。  相似文献   

17.
改革开放以来,历任总书记就职之后,从江泽民、胡锦涛到习近平,都要到西柏坡去看一看,也都提出牢记“两个务必”。为什么几任总书记都要走这样的程序呢?中央党史研究室原副主任石仲泉指出,这是因为“两个务必”思想太重要了,关系到我们党的生死存亡。“两个务必”说起来话不长,但它的思想内涵非常深刻,它是对历史经验的深刻总结。“两个务必”思想是怎么来的呢?石仲泉指出,“两个务必”是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讲的,但思想来源于抗日战争后期。  相似文献   

18.
推动转型跨越发展,必须重视企业综合治理维稳工作。当前,推进这项工作,要构建“大防控”体系,提升治安防控联动化有效性;构建“大情报”体系,提升舆情汇集信息化水平;构建“大调解”体系,增强矛盾排查网络化效果;构建“大快反”体系,致力于应急处置高效化全面升级;构建“大接访”体系,促成诉求表达畅通化稳步实施;构建“大评估”体系,实现风险防范科学化持续巩固。  相似文献   

19.
本文在对奉贤区大学生“村官”教育培养状况进行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总结奉贤在教育培养大学生“村官”方面的做法、经验和成效,剖析教育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期厘清大学生“村官”教育培养的内在规律。着力构建大学生“村官”教育培养工作的长效机制,更好地促进大学生“村官”成长成才。  相似文献   

20.
“七一”讲话的核心、灵魂和贯彻落实讲话的关键是要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讲话在总结历史经验时强调人民的历史主体地位,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历史观和价值观;讲话把摆正党和人民的关系作为消除四大危险的关键,提出了“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的根本要求,阐明了它的具体要求和衡量标准;讲话指出人民利益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出发点和目的,为在解决利益增进机制之后进一步解决好利益的分配和协调机制问题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