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影  黄骏 《中国刑事警察》2008,(5):31-32,33
根据行为所造成伤害后果的不同,故意伤害案件可以分为故意伤害致人死亡、故意伤害致人重伤和故意伤害致人轻伤以及故意伤害致人轻微伤四种类型。其中,前三种情形构成犯罪,需要追究行为人刑事责任,第四种情形属于治安案件。根据公安机关的职能和刑事诉讼法关于管辖分工的决定,公安机关对伤害案件均有管辖权。在公安机关办理的伤害案件中,轻伤害案件占有相当大的比例。  相似文献   

2.
《天津检察》2006,(2):66-66
近年来,轻伤害案件发案率呈上升趋势,以北京市朝阳区人民检察院为例:据统计,2001年受理轻伤害案件共273件306人,占全年收案数的12.2%;截至2002年11月,受理轻伤害案件为487件527人,占案件总数的19.7%,轻伤害案件的处理好坏直接影响着整个检察工作的进展。  相似文献   

3.
我们从去年初开始,针对个别案件进行了刑事和解的尝试。全年共办理了这类案件4件7人,性质都是侵犯人身权利的故意伤害犯罪,其中轻伤害犯罪案件3件6人,重伤害犯罪案件1件1人。案发原因多为一般性纠纷引起,多数案件中的被害一方有过错。犯罪主体呈现多元化:有一般社会成员,也有曾经的夫妻,还有未成年在校学生。提起和解的,既有当事人双方,也有公安机关,和解后,检察机关微罪不诉2件2人(其中一重伤害嫌疑人系未成年在校生),建议公安机关撤案的2件5人(轻伤害),效果上当事人、公安机关和社会反应都满意。  相似文献   

4.
一、问题的提出 浙江省公安厅、浙江省高级人民法院、浙江省人民检察院2001年4月24日《关于办理伤害等案件有关法律适用问题的若干意见》对轻伤害案的共同伤害行为的认定规定:"对多人参与的伤害案件,确实不能查明具体哪个行为致伤,但确有证据证明行为人都实施了伤害行为的,以共同伤害罪论处,按行为人在共同伤害中的地位、作用确定罪责。”  相似文献   

5.
谢彤 《律师世界》2001,(4):33-34
新刑法有三处关于致人伤残的规定,分别是第 238条非法拘禁“使用暴力致人伤残”,第 247条刑讯逼供,暴力取证“致人伤残”以及第 248条虐待被监管人“致人伤残”。在司法实践中,对于人身伤害程度的评定标准是司法部、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等部门分别于 1990年 3月和 4月颁布的《关于人体重伤鉴定标准》和《关于人体轻伤鉴定标准 (试行 )》。在这两个人体伤害程度评定标准中,伤害只分为重伤与轻伤两类,而在重伤与轻伤范围之内,没有进一步详细的伤害等级的区分,也没有关于“伤残”的具体规定。“伤残”究竟何指 ?是一…  相似文献   

6.
施忆 《法庭内外》2014,(5):51-53
时下,汽车已经作为家庭消费品进入百姓寻常生活,截至2013年底,北京市机动车保有量543.7万辆,驾驶人822万人。驾车出行日益成为百姓生活常态,但与此同时,交通安全问题也日益凸显。据统计,各类伤害死因中交通伤害已经成为国人第一位伤害死因。在各类交通事故中,酒驾肇事无疑是事故的一大成因。  相似文献   

7.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若干问题的意见(试行)》(以下简称《意见》)第一百六十条规定:“在幼儿园、学校生活、学习的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受到伤害或者给他人造成伤害,单位有过错的,可以责令这些单位适当给予赔偿”。此规定未包括限制行为能力人受到伤害或给他人造成伤害时责任如何承担,特别是没有明确此类案件中学校所处的地位及所承担的责任,而这恰恰又是审判实践中经常遇到的问题,也是法院审理校园损害赔偿案件的难点。笔者结合审判实践,就该问题谈谈自己粗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8.
“被告伤害致人死亡时只有14岁,是未成年人,法律规定应从轻处罚”  相似文献   

9.
人体损伤程度的鉴定结论是伤害案件中的重要证据,其鉴定结论的正确与否,往往涉及到行为人罪与非罪,或罪轻罪重问题,一旦鉴定失误就会造成错案,为了把好伤害案中人体损伤程度鉴定质量关,法医鉴定人在鉴定工作中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10.
<正>长期以来,无论是民间纠纷或交通事故致人损伤,还是犯罪行为所致的人身伤害,伤者轻伤久治,小伤大养,恃病乱投医、滥开药,导致索赔数额中医疗费用不合理现象十分普遍,已严重影响了人身伤害赔偿案件的及时调解和审结。  相似文献   

11.
执行异议制度是指当搿人、利害关系人的合法权益遭受不当的执行行为伤害时,给予当事人、利害关系人的权利救济程序。其目的是保护当孕人、利害关系人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12.
对待整形美容,一定要有一个健康良好的心态,不能痴迷其中,否则最终受到伤害的人就是自己。  相似文献   

13.
人身伤亡赔偿(或日人身伤害赔偿)这一概念,目前在我国的民法术语中还没有统一使用。人身伤害,在侵权行为法中,指人在身体上所遭受的伤害,如断肢等。而赔偿,指付给遭受损害人的一笔金钱。由此可知,人身伤害赔偿,就是当侵权人侵害他人身体使之遭受伤害时,必须付给受害人一笔金钱以弥补其所受的损害。  相似文献   

14.
郑尚元 《现代法学》2004,26(3):38-44
本文以工业社会中工业事故和职业危害导致的人身伤害以及类似人身伤害的特征的分析为切入点,探讨受雇人人身伤害的赔偿与补偿问题,并通过受雇人人身伤害赔偿、补偿规则的历史演变,分析受雇人人身伤害权利救济方式的转变,即由侵权行为法向社会保障法的过渡及二者在受害人权利救济方式中结构的调整:现代社会中,侵权行为法在权利救济结构中所占比重的下降和社会保障法所占比重的上升是历史的必然。  相似文献   

15.
世界卫生组织和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发布的《世界预防儿童伤害报告》显示,全球每天有2000多名儿童死于非故意或意外伤害,或留下终生残疾;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与全球儿童安全组织、强生制药发布的《儿童伤害预防倡导》表明,中国0~14岁儿童中,伤害是第一位的死亡原因,每年有近5万名0~14岁儿童因伤害死亡,每天有近150名儿童因伤害死亡,在家中发生的伤害占44.5%;《北京市伤害调查--北京儿童意外伤害报告》统计,在北京,每天有139名儿童受到伤害。意外伤害已成为北京市儿童死亡和伤残的首要原因,平均每天有1名儿童因意外伤害致残或致死……  相似文献   

16.
“匡扶正义,为民伸冤,明察秋毫,科学鉴定”这是省人身伤害司法鉴定专家委员会对一件不同部门鉴定机构作过三次鉴定的伤害案件经复核鉴定确定为错鉴后,被羁押人送给专家委员会一面锦旗上的16个大字。类似这样多头管理、多头鉴定导致重复鉴定、错误鉴定的情况在司法实践中并不罕见。  相似文献   

17.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三十四条的规定,故意伤害是指非法伤害他人身体健康的行为。故意伤害罪需要有伤害的结果,即轻伤、重伤或死亡。在检察机关审查逮捕工作中,故意伤害案被视为几大“难缠”案件之一,即故意伤害案的证据不易把握,在司法实践中证据种类繁杂、相互矛盾、双方利害关系人各执一词的案件比例相当大。  相似文献   

18.
目前在检察机关所受理的移送审查起诉案件中故意伤害致人轻伤案件(以下简称“轻伤害案件”)占到了绝大多数,因此如何处理好数量泉多的轻伤害案件,体现《刑法》总则中关于罪行相适应原则的要求,切实保证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合法权益,做到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的有机统一,就成为了我们思考的重点。笔者结合目前基层检察院公诉部门轻伤害案件处理情况,从与运用轻缓刑事政策有关的理论和实践层面进行了初步探讨,希望能够对司法实践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9.
此案原告应获得直接经济损失及精神损失赔偿张宏1993年2月29日下午,原告郑某与其合伙股东4人因债务纠纷到李某住所催讨欠款,双方发生争执,但无造成伤害。8月21日事隔半年后,市公安局以原告伤害他人为由,将其收审。原告不服,向法院行政庭起诉。9月11日...  相似文献   

20.
人一生平均要被罪犯侵害5次。每100次犯罪侵害,其中70次是被偷被骗,30次是杀人、伤害、强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