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螺旋CT重建在寰枢椎损伤法医鉴定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螺旋CT重建技术对寰枢椎损伤的诊断价值。方法分析25例患者的螺旋CT重建图像,并与CT平扫、X线片比较。结果7例齿状突骨折中,X线显示4例,CT显示5例,CT重建确诊7例,且清楚显示骨折移位情况;6例X线、CT显示寰枢椎左右间隙不对称,通过CT重建排除寰枢关节半脱位;寰枢外侧关节脱位1例,CT重建可清楚显示,而X线片和CT平扫均未能显示;寰枢椎畸形3例,分别为齿状突、后弓缺如1例,齿状突发育不良2例,CT重建均能清楚显示,而X线、CT均误诊为齿状突骨折、寰枢椎半脱位。结论螺旋CT重建技术能够提供准确、完整的影像学信息,在寰枢椎损伤与畸形的诊断中具有重要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寻头颅CT片同一认定的方法。方法分别计算同一被检查者不同次头颅CT片指标差值和不同被检查者头颅CT片指标差值,再应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相同被检查者和不同被检查者指标差值,建立头颅CT片同一认定回归方程。结果建立头颅CT片同一认定方程46个。结论通过头颅CT片测量可以进行有效同一认定。  相似文献   

3.
谭秋丰  黄飞骏 《证据科学》2008,16(2):250-256
目的探寻头颅CT片同一认定的方法。方法分别计算同一被检查者不同次头颅CT片指标差值和不同被检查者头颅CT片指标差值,再应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相同被检查者和不同被检查者指标差值,建立头颅CT片同一认定回归方程。结果建立头颅CT片同一认定方程46个。结论通过头颅CT片测量可以进行有效同一认定。  相似文献   

4.
外伤性不同类型鼻骨骨折因其CT表现复杂,受常规CT扫描层厚度过厚引起部分容积效应的影响,可能导致误诊和漏诊。作者选择100例常规CT扫描诊断不明确的外伤性鼻骨骨折,进行高分辨率CT扫描(HRCT)确诊,对比分析结果,旨在为避免CT检查对不同类型鼻骨骨折误鉴或漏鉴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5.
目的在交通事故死亡者尸检中应用多层螺旋CT进行检查,探讨其应用价值。方法随机数字法选取10名因交通事故死亡者的尸体进行常规CT和多层螺旋CT尸检,进行三维重建图像分析,与尸体解剖尸检结果加以对比分析。结果多层螺旋CT诊断与尸体解剖检查一致性高,较常规CT诊断准确。结论在交通事故死亡者尸检中,应用多层螺旋CT诊断,方法简便易行,与常规尸检结果具有较高的诊断一致性,应用价值极高。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24h内脑梗死CT值的变化与梗死时间的关系以及CT表现。方法采用线栓法制作大鼠大脑中动脉梗死模型,于梗死后2、3、4、6、8、12、24h进行头颅CT冠状位扫描。观察CT图像,测量两侧大脑半球对称部位的CT值,并求出两者的差值。结果线栓法大鼠脑梗死后最早于3h肉眼即可辨别梗死灶,其患侧CT值与健侧有显著性差异,且脑梗死健、患侧CT值的差值与时间呈直线正相关。结论血管栓塞引起的脑梗死最早于梗死发生后3h即可诊断,并可通过脑梗死两侧CT值的差值的计算来推断脑梗死发生的时间。  相似文献   

7.
目的采用CT扫描动态观察新西兰白兔死亡后脑组织变化,建立利用CT值、脑组织/颅腔面积比,推断死亡时间(PM I)的研究方法。方法通过耳缘静脉注射空气,建立新西兰白兔死亡模型;于死亡后0~120h,运用CT进行头颅平描;选取颅顶面层测定脑组织CT值、脑组织/颅腔面积比。结果死亡后兔脑组织CT值呈双峰样上升、脑组织/颅腔面积比呈不断下降趋势;建立与死亡时间的回归方程:CT值=47.4780-0.1768T+0.0049T2(T/h,CT值/HU)、面积比=99.7368+0.3098T-0.0118T2/100(T/h)。结论CT扫描检查可准确显示兔脑的死后变化;脑组织消失之前,综合运用CT检查指标可用于准确推断死亡时间。  相似文献   

8.
由于CT检查结果在某些法医活体损伤鉴定案例中能起到“一锤定音”的作用,某些当事人常利用他人损伤的CT图像改换成自己的CT图像进行法医伤情程度的评定,这在日常法医活体损伤鉴定工作中时有发生的,如果不能正确识别这种CT造假图像,将会造成严重后果。因此,法医活体损伤鉴定工作中能否正确识别当事人提供的CT图像是否属实具有重要的法医学意义,作者对23例不同类型损伤CT造假罔像的正确识别案例进行了分析,旨在提高法医活体损伤鉴定工作中对CT造假图像的识别能力,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9.
正PMI(postmortem interval,死亡时间)5-HT(5-hydroxytryptamine,5-羟色胺)CT(computed tomography,计算机断层扫描)MSCT(multi-slice CT,多层螺旋CT)MDCT(multi-detector CT,多排螺旋CT)MRI(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磁共振成像)MPR(multiplanar reconstruction,多平面重建)MIP(maximum intensity projection,最大密度投影)VRT(volume rendering technique,容积再现技术)  相似文献   

10.
王爱枫  张玲莉 《证据科学》2005,12(4):301-304
目的 探讨24h内脑梗死CT值的变化与梗死时间的关系以及CT表现。方法 采用线栓法制作大鼠大脑中动脉梗死模型,于梗死后2、3、4、6、8、12、24h进行头颅CT冠状位扫描。观察CT图像,测量两侧大脑半球对称部位的CT值,并求出两者的差值。结果 线栓法大鼠脑梗死后最早于3h肉眼即可辨别梗死灶,其患侧CT值与健侧有显著性差异,且脑梗死健、患侧CT值的差值与时间呈直线正相关。结论 血管栓塞引起的脑梗死最早于梗死发生后3h即可诊断,并可通过脑梗死两侧CT值的差值的计算来推断脑梗死发生的时间。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究尸体CT肺动脉造影中肺动脉血栓和死后凝血块CT值的差异性,提高虚拟解剖技术的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2016—2019年死因明确的死后CT肺动脉造影数据,分为肺动脉血栓栓塞组(4例)、死后凝血块组(5例)和对照组(5例),对各组肺动脉干及左右肺动脉内容物的CT值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肺动脉血栓栓塞组、死后凝血块组的CT均值分别为(168.4±53.8)Hu和(282.7±78.0)Hu,均低于对照组CT均值[(1 193.0±82.9)Hu,P<0.05]。死后凝血块组CT均值高于肺动脉血栓栓塞组(P<0.05)。结论 在死后CT肺动脉造影检查中,CT值作为区分肺动脉血栓栓塞和死后凝血块相对客观的量化指标具有可行性,在一定程度上可为排除肺动脉血栓栓塞死亡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2.
目的应用三维螺旋CT对尸体进行检验,探索其对机械性损伤尸体的诊断能力及其优势,同时积累尸体CT检验的经验。方法对机械性损伤致死的10例尸体在解剖前行全身CT检验,随后在CT诊断的指导下进行尸体解剖,比较两者在损伤的诊断、显示效果方面的差异。结果尸体CT检验可以清晰显示身体各部位骨折及体腔内出血的三维形态特征,而且可以敏感的检查到全身各部位的积气,对于非常规解剖暴露的部位,在解剖前行CT检验可减少骨折的漏诊;对软组织内出血、器官破裂等未能形成明显X线密度差异的损伤,CT检验效果欠佳。结论对机械性损伤尸体的检验,CT有其特殊的价值,可作为尸体解剖前有效的补充,避免损伤的漏诊;对于某些无法进行尸体解剖的案件,CT检验所见可作为死亡原因判断以及致伤方式推断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3.
经过四十几年的发展,计算机断层成像(Computed Tomography,CT)技术发展迅速,不断走向成熟。文章简要介绍了CT技术的基本原理和发展概况,以及发展中遇到的一些问题。然后说明了新一代的静态CT的扫描原理和静态CT相对于传统CT的巨大优势。文章接着介绍了静态CT技术两种不同的技术解决方案以及两种方案各自的特点。介绍了碳纳米管技术和静态CT技术国内外的发展现状,分别说明了其在医学上和安检方面的应用。文章最后展望了静态CT安检技术未来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对溺死组和非溺死组PMCT影像学测量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筛选出可用于诊断溺死的可靠性指标,以辅助诊断溺死。方法 以175例北京水域溺死的尸体为溺死组,91例非溺死尸体为非溺死组,经全身多层螺旋CT扫描后采集影像学数据,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上颌窦积液CT值溺死组明显低于非溺死组(p <0.05);气管内积液CT值溺死组明显低于非溺死组(p <0.05);左心室液体CT值溺死组明显低于非溺死组(p <0.05);左心房液体CT值溺死组明显低于非溺死组(p <0.05);胃内容物CT值溺死组明显低于非溺死组(p <0.05)。结论 溺死组上颌窦、气管内常见积液,且溺死组上颌窦积液CT值、气管内积液CT值、左心室和左心房液体CT值和胃内容物CT值明显低于非溺死组,综合分析可作为诊断溺死的可靠指标,PMCT对诊断溺死具有辅助价值。  相似文献   

15.
本文报告28例轻、中型脑挫裂伤的 CT 与法医鉴定之间的对比结果,对 CT 在脑挫裂伤法医鉴定中应注意的问题进行了讨论。强调了 CT 在定性鉴别、伤情评价中的重要意义,但同时也指出CT 并不是绝对可靠,正确的鉴定仍必须全面检查、综合判断。  相似文献   

16.
Zhang DY  Zhu XY  Fang WM  Jin HT  Zou BX  Zhu JH 《法医学杂志》2007,23(6):431-433,437
目的探讨螺旋CT三维重建评价肋骨骨折在法医临床中应用价值。方法收集肋骨骨折35例,分别采用X线摄片、CT扫描及螺旋CT三维重建检查。结论35例检查都取得清晰的立体图像,且可以消除周围组织结构,单独观察肋骨骨折情况。结果:螺旋CT三维重建在肋骨骨折的诊断、法医临床学中有较高的价值。  相似文献   

17.
Zhang W  Wang JW  Hu YL  Zhu JH 《法医学杂志》2011,27(1):39-42
目的 评价X线、CT、MRI及CT气-碘双对比造影4种方法在肩关节损伤法医学鉴定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通过对肩关节损伤患者行X线摄片、CT扫描、MRI成像与CT气-碘双对比造影检查,观察、分析4种方法所得的影像学资料.结果 X线摄片对骨折的诊断率为52.8%,对软组织损伤的诊断率为0%;CT对骨折的诊断率为72.0%.对软...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CT扫描技术在医疗纠纷死亡原因鉴定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在2017年7月至2018年12月间,对12例医疗纠纷案例行全身CT检验,比较CT影像诊断与解剖所见及生前与死后CT诊断的差异性,分析尸体的CT常规检验在病变与损伤的诊断方面的优势与劣势。结果 CT影像诊断与解剖所见比较显示,在密度改变差异大的病变和损伤的诊断方面CT检验存在优势,如肺不张、肺炎、钙化、骨折、出血等;生前与死后CT诊断的比较显示医疗纠纷案件的尸体保存都较为良好,死后CT扫描检验对生前疾病诊断具有意义。结论虚拟解剖技术在医疗纠纷尸体检验中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可在尸体解剖前为鉴定人提供有效信息,也可在无法进行解剖的情况下为死亡原因分析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9.
CT空气-碘水双对比造影在法医学鉴定中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CT空气-碘水双对比造影在法医学鉴定中的应用价值。方法1例患者在CT介入引导行右肩前侧穿刺,分别注入稀释的Omnipaque和过滤空气适量,在全身CT机上行肩关节连续扫描,所获数据行轴位和准冠状位重建。结果患者无明显不适,CT气-碘双对比造影示右肩关节前囊III度损伤。结论CT气-碘双对比造影有助于肩关节损伤的诊断,并为肩关节损伤的法医学鉴定提供重要的影像学依据。  相似文献   

20.
目的 为尸体血管造影剂组织外渗的评估建立一种动物模型.方法 配置不同浓度的碘海醇造影剂在体外进行CT扫描,选取ROI(S=100.0 mm2)并记录CT值;在家兔体内分别注射不同浓度的碘海醇造影剂后进行CT扫描,在主动脉弓内随机选取3个ROI(S=2.0 mm2)并记录CT值;在家兔体内分别注射不同浓度PEG+5%碘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