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老杨———杨志芳,大家会惊奇地问:“他老了吗!”不!他很年轻,现年只有24岁。平时不爱说话的老杨,整天默默地在岗位上无私地奉献着,3年如一日,从无半句怨言,他对工作太认真、太操劳,繁忙的工作把他的头发给累白了。所以人们都管他叫“老杨”。老杨是北京语言...  相似文献   

2.
1947年6月,傅斯年在妻子陪同下去美国治疗高血压病,翌年8月返国,1949年1月去台湾就任台湾大学校长,1950年在台湾逝世。因此说,从1948年8月到1949年1月是傅斯年在大陆生活的最后岁月,亦是他一生中最为悲观凄苦的时日。  相似文献   

3.
《春秋》2017,(6)
正他是胡适的学生只有他敢"骂"胡适傅斯年,字孟真,山东聊城人。著名历史学家、古典文学研究专家、教育家,"五四"运动学生领袖之一、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的创办者。傅斯年曾任北京大学代理校长、台湾大学校长。他所提出的"上穷碧落下黄泉,动手动脚找东西"的原则影响深远。傅斯年逝世后,胡适在《〈傅孟真先生遗著〉序》中说:"孟真是人间一个最稀有的天才。他的记忆力最强,理解力也最强。他能做最细密的绣花针工夫,  相似文献   

4.
杨曙明 《春秋》2010,(4):52-54
提起傅斯年,如今国人知道他的不是太多,但是.在上个世纪三四十年代的中国,这可是位声名显赫的人物。他不是文学家,却是与胡适齐名的国学大师。傅斯年也写过不少针砭时弊的杂文。相对而言,他比鲁迅的名气还大,比鲁迅的名望更高,如果单就学术而言.鲁迅更是难以与之相比。只不过由于政治、历史的原因,如今大陆的国人只知有鲁迅而鲜知有傅斯年罢了。  相似文献   

5.
初秋的一天,辽宁省北票市中等职业技术专业学校门前,笑容可掬的老校长正在亲切接待着一位坐轮椅的少女。她是慕名从辽阳赶来要求入学的。她怯生生地问:“收我吗?”“收!怎么能不收呢。”老校长慈祥地笑着说。少女哭了,老校长一席话,勾起了她多少刻骨铭心  相似文献   

6.
民国时期颇有一些“怪人”,傅斯年就是其中一位。傅斯年字孟真,五四运动爆发时是北大学生,北大游行队伍的总指挥。后来到英国留学,回国后应蔡元培聘,筹建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并担任所长。他秉公直言,人称“傅大炮”。抗战期间他是国民参政员,在1944年一次国民参政会上抓  相似文献   

7.
赵英秀 《春秋》2011,(4):35-37
1975年全国人大四届一次会议召开时,周恩来总理见到复旦大学老校长、时任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委员的陈望道先生,热切地握住他的手询问:“《共产党宣肓》最早的译本找到没有?”陈望道遗憾地摇了摇头:“没有。”此后不久,周总理于1976年1月不幸逝世.译者陈望道也于1977年10月与世长辞,此节遂成憾事.  相似文献   

8.
在中国20世纪大学史上,被誉为“清华终身校长”的梅贻琦先生可谓备得“身后荣耀”,一句“所谓大学者,非大楼之谓也,乃大师之谓也”的名言几乎使他与蔡元培先生比肩而立。而实际执掌北京大学20年之久、且在西南联大时期与梅校长共度时艰的蒋梦麟,相形之下就显得逊色。他最终不无尴尬和酸楚地被迫离别北大,乃至脱离教育界。  相似文献   

9.
他是一名有着39年工龄和26年警龄的老公安,一名屡建战功、曾荣膺越南民主共和国总理范文同亲笔签发的“团结战胜美帝徽章”的老战士,一名心里时刻装着群众、用“农技经”帮助乡农致富的片警,一名曾经光荣出席中国共产党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的老共产党员。他的名字叫江继昌。江继昌是福建省连城县公安局文亨派出所的普通民警,在当地,乡农们亲切地称他为“老伴儿”、“贴心人”、“片警老江”。从公安特派员到民警,江继昌对公安事业的忠诚始终如一1977年12月1日,一纸调令将在某企业工作的江继昌调到连城县公安局工作,他被分…  相似文献   

10.
(Situation:Johnconsultshisfriend,XiaoLi,onaproblemhehasencountered.)约翰:有一件小事我不太明白。小李:什么事啊?约翰:我今天去李老师办公室,很不巧,他不在。我问另一个人,“请问,老李呢?”那人奇怪地看了我一眼。难道我说错了吗?小李:你确实说得不合适。对自己的老师不能称呼“老…”约翰:有的书上说,称呼“老…”是表示尊敬、亲近,我为什么不能这样称呼呢?小李:书上的说法不全面。能不能称呼“老…”,要看双方的身分、地位。学生对老师,孩子对父母,都不能这样称呼。约翰:嗅,原来是这样。汉语的称呼比英语复杂…  相似文献   

11.
田广渠 《春秋》2010,(4):10-11
山东大学校长徐显明于2010年“两会”期间,向社会宣布了山东大学将在青岛建校区,以探索构建“济南、威海、青岛三地办学的‘山东大学系统”’。消息一出.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不少“老青岛”欣喜地互相转告“山大又回来了”。百年山大长期在青岛办学。荫及一方,1958年又怎么迁济南去了呢?回顾和反思52年前的山大西迁.有很多值得回味之处。  相似文献   

12.
他姓傅,被提升成校长以后,人家都叫他“傅校长,”他对自己的姓不满起来了,心里老是窝囊!明明是个正的校长嘛,怎么偏偏姓了傅,降成了“副校长”长了呢?天下又多巧事更上级派来呀一个副校长,姓郑,人家都把姓郑的副校长叫做“郑校长”。他听了,心里更恼火!好呀,姓“郑”的就成“正校长”啦!星期一上午,开全体教职员工大会,他讲了话,有一段是:“咳咳……有件事要跟同志们说一下。大家都知道,我是正校长,偏偏又姓了傅;而新来的郑校长,他是副校长,偏偏又姓了郑。这就产生麻烦了!前几天有个熟人来学校找我,说:'我要找傅…  相似文献   

13.
老祁和他的收藏品叶国标老祁全名祁治平,50岁的人其实并不显老,只因为他在上海大中华橡胶厂一干就是30年的资历,大家都尊称他为“老祁”。骑车去邮票市场转一圈是老祁下班后的头等大事,“现在邮市很火,隔三差五地总会上一批新货。”去看一看又出现了什么好邮票,...  相似文献   

14.
余昂 《中国保安》2012,(13):37-39
“有老吴在,招工留人不再是难题。” “他让领导放心,让客户安心。” “家有一‘老’,如获一宝”…… 这些是历任上司对吴国庆的评价。大家尊称吴国庆为“老吴”并不是因为他年老,而是因为他资历老,  相似文献   

15.
日前,北京大学钱理群教授在武汉大学老校长刘道玉召集的“‘理想大学’专题研讨会”上语惊四座。他认为:“我们的一些大学,包括北京大学,都正在培养一些‘精致的利己主义者’,他们高智商,世俗,老到,善于表演,懂得配合,更善于利用体制达到自己的目的。  相似文献   

16.
蝶影飞舞蝉声噪,考试结束暑期到。对于每一个学生来说,都是一年里最开心的日子来到了,一长段玩耍、休憩的大幕要拉开了。你我他,作为一群“老学生”、过来人,完全能够理解孩子们的期盼吧。 不过,且慢高兴。家长们的认识不尽相同哩。有的朋友说:“暑假一放几十天,孩子在家太无聊。还是利用时间,给他补补课吧。”于是乎,语数外理化生,课程表一张张排列起来,一个个“家教”来跟孩子会面了。  相似文献   

17.
轻松一刻     
轻松一刻应酬“妈妈,什么叫应酬?”“你不愿做而又必须做的事。”早上上学时间到了。“妈妈,我去应酬了。”太老我们在商店测览时发现一支坚笛。我一直想吹竖笛,于是问妻子会不会觉得我现在才开始学大老了。“不,你吹笛子不太老。”她说,“但我大老,受不了你学吹笛...  相似文献   

18.
新治家格言     
木林森 《辽宁人大》2008,(11):46-46
老马是机父里的老“行政”,大家当面喊他“老处长”,背后叫他“老古董”。老马其实不是处长,只是他干于亍政后勤多年了,始终一副老嘀筋,今天唠叨张三水龙头没关严,明天责备李四没随手关上走廊灯,见啥管啥,比个处长还操心,所以大家叫他“老……”。  相似文献   

19.
科学家苏颂     
林爱枝 《政协天地》2011,(10):52-54
我知道苏颂是科学家,甚至只想知道他是科学家,因为他身居丞相高位,还执著地从事科研工作,极为难得,极为少见;更因为他发明创造的“水运仪象台”,太出众、太不朽了!一千多年来被世界广为传颂,至今仍在继续。  相似文献   

20.
听过一则趣事。说是某老外去拜访其中国同事,同事的太太穿着齐整的睡衣盛意相迎,却弄得老外大惊失色,慌忙退出门外,连声地道歉,并请同事待太太“换好衣服”再请他进去。此事如果是真.除非此老外是初来乍到,不然他在上海的生活真是堪虞了:别说是人家家里,街巷、菜场、超市,尤其是居民小区里到处都有这样“衣冠不整”的男女,那岂不是要处处一惊一乍的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