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邹渊 《求索》2013,(9):84-86
殷商时期是器物文化繁荣兴盛的重要时期。这一时期的器物名类众多,总量巨大,且蕴含着丰富的社会文化信息,这些信息在表意系统为主的甲骨文字形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和还原。甲骨文有大量字形整体或部分直接描摹器物形体.它们记录了大量的古代器物形体和器物文化信息。本文通过分析甲骨文中的器物形体.从字形这一微观视角重新理解和补充传世文献中记录用鼎用车、用斧用钺、商人乐政等礼制规定,并通过字形分析,论证了殷商曾盛行丧葬用凡、宜弟弃子和部落防御等民间习俗。  相似文献   

2.
西方功底,东方神韵──殷平的画李思孝早听说殷平潜心于绘画创作,但第一次看到他的画是在1992年12月他在北京当代美术馆举行的个人展上。原以为象他这样40岁左右的青年,和他的大多数同龄人一样,是热衷于西方新潮艺术的,没想到他走的是一条写实的道路,这使他...  相似文献   

3.
华夏钟文化漫谈北京大钟寺古钟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夏明明像世界上很多民族器物的产生、发展一样,中国的响铃、乐钟、报时钟、庙堂钟、朝钟、宗教钟、铃等器物,最初都起源于某种实用功能。渐渐地,人们在选择钟、铃的形和声的过程中,自觉或不自觉地将环境的、社会的、民族...  相似文献   

4.
台湾著名歌词作家庄奴先生不久前回重庆定居,他不顾自己年事已高,继续从事歌词创作。庄奴出生在北京,曾在重庆生活过一段时间,后去了台湾。40多年后,当他再到重庆时,已几乎找不到旧重庆的模样了。而当迎接他的老朋友——重庆市音协主席叶语,陪他坐车经过嘉陵江大桥时,两位老人不约而同地唱起了抗日歌曲《嘉陵江上》,唱着唱着,不觉热泪盈眶。庄奴从事歌词创作40多年,创作出不同风格的歌词3000余首,其中赢得人们喜爱的甚多,例如树\城故事》、《甜蜜蜜》、《踏浪》、《冬天里的一把火》等。他从多年创作生涯中感悟到,作为一个词…  相似文献   

5.
按沈从文的思维逻辑理解沈从文,重要的在于理解沈从文通过艺术探索所体现的精神追求。上世纪20、30年代无人理解沈从文创作中艺术情感的真实性,40年代人们指责他创作追求虚幻无聊的形式主义。实质上沈从文的创作过程就是其精神追求的过程。其创作生涯中的每一次转变,都是他精神探索的一次冒险,每一次冒险的同时也伴随着艺术上的新突破,由此留下了他各个不同时期精神转变过程中艺术探索的精彩之作。  相似文献   

6.
谢乾丰 《前沿》2008,(9):187-191
源远流长的中国古代冶金技术造就了独具特色的中国冶金技术文化,它构成了中国传统社会文化的主体与核心,并且是推动中华文化前进的重要力量之一。文章从器物层、观念层和制度层分析冶金技术之所以为文化的原因;冶金技术开发智能文化、精神特质文化、制度规范文化以及外在形态文化是冶金技术文化内涵的具体内容。语言知识层面、文学层面以及哲学层面的冶金技术文化是中国古代冶金技术文化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主要凸现。  相似文献   

7.
社会转型期的知识价值观冯波肖明社会转型是包括器物层面、制度规范层面、思想文化层面等各个社会领域的全方位的变革。社会转型的精神动力是文化转型,新型知识价值观的确立是文化转型的重要标志之一。在社会转型的过程中,如何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知识价值观,对推动社会...  相似文献   

8.
铜镜在我国古代青铜器中独成体系、是收藏价值很高的工艺美术品。铜镜是我国古代墓葬中常见的随葬品。由于各个历史时期的铜镜有着各自特征,它又成为古代墓葬中断代的标准器之一,在考古学研究中,占有重要地位。铜镜反映了古代文化艺术水平、冶炼和装饰工艺水平,是古时人们精神生活的反映。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观赏价值和艺术价值。  相似文献   

9.
1938年在日本成名后,出生于台湾的江文也毅然放弃东京的优裕生活,怀着对中国古老传统文化的崇敬,来到北平,开始了自己的音乐创作生涯。北京,是江文也成就音乐理想之地,他以中国思想为创作灵感的源泉,在音乐史册上,为二十世纪的北京留下了灿烂的篇章。至今,这些音乐仍然感动着人们。  相似文献   

10.
中国古代有关"器"与"道"关系的争论,当是中国人类学研究的一个重要切入点。"器"与"道"的关系可以在人类学的立场上加以重新讨论。经由被视为艺术的承载物或本体的器物,考察生产器物过程中的社会关系、社会组织、社会结构,认识和理解艺术生产的美学观,以及与器物相关的时间观、空间观、道德观、伦理观和宇宙观具有重要价值和意义。此种过程,亦是追寻当代人类学物的研究的诸种学术理论积累和转换之路。在艺术人类学研究中,应当重新链接以往被割裂的"器"与"道"关系的知识脉络,不仅关注人们如何生产器物,更应重视在现实场景中器物对于人的社会关系和文化观念的再生产。  相似文献   

11.
崔乃文 《人民论坛》2023,(20):104-106
通过陆上与海上丝绸之路,古代中华文明与其他文明进行长期交往,并在兼容并包、交流互鉴中形成了中华文明的样态。中华文明也在器物、技艺、制度、思想等层面影响和促进其他文明及人类文明发展。古代中华文明与其他文明交流互鉴的实践表明,文明交流互鉴使各文明在交往中增强对自身文明与其他文明的认识;增进相互间理解、尊重、友好,助力维护世界和平;各文明间相互借鉴,互为启发,推动人类文明不断向前发展。  相似文献   

12.
一 个艺术家在艺术上成就的 早晚,常被人称之为“少年得道”或“大器晚成”。夜冰先生当属于后者。他生于战火纷飞的年代,饱经战乱之苦。他走的是一条自学、自创、自强不息的艺术之路──生活是他的导师,人生是他创作的主题。 夜冰先生是地道的自学派和苦学派,他的艺术征程发端于弥漫着硝烟战火的抗日战争年代,解放后他自学完大学课程,系统地攻读了绘画理论,又在中央工艺美术学院组织的进修班等进修学习,特别是他在青年时代因借调参加建国十周年北京十大建筑的陈列设计及绘画制作工作,有幸结识了中国当代的一些名家,诸如董希文、…  相似文献   

13.
裴文中先生离开我们已近20年。当初,在九三学社工作期间,他既是我的领导,又是时相过从的至交,堪称是“平生风义兼师友”,我一直在怀念他。  前不久,我和几位朋友谈起“北京人”发现的问题,他们知道我和裴老生前接触较多,想让我谈谈裴文中最初以创作小说出名,后来怎么又放弃写作,转到古人类学考古研究,并且发现了“北京人”的头盖骨,一举成为国际著名古人类学专家?要廓清这个疑问,还要从80年前说起。   文学界里一过客 1921年暑假,裴文中从老家滦州师范毕业,来到北京。因家贫无力接济,他报考了北京大学这座学…  相似文献   

14.
顾平倡导逍遥山水画风。主张文者应备有鲲鹏气派、云霄胸怀和豁达坦荡的人生价值观。他竭力表现人与自然融和相悦的艺术镜像:天人合一。其堂号为“晋风堂”,追溯魏晋风度,图绘高士登山临水。多年来致力于中华名篇名著的绘画创作,力求用当下的笔墨语境,再现古代先贤的人文哲学思想。  相似文献   

15.
2008年正是元代伟大戏剧家关汉卿被定为"世界文化名人"50年、从事戏剧创作750年的时候。他的戏剧活动和辉煌成就,是北京作为"世界历史文化  相似文献   

16.
郭守敬,字若思,顺德邢台人。生于1231年,卒于1316年。他是被推崇的我国古代八大科学家之一,在天文、数学及水利工程等方面都有辉煌的成就。 大运河是我国历史上伟大工程之一,从北京到杭州共1700多公里长。公元前485年开凿的邗沟是大运河最早的一段工程,至郭守敬开通“通惠河”后大运河全航程才全部开通。  相似文献   

17.
论韩柳传记散文的历史地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祝杏仙 《湖湘论坛》2000,13(2):57-58
韩愈和柳宗元是我国中唐时著名的散文大家,传记散文是他们散文作品中的重要部分。韩柳的传记散文,上承司马迁《史记》的创作传统,下开后人传记文体的创作新风,在古代传记散文发展史上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  相似文献   

18.
舒乙 《北京观察》2009,(4):63-64,F0003
1949年12月9日,父亲老舍应周恩来和众多知名文学家老朋友的邀请,由美国返回解放了的祖国.抵达天津。两天后.回到北京,开始了新的生活。他立即受到周总理的接见.并在1950年被任命为政务院文教委员会委员,被选举为北京市文学艺术工作者联合会主席。由于亲属尚未返京,他暂时住在北京饭店。回到北京后,父亲创作的闸门一下子冲开了.真像高坝上开了闸的江水,奔腾而来,一泻万里。  相似文献   

19.
尚道 《台声》2008,(6):52-54
2008年,是全球瞩目的北京奥运年,不仅体育活动火热滚滚,远在彼岸的台湾文艺青年也不缺席。 为推动两岸青年当代戏剧创作与交流,为当代青年人的创作提供一个开放的平台,由中国国家话剧院、北京戏剧家协会,北京东方先锋小剧场和9个剧场共同邀演与策划此次“2008北京国家当代戏剧演出季”。其中“两岸当代青年戏剧演出季”这个单元坚持着自由,开放的创作原则,鼓励多种风格的戏剧创作。4月中旬至5月中旬,来自岛内的四家中,新生代小剧场团体的原创作品,在奥运前夕登上北京舞台大放异彩,展现出岛内小剧场旺盛企图心与生命力。  相似文献   

20.
陈师曾是民国初年北京画坛的领袖,是“南风北渐”的重要画家,他的艺术思想广泛而深远地影响了北京乃至整个二十世纪的中国绘画。陈师曾的艺术思想较集中地体现在其1921年发表的《中国文人画之研究》中。陈师曾在学习和创作中也身体力行他的文人绘画主张。陈师曾的绘画才能是全面的,山水、花卉、人物无所不精,技法也相当纯熟。 师曾在人物画方面虽不专长,但各种体裁内容、各种表现方法,无不兼擅并长,既能师古,又能创新。画人所不能,特别是风俗画的创作,具有较高的艺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