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陶行知是中国近代著名教育家,他毕生为探索符合中国国情的教育理论,寻觅中国教育的曙光,在教育园地辛勤耕耘,孜孜不倦地实验,形成了中国近代独树一帜的教育理论,极大程度地丰富了中国近代教育理论宝库。陶行知在教育实践及教育理论方面所取得的成就,与他早期“教育救国”思想是密不可分的。其“教育救国”思想对他的思想言行起着较大的支配作用。陶行知早期“教育救国”思想的形成早期陶行知是一位“教育救国”论者。他早期“教育救国”思想的形成,经过了一段较为复杂的过程,是他在“十字路口”作出艰难抉择逐步接近教育,逐渐形成…  相似文献   

2.
教育救国论作为一股重要的社会思潮,在中国近现代史上产生过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值此世纪交替之际,对教育救国思潮进行历史的回顾与反思,无疑会使我们获得有益的启迪。教育救国论的兴起和发展教育救国论是近现代中国先驱人物在探索救国救民真理的过程中,对社会矛盾和时代挑战进行积极回应的产物,其兴起和发展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鸦片战争至洋务运动时期:教育救国论的兴起。鸦片战争是中西文化的一次激烈交锋,它揭开了近现代中国救亡图存的序幕。面对列强的侵凌和船坚炮利的威胁,林则徐、魏源等有识之士提出了“师夷之长技以制夷”的…  相似文献   

3.
原安徽省政协委员张月潭,于19世纪末诞生在大别山区一个贫瘠的山乡,风雨飘摇的旧中国使他过早地背负上救国济民的历史重担。青年张月潭在民主革命先驱朱蕴山、沈子修、桂月峰等人创办施教的六安三农学堂经受了民主思想洗礼,又为寻求救国之路东渡日本,就读于东京工业大学,回国后从事家乡教育事业长达20多年,为乡梓培养了一大批人才。  相似文献   

4.
沈闻鸣 《群众》2007,(9):23-25,78
南通市是中国首批14个沿海开放城市之一,总面积8000平方公里,总人口780万。百年前,清末状元、著名爱国实业家、教育家张謇先生开近代风气之先,在南通进行了实业救国、教育救国的实践,在中国民族工业和社会事业发展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百  相似文献   

5.
近代爱国知识分子所走过的救国道路不尽相同。在中国共产党人进行反帝反封建革命斗争的同时,另一批爱国知识分子却在探索着一条不流血的改良主义的救国之途。“教育救国论”就是这其中最典型最重要的代表之一。“教育救国论”作为一种社会思潮,是民族危机的产物,也是近代先进的中国人寻求救国救民真理的结果。鸦片战争以来,爱国志士向西方学习的实践,终于导致了19世纪  相似文献   

6.
金雪飞 《人民论坛》2014,(9):186-189
孙中山国民教育思想是其民生主义中的重要内容之一。孙中山一贯重视教育建设,其教育思想从甲午期间到晚清民初历经了一个曲折的演变过程。孙中山国民教育思想主要体现在注重教育的公平性、强调教育救国的实用价值、重视人格教育的价值理性等方面。总结孙中山国民教育思想,对于当下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仍具有重要价值意义。  相似文献   

7.
中国近代学习西方与近代化赵颂尧中国近代史,既是一部中华民族受侵略遭奴役的屈辱史,又是一部中国人学习西方探求救国真理的求索史,还是一部中国人民为实现近代化而斗争的奋斗史。透过一百余年的五彩缤纷的历史画卷,我们可以看到近代中国学习西方历程之坎坷、寻求救国...  相似文献   

8.
在向马克思主义世界观转变之前 ,青年毛泽东在近代教育救国论思想和传统文化及学习经验等因素影响下提出了自己独具特色的教育救国理论。本文着重分析了早期毛泽东教育救国思想的主要内容和形成原因。  相似文献   

9.
一个世纪以来,我们的国家从受尽外国侵略欺凌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贫穷落后的旧中国,变成了独立的人民当家做主的社会主义新中国。这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革命,开辟了中国历史新纪元。回顾20世纪,一代又一代无数爱国知识分子,都曾试图从不同角度探索中国强盛的路子,诸如“教育救国论”、“实业救国论”、“科技  相似文献   

10.
今年是著名爱国实业家、教育家、思想家、社会活动家卢作孚先生诞辰120周年。革命救国、教育救国、实业救国和乡村现代化建设,既是卢作孚先生的梦想,更是他一生的伟大实践。  相似文献   

11.
胡子昂  何建华 《群众》2023,(12):62-63
张謇,江苏南通人,中国近代实业家、政治家、教育家,“江苏五才子”之一。张謇一生全心从事实业和教育活动,而重视培养人才、善于引进运用人才、尊重并聚留人才,是他发展事业、取得成就的关键。在民族危机深重的年代,他大力倡导实业救国、教育救国,提出了“立国由于人才”“无人才不可为国”的观点,进一步把人才问题提到了立国、治国的高度,是其强烈的爱国激情与对救国途径理性思考相结合的产物,至今仍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青年毛泽东有过四个"救国梦",分别是资产阶级改良主义的"救国梦"、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救国梦"、空想社会主义的"救国梦"和新民主主义的"救国梦"。这四个"救国梦"是青年毛泽东对旧中国政治发展道路的认识和探索逐步深化的重要表现,对当代青年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救国梦具有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13.
张謇和黄炎培是中国早期教育现代化的两位先驱人物.张謇怀着"实业救国、教育救国"的宏愿,在家乡南通"办实业、兴教育、举公益",取得了卓越成就,惠泽时人与后代.黄炎培则创始了中国近代的职业教育事业.并为中国职业教育的发展奠定了重要的理论基础.这两位教育家亦师亦友,曾长期在教育界共事,面临的是同样的社会状况.比较他们在教育思想上的异同,发掘他们凸显各自特点的宝贵经验,有助于我们了解中国早期教育现代化的历史,对于我们思考和解决当前我国现实存在的教育问题也有着重要的参考和启示价值.  相似文献   

14.
抗战相持阶段,中国军事、经济、政治、教育等均陷入困局,许多中国青年陷入了苦闷、彷徨之中。作为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在国统区唯一公开发行的大型理论刊物,《群众》周刊始终坚持"读书不忘救国,救国不忘读书"的指导方针,遵循既破又立的思想政治教育原则,灵活采用说理教育、咨询疏导、比较鉴别等方法,从思想教育、精神教育、学业指导、心理疏导等方面对广大青年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为疏解青年的苦闷心理,培育民族气节,坚定抗战决心,维护抗战大局做出了突出贡献。历史是人类最好的老师,抗战相持阶段《群众》周刊的青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丰富了党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也为当前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深入开展提供了经验借鉴。  相似文献   

15.
电视剧《黄炎培》真实、艺术地再现了我国著名爱国教育家、思想家、社会活动家、中国民主建国会创始人之一、新中国早期国家领导人之一——黄炎培探求救国真理的坎坷历程,并从人民民主、统一战线这一中国历史独有的侧面,深刻揭示了中国社会各个阶层的爱国者,尤其是爱国知识分子和工商业资本家在救国之路的艰辛探索中逐步觉醒,  相似文献   

16.
肖雄  张国骥 《求索》2012,(2):252-254
基于现代化理论和实用主义教育理论,胡适主张救国的根本在于实现社会的现代化,强调教育是实现社会现代化和社会进步的最基本的方法和第一工具,提出了自由思想、独立人格的教育目的观和现代教育功能论,提倡、推动白话文教学,参与起草新学制等"新教育"实践,推动了近代中国教育的现代转型。  相似文献   

17.
蒋志平,是江苏省涟水籍旅台老人,现年已97岁高龄,依然耳聪目明、思维敏捷、豁达睿智、步履稳健。他一生孜孜追求教育救国、教育强国,86岁时,在他的家乡创办了炎黄职业技术学院,他毕生都在实践着“炎黄腾飞”的梦想。  相似文献   

18.
沈庆会  ;孔祥立 《前沿》2014,(23):192-194
在近代西学的冲击下,教育小说承载着"开启民智"、"救国图强"的历史使命被大量译介到我国。晚清教育小说的译介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教育思想的折中与糅合,呼应了小说启蒙、教育启蒙的社会诉求,不仅为时人开启了迥异的阅读视界,也将西方先进的教育思想以文学的形式生动形象地在中国传播,从更易读者接受的角度为当时的教育思潮推波助澜。  相似文献   

19.
黄俊棚 《求索》2012,(4):115-117
作为清末洋务派最重要的代表人物之一,张之洞不仅在实业救国方面卓有成就,在教育救国方面也做出过重要贡献。张之洞从小接受儒家教育,深受儒家熏陶,这对于他日后教育思想的形成产生了极为重要的影响。处于近代社会背景下的张之洞,其所作所为无不以保国保种为目的,并为此提出了兴办教育、留学教育、拟定学制等教育兴国的学术主张。张之洞对于发展教育的所有主张,其落脚点都在追求效率之上。从现实角度看,张之洞做出教育效率优先的主张是需要胆识和勇气的,这种见识和勇气正是张之洞在多年的儒家文化熏陶和浸润之下形成和树立起来的,符合张之洞本人的儒家情怀,更契合近代中国的历史现实。  相似文献   

20.
孙中山国民教育思想是其民生主义中的重要内容之一。孙中山一贯重视教育建设,其教育思想从甲午期间到晚清民初历经了一个曲折的演变过程。孙中山国民教育思想主要体现在注重教育的公平性、强调教育救国的实用价值、重视人格教育的价值理性等方面。总结孙中山国民教育思想,对于当下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仍具有重要价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