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杨团 《时事报告》2014,(1):42-45
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探索多种形式的农民合作组织,而且以“农民合作社”替代“农民专业合作社”,以支持这个探索。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政策研究中心从2003年开始,就组织课题组在实践中探索有效的农民合作组织形式,逐渐明确了走综合农协之路适合中国的基本国情。在课题组的帮助下,永济蒲州镇农民协会(后称蒲韩乡村社区)等7个农民合作组织于2005年建立了农禾之家网络联盟,课题组的学者群体又于2011年组建了支持这个联盟的非营利组织——北京农禾之家咨询服务中心,以帮助全国所有愿意走综合农协道路的农民合作组织践行“农民共富、集体发声”的理念,推动具有中国意涵的新农村人才建设、组织建设、科技建设和大农业建设。  相似文献   

2.
瑞安农协:农村“三位—体”新实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6年9月14日,中共中央委员、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党组书记周声涛专程到浙江省瑞安市考察时说,瑞安市在一线创造了很好的经验。建立农协是发展现代农业的必然要求,可以为农民提供科技、信贷、流通和信息等服务。新农村建设需要把方方面面的力量凝合起来,农协是搭建农民与政府之间联系的平台,需要不断实践、创新和完善。  相似文献   

3.
詹学德 《求索》2007,(6):82-84
本文提出并论证了农村基层党组织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即:着眼于生产发展,切实领导农民改变农村贫穷落后的状况;着眼于为农民谋福利,切实领导农民走向共同富裕的道路;着眼于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切实领导农民提高改造农村精神风貌的本领;着眼于农村民主管理和民主建设,切实领导农民创建村党支部领导下充满活力的村民自治机制。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韩国农协的考察,结合其发展状况和特点,探索我国农民组织化及三农改革的新思路,发现韩国农协与日本农协和中国台湾地区农会有所不同,在金融、流通方面更能体现农协这个特殊组织"法定机构"、"公法社团"的性质。因此,大陆应借鉴其经验,突破多年来农民组织化局限于私法领域的状况,尽快启动公法社团性质的综合农协战略研究,并纳入国家层面的综合改革配套试点。  相似文献   

5.
张振  陈香兰 《前沿》2012,(12):114-115
提高农民综合素质是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基础,而提高农民科技素质是发展现代农业、推动农村发展的必要条件。现阶段农民科技素质较低,本文在分析了农民科技素质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新农村建设中河北省农民科技素质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战略任务提出以来,学术界从理论和经验等层面对新农村建设的内涵、路径和模式展开了广泛的讨论,取得了很多富有建设性的成果。还有不少学者注重从农民视角探讨新农村建设问题,对新农村建设中农民心态及农民投入意愿等问题进行了探讨,但总体而言,研究的广度和深度略嫌不足。为此,我们选择了一个新农村建设省级示范村,通过对该村388户农户进行问卷调  相似文献   

7.
中国农民合作的正途和捷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民合作是一个经典话题,农民合作意义重大.如果对中国农民的生存现状和中国农民所处的结构性条件作系统梳理,那就会发现欧美规模化的农业模式和日、韩、台的综合农协模式皆不适用于中国的农民合作.中国农民合作的正途和捷径恰恰在于广为学界和政府部门所遗忘的农村基层村社组织建设--当然有必要对之作符合时代要求的现代化改造.  相似文献   

8.
新农村建设应是以农民为主体形成一个可持续发展的农村。柳村农民协会协是农民在新农村建设的实践进程中,根据自身利益的需要所做的自我选择和制度创新,农民通过自己的组织探索,重构了自主发展的经济发展的实践空间、政治发展的实践空间、文化发展的实践空间和社会发展的实践空间。  相似文献   

9.
恩施州经济社会发展比较落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正视这一现实,着力抓好主导产业建设、农村城镇化建设、基础设施建设、新型农民培养和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等方面的工作,走出一条有恩施州特色的新农村建设道路。  相似文献   

10.
李红云 《前进》2006,(8):40-41
农业要发展,农村要致富,最主要的是全面提高亿万农民群众的文化素质和科学素养。胡锦涛同志指出:“亿万农民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主体,提高农民的综合素质,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保证。”只有广大农民的思想、观念、言行、能力跟上了时代的步伐,只有千千万万的农民变成了有理想、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只有农民本身拥有了建设新农村的积极性,我们才能把党的富民政策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构想变为美好的现实。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涉及到新形势下农村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是一项经济建设、文化建设、民…  相似文献   

11.
吴桐 《公民导刊》2006,(4):11-12
在探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道路上,渝东南一个叫“双坝”的村庄,推出了农民自办协会解决农村重大难题的办法。最近,市领导在深入该村调研后认为,“双坝经验”回答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农村基层党组织如何更好地发挥作用的运作模式和领导方式问题;回答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如何起步、如何破题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关景灵 《传承》2007,(8):54-55
经济发展是新农村建设的物质基础,农民素质的提高是新农村建设的精神动力。但在新农村建设中,重物轻人的现象严重。不少地方一味追求经济的发展,却没有对农民进行现代技能教育。由此导致农民"洗脚上田易,洗脑进城难"。发展职业技术教育,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新农村十分重要,是新农村和谐文化的基石,因此,应把职业技术教学融入基础教育中,大力发展成人职业技术教育。  相似文献   

13.
早在1999年,经济学家林毅夫就提出了“新农村运动”的概念,当时他撰文指出:“我国从1979年开始的改革以农村为突破口,20年后的今天,走出当前生产能力普遍过剩、内需不足、市场疲软的突破口,仍然在广大的农村。” 新农村要发展,不仅是要发展经济建设,基层民主的发展也至关重要。“民主”直白地放在农民面前或许是个深奥的名词。而放在具体村务管理中,则成为了解决矛盾的“钥匙”。村民自治及农村基层民主建设经过多年探索实践,正在逐步而又深刻地改变着中国农村的形态。 由此可见,实行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组建有特色的农村合作组织,事关农民经济利益的维护,事关农民民主权利的保障,事关农村党风廉政建设,事关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和社会稳定。 本刊此次策划中反映的仅仅是重庆新农村建设中的一个缩影。在新农村建设中,我们一定要尊重农民的主体地位,从农民最关心的事情着眼,从农民最急迫的事情入手,从最能见成效的事情做起,充分考虑当地经济发展水平和群众的承受能力。同时,要大力开展普法教育,教育广大农民群众遵纪守法,引导农民确实增强法制意识,有序参与民主实践,理性表达利益诉求,逐步提高农民的整体素质。这样,我们的新农村建设才会有更快、更新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近期以来,党中央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历史任务,这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大举措。当前这项工作正在全国各地展开,但从各地的实践看,还存在不少问题,需要在理论上进一步明确认识,在实践中加强措施。在这个历史任务转变的关键时期,要顺利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取得好的效果,必须处理好几个重要关系,即切实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协调发展;推进工业化、城市化健康发展,真正实现“以工哺农、以城带乡”;推进农村综合改革,破除城乡二元结构的束缚;处理好干部和农民的关系,充分调动广大农民建设新农村的积极性;建议成立一个专门的办事机构,协助中央把这件大事办好。  相似文献   

15.
中国新农村发展与农村社会保障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杨团 《学习与实践》2006,(5):99-108
本文将中国农村社会保障定义为对农民的生产和生活的全面保护或称农民的可持续生计。中国新农村建设需要新农村社会保障。它不同于工业社会保障,是从社会保护的政策视角去推进农村发展。它既要改变农村发展的单纯经济政策导向,又要改变单纯社会救助政策导向,而要以促进农村社会整体发展为主导,探索一条新路。本文在总结以往经验的基础上,提出借鉴东亚农村发展模式:立法倡导综合性农协组织及其体系的建立和成长,以及就地多元化等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16.
新农村建设的中心任务是发展农村生产力,农民的素质决定了农村社会发展的速度和质量。因此,通过加强基础教育,落实农业技术推广,建立与完善信息服务体系等多渠道、全方位地提高农民的综合素质,培养有文化和懂技术的高素质农民,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应有之义。  相似文献   

17.
赵兴洲 《湖湘论坛》2008,21(3):57-59
建设新农村的本质是让农民能够共享经济社会发展的成果。把农民组织起来,能够为新农村建设开辟更加广阔的前景,使其能够以集体的力量去面对各种困难和挑战则是最佳选择。政府要在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中发挥主导作用,进行相关立法,为农民组织的发展和组织化水平的提高提供法律保障,先示范后推广,以求实效,在鼓励、发展和规范经济性农民组织的同时,不断深化对自治性农民组织的改革,稳妥发展农民组织,努力实现我国农民的双重组织化。  相似文献   

18.
合作经济组织是现阶段农村工作制度变革和组织创新的重要体现,在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推动农民有效的进入市场以及增加农民收入等方面已经显现出积极的作用。新农村建设的难点是如何使农民增收。进入新的发展阶段,积极发展合作经济组织.推动以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为重心的农村经营体制创新.对促进农民增收.推动新农村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农民自组织的再生和发展是新农村建设中农民主体地位的突出体现。分散的个体农民难以独立完成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任务,现阶段农民组织资源的欠缺以及农民为摆脱弱势群体地位而进行的努力,农民的共同利益需要,农村基层组织的结构缺位和功能悖论等,使得各类农民自组织的产生不仅成为迫切的诉求,而且也具有现实的可能。为调动农民自身的力量解决自己的问题,更好地发挥主体作用,对农民自组织加以正确引导,促进其理性发展和科学发展,已成为目前党和政府在新农村建设问题上的重要战略选择。  相似文献   

20.
赣州从2004年9月率先开展新农村建设以来,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以"五新一好"(建设新村镇、发展新产业、培育新农民、组建新经济组织、塑造新风貌、创建好班子)为总抓手,坚持"政府主导、农民主体、干部服务、社会参与"的原则,在实践中切实尊重和突出农民的主体地位,围绕着如何提高农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进行了有效实践,彰显了农民新农村建设主人翁的地位,使新农村建设从"要我建"变为"我要建",农村面貌得到了明显改变,党群、干群关系也得到了密切和加强.赣州的做法和经验被理论界和实践界称为"赣州模式",其中最重要的一条经验,是赣州在新农村建设中始终注重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