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衡量一个地方的干群关系好不好、亲不亲,一个很重要的“指标”就是,要看群众见了干部是“躲着走”还是“围着转”。在有的地方,看见干部来了,群众就躲在一边,不愿意碰面,更不愿意同坐一条板凳。究其原因,无外乎这么几条:要么干部太凶,群众“惹不起躲得起”;要么干部高高在上,群众敬而远之;要么干部不为群众谋利益,群众懒得理睬;要么干部太腐败,群众“眼不见为净”……如此这般,干群关系一定很紧张、很糟糕。而在有  相似文献   

2.
干群关系,本来应该是鱼水关系,血肉关系,但是在一些地方,农村干群关系却十分紧张,已成为不可忽视的问题。其主要原因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某些基层干部缺乏群众观点,公仆意识淡薄。在基层干部队伍中,特别是新上任的一部分年轻干部,缺乏实际工作经验,对"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只是挂在口头,缺乏心理上、情感上的体验和感受。群众形象地说:"酒杯捏扁了,筷子捏短了,干部与群众的关系疏远了"。还有的干部不是想群众所想,帮群众所需,或许是急于出政绩,脱离当地实际,超越群众承受能力。一味地贪大求洋,把群众仅仅作为工作对象,放在被动的地位,造成群众和干部在情绪上的对立。——工作方法简单粗暴。农村基层党组织肩负着  相似文献   

3.
《时代潮》2001,(16)
江泽民同志曾指出:"领导同群众之间发生了矛盾,领导是矛盾的主要方面,解决矛盾的主要责任也在领导。"毛泽东同志深刻地指出:"只有落后的干部,没有落后的群众"。因此,干群关系改善的关键在干部。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如何加  相似文献   

4.
关于密切企业干群关系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田禾茂 《前进》2001,(10):43-44
企业干群关系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企业的改革、发展和稳定。及时掌握企业干群关系的现状,针对性地做好工作,对于进一步密切企业干群关系,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据我们调查了解,当前企业干群关系的主流是好的,但是也确实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归纳起来主要是:宗旨观念不牢,疏远了干群关系。有些干部虽然生活在群众之中,却同群众谈不到一处,打不成一片,以致于对群众的思想脉博缺乏把握,对群众的具体困难心中无数,不能做到想群众所想,急群众所急。一些干部好大喜功、急功近利,办事不从实际出发,看起来忙忙碌碌、辛辛苦苦,…  相似文献   

5.
王锁明 《桂海论丛》2012,(1):106-110
探讨群体性事件是当前乃至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一项重要课题。群众观点是唯物史观的本质要求,是无产阶级政党的显著特征,也是我们正确处理党群关系、干群关系的基本准则。近年来发生的一些群体性事件,损害了党群关系和干群关系,其根源在于严重脱离人民群众,预防和处置的根本之道是牢固确立和扎实践行群众观点,并将之融入到日常工作中。  相似文献   

6.
<正>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届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一次集体学习时指出:"密切党群、干群关系,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始终是我们党立于不败之地的根基。一个政党,一个政权,其前途和命运最终取决于人心向背。如果我们脱离群众、失去人民拥护和支持,最终也会走向失败。"人民政协是发扬人民民主、联系各界群众的一个重要组织,群众路线更是政协工作的生命线。政协组织要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的群众观点,团结最广大的人民群众,紧紧依靠  相似文献   

7.
尹保祥 《传承》2012,(19):79-79
"相信群众,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是共产党人的群众观,其中也包含了党的宗旨与党的工作路线。共产党人的群众观决定了党、党员干部与群众之间的特殊关系。在革命时期,人们普遍把党群关系、干群关系比作鱼水关系,群众是水,党和党员干部是鱼,  相似文献   

8.
村民自治是新形势下农村工作的基本政策,是村党支部在宪法等有关法律、法规和现行政策的范围内领导、组织群众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监督的村级政权组织管理形式。村民自治的实施,一可以为新形势下农村工作理出一个好的思路,避免决策失误;二有利于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给农村干部解决农民问题找到一个好的办法;三能给发展农村经济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村民自治的实施关键在于"一会一组一章程"的确定和完善。"一  相似文献   

9.
庄光明 《政策》2011,(3):40-41
胡锦涛总书记强调,群众工作是我们党的政治优势和优良传统。认真做好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对于增进干群感情、密切干群关系,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当前,在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同人民群众联系的决定》的过程中,党群关系、干群关系,便成了人们关注、议论的重大课题。党群关系、干群关系,说到底其本质属性集中体现在领导与群众的关系上,只要处理好领导与群众的关系,党群关系、干群关系自然就易改善了。如何正确处理领导与群众的关系,本文作以下粗略的探讨。领导与群众,虽然是不同的两个概念。但从本质上讲,领导与群众共处于一个统一体(国家、部门、单位等)之中,共处群体的同一性的内在联系才是其根本属性。那么,在现实生活中,为什么老处理不好领导与群众的关系呢?说穿了,确有那么些领导者不  相似文献   

11.
农村干群关系紧张的原因及改善办法苏旭鸣农村干部与群众的关系紧张是当前一个带有普遍性的问题。一般来说,农村干部与群众的矛盾是非对抗性的,但处理不好就会出现对抗或转变成对抗性的矛盾。党内不少老同志都认为,中国如果将来出问题,恐怕是在干群关系上。因此,农村...  相似文献   

12.
切实改善农村党群、干群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村党群关系、干群关系紧张,是当前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中要着力解决的一个突出问题。江苏省农村基层党组织、乡镇企业党组织建设研讨会上讨论了这个问题。许多同志认为,党群、干群关系紧张的原因之一是集体经济薄弱,党组织缺乏带领群众共同富裕、为群众办实事的物质基础。南通的同  相似文献   

13.
1964年冬至1965年夏的海阳县社会主义教育(通称"四清运动")试点工作,是在当时"左"的路线严重影响下所进行的一次群众运动。这次运动,在整顿干部作风、改善干群关系等方面起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整个试点工作是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指导思想下进行的,因此,它伤害了不少基层干部,在党员、群众中出现了一些意见分歧,为"文革"中这个县两派严重对  相似文献   

14.
密切农村党群干群关系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翟明清 《前进》2006,(12):16-18
农村基层的党群、干群关系,历来都是我们党十分重视解决的一个问题。改革开放以来,党制定并执行了一系列适合农村实际的重大方针和政策,给广大农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好处,因此,农村基层的党群、干群关系从总体上来说也是好的。但是,毋庸讳言,与战争年代及五、六十年代相比,农民群众对党的感情有明显减弱的趋势,群众与党的关系、群众与农村基层干部的关系也有相对疏远的倾向。有些群众对干部意见较大,干群矛盾相对比较突出;有些地方的党群、干群关系已经相当紧张。  相似文献   

15.
王颂交 《湖湘论坛》2000,13(4):38-38
当前农村部分地区干群关系较为紧张,干群矛盾比较突出。群众称少数干部为“蛮官”,干部称部分群众为“刁民”。但笔者认为,目前农村出现的干群矛盾以及由此引起的干群关系的紧张,原因主要在干部,责任也主要在干部。俗话说:“只有蛮官没有蛮百姓,只有刁官没有刁民。”农村干群关系不理想,从一个侧面说明我们的干部深入群……  相似文献   

16.
根据不同群众群体的具体情况,采取差异性的群众工作方法,已成为密切党群关系、干群关系的有效途径。因此,研究基层群众工作方法,总结和推广基层干部在实践中提高做群众工作能力的经验,对当前和谐社会关系的创建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的协调行动,需要所有人的共同努力。在基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需要着力协调处理好三个方面的关系。干部群众凝心聚力。在基层,干群关系是衡量一个地方是否稳定和谐的重要标尺。大凡稳定的地方,首先是干群关系好,干部在群众中的威信高,说话有人听,办事有人跟;反之,干部行事不公、办事不力,极易引发群众不满,造成群访、集访而导致社会不稳。在干群关系这对矛盾中,干部是矛盾的主要方面,“只有落后的干部,没有落后的群众”,协调干群关系的关键在于干部,我们的基层干部要自觉、主动地检…  相似文献   

18.
正当前全党正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认真查找"四风"问题,积极转变作风。笔者认为,党员干部要服务群众、融入群众,首先要放下"架子",把自己当成一名普通的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密切党群干群关系。要多一些"民气"。现在,一些干部之所以不擅长与群众打交道,不善于做群众工作,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在于平常不把自己当群众,而习惯以"官员""干部"的身份自居,与群众交流"官腔""套话"多,群众听不懂,不想听,只能"敬"而远之,干群关系  相似文献   

19.
"阳光淮阴"建设是一座架设在党委政府和群众之间的"连心桥""阳光淮阴"建设是一项融洽党群、干群关系,改善党委政府形象,提升党委政府公信力的重要举措。为此,无论是在网上还是在网下,无论是在倾听网络民声中,还是在办理现实民生中,我们要做到以下三个不放过:始终坚持守土有责、各司其职,推诿扯皮的,绝不放过。按照各自职能划分,问题来了,就主动办、马上办、负责任地办,力求给群众一个满意的答复。通过全区上下共同  相似文献   

20.
《前进》2014,(11)
<正>第二批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开展以来,武乡县大力弘扬太行精神,通过改进干部作风,提高行政效率、服务项目建设,把一件件实事办到群众心坎里,架起了党群关系"连心桥"。激活了干群关系"鱼水情"。一是领导带头,示范引导,"问症"基层转作风。县党政领导纷纷深入基层一线.把群众最真实的声音带回来,紧紧围绕解决好关系群众切身利益问题和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问题,认真制定整改方案。逐一回应群众关切。文山会海、铺张浪费、工作疲沓等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工作作风得到明显转变,工作效率得到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