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绝命诗是人们告别人生舞台的艺术化"谢幕辞"。纵览历史上志士仁人一首首绝命诗,作者豪放坦荡直抒胸臆的情态仿佛近在眼前,其人生追求、信仰信念和志趣情操,特别是做人的气节和荣辱观也跃然纸上。  相似文献   

2.
寓真 《同舟共进》2009,(7):61-63
拙著《聂绀弩刑事档案》发表时,删去了几个章节,此文即在所删部分中。不知是否与没有全书发表有一点关系,所谓“告密”问题成为读者关注的焦点,这的确有违笔者写作初衷。这一篇文字,说的是聂绀弩先生做人的气节,先生最让笔者敬仰之处正是一种气节.不知能否引起读者的其鸣——  相似文献   

3.
在科学史上,当人们记起伽利略为宣传日心说年近七十而受审,虽然被迫写了悔过书,但他的观点并没有改变,并且在后来的研究中仍然坚持日心说时,无不对这位老人产生深深的敬意。布鲁诺为坚持日心说,在1600年2月17日被宗教法庭活活烧死于罗马的百花广场,无不被历代爱好科学的人们所歌颂。科学家忠实于科学事实和认定的客观规律,为之坚贞不屈,绝不向任何非科学、反科学和伪科学的权势屈服,乃至为之牺牲自己宝贵的生命,这就是科学家的气节。这也是科学家应当具备的品质。  相似文献   

4.
蚂蚁的气节     
述华 《现代人事》2001,(3):44-45
我喜欢观察蚂蚁。它虽没有蝴蝶那艳丽华美的外衣和轻盈翻飞的舞姿,却有搬动泰山的志气和矢志不移的节操。虽没有狮子那威武凶猛的气势,却有“撼大树”的魄力和勇气,因此,我对蚂蚁怀有一种近乎崇拜的敬意。  相似文献   

5.
修身与气节     
前不久出版的《穆青书法集》前言中,引用了宋代著名民族英雄文天祥《正气歌》的头四句:“天地有正气,杂然赋流形。下则为河岳,上则为日星。于人曰浩然,沛乎塞苍冥。”浩然正气正是穆青人格的写照,作为一代名记者,他不仅写下了“焦裕禄—县委书记的榜样”等大气磅礴激奋人心的佳作,而且敢于在“文革”中冒着生命危险揭露江青一伙的丑恶行径。人们在怀念穆青时,无不钦佩他的气节。  相似文献   

6.
姜山 《创造》2015,(7):68-69
<正>走进保山,既能领略包容和谐、温润如玉的品质,也可感受"宁可玉碎,不能瓦全"的气节。"襟沧江而带怒水"的保山,自古便是"金银宝贷之地",是中国版图上开发极早、历史文化积淀深厚的边疆地区。保山市毗邻缅甸,国境线长167.78千米,南方丝绸古道、滇缅公路、中印公路都从这里通过,是国家级边贸口岸和中国西部重要的国际大通道,同时还是中国面向南亚和西进中东的重要桥头堡。保山这块土地上曾发生过哀牢归汉、永昌建郡、邓子龙戎边、滇西抗战等一系列重大历史事件;这里曾留  相似文献   

7.
气节,对个人来说,就是人格品质,对国家民族来说,就是国格。保持革命气节,关键是要有“四股气”。 要有坚定信仰、矢志不渝的勇气 坚持马克思主义信仰,坚持共产主义信念,坚持共产党的领导,这是我们共产党人的大节,无论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要做到:(一)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要不改初衷。(二)对共产主义的追求,要不移其志。(三)对共产党的领导,要不失忠诚。 要有不畏强敌、敢于斗争的骨气  相似文献   

8.
谢翱是南宋末年著名爱国诗人,倜傥有大节,志行高洁峻伟,与谢枋得并列,号称"南宋二谢"。值国家兴亡之际,谢翱尽倾家资,弃笔从戎,投奔文天祥,随文转战各地。宋亡后,创办汐社,参与组织月泉吟社,以诗结义,聚集民间抗元力量,继续斗争。不惮元朝官府的追缉,多次哭祭文天祥,直至自己忧愤成疾、行将谢世,还嘱咐将其归葬隐士严子陵钓台南方干隐处。综观其一生,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和坚贞不渝的民族气节,始终贯穿如一,彪炳千秋。  相似文献   

9.
葛薇 《当代广西》2007,(5):38-38
今年是刘胡兰英勇就义60周年。刘胡兰是已知中国共产党烈士名册中年龄最小的女英雄,这位牺牲时年仅15岁的三晋好儿女,以她的高贵品格、革命气节和英雄壮举,激励了几代人,铸造了光照千秋的“胡兰精神”。  相似文献   

10.
王渭清 《传承》2012,(22):74-75
苏缄作为北宋中期一位镇守东南地区的地方官员,他忠直的道德践履、勇毅的意志品质、誓死不辱的气节操守和热爱民族国家的伦理品格彰显了传统伦理文化人格价值。苏缄作为民间信仰中的南宁城隍,也是南宁城市历史文化的一张名片。因此,弘扬苏缄精神,对发掘地方人文资源、弘扬传统文化道德精神、提升南宁城市文化软实力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杀了夏明翰,还有后来人。”夏明翰烈士这首充满壮志豪情的诗,几乎是人人都知道的。他还有另外一首诗,其中有“越杀胆越大,杀绝也不怕”的词句,同样的豪情壮志,表达了一种对革命前途的赤胆忠心和乐观精神。与此异曲同工的是抗日英雄吉鸿昌的诗:“恨不抗日死,留作今日羞。国破尚如此,我何惜此头。”再看“刑场上的婚礼”的主角、广州起义领导人之一周文雍,所写的是:“头可断,肢可折,革命精神不可灭。壮士头颅为党落,好汉身躯为群裂。”这些或许被人看作不太像诗的字句,却道道地地表现出诗的特质,即“诗言志”。这种…  相似文献   

12.
喝粥说     
我的家乡在广袤雄浑的黄土高原腹地,因当地产的糜谷“米汁淅之如脂”故名。“米汁如脂”,天地间的这一方人因此虽未占上风水的钟灵毓秀,却也得了造化的人杰地灵。  相似文献   

13.
聂红琴 《群众》2022,(24):60-62
1934年10月,中共中央领导机关和中央红军主力北上抗日,开始长征。奉命留守的部分红军和游击队同苏区人民一起,在以项英、陈毅为主要领导人的中共中央分局、中央军区和中央政府办事处领导下,就地坚持斗争。在此前后,南方其他苏区军民,也因红军主力转移或斗争形势恶化,相继转入游击战争。  相似文献   

14.
孟子曰:“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从这一“大丈夫气节”中,我们可以感受到它有以下两个鲜明的特点:一是完整性;二是人格魅力。正因为有这两个特点,大丈夫气节堪称集古人论气节之大成,中华民族气节之经典,每当人们赞扬英雄浩然气节时必引用冠之。  相似文献   

15.
一位学者.一位性情中人.不谙宫墙权术,不辨政局走势.既无康有为政客天分.又无谭嗣同烈士气节,胸无城府.首鼠两端.却喜揣摩君心,热衷权势,结果卷进政坛激流,成了激化帝、后矛盾的导火线,终至亡命天涯.身陷囹圄.半生狼狈.令人吹嘘。  相似文献   

16.
叶子 《前沿》2014,(11):125-129
本文的主要目的是评介记忆社会学的主要研究论题。目前主流的观点认为个体记忆的社会维度体现为群体决定了个体回忆什么及如何回忆。在界定了个体记忆与集体记忆的关系后,集体记忆的三大特征——多元性、竞争性和变迁性得到了充分地讨论。对于历史与集体记忆这一议题,有的学者试图将两者对立起来,而另一些人则力图模糊两者的边界。总之,记忆社会学近年来获得了长足的发展,并逐步确立其自身在社会学学科领域中的地位。然而,在笔者看来,该领域研究仍存在三方面缺陷:具有社会决定论倾向、缺乏比较视野及资料来源过于单一。  相似文献   

17.
崇尚气节──近千年来湖湘学人的传统精神唐兆梅创建湖湘文化的湖湘学派和由湖湘文化孕育的一代代湖湘学人,大都追求所谓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的理想人生,于学、于政、于人品均卓有建树,令人瞩目。因此,近千年来,湖湘学人在许多方面都留下了自己的思想和精神遗产,...  相似文献   

18.
社会记忆:一种社会再生产的情感力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郭景萍 《学习与实践》2006,(10):109-112
社会记忆既是一种认识活动,更是一种情感体验过程。情感性社会记忆可分为愉快记忆与创伤记忆。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唤起社会记忆的两类基本载体。社会记忆的过程是人的情感不断选择的过程。冲突性社会记忆是社会冲突产生的根源之一。情感社会学关注社会记忆的情感价值,认为社会记忆是一种社会再生产的情感力量。  相似文献   

19.
作为人类的灰色记忆,灾难记忆体现为创伤性与修复性、断裂性与连续性、脆弱性与再生性等的统一,具有群体认同、奋发行动、批判反思、理解和解力量,其所面临的记忆“危机”尤其令人堪忧。作为对遗忘的抗拒,灾难记忆的纪念以史料、文学、空间、仪式等为“记忆之场”,实现公共记忆到共享记忆的转化。“理解”成为达成灾难记忆活化、传承、建构的重要路径与旨归。由此原点出发,档案部门需承担相应的灾难记忆再生产责任,包括记录责任以构筑理解之基、叙事责任以贯通理解之途、共享责任以达成理解之旨、伦理责任以厘定理解之界,最终促进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与反思。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