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哈佛大学教授迈克尔·桑德尔的新著《钱不该买什么》,是一部抨击金钱至上的书。他指出,在“钱几乎可以买到一切”的社会里,金钱侵入了一些它不该主导的领域,导致了市场挤走道德,金钱大获全胜。他举例说,美国加州只需82美元,就可以在坐牢时选择安静的牢房:电视宣传:“50万美元的投资可以换一张美国绿卡”;出门堵车时,“进入快速车道,只要8美元”。而在中国,  相似文献   

2.
钱的哲学     
有位作家曾这样妙论金钱与苦乐:口袋里无钱,心里也无钱,这样的人不算苦;口袋里无钱,存折里无钱,但心里装满钱,这样的人最苦;口袋里有钱,银行里有钱,但心中无钱,此为大福。这样的妙语读来让人如醍醐灌顶,心胸豁然开阔。“钱不是万能的,但是没有钱是万万不能的。”钱可以买衣食住行,钱可以求医问药,钱可以送子女上学,钱可以做人情。因此,人生在世,谁也逃脱不了钱字。但是,一个人对待金钱的态度,怎样去挣钱?如何处置满钵的钱?又折射出一个人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有的人对金钱看得过重,沦落为金钱的奴隶,他们终日为钱而忙、为钱而累,一切…  相似文献   

3.
有企业家把老板分为三种:第一种是为了“财富”,第二种是为了“抱负”,第三种是为了“造福”,并倡议做第三种老板。 这位老板的“老板观”是极有见地的。应该说,作为老板,为了“财富”、“抱负”和“造福”,都是不错的。为了“财富”,追求正当的经济利益,没有错,无需置喙;为了“抱负”,实现个人理想,也没有错,无可非议;为了“造福”,把个人富裕与共同富  相似文献   

4.
“末世论”似乎是人类在每一个历史时期,尤其是在世纪交接的关头都要去面对的鬼魅。11世纪,全欧洲一般人都抱着最后的末日裁判将到的恐惧,并且相信世界将迅速没落。灵魂的沉沦逼着人们去做最不合理的事情。有些人把全部家私送给教会,而把一生消磨在长期的苦行中;大多数人则是淫侈享乐,醉生梦死。只有教会用幻觉来迷惑人,收受赠遗,一天一天富裕起来。日本的平安朝末期,末世思想也曾经攫住了人们的心灵,念佛的哀声到处可闻。在这种社会风气之下,许多人为了乞求“极乐往生”而投水、绝食自杀。19世纪末的上海也曾染上了“世纪末…  相似文献   

5.
如何看待“金钱”,实质上是一个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问题。这个问题处理得好与坏,直接影响到一个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的形象与党的事业。在生活越来越离不开周围世界的今天,人们越来越感觉到对钱即货币的依赖。这就迫使我们必须面对金钱。马克思主义认为,人们奋斗所争取的一切,都与他们的利益有关。金钱作为利益的象征物,自然有它进步的一面。但人的利益是多元的,绝非仅仅是物质利益。认为金钱万能,认为只要攫取了金钱,就等于得到一切,连资产阶级有识之士也认为失之偏颇。我们承认,钱是生活的必需,但要钱就得付出劳动,而不…  相似文献   

6.
坚持先富带后富,帮后富实现全社会共同富裕中共山西省委政策研究室主任李淳一、提出“先富带后富、帮后富,实现共同富”的客观必然性和必要性1、富裕有先有后是绝对的。就社会成员自身经济富裕状况说,在剥削阶级存在的社会中,社会成员生来就有经济基础贫富悬殊。在社...  相似文献   

7.
抬轿者为了个人目的,可以让主人稳稳当当坐在轿子里;但稍不留心,也可以颠翻轿子,使坐轿人重重跌一跤。现实中不乏“抬轿人”使“坐轿人”跌跤的事例。某局一位科长对局长百般“关心”,局长需要什么,科长似乎都能猜透,马上办到,还美其名曰:“关心”领导也是为了工作,不让局长心里有丝毫不安。近三年来,这位科长在“关心”领导的名义下,共为局长侵占侵吞公款5万余元提供了方便和条件。无奈东窗事发,局长与科长双双锒档入狱,这时,局长才明白自已栽在了“抬轿”人手里。总有一些人,时时、处处司门I“关心’领导,无原则吹捧、…  相似文献   

8.
王路 《瞭望》2000,(33)
常言道:有什么别有病,没什 么别没钱。表面上看,病和 钱没有一定的因果关系,但就有那么一些领导干部因为没钱而得“病”,或是因为钱多而“病”得不轻。这些人对金钱的欲望像沟壑一样难填,于是权钱交易、滥用职权、受贿等一些腐败现象沉渣泛起,污染着社会环境。 钱并不是万恶之源,那为什么它能使人难以抵御,使人生观扭曲,甚至使人铤而走险?西晋的南阳隐士鲁褒的《钱神论》有其主张,他说当世之人对钱“亲之如兄,字曰‘孔方’。失之则贫弱,得之则富强。”“钱多者处前,钱少者居后。处前者为君长,在后者为臣仆”。“钱之所至,…  相似文献   

9.
报载:忻州地区上地局局长郝文山为政清廉,秉公办事,在金钱贿礼面前从不动心。有人问他:“面对送上门的钱,你为何能廉洁自持,不为所动?” 郝文山谈出了他的肺腑之言:“我第一是不贪。收下不义之财,就把自己归入贪官污吏之  相似文献   

10.
在加快改革开放过程中,需要“胆子更大一些”,但有些地方部门却陷入了误区。许多重复建设、低效工程、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项目纷纷上马,从各种渠道获得的建设资金被倾囊丢入“水”中;上亿元的信贷资金不顾重点急需.被抽出去“炒买炒卖”.搞所谓的“钱滚钱,利滚利,碰运气”。甚至把大胆地闯,大胆地试,理解为大胆违法乱纪。为了中饱私囊,坑害国家和人民利益;为了“大开洋晕”.丧失国洛、入格者至于利用职务之便.索贿受贿、损公肥私。窃以为,在经济建设中,胆大不可妄为。一是不能脱离现实条件,盲目蛮干,二是不能违反客经济…  相似文献   

11.
论点集萃     
论点集萃部分先富与共同富裕的辩证关系贵州省工商联吴育频在《由部分先富走向共同富裕》一文认为,允许部分地区、部分人先富,不是党的富民政策的目的,而是为了让先富的人起示范、带头作用、让不富即尚未富裕人的也富裕起来。允许部分人先富,不是搞两极分化,而是实现...  相似文献   

12.
一、市场经济条件下腐败现象的突出特点深圳经济特区在币场经济发展时期所发生的腐败现象及其原因归纳起来,大体有“五个突出”。(一)拜金主义的思想行为问题比较突出市场经济的一个重要特征是各类经济实体总是想方设法追求经济效益的。如果人们对这种追求发生了偏见,拜金主义思潮就会乘虚而入。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交换领域的扩大,不少人以“金钱万能”为“信条”,有的甚至把它当成唯一能办事的“诀窍”。这种信念究竟对不对呢?应当说,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人们所进行的各种活动,有许多方面确实离不开使用金钱和货币交往这个基本…  相似文献   

13.
做人的涵养     
王蒙 《党政论坛》2014,(12):31-31
1.不要狠狠地把门“砰”地关上,因为很可能你还要回来。 2.舞台上有你,就演好角色;舞台上没你,就静静地做观众。 3.不要整天抱怨生活欠了你什么,实际上生活根本不知道你是谁。 4.把弯路走直是聪明的,因为找到了捷径;把直路走弯是豁达的,因为可以多看几道风景。 5.让别人快乐是慈悲,让自己快乐是智慧。权力是一时的,金钱是身外的。身体是自己的,做人是长久的。  相似文献   

14.
“钱”,本来是一种货币的符号。货币是一种作为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是商品交换长期发展的产物,体现着一定的生产关系。 金钱这个东西,有人斥之为万恶之源,但也有人说它“能使鬼推磨”。这两种评价,似乎都不够公道。因为人类社会出现商品交换以来,金钱便作为财富的一般代表,  相似文献   

15.
平白 《瞭望》1999,(23)
钱有多大的力量?晋·鲁褒《钱神论》把钱的魔力说到了极处:钱,可使人“无位而尊,无势而热”;“危可使安,死可使活”,“仇争非钱不解,幽滞非线不拔,怨仇非线不解,令问非钱不发”。——在钱面前,好像世间的是非曲直,正气邪恶,生死荣辱,德行气节俱失。但细想,此论对某些社会和社会中的某些人来说抑或有理;但并不适用于一切社会和一切人。问题是我们怎样才能限制它的魔力。流行民间的俗谚,也有同《钱神论》相似的见解。一曰:“有钱有理,无法(指国民党统治时期发行的法币)无天”,又曰:“有钱能使鬼推磨”。林冲、宋江、武…  相似文献   

16.
财富不愿外露与美国富人们不一样,法国富人们不太愿意谈论自己的财富,尤其是不想公开自己的财富数字。富人们不愿让传媒采访,对自己的财富组成也毫不展示透明度。这种习惯与法国人重视自己私生活的秘密有关,但更与法国文化的重价值、轻金钱,重精神、轻物质的传统有关。长期来法国人在社会生活中看重个人发展、个人自由,衡量工作与事业的成功也将价值放在金钱之前。因此,唯利是图、赤裸裸的拜金主义受人鄙视。近10年来,这一风气逐渐有所变化,这也是经济危机促使人们的心态发生的变化。但即使是今天,人们也还未把金钱放在第一位。最近一项民意测验表明,占多数的法国人(59%)认为人的价值重于金钱。而认为金钱价值优于一切者只占6%左右。因此,具体了解、揭示法国富人们的状况是颇不容易的事。当然,达里还有一个税务的问题:法国是一个福利国家,因此税务很重,而拉丁民族始终讨厌政府的税务。因此就产生  相似文献   

17.
柳萌 《民主》2007,(4):44-44
何谓财富?按大多数人的共识,如果把财富的概念,分为精神和物质,精神财富就是知识,物质财富就是金钱。在有“真人不露相”之说的过去.这两种财富的拥有者,一般都是不肯显露的,有知识的人尽量装得谦虚,有金钱的人想法扮得寒酸,总之,就是“夹着尾巴”过日子。谁要张扬自己的财富,那可就像犯天大的忌,嫉妒、憎恨都会找上门来,从此就不要想如何消停。  相似文献   

18.
现在国外的管理学家越来越重视“软性的”管理手段。古典管理理论是把人当作机器的附属品,而现代的管理理论不再把人看作机械人,人的需要、人的个性越来越受到重视,与此同时又不能忽视经济手段的作用。古典管理理论把人只看作“经济人”,好象工人只知道关心自己的工资。而行为科学则不同,行为科学把职工看作是“社会人”,认为工人不只是单纯追求金钱收入和良好的物质条件,而且还有社会方面、心理方面的需求,这就是追求人与人之间的友情、安全感、归属感和受人尊重等。所  相似文献   

19.
有一幅漫画,画的是三个小孩吹牛。一个说:“我爸 爸的钱好多好多,可以买下咱们学校所有的大 楼!”另一个说:“我爸爸的钱更多更多,不仅能够买大楼,而且连你爸的工厂都能买下!”最后一个说:“我爸爸是大官,不用花钱,就可以管住你们俩的爸爸!”孩子的话也反映了大人的话,平心而论,普天之下,哪个儿女不愿意有个“好爸爸”?但“好爸爸”的标准却各有不同,一些人心中的“好爸爸”,却是许多人心中的“坏爸爸”;一些人眼中的“坏爸爸”,却是许多人眼中的“好爸爸”。 在宁夏回族自治区原政协副主席周文吉的儿女们眼里,他们的…  相似文献   

20.
李俭 《瞭望》2001,(Z1)
还是改革之初,就听一些群众用 “有说法无做法”批评某些为官 者只有改革动议而无改革举措的现象。如果说那时到处都在“摸着石头过河”,这种现象的存在还情有可原的话,那么,在改革开放经历了20多年后的今天,这个“有说法无做法”依然有不小的市场,那可就实为一件憾事了。 某地一位领导在另一地发现养牛能来钱,刚刚走马上任为市委书记,便提出“要想富、大养牛”,并下达了“人养一牛”的指标。“说法”有了,但怎么个鼓励、扶持,怎么个落实,出栏的牛的销路怎样,没有了“下文”。不过,要说没一点“下文”,还真有点冤枉这位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