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农民流动与留守成为乡村社会变迁的一个缩影和生动表现。流动与留守不仅使乡村空心化,也改变了农民的生活空间和生存方式。流动与留守对流出地的乡村文化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使乡村文化建设面临着乡村文化观改变、乡村公共文化日渐式微、乡村文化建设主体改变、乡村文化建设人才流失等困境与挑战。乡村文化建设应从构建"三位一体"文化建设新模式、重构乡村公共文化、实现乡村文化建设主体回归、发挥留守群体的智慧与力量、加强乡村文化人才队伍建设等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2.
话语理论倡导"一些人的对话",鼓励多元利益主体在"公共能量场"中展开平等而开放的对话.当前农村"一事一议"制度与话语理论的核心理念有着内在契合性,是基层民主决策的崭新模式.由于受诸多因素的影响,当前我国农村"一事一议"制度在具体制度设计和操作中遭遇到一些现实困境.对此,应积极探求切实可行的对策措施,促进"一事一议"制度的不断完善和发展.  相似文献   

3.
乡村留守儿童,是中国农村富余劳动力从乡村转移到城市过程中产生的一个特殊社会群体。现场访谈和问卷调查的结果表明,与非留守儿童相比,乡村留守儿童在监护主体、学习成绩、心理健康、行为道德、日常生活和安全保障等方面均面临着严重的成长问题。面对乡村留守儿童这个庞大的特殊群体,家庭、学校和政府均需要承担应有的责任,对留守儿童成长面临的问题追行全面地审视,采取有效的政策措施和行为干预手段,解决留守儿童成长所面临的问题,为他们健康成长创造一个适宜的环境。  相似文献   

4.
村民自治是由农民创造的,但其运作过程是在政府推动下进行的.政府推动村民自治在乡村社会全面铺开的同时,"三农"(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也同时凸现.如何解决好"三农"问题,推进农村小康建设,是政府推动村民自治进一步发展面临的难题.解决这一难题的途径选择是政府从政治推动到经济推动的转变.  相似文献   

5.
农村民间组织的发展是乡村现代化和民主化的必然产物,并构成了农村公民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广泛参与到农村治理.但农村民间组织在组织内外部环境的约束之下,面临着自身难以克服的发展困境,从而影响了农村民间组织和农村公民社会的成长壮大,阻碍了农村民主政治建设进程.因而就需要解决农村民间组织发展的动力机制问题,进而在此基础上做出对农村民间组织发展前景的展望.  相似文献   

6.
税费改革是党和政府减轻农民负担、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举措,同时也使乡村一级财政面临着财权与事权分离的困境.现有的税费改革导致部分地方政府尤其是西部的地方政府面临的财政赤字,对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产生了巨大影响.因此,理顺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的财权与事权关系;精简地方政府机构;引入市场机制,拓宽公共产品供给的主体范围以及转移消化农村债务将为解决"三农"问题提供充分条件.  相似文献   

7.
《学理论》2013,(31)
随着我国城市化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农村人口进入城市打工,农村留守儿童群体越来越壮大,这一群体的产生所带来的社会问题也越来越多,这些问题得到了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主要就农村留守儿童思想道德教育的现状、存在的问题以及应对这些问题的方法和策略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8.
试论我国乡村文化的现代化转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是个以农耕文明为主滋生起来的国度,中国乡村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生动体现.当代中国社会的转型导致了乡村文化的"失衡",引起乡村社会发生着"四大转变",从而也推动了乡村文化的重新"整合"."文化整合"为中国乡村文化走向现代化提供了动力.  相似文献   

9.
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在推进农民共同富裕中的作用更加凸显。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建立在土地集体所有制的基础上,是中国农村地区的基本经营制度,应当构建中国特色审计监督制度。然而,构建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政府审计制度面临一些困境,比如国家审计机关作为审计主体的法定地位尚未确立、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亟须加强其主体地位、政府审计监督的审计依据、审计准则以及审计管理体制等问题都有待解决。为推进政府审计对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监督,应当确立政府审计机关的法定审计主体地位、构建经济责任审计制度及其相关配套制度、建设整合审计制度以及对审计管理体制进行革新,以完善国家审计监督体系,推进集体经济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0.
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根本保障。本文结合当前我国农业农村发展面临的现实矛盾和困境,深入阐述了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的资源配置逻辑,提出了进一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加快劳动力非农转移、农民市民化进程;推动农村土地制度改革,促进农地流转及适度规模经营,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推动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适应城市资本下乡与农民财产性增收的现实需求;推进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改革,促进农业社会化服务市场发育,构建小农户与现代农业产业经营的有效衔接机制等优先发展的实践路径和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   

11.
"人民主体论"作为唯物史观的根本原则,为坚持"人民中心论"提供了基础;"人民中心论"是唯物史观关于"人民是历史创造者"这一基本原理在新时代中国的集中体现,为实现"人民主体论"提供了途径,两者是辩证统一的关系。正确认识两者在马克思主义语境中的应然关系,才能准确把握马克思主义人民观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习近平的人民观,无论是从认识论与方法论层面,还是从理论自觉与执政自觉层面或是从整体性与个体性层面,都体现了"人民主体论"与"人民中心论"的辩证统一,开辟了马克思主义人民观的新境界。  相似文献   

12.
社会资本理论为农村民间组织参与乡村治理奠定了社会网络基础,推动了农村民间组织建立社会信任,促进了农民合作,规范多元主体参与。但是,农村民间组织参与乡村治理的网络、信任和规范缺失也影响了治理的绩效。要促进我国农村民间组织更好地参与乡村治理,实现乡村的良性治理,应促进公民参与,引导社会网络良好发展、提高民间组织活动透明度,重拾社会信任、加强农村民间组织立法和制度建设,规范社会资本运行。  相似文献   

13.
翟继辉 《学理论》2010,(22):77-78
"留守儿童"是我国社会转型时期的一个特殊群体。他们的父母双方或一方外出打工,使他们生活、学习受到严重影响,使他们的正常社会化受到阻碍。运用社会化相关理论,利用对黑龙江东宁县300名儿童的抽样问卷调查资料,以同龄的非留守儿童为比较对象,从社会化的主体——外出的父母、家中的监护人、学校、同辈群体和大众媒介,来分析对农村留守儿童社会化过程所带来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李春林 《学理论》2012,(7):63-65
按照机制设计的理论,合理的机制设计可以避免公共物品供给中政府失灵和市场失灵。农村公共服务机制主要包括农村基础设施供给机制、农村公共事业服务供给机制。根据机制设计理论设计的农村公共服务机制确定了政府与企业主要是债权债务关系、规制被规制关系,用户和企业利益一致的关系,从而消除在农村公共物品供给中存在的政府失灵和市场失灵问题,其本质是通过供给关系、方式的制度规定,综合考虑各主体的利益,使各主体在一个组织框架内,都实现各自的最大化的利益或成本的最小化。  相似文献   

15.
农村大学生比例大幅下降,这必将会影响中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影响中华民族的繁荣富强.为此,必须采取确立公平的教育政策价值取向,合理配置教育资源,进一步改革高考制度等有效措施.保证农村孩子上得起学,实现教育公平.  相似文献   

16.
建设生态宜居型乡村既是我国加快推进新时代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大战略举措。运用产权理论,从主体界定、产权中各项权利特别是交易权的安排角度剖析了我国农村生态环境治理困境,发现不合理的产权配置是造成农村生态环境困境的重要原因。基于此,从构建多样化的产权体系、强化产权市场机制及完善农村生态环境治理主体结构等三个层面,提出消解农村生态环境困境的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7.
全面免除农业税后,"乡政村治"模式面临诸多困境,多元合作乡村治理模式成为适应农村发展的新治理模式。多元合作乡村治理模式的形成既是解决"乡政村治"困境的现实选择,也是回应乡村社会内部自治力量成长、实现乡村善治的必然之举。这一模式的构建,需要诸多治理主体的共同努力,也需要对乡村治理环境的优化。··  相似文献   

18.
《学理论》2013,(30)
留守儿童一直是农村小学教育重点关注的对象。由于"留守儿童"正处于最佳教育阶段年龄段,他们的生活状况和受教育程度将对社会带来严重影响,全社会都应该关注。从小学教育的视角分析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现状,深入分析留守儿童的心智发展状况,有针对性地提出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的对策建议,期待引起社会关注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促进留守儿童教育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9.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的推进,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进城,农村人口老龄化加速,农村留守老人正日益成为一个特殊的弱势群体.由于我国现阶段还没有比较系统的保障农村留守老人权益的法律,致使农村留守老人的许多合法权益得不到应有保障.加强相关立法,是保障农村留守老人合法权益的前提,对建设和谐社会与社会主义新农村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20.
社会资本意指普通公民的民间参与网络,以及体现在这种约定中的公共精神、社会舆论和互惠规范,它通常被理解成结构型和认知型源泉之间的某种组合.结构型社会资本和认知型社会资本通过不同的作用机制推动新农村建设的进程.乡村社会资本因其公共物品性面临供给和投资不足的困境,乡镇政府应当承担起投资乡村社会资本的责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