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数字化时代,数据已成为一种重要资源。数据的流动尤其是数据出境可能会对个人安全、社会公共安全乃至国家安全造成重大影响,因此需要对数据出境进行科学合理有效地监管。文章在分析数据出境典型安全事件的基础上,指出了当前我国数据出境监管实践中存在的若干问题。参考国外相关做法,结合我国国情,提出了健全数据安全监管相关法律法规制度体系、制定并完善数据分级分类统一标准、构建顺畅高效的数据出境监管体制机制、做好数据安全监管专门人才培养和队伍建设、创新数据出境监管技术手段、加强数据安全的宣传教育与督查等对策建议,在保障数字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确保国家安全。  相似文献   

2.
刑事司法数字化带来数据安全保护问题。数据监管作为网络刑事司法数据保护中的重要一环,在其中发挥重要作用。现行《数据安全法》坚持以“保障数据安全”“维护个人、组织和国家的合法利益”为宗旨,并在第四章专章规定数据安全保护义务。就网络刑事司法领域的数据监管而言,现行制度规定略有不足。因此,有必要在检视现行司法信息化活动中数据应用及数据安全风险的基础之上,明确网络刑事司法数据监管的基本思路。在规避数据风险、保障数据应用得以有效进行的基础上,探索网络刑事司法中数据安全保护的监管机制。  相似文献   

3.
国有商业银行的金融安全是中国经济发展和改革开放中面临的重大课题之一。法人治理制度创新是国有商业银行防范金融风险和有效运作的关键。资产负债管理体制的创新是防范经营风险的重要内容。债权转让机制创新则是降低资产风险、改造银企关系的契机。  相似文献   

4.
马海群  张涛 《电子政务》2023,(3):118-128
随着数据与算法成为新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要驱动,其衍生出的安全风险逐渐被社会所关注。自“棱镜门”事件爆发后,我国政府对数据安全治理的需求应运而生,通过发布相关法规政策来凸显数字化社会发展过程中数据安全的重要性,《网络安全法》《数据安全法》《个人信息保护法》的出台为我国数据安全治理指明了方向。而数据爆炸式增长引发自动化决策不确定性的问题,使得算法风险成为数据安全治理的关键,《互联网信息服务算法推荐管理规定》的实施开启了我国算法安全治理的新时代,也使我国算法安全治理有规可循。以数据与算法安全为治理对象,以实现总体国家安全为治理目标,从治理主体和治理内容两个层面对我国数据与算法安全治理现状进行全局性分析,总结形成治理的典型特征,进而有针对性地剖析问题并形成适用于我国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目前,我国金融业实行的是分业经营,但受国际金融混业经营趋势的影响,国内也有了一批从事多种金融业务的金融控股公司,它们凭借其集团优势,产生了巨大的协同效应,但由于缺乏相应的立法规范,也聚合了多种风险。为此,必须从市场准入、业务控制、风险管理、持续性监管、市场退出等方面抵御金融控股公司的风险。  相似文献   

6.
在数字经济时代,完善数据制度是优化营商环境的崭新内涵。我国当前的数据制度尚有不足,不能完全适应优化营商环境的要求,有必要加以完善。基于我国现状与优化营商环境的要求,数据制度的完善应坚持便捷流通、全面保护、数据正义与分类规范四项原则,即促进数据低成本、低阻力的流通,保护数据主体与相关方的合法权益,让每一类主体都能享受到数据的时代红利,针对不同的数据属性与应用场景进行区别规范。在具体制度上,应建立以劳动理论为基础的数据产权制度,各项数据权能有序分离的数据用益制度,场内场外交易相结合的数据流通制度和政府、数据主体和数据行业协同治理的数据安全制度。  相似文献   

7.
伴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农村的社会安全风险也将出现新动态、新问题,妥善解决我国农村社会安全突发事件,应着眼于以社会安全风险管理的科学理念和理论为指导,重点加强政府部门主导与村民自治的管理体系建设,完善由社会公众、社会组织、辅警力量、市场化保安组织等社会力量参与的多元化主体协同治理机制,同时应重点厘清各个参与主体的职责、建立日常协作交流机制、完善责任与监督机制、找准联调联动工作的落脚点,使我国农村社会管理创新更加务实高效。  相似文献   

8.
金融安全的影响因素与我国金融安全问题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傅端林 《湖湘论坛》2003,16(2):49-50
中国目前的金融在发展中存在着不少问题和隐患 ,而入世后 ,金融的开放进一步要求我们更深入了解影响国家金融安全的种种因素 ,高度重视我国的金融安全问题和隐患 ,并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 ,防范金融风险 ,确保我国的金融安全。  相似文献   

9.
顾广娟 《求索》2013,(6):34-36
当前我国经济下行的本质是结构性下滑,这意味着投资出口主导型的增长方式难以持续,走向消费主导经济转型的实际进程已成必然。在这个特定阶段,消费将逐步取代投资成为经济持续增长的内生动力。消费金融作为一种新型的需求,在我国尚处于探索和发展阶段,运用消费经济学原理,通过对消费金融的拉动作用、发展潜力激活以及微观风险控制的分析,发现在经济转型的背景下,理性激活消费金融,合理控制消费安全边际,能积极推动经济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0.
长距离油气输运管道是国家重要的公共基础设施,一旦受到恐怖袭击、破坏或者发生事故,将严重威胁国家能源安全和社会稳定.油气管道外部安全风险可分为恐怖袭击、自然灾害、刑事犯罪、工程事故和法律冲突(行为后果对管道的破坏)5大类,应建立科学、规范、完整、系统、动态的风险评估机制,运用风险矩阵法进行综合分析,确定风险等级,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确保油气管道设施的安全与平稳运行.  相似文献   

11.
论我国公安机关的绩效评估机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公安机关的绩效评估是公安管理的核心内容。其内容主要有:评估指标的确定,评估指标的量化,评估方式和方法的选择,评估结果的评定及运用。现阶段公安机关绩效评估的重点和难点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行政机关共有的特殊性和公安机关本身的特殊性使评估标准难以量化,评估方法的不合理影响了评估实效,评估结果未能得到实际的运用。要提高公安机关绩效评估的实效,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去发展:1、科学地选择考核指标和评价目标;2、强化评估监督,确保评估的公平、公正性;3、要充分保证评估结果的权威性和合理运用;4、加大对评估方法的研究和更新。  相似文献   

12.
从2002年1月1日起,欧元开始从账面上走向民间,成为人们看得见、摸得着的,并具有实际支付能力的市场流通货币。欧元的诞生是现代金融制度的最新发展,它完全突破了货币与国家主权不可分割的传统界限,成为独立于国家主权之外的区域性货币。欧元的流通也是经济全球化、金融一体化的一个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3.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金融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经济平稳健康发展的重要基础;维护金融安全,是关系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一件带有战略性、根本性的大事。当前,在新的形势下,我国金融安全面临新的挑战,我们应牢固树立底线思维,系统性做好风险防控工作,坚守国家金融安全的底线。  相似文献   

14.
信息化时代,海量数据在不同场景流转,公民隐私面临巨大的泄露风险,保障网络和数据安全的形势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严峻复杂。在民生保障领域,社会救助、居民家庭经济状况核对等业务涉及大量居民收入、财产、支出等重要信息,具有很强的技术性、敏感性、政策性,因此保障数据安全的需求尤为急迫和强烈。  相似文献   

15.
"热钱"作为逐利性极强的资本,起到了诱发并加剧金融危机的作用,从而威胁到一国的金融安全和政局稳定。我国具有币值升值预期等"热钱"流入的基本条件,"热钱"的大量流入,在增加我国外汇储备的同时,也加大了金融安全风险。解除"热钱"的负面影响,必须对"热钱"形成的原因和流入的渠道进行科学的分析和准确的判断;必须保持人民币币值的相对稳定和资金价格跟踪国际资本平均价格,减缓"热钱"流入动力;必须从管理体制和力度上入手,构筑"热钱"流入的"防火墙";必须从科学使用"热钱"着手,实现"热钱""冷用","短钱"长用,化弊为利;必须构建危机管理机制,提高"热钱"对金融安全威胁的应对能力;必须不断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不断增强抗金融风险的能力。  相似文献   

16.
针对市县两级公安人脸识别系统协同应用需求,提出了多算法人脸大数据平台的总体架构,设计并完成了平台各项组成系统,解决了不同厂家算法不兼容、敏感数据传输等问题,实现了在市县两级公安信息网和公安视频专网进行数据安全同步,以及全区域的动态布控、静态检索,轨迹分析等应用。  相似文献   

17.
18.
基于匹配性的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数据质量评估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许涤龙  李庭辉 《湖湘论坛》2010,23(6):112-114,121
从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数据质量内涵出发,分析基于匹配性的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数据质量评估要素;根据国民经济运行中资金流存在的内在动态关系,构建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及其来源中的银行贷款、广义货币供应量之间的向量自回归模型;采集2001年1月至2010年7月的月度数据,从匹配性的角度,利用构建的模型对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进行数据质量评估;结果发现:中国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数据误差总体上在允许5%的范围以内,数据质量有逐步改善趋势,但在评估的115个月度数据中,至少有10个月数据高估3个月数据低估。  相似文献   

19.
数据分类分级是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的前提和基础,是数据要素公平有序、安全有效流通的重要保障。我国《数据安全法》第21条规定的数据分类分级保护制度尚存在法律定位模糊与实施规则不清的问题,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数据要素的市场化配置。《数据安全法》第21条虽然建立了数据分级制度,但是目前仅为原则性规定,尚未构建数据分类的具体规则和操作标准。由于存在数据分类分级制定主体授权宽泛的现实问题,致使在实践中依托《数据安全法》第二章数据安全与发展的相关规范来支撑和实现数据保护与流动间动态平衡目标的可操作性不强。鉴于此,建议依据数据所具有的可共享性、复用性、多归属性、高度动态性以及使用加权属性等特征,统筹数据的发展和安全,运用场景化、动态化的方法,做好数据的分类分级及其制度实施。以市场化和法治化的方式推动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的更好结合,以负面清单制度的施行,探索完善数据分类分级保护与交易活动的实施,搭建起数据分类与分级的贯通机制,推进全国统一数据要素市场的培育、建设及发展。  相似文献   

20.
余晖  徐超  陈飞 《思想战线》2011,(Z2):322-324
评估主体是高校安全评估体系的关键性要素之一,主体的身份、组成、研究能力对评估活动产生决定性影响。校园安全评估主体研究是构建安全评估体系的基础性理论探索,也是将校园安全防范各项工作纳入到系统性研究范畴的初步尝试,研究通过分析评估主体的身份条件并结合我国校园安全管理现状,提出适宜于理论研究与未来发展的主体选择模式,以进一步促进我国高校的安全管理体系化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