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70年前,中国革命战略大决战前夕,毛泽东率中央机关从陕西北部渡黄河东进横跨山西,进入西柏坡建起解放战争总指挥部,指挥中国人民解放军夺取全国胜利.为缅怀伟人的足迹、弘扬山西革命斗争历史,我们曾于2008年跟随毛泽东东进的机要秘书高智老人重新沿这条线路的山西段实地访问.2018年是毛泽东东进70周年,再次重温这段访问经历,意义非凡.  相似文献   

2.
正1948年3月21日,毛泽东主席等率领中央机关从陕北米脂县杨家沟出发,23日路经吴堡县川口村渡口,乘小木船安全渡过黄河,来到了晋绥边区。当日从临县高家塔登岸后,沿着蜿蜓曲折的黄河畔,路过索达干、碛口等地,于下午两点左右到达寨则山(寨子山)村,在离石工读学校夜宿一晚。离石工读学校于1945年12月由中共离石县委和临县县委开办,学生多为军、工烈  相似文献   

3.
陈枫 《党建文汇》2010,(12):41-41
1947年3月,蒋介石命令胡宗南指挥20万国民党军,对陕北解放区进行重点进攻。大敌当前,刘少奇、朱德去河北建屏县(1958年并入平山县)组建中央工作委员会,负责日常工作。叶剑英、杨尚昆率领中央机关大部分工作人员到山西临县组建后方工作委员会。毛泽东、周恩来和任弼时带领一个精干的小机关,在陕北坚持斗争。一年转战陕北的艰苦斗争,  相似文献   

4.
<正>1947年3月,国民党动用34个旅25万人的兵力,在第一战区司令长官胡宗南的指挥下,进攻陕甘宁边区。3月18日,党中央主动撤离延安。29日至30日,在枣林沟会议上决定:毛泽东、周恩来、任弼时等留在陕北,主持中共中央和人民解放军总部的工作;刘少奇、朱德等向华北转移,组成中央工作委员会,担负中央委托的任务。随后,4月11日,又决定由叶剑英、杨尚昆等率中央机关大部分工作人员到山西临县,组成中央后方工作委员会。在陕北转战了371天之后,1948年3月23日,毛泽东、周恩来、任弼时率领中央机  相似文献   

5.
《党史纵览》2011,(1):55
1947年3月,蒋介石命令胡宗南指挥20万国民党军,对陕北解放区进行重点进攻。大敌当前,刘少奇、朱德前往河北平山组建中央工作委员会,负责日常工作;叶剑英、杨尚昆率领中央机关大部分工作人员到山西临县组建后方工作委  相似文献   

6.
1947年3月底,中共中央于陕北清涧县枣林沟村举行会议,决定中央和军委两大机关分成三个部分:毛泽东、周恩来、任弼时、陆定一率党中央的精干机关(称前委)继续留在陕北,指挥全国解放战争;刘少奇、朱德、董必武和一部分中央委员组成中央工作委员会(简称工委)进入河北省平山县,开展中央委托的工作;叶剑英、杨尚昆、李维汉、李克农等组成中央后方委员会(简称后委)进驻晋西北临县地区,统筹后方工作.对前委及工委在解放战争初期的地位和作用,史书和史学界均有较充分的论述.但是,对后委的历史地位与作用的论述则较少.本文拟就这一问题作一论述.  相似文献   

7.
闵睿 《党史文汇》2023,(12):15-19
<正>忻州市位于山西省中北部,东倚太行山,西临黄河,南毗太原,北依长城,是唯一横跨山西省境东西的市。抗日战争时期,曾是晋察冀、晋绥两大革命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平型关大捷、雁门关伏击战、夜袭阳明堡等著名战役就发生于此。1948年4月初,毛泽东率中央机关路经忻州,留下了光辉的革命足迹。2023年孟夏时节,我们沿着毛泽东在山西的光辉足迹,来到忻州市岢岚、五寨、神池县和雁门关。  相似文献   

8.
东渡黄河入晋 1948年3月23日,毛泽东率领中共中央前敌委员会(简称中央前委)成员周恩来、任弼时及中央前委机关工作人员告别陕北,来到黄河西岸的陕西省吴堡县川口渡口,准备东渡黄河前往河北西柏坡.就要离开工作战斗了 13 年的陕北,毛泽东和大家一样依依不舍.河滩上、山坡上到处都是欢送的陕北群众,毛泽东向他们频频挥手.其时,人民解放战争已从解放区打到国民党统治区去了.  相似文献   

9.
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中其中央毛泽东主席提出了“八路军要到太行山区创造游击根据地”的指示。随后,朱德、彭德怀、杨尚昆、刘伯承、邓小平等党和军队的重要领导人,率领八路军总部、中共中央北方局,一二九师等部队、机关,先后东渡黄河,开赴山西前线,相继转战到晋东南一带,开辟了以太行山为依托的抗日根据地,并且建立了各级民主政权。整个抗日战争时期,为宣传党的抗战主张,  相似文献   

10.
<正>1947年3月,国民党集结重兵对陕甘宁边区实行重点进攻。3月18日,毛泽东率领中共中央机关撤出延安,直到次年3月23日,才东渡黄河进入山西。在这371天里,毛泽东和中共中央机关在险恶的环境中转战陕北,行程1000多公里,先后居住过12个县境内的38个村庄。在最危急的时刻,毛泽东坚持不离开陕北,从而牵制了国民党军大批兵力,减轻了中原战场的压力,这一大智大勇的行动,极大地鼓舞着陕甘宁以及其他解放区军民的战斗意志和胜利的信心。  相似文献   

11.
正敬爱的周恩来总理生前一共来山西8次。最早的一次是1936年2月20日随毛泽东率领红军东渡黄河,抗日讨逆;第二次是1937年应阎锡山礼迎与彭德怀、徐向前等来山西会谈抗日大计;第三次是1948年陪同毛泽东率领党中央、中央军委东渡黄河穿越山西前往河北平山西柏坡;第四次是建国后50年代初来太原考察太钢。其余四次都是在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专门陪外宾来山西访问大寨和大同。我在山西省外事办任职期间,有幸参  相似文献   

12.
跨过黄河,走向全国游子思乡未了情赵越,山西歌舞剧院一级编剧,著名词作家和诗人,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山西省音协副主席,政协山西省委常委,是国务院授予特殊津贴的专家。他是“黄河歌舞”的代表人物之一。他参与主创的《黄河儿女情》、《黄河一方土》、《黄河水长流...  相似文献   

13.
红军东征是中共中央和毛泽东同志首次为在山西建立对日直接作战的战略支点作出的关系全党、全国以及整个中华民族前途命运的重大战略决策和军事行动。1936年2月,长征到达陕北的红军组成中国人民红军抗日先锋军,在毛泽东、彭德怀的率领下,渡河东征进入山西。  相似文献   

14.
正1947年3月,国民党蒋介石发动对解放区全面进攻失败后,又对山东解放区和陕甘宁解放区进行了重点进攻。3月18日,中共中央主动撤离延安。29日,中共中央在陕北清涧县枣林沟举行政治局会议,决定由毛泽东、周恩来、任弼时率中共中央和解放军总部机关留在陕北,指挥全国各区人民解放军作战;由刘少奇、朱德等率一部分中央机关转移到太行,组成中央工作委员会,进行中央委托的工作。  相似文献   

15.
毛泽东登过中华大地数不尽的山峰,也游过中华大地无数的江河。在湖南,他游过湘江;在广州,他游过珠江;在广西南宁,他游过邕江;在浙江杭州,他游过钱塘江;在江西南昌,他游过赣江;在湖北武汉和安徽安庆,他游过长江……在没有大江大河可游的时候,他就游北京的十三陵水库、江西的庐山水库、湖南的韶山水库、武昌的东湖……曾经有一个说法,说毛泽东敢于向任何江河挑战,就是不愿游黄河,因为他不能藐视这条母亲河。事情真的是这样吗?听听他1959年9月在济南黄河岸边同山东省委书记舒同的一段对话吧!毛泽东:“全国的大江大河我都游过了,就是没有游过黄…  相似文献   

16.
<正>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外交队伍的组建,始于全国抗战开始不久的1937年12月中共中央长江局的国际宣传组(武汉),中间经过中共中央南方局外事组(重庆)、中央军委外事组(延安)、军调处执行部(北平)、中共中央南京局外事委员会(南京)、中共中央香港分局(香港),终于中共中央外事组(山西临县—河北平山县—北平市),最后以中央外事组为基础组成新中国的外交队伍。1949年10月1日,  相似文献   

17.
舒云 《党史博览》2006,(7):10-17
从1947年3月18日毛泽东离开延安算起,到1948年3月23日东渡黄河止,历时370天。在这一年里,毛泽东和换了好几个代号的中央机关行程1000余公里,风风雨雨,跋涉了陕北12个县的37个村庄。行程虽比不上长征远,却比长征险。好几次,追兵仅仅在5公里处,甚至到了步枪射程之内。然而,毛泽东  相似文献   

18.
“以发展求巩固“——再看红军东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36年2月,中国人民红军抗日先锋军在中共中央和毛泽东率领下,东渡黄河进入山西抗日前线.红军渡河东征是三晋大地上震动全国的伟大历史事件,对中国民族民主主义革命的进程产生了巨大影响.  相似文献   

19.
在山西省临县三交镇一个叫刘王沟的小山村里,住着一支神秘的部队.村里的老人回忆说,这支队伍人不多,很少出门,住的小院里拉着很多电线,经常传出"滴滴答答"的声音.这支神秘的部队,正是李克农领导的中共中央社会部与中央情报部.他们在这封闭的小山村里,充当着中央"耳目",利用秘密电台指挥着全国各地的情报人员,昼夜不停地侦搜敌人的军事、政治、经济等情报,在这里汇总、分析、研判后,传送给中央前委和毛泽东,使得在陕北山沟里频繁转移、与外界隔绝的中央前委和毛泽东,仍能了解敌情,正确决策.  相似文献   

20.
《广东党史》2013,(2):70
1947年3月,胡宗南率兵23万围逼延安,中共中央和中央军委撤离延安。1947年5月,刘少奇、朱德等转移至河北平山西柏坡。1948年5月26日,毛泽东、周恩来、任弼时及中央机关来到西柏坡。西柏坡成为当时中国革命的领导中心。在这里,毛泽东起草了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的作战方针。从1948年9月12日至1949年1月31日,三大战役历时4个月19天,消灭国民党军队154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