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伴随着"山寨"市场的繁荣,"山寨"产品存在的问题也逐渐得到各领域的关注,以及引发的相关的法律问题,表明"山寨"产品不能迈进法律的禁区。面对"山寨"产品的将来,"山寨"产品何去何从:"山寨的明天"是宽容还是封杀?  相似文献   

2.
探讨山寨手机现象及涉及的法律问题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随着山寨手机发展势态迅猛,用户群日益扩大,该类产品对社会经济、市场秩序、消费者权益等造成了重大影响并带来了一系列问题,本文对于山寨手机所涉及的法律问题进行了初步探讨并对如何处理好这些问题提出了意见。  相似文献   

3.
由于缺乏法律界定和相应的预防管理机制,山寨文化(产品)泛滥,违法侵权的情况时有发生。笔者认为,目前必须思考和解决的问题是如何对山寨现象进行有效的规范化管理。文章着重探讨了当前对山寨产品进行管理时面临的问题,认为在立法上,要不断完善相关知识产权制度;在执法上,管理机关应当充分的利用现有法律法规,理顺管理思路积极作为,通过对不同性质的山寨文化(产品)区分对待,最终达到保护合法打击非法的目标。  相似文献   

4.
“山寨”包括“山寨产品”、“山寨明星”的经济行为和“山寨文化”的娱乐性、非主流的生活态度.山寨以破坏性创新的模仿为主要特征,通过抢占低端市场,获得广大平民的认同,往往伴随着违法和侵权.对山寨的法律内涵、法律特征进行分析,山寨情结之存在在于民主法治的缺乏,提出了规制山寨现象在于法治化.  相似文献   

5.
“山寨现象”反思——从知识产权法的角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山寨现象在网上流行并逐步形成了一种所谓的山寨文化,如山寨明星、山寨产品、山寨商标、山寨作品等,分析了这种现象是否违反知识产权法的规定.  相似文献   

6.
"山寨"一词已经越来越多的出现在我们的生活之中,随之衍生的"山寨文化"更引发了许多法律问题,尤为突出的是今年全国政协委员倪萍建议立法封杀"山寨现象"。为此,本文对"山寨文化"进行了法律的思辨。  相似文献   

7.
2008年山寨文化在我国攻城略地,其产物涉及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大到山寨白宫,小至山寨手机,从各类产品到各地明星,无不充斥着山寨文化的侵蚀。诸多山寨文化现象是代表了草根文化的繁盛和人民群众的智慧结晶,还是代表了社会大众的创造力的匮乏和衰退。由于山寨产品的种类纷繁复杂,本文仅从保护知识产权以及人身权的角度出发,对山寨产品的性质进行探析。  相似文献   

8.
田晓  沙鸥  王磊  杜帅  段蓓 《法制与社会》2013,(3):267-268
近年来,山寨现象屡见不鲜,山寨经济作为一种山寨产品的规模化反映,与商标、著作权等知识产权问题紧密相关。本文通过实证调研的方法分析消费者对不同山寨产品的态度,并结合我国知识产权法对相关问题的规定,提出针对性的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9.
“山寨手机”最初的概念非常明确,我第一次拿到资料,一看那么多的“山寨”,显然这个概念已经流变、转换了。分析“山寨”概念,这个不是法律所能讲的,需要社会领域的专家,甚至是词语上的专家来解读这个问题。  相似文献   

10.
作为一种复杂的社会现象,山寨明星带来了一系列法律问题。大体说来,山寨明星的模仿性表演不乏娱乐价值,且关涉言论、表达自由,并不违法。其假冒行为则侵犯明星本尊的形象权,并损害消费者利益,扰乱竞争秩序,理当禁止。立足当前,我国可适用《民法通则》、知识产权法和《反不正当竞争法》对假冒行为进行规制。着眼长远,则宜考虑制定专门的形象权法。这不仅是规制山寨明星现象的一时之需,更是完善我国法律体系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1.
侯莎 《法制与社会》2011,(21):205-206
山寨现象席卷整个中国,其产生与发展有着深刻的文化根源。本文从基础概念入手,将山寨现象细化为山寨商品和山寨文化。并对两种现象进行了文化层面的解读,指出深藏其中的文化根源,探讨了对山寨现象的法律规制。  相似文献   

12.
"山寨"是我国经济发展所面临的十分严峻的问题。尽管我国尝试了各种努力,从修改法律,到加强执法力度,再到举行专门的联合打假行动,但是,"山寨"依旧屡禁不止。企业不断维权,却始终跟不上"山寨"的步伐,政府不断打假,假冒产品却一茬接一茬。以"宝岛"眼镜为例,从2003年至2011年,宝岛一直持续不懈地通过行政投诉和法院起诉两种方式打假"山寨宝岛",尽管就每一次维权个例而言,宝岛都取得了胜利,但  相似文献   

13.
"山寨产品"、"山寨文化"扎根民间,迅速成长,成为一种代表复制化、模仿化的产业现象,代表平民化、娱乐化的文化现象。"山寨产品"、"山寨文化"制造者立足模仿,乐于模仿;少有创新,难有创新。它们在给人们带来实惠和娱乐的同时,也带来了假冒伪劣和低俗恶媚。以现行知识产权制度去考量不难解决"山寨"问题。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山寨现象犹如飓风般席卷了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从而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对于这一新现象背后的法律问题人们众说纷纭。笔者通过思考与分析认为,山寨现象应根据不同的行为表现做出不同的分析,不应把所有的山寨现象都烙上侵权的印记。  相似文献   

15.
本文通过对山寨现象在文化与经济两个领域的区分,指出山寨现象在商业领域的侵权特征,具体侵犯了企业或个人的外观设计专利权、商标权或者企业名称权,作者认为可以用《反不正当竞争法》作为兜底的法律规定来对山寨现象进行规制。  相似文献   

16.
蒋志培 《中国法律》2009,(1):38-39,94-98
始于2001年的山寨风,从最初的山寨手机、明星,到山寨版电视剧、歌曲、搜索引擎乃至山寨春晚,时至今日,山寨已成为网络、报纸、杂志上最流行的语言,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回避的话题。诸多带有模仿性质的“山寨现象”层出不穷,形成了独有的“山寨文化”。2008年,甚至被网友称为“山寨年”。  相似文献   

17.
"山寨",是2008年最流行最火爆的词汇,从最初的山寨手机,到时下广为流传的山寨明星.山寨春晚,在中国,可谓是言必称山寨,在网络的推助下, "山寨"一词俨然成了一个崭新的文化符号.很多人认为,山寨文化是值得鼓励的草根文化,但也有人认为,山寨已成为"假冒伪劣"、"抄袭"、"盗版"的代名词.  相似文献   

18.
随着山寨手机的迅速发展,山寨手机对市场主体产生了重大影响的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本丈旨在通过对山寨手机的思考,分析山寨手机市场繁荣发展的原因,发掘山寨手机在市场竞争的过程中所涉及的知识产权问题并展望山寨手机的未来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9.
山寨产品与我国的工业产权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山寨产品包括自主品牌产品,傍品牌产品、假冒品牌产品和贴牌产品,这些产品很容易触犯我国的专利法和商标法.本文指出为规范山寨产品的生产和销售秩序,工业产权法应当出台明晰的工业产权标准,加大对驰名商标的保护力度,加强管理部门对工业产权保护的督查力度和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20.
近年,“山寨”一词逐渐成为流行语,“山寨手机”、“山寨春晚”、“山寨赵本山”……越来越多的跟模仿有关的事物被冠以“山寨”戏称,使“山寨”成为一种让人反思和探究的“文化”现象。曾几何时,“山寨”产品风光无限,风头甚至盖过了正品,“山寨”一度成为数码产品的一种生产运营模式。“山寨”一词被越来越多的人所熟悉,“山寨”产品被越来越多的人使用。“山寨”手机是“山寨”文化的始作俑者,并从手机行业迅速蔓延到其他数码产品领域。在短短几年时间内,“山寨”之火越烧越旺,也殃及到安防这座平静的鱼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