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江淮》2010,(6)
<正>1950年8月25日—9月12日,中国人民政府水利部召开治淮会议,确定了"蓄泄兼筹"的治淮方针。1951年,毛泽东发出了"一定要把淮河修好"的伟大号召,淮河成为  相似文献   

2.
犤案例犦承载全国六分之一的中国第三大河流淮河,是我国投入最多、实施污染治理最早的大江大河。上世纪90年代初,淮河水污染日甚一日,不仅对流域水生态造成毁灭性打击,同时严重影响全流域居民的生产、生活。1994年6月,国务院专门召开淮河水污染治理会议。随后颁发了《淮河流域水污染治理暂行条例》,这是迄今我国为单一河流水污染治理制定的惟一一部法规。以此为契机,中央、苏、鲁、皖、豫四省各级地方政府和企业,高投入、大规模治理淮河水质污染。仅“九五”期间国家安排的淮河治理项目就有200个,总投资120亿元;莲花味精、丰原集团等千余家…  相似文献   

3.
根治淮河从新中国成立以后开始 淮河是一条古老的河流,发源于河南,流经安徽,在江苏注入洪泽湖.历史上黄河多次夺淮入海,打乱了淮河水系,使淮河逐渐变成一条多灾多难的河流.加上1938年夏季,蒋介石为了阻挡日军西进,下令炸开郑州附近的花园口黄河大堤,结果使豫皖苏三省44个县的1250万人流离失所,淹死人数达数十万,泛区总面积达5.4万平方公里.  相似文献   

4.
《邓小平文选》第三卷,《对二野历史的回顾》一文,其中有一段谈到1947年8月第二野战军过淮河的奇迹。邓小平说:“过淮河,天老爷帮了一个大忙,能够徙涉。过去没有人知道淮河是能够徒涉的,那一次刚涨起来的河水又落下去了,(刘)伯承亲自去踩踏,恰好就是那个时候能徒涉,这就非常顺利了。不然,我们过淮河还是能过,但会有伤亡,以后的斗争会更困难一些。当时  相似文献   

5.
1947年7月,刘邓大军奉命千里挺进大别山。8月底,当几万人马艰苦跋涉到淮河北岸时,淮河突然涨水。前有淮河挡道,后有追兵相逼,如何尽快渡过淮河,成为决定刘邓大军生死存亡的关键。先头部队想架浮桥,可因河面太宽,又突然涨水,只得找来十几条小船,一批一批摆渡。  相似文献   

6.
阜南县王家坝镇,皖豫交界处的一个偏僻小镇,因千里淮河第一闸——王家坝闸坐落于此而闻名遐迩。多少年来,王家坝人民的命运曾随着淮河的风浪而颠簸,曾跟着大闸的开合而起伏。它的名字与牺牲奉献、战天斗地、顽强拼搏、重建美好家园的淮河抗洪精神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自1953年建闸以来,王家坝闸14次开闸蓄洪,把滔滔洪水引入家园,为保护淮河中下游地区的城市、铁路、矿山作出了巨大牺牲。近年来,王家坝镇党委发扬伟大的抗洪精神,励精图治,顽强拼搏,团结带领全镇人民共同描绘了富裕、文明、和谐的美丽画卷。王家坝镇党委已成为蒙洼地区团结带领…  相似文献   

7.
1947年7月,刘邓大军奉命千里挺进大别山。8月底,当几万人马艰苦跋涉到淮河北岸时,淮河突然涨水。前有淮河挡道,后有追兵相逼,如何尽快渡过淮河,成为决定刘邓大军生死存亡的关键。先头部队想架浮桥,可因河面太宽,又突然涨水,只得找来十几条小船,一批一批摆渡。  相似文献   

8.
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关于治理淮河的决定(一九五年十月十四日)今年淮河流域,因洪水特大,造成严重水灾,豫皖境内受灾面积,约略估计达四千余万亩,灾民一千三百万人。遵照毛主席根治淮河的指示,由水利部召集华东区与中南区水利部,淮河水利工程总局,及河南、皖北、...  相似文献   

9.
贾丹  芮原 《党史文汇》2013,(5):27-30
钱正英是我国第一位水利部女部长,曾参与黄河、长江、淮河、珠江、海河等江河流域的整治规划,以及诸多水利水电重大工程的决策性研究。并在治理淮河及密云水库、刘家峡水电站、长江葛洲坝水利枢纽等工程建设中处理过许多重大技术难题,数十年与水结缘。  相似文献   

10.
1937年七七卢沟桥事变,日本侵略军长驱直入,掠地千里。1938年5月,日军占领战略要地徐州,国民党政府企图阻止日军西进,扒开花园口黄河大堤,黄河水直泻而下,再次侵夺淮河入海口,造成河南、安徽一千万余人遭受严重洪灾。蚌埠至五河段淮河北岸堤身,原本极为薄弱,黄河  相似文献   

11.
1999年12月26日上午10时30分,安徽省霍邱县姜家湖乡临淮岗村,万头攒动,彩旗飘扬,鼓乐阵阵。饱受水患之苦的淮河人民迎来了激动人心的时刻:中共安徽省委、安徽省人民政府在这里举行临淮岗洪水控制工程下引河扩大工程开工典礼。它拉开了治淮标志性工程临淮岗洪水控制工程的序幕。 这是淮河的节日:安徽省六大班子领导全部到齐。11时20分,中共安徽省委书记回良玉庄严宣布:“安徽省临淮岗洪水控制工程下引河扩大工程现在开工!”顿时,临淮岗下引河工地呜炮奏乐,一片沸腾,江淮儿女多年的根治淮河的梦想即将变成现实,也标志着新中国治淮大业揭开了新的一页。  相似文献   

12.
杨布 《党史天地》2008,(11):22-25
我是江苏涟水人,1927年生,初中文化,1942年参加革命,抗战时期转战苏北平原。著名的淮河,由西向东,奔腾而下,一泻千里。淮河两岸,麦浪滚滚,波涛万顷。我军在此利用青纱帐、江河湖汊.有力地打击敌人。我参加过攻克阜宁、淮安等一系列的战斗。抗战胜利后,1945年挺进东北,参加过著名的四平战役,  相似文献   

13.
治淮工程:新中国成立后,淮河是我国首先治理的大河。在50年里,中央和地方共投资200多亿元人民币,修建了佛子岭等大中小型水库5000多座,总蓄水量达280亿立方米的蓄滞洪区,以及其他防洪设施,从而达到一般洪水保平安,特大洪水有对策的防洪能力。从90年代起,淮河治理又有18项骨  相似文献   

14.
苗体君 《党史文苑》2012,(21):16-21
1950年7、8月间,淮河流域发生了特大洪涝灾害,河南、安徽两省1300多万人受灾,4000余万亩土地被淹。同年10月14日,政务院发布《关于治理淮河的决定》,拉开了新中国水利建设事业第一个大工程的帷幕。民国时期著名军事家、国民革命军陆军二级上将,时任新中国第一任水利部部长的傅作义,对淮河的治理作出了巨大的贡献。让我们重温历史,揭开傅作义与新中国水利事业之间鲜为人知的故事。  相似文献   

15.
领导视窗     
黄河污染首次超过淮河全国人大常委会水污染防治法执法检查组在今年5月8日至5月下旬对甘肃、宁夏等地进行检查时发现,尽管黄河流域各省区在治污与节水方面取得明显成效,但水污染形势依然十分严峻。目前我国七大水系中劣五类水体占三成左右,水体已经失去使用功能,成为有害的脏水,连农业灌溉都不行,其中污染最为严重的依次是海河、辽河、黄河和淮河。据悉,这是黄河污染首次超过淮河。目前,黄河流域水污染问题依然相当严重,污水排放总量已由上个世纪80年代每年平均20亿吨多一点激增至现在年排放达到40亿吨上下,几乎增加了一倍;每年化学需氧量的…  相似文献   

16.
正1939年春末夏初,罗炳辉率新四军五支队从皖南突破敌人的长江封锁线,挺进到淮南皖东地区。经过三打来安城和1940年著名的半塔保卫战,终于建立起了从淮河南岸的苏皖边界地区直到淮河北岸的淮宝地区、纵横各100多公里的淮南皖东抗日根据地。"皖南事变"发生后,中央军委发布命令,重建新四军军部,新四军五支队被改编为新四军二师,由新四军副军长张云逸兼任师长,罗炳辉任主持实际工作的副师长,1942年任师长。在此期间,罗炳辉在淮南抗日根据地留下了许多动人的故事。"军人要智勇双全"  相似文献   

17.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日理万机的毛泽东,在领导全国人民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伟大历史进军中,对安徽农民给予了深切的关怀,对安徽农业的发展,给予全方位的指导。 “一定要把淮河修好!” 1950年6月,皖北地区骤降暴雨,淮北地区受灾惨重,百年罕见。华东军政委员会的刘宠光在视察皖北灾区后,与皖北区党委书记曾希圣共同向党中央和毛泽东写了一份调查报告。报告写道:“淮河水暴发,五道河流(潢河、白鹭  相似文献   

18.
位于淮河中上游分界处的安徽王家坝,不但有被誉为“千里淮河第一闸”的王家坝闸,还有库容7.5亿立方米的淮河潆洼蓄洪区。7月24日上午,温家宝总理第五次到这里视察指导防汛抗洪工作。面对蓄洪区群众,他动情地说:“你们在长期的抗洪斗争中形成了王家坝精神。这就是舍小家、为大家的顾全大局精神,就是不畏艰险、不怕困难的自强不息精神,就是军民团结、干群同心的同舟共济精神,就是尊重规律、综合防治的科学治水精神。”  相似文献   

19.
苏北的洪泽湖是淮河最后的归宿。它浩浩淼淼2000多平方公里,由成子湖湾、溧河湖湾、淮河湖湾三大湖湾组成,形为一只展翅的天鹅,隋朝以前称破斧塘,是中国第四大淡水湖。公元616年隋炀帝下江南,天大旱,行舟极难。当隋炀帝乘坐的龙舟经过此湖时,突然天降大雨,水涨船高,舟行顺畅。  相似文献   

20.
淮海战役——战争史上以少胜多的奇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兵 《党史文苑》2009,(1):4-12
1948年11月6日至1949年1月10日,我华东野战军和中原野战军在地方部队的配合和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援下,历时66天,在以徐州为中心,东起海州、西至商丘、北自临城、南达淮河的广大区域内,发起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