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洪银兴 《群众》2006,(6):15-16,51
从2005年底起,以昆山为代表的苏南地区将陆续达到江苏省委为“两个率先”的战略目标制定的全面小康社会指标,率先达到全面小康社会的水平。昆山等地所达到的全面小康是不含水分、人民群众得实惠、老百姓认可的小康。按照科学发展观总结昆山的发展模式,科学评价其全面小康水平,既可以帮助我们深入理解科学发展观,也可对其他地区的全面小康社会建设提供榜样和示范。一、全面小康社会建设的科学规划和指标导引我国幅员辽阔,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很不平衡,特别是各个地区市场化水平和国际化程度存在很大差别。因此,各个地区建成小康社会和实现现…  相似文献   

2.
小康,文明古国的千年追求。小康,自西汉始先民们的理想社会模式。20世纪末,五千年世界最古老民族焕发出最年轻的欢颜:中国老百姓圆了几千年难圆的梦——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年华似水,神州巨变。这巨变的主旋律,就是中国共产党在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的指引下,根据不同历史时期的时代要求,带领人民群众实现了一个又一个阶段性目标。  相似文献   

3.
党的十六大提出到2020年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这是全党全国人民共同的奋斗纲领,反映了13人民共同的愿望。昆山率先实现全面小康,不仅在江苏省而且在全国都树立了一面全面小康的旗帜。昆山建设小康社会最突出的有三个特点。一、昆山的小康是全面发展的小康。昆山不仅经济  相似文献   

4.
黄文虎 《群众》2007,(1):22-23
省第十一次党代会吹响了江苏在全国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前进号角,把“全面达小康、建设新江苏”确定为今后5年全省人民的奋斗目标,深得人心,令人振奋。为了使人们更为清晰地把握“全面达小康”的内涵和前景,李源潮同志在省党代会报告中特别强调了“三个不能代替”,即:我们所要建成的全面小康社会,“是要以县为单位实现全面小康,不能以市域总体达标代替县县全部达标;多数城乡家庭达到全面小康的收入和生活标准,不能以平均数代替大多数;多数老百姓认可全面小康的实际成果,不能以统计数据代替直观感受,切实提高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和满意度。”…  相似文献   

5.
共产党人汪洋湖用一生去实践一个承诺,这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官”念。 “人生在世,奉献二字。”这是汪洋湖同志恪守的勤政座右铭。老百姓说:“汪洋湖是什么人?汪洋湖是一个把老百姓捧在心尖上,知冷知热,舍心舍命要让老百姓过好日子的人!”他为群众造福。群众的每一点难点、苦处,都是他心中的痛,全心全意地为人民群众谋取利益,是他永远的追求。  相似文献   

6.
郑新立 《群众》2006,(6):11-11
党的十六大提出到2020年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这是全党全国人民共同的奋斗纲领,反映了13亿人民共同的愿望。昆山率先实现全面小康,不仅在江苏省而且在全国都树立了一面全面小康的旗帜。昆山建设小康社会最突出的有三个特点。  相似文献   

7.
《人大论坛》2013,(2):28-33
未来五年是同步小康的决战期。如何建成一个不含水分、老百姓得实惠、人民群众认可、看得见摸得着的全面小康社会? 代省长陈敏尔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做了响亮的回答——  相似文献   

8.
姚沐水 《今日浙江》2013,(14):22-25
决策心声●党委政府工作的根本出发点、落脚点就是为了让老百姓生活得更加美好,让老百姓幸福感与日俱增。我们要主动回应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期盼,深入推进城市建设管理十大专项工作,为人民群众创造更好的生产生活环境。  相似文献   

9.
人民群众是小康建设的主体。要建小康区,必须先育小康人,提高广大党员干部和农民群众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使他们成为小康建设的主体力量,这是我们顺利实现宽裕型小康目标的根本保证。一是坚持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为高标准小康区建设提供可靠的思想保证。引导全...  相似文献   

10.
吴立生 《群众》2006,(4):6-7
昆山作为江苏“两个率先”的排头兵,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一个先行区,短短20年中所取得的成就让全国为之瞩目。目前全省上下正在掀起学习昆山经验的热潮,作为欠发达地区的灌南县,学习昆山的经验和做法对于加快发展,建设全面小康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已经跨入的“十一五”,是灌南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我们将结合县情实际,认真学习“昆山经验”,分析研究“昆山经验”,把学习昆山、加快全面小康建设作为“十一五”规划的重要内容和下一步工作的主攻方向,扬优展长,大胆创新,努力走出一条欠发达地区建设全面小康之路。  相似文献   

11.
《群众》2017,(1)
<正>省第十三次党代会旗帜鲜明地提出"聚焦富民",让百姓过上更好生活,在全省上下引起了强烈反响和共鸣。百姓富,是全面小康的直接体现;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直接、最根本的是提高广大老百姓的富裕程度和生活质量。一个地方的发展,只有建立在过硬的富民成果之上,这样的发展才更有温度、群众获得感才会更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只有让老百姓的"口袋"鼓起来,这样的小康才更有说服力、才更能得到人民群众的认可。省委书记李强就贯彻落实党代  相似文献   

12.
曹伟  赵莉莉 《小康》2012,(10):54
正离率先实现基本现代化,还有最后一个季度,昆山还有8项指标没有完成。但昆山市委书记管爱国却说,昆山是"看得见、摸得着"的现代化,是要让所有老百姓"真正得实惠"的现代化今年昆山市提出要率先"决胜"基本实现现代化《。小康》记者于近期赴昆山市采访,并就现代化议题专访了昆山市市委书记管爱国。  相似文献   

13.
刘广忠 《群众》2008,(1):52-53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党和国家到2010年的奋斗目标,是全国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所在。省第十一次党代表大会结合省情实际。确立了“全面达小康、建设新江苏”的奋斗目标。省委十一届三次全会根据十七大的新要求、发展阶段的新变化、人民群众的新期待,进一步丰富充实了“全面达小康、建设新江苏”的目标内涵,确立了更高的目标追求。全面建设更高水平小康社会的新目标新要求,为新时期民政工作指明了方向。拓展了空间。提供了动力。民政工作就是民生工作,改善民生必须加强政府的民政工作。我们很难想象还有困难群体没有得到切实有效保障的社会是一个全面小康的社会,  相似文献   

14.
晁珊珊 《小康》2012,(3):113
正在昆山市委书记管爱国的眼中,昆山是一个实现梦想的地方,昆山的领导干部团队中拥有一群能够实现梦想的人。敢于争第一、勇于创唯一,便是昆山这座城市的精神《小康》:您认为正朝着现代化目标发展的昆山,主要面临着哪些瓶颈?如何破解瓶颈?  相似文献   

15.
《今日浙江》2002,(23):22-23
小康,古代思想家的社会理想;小康,广大人民的生活梦想;小康,文明古国的千年追求。但是,中国老百姓几千年难圆的小康梦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新中国成为现实。20世纪末,中国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  相似文献   

16.
去年,江苏省昆山市全面实现了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四大类18项25条指标,被国家统计局评为中国经济最发达百强县中的第一名。这既是全市广大干部群众咬定建设小康目标不放松,大力弘扬“三创”精神,走率先发展、科学发展、和谐发展之路的成果,也是昆山探索党的先进性长效机制建设,坚持以党的先进性实践,推进党的先进性建设的巨大成功。  相似文献   

17.
刘德海 《群众》2020,(20):19-21
在中国,很少有城市像苏州这样,与"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有着如此特殊而紧密的联系。1983年,邓小平同志到苏州等地调研,看到了实现"小康"目标的光明前景。2009年,习近平同志视察江苏时提出,"像昆山这样的地方,包括苏州,现代化应该是一个可以去勾画的目标"。正是在这样宏阔的历史背景下,苏州从一个不起眼的消费型城市一跃成为全国最大的制造业基地,成为"世界第九大新兴科技城市",成为1500多万老百姓安居乐业的美好家园,成为"小康中国"历史性跨越的鲜活样本。  相似文献   

18.
前不久,昆山市委、市政府召开专题会议,听取市政协"我为昆山发展献一计"情况汇报,并进行分析研究。2005年,昆山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稳步提高,综合实力不断增强,跃居全国百强县榜首。对照省委、省政府制定的全面小康社会指标,昆山成为全省第一个全面实现小康的县(市)。为此,省委、省政府发出通知,要求在全省各地开展"学习昆山经验,推  相似文献   

19.
工作监督与法律监督一样,是宪法和法律赋予地方人大的神圣职责。长期以来,怎么样有效地开展工作监督,围绕一个什么目标开展监督,一直是地方人大探索的问题。宜昌市人大常委会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人民群众根本利益这个目标开展工作监督,效果良好。人民群众的利益是实在具体的,警察罚款、学校收费、药品价格,这些老百姓最关心的事,成为人大工作监督的重点内容人民群众关心什么,人大就对什么开展工作监督,是宜昌市人大常委会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重大收获。以前的工作监督往往顺着“一府两院”等被监督  相似文献   

20.
张国华 《群众》2008,(12):29-30
改革开放以来,昆山在江苏省委、省政府和苏州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率先改革、率先开放、率先发展,以自费开发为起点,走出了一条以改革开放为时代特征、以“三创”精神为强大动力、以全面小康为显著标志、以人民幸福为不懈追求的率先发展、科学发展、和谐发展之路——“昆山之路”,走在了江苏“两个率先”的前列,最近被列为我国改革开放的18个典型地区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