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陈其南认为,从连横《台湾通史》的体例和“建国纪”的安排中,可以看出《台湾通史》中“蕴涵”着“台独”意识。这种对《台湾通史》的解读与以往完全不同,虽然很新,但毫无根据。陈其南对什么叫“通史”,什么是传统的史志关系的看法,以及对《台湾通史》的内容都没有真正的了解。他有意地模糊连横写作《台湾通史》的背景,有意地不去分析连横把台湾当作一“国”的具体内涵,有意地误读“建国纪”的安排,在学术研究中犯了“泛政治化”的毛病。  相似文献   

2.
“文武官田”是郑氏时期台湾私田的别称,也是台湾封建地主经济的发端。“文武(?)”的地租和赋税情况如何?这是一个似乎已经清楚,实际上仍有许多模糊混乱的问题。本文准备就此谈一些看法。一过去,人们对郑氏“文武宫田”地租和赋税情况的认识,大多是根据连横《台湾通史》“田赋志”中的表述。连氏说:“宗室文武召民自辟,谓之私田,即所谓文武官田  相似文献   

3.
一、问题的提出台湾《民众日报》1994年4月13日有一篇报道,题为“连横的《台湾通史》台独写得最精采.林浊水劝连战继承祖父遗志”.内容是报道林浊水在台湾“立法院”向连战质询时的情形:“立委林浊水昨天在立法院质询时指出,行政院长连战的祖父连横写的《台湾通史》,其中写得最精采的是台湾如何独立,如何建国,但连战内阁却主张台湾与大陆统一,并反对废省,与其祖父背道而驰,为此林浊水当面奉劝连战要记起他祖父对台湾的感情与寄望.”报道又引林浊水的话说,“但是连院长反对废省,……说如果废省台湾住民情感将无所寄托.但事实上,连战的祖父连横写《台湾通史》,国家才有‘史’,地方的历史不能称‘史’,  相似文献   

4.
连横《台湾通史》卷二十《粮运志》,附有清代台湾配运内地兵眷米谷数量表,它们分别是:“鹿耳门应运兵眷米谷表”、“鹿港应运兵眷米谷表”、“八里岔应运兵眷米谷表”。这些表由于内容清晰、数字详备,因此深得台湾史研究者的重视。但这些表中有几处是错误的,至今仍未引起人们的注意。有些著作在引用时不仅未加考察,甚至  相似文献   

5.
连战的祖父连横,原名连雅堂,祖籍福建漳州龙海马崎, 1878年出生于台湾,是我国著名史学家。连横崇尚仁义忠勇精神,一生热爱祖国,坚持“台湾固为中国版图”。1895年清政府被迫签订《马关条约》后,祖国宝岛台湾沦为日本殖民地。这位“弃地遗民”“虽历试诸难,不挫所守”;秉着“国可灭而史不可灭”的信念,“为保存台湾文献,不得不忍居此地。”他几十年如一日艰辛搜集台湾历史文献,编  相似文献   

6.
中国近现代史上的台湾望族、现任的中国国民党主席连战和他的父亲连震东、祖父连横, 人称“台南三连”。连战的祖父连横(1878- 1936)字雅堂,号剑花。生于台湾安平县,祖籍福建省漳州府龙溪县万松关马崎社二十七都(今  相似文献   

7.
本文对台湾日据时期著名的爱国文史学家和报人——连横的生平进行考订,纠正以往著作中关于连横生平的一些错误,确认连横加入《台澎日报》的时间为1899年,《台湾诗界革新论》发表的时间为1906年,中川白云为《台湾通史》题字的时间为1920年9月至10月间。此外,利用1927年《台湾日日新报》上的一则启事证实雅堂书局创办于1927年。  相似文献   

8.
王彦民 《两岸关系》2006,(12):40-41
连横是中国国民党荣誉主席连战的祖父,一名杰出的爱国志士。他坚决反抗外敌侵略,反对台湾与中国大陆分隔,积极为台湾与大陆统一而奋斗,做出了卓越的贡献。连横通过《台湾通史》、《台湾语典》等著作,向世人深刻而透彻地  相似文献   

9.
近几年,台湾社会随党争、政争的剧烈而引发的宗教次文化狂热速漫全岛,台湾成为“东西方宗教的超市与圣地”.教堂、寺庙林立,教派名目繁多台湾集东西方宗教、派别于一岛,共有大小教堂、寺庙、道场等14万余座,仅台北市登记在案的就达190座,还有8O0余处神坛.全岛共有神职人员5万有余,信徒近一千万人.他们所信仰的有东方的道教、佛教、天地教、回教、一贯道、大同教、天理教、理教、斋教、轩辕教、救教、夏教、摩门教、真空教及台湾原住民原始宗教;同时并存有西方天主教、基督教等.许多宗教已成为东西方宗教的“混合体”.  相似文献   

10.
连战是台湾一个极富传奇色彩的政治人物。他家世显赫,人脉深厚,祖父为著名历史学家连横,与国民党元老章炳麟、张继为至交;父亲为国民党要员,台湾首任台籍“行政院”院长连震东;母亲为经济学家赵兰坪之妹。连氏家族世代与台湾政治有千丝万缕的联系,与辜振甫等名人为世交。他被称  相似文献   

11.
郭权 《政协天地》2013,(8):56-57
连横,台湾著名史学家和文人,所著《台湾通史》、《雅言》和编著《台湾诗乘》、《台湾诗荟》等至今颇有影响力。  相似文献   

12.
访台札记     
访台札记王德恩应台湾“中华文化复兴。总会·宗教研究委员会”和“中华佛学研究所”的邀请,笔者有幸于1994年7月下旬赴台北市出席了“佛教与中国文化国际学术会议”。在会议内外,会见了台湾宗教学术和教育文化界的部分人士,耳闻目睹了台湾省的文化状况及台湾经济...  相似文献   

13.
姚同发 《黄埔》2007,(4):54-57
连横先生的《台湾通史》说:“台湾之人,中国之人也,而又闽粤之族也。”李亦园先生更具体地指出:“目前所知,第一批从中国大陆迁到台湾的移民,是所谓‘长滨文化’的主人,他们从中国大陆南方迂到台湾的年代约在距今五万年前,或甚而更早的时代。……第二批从大陆前来台湾的移民是大部分现代高山族(俗称山胞)的祖先,他们迁移的年代颇有差异,也就是说,  相似文献   

14.
连横先生是日据时期台湾人的优秀代表。我从两个方面来说明。第一,在日据台湾的时期,每一个台湾人都必须面对祖国认同的问题。对于被动取得的日本国籍,绝大部分的台湾人在情感和认知上会选择“我不是日本人”或“我是日本的二等国民”的选项。  相似文献   

15.
《时事资料手册》2005,(3):21-21
连战.字永平.台湾台南人.祖籍福建漳州.1936年8月生于西安。其祖父连横为晚清民初一代大儒,早年加入同盟会,著有《台湾通史》。连战之名得于祖父遗言:“中、日必将一战.若生男则名连战,寓有自强不息、克敌制胜之意义.有复兴故国、重整家园、光明希望之象征。”其父连震东曾任台湾省“建设厅长”、台湾当局“内政部长”等职。  相似文献   

16.
《台声》2010,(5)
<正> 漫步在杭州北山街历史文化街区,一侧是烟雨迷蒙中的西湖,另一侧是具有浓郁历史文化氛围的民国时期建筑,拐一个弯,走一段小坡,便是街区僻静一角的连横纪念馆。连横,字武公,号雅堂,又号剑花,台湾省台南人,祖籍福建漳州龙溪县,著名的台湾历史学家。1908年,连横耗时10年,搜集有关台湾的中外文献、档案、传闻,经过反复鉴别、筛选,仿  相似文献   

17.
宜兰旧称噶玛兰,旧志称蛤仔难,或日甲子难、蛤仔兰、甲子烂。清嘉庆十五年(1810)诏准设厅,译为噶玛兰。光绪元年(1875)改厅为县,改称宜兰。噶玛兰位于台湾东北隅,连横称之为“台北屏翰,前后山之襟带”。谢金銮描绘其地形势是“西负山,东面海,而山势南北对抱,三面皆山如环,而缺其一面也,中有浊水大溪,以界南北”。溪北称为西势,溪南称为东势。噶玛兰之开发,系自北而南,由溪北而向溪南推进。一、开发宜兰主要是漳州移民噶玛兰深藏在台湾万山之后,是台湾开发较迟地区。原本荒烟茂草,人迹罕至,系先住民住地,旧称蛤仔难三十六社。自嘉庆元年(1796)漳、泉、粤三籍移民入垦,披荆斩棘,辟荒野为良田,发展成为台湾盛产稻谷的粮仓。据《噶玛兰厅志》记载:“千仓万箱,  相似文献   

18.
吴小珊 《台声》2014,(12):82-83
黄叔璥何许人?说到他,今人多引用连横《台湾通史》中的记述,此只百余字。即:"黄叔璥,字玉圃,顺天大兴人。康熙四十八年进士,历任京秩。六十一年,始设巡视台湾御史,满汉各一员,廷议以叔璥廉明,与吴达礼同膺是命。达礼正红旗人也。既至,安集流亡,博采舆论,多所建设。著《赤嵌笔谈》、《番俗六考》,志台湾者取资焉。"从中可见,  相似文献   

19.
台湾各地寺庙教堂林立,香火鼎盛,蔚为奇观.据1991年台湾“内政部”汇总各宗教团体所提供的资料,全省各地共有寺庙、教堂16667座,这个数字远远超过当前台湾村、里的数目(6480村里),平均每一个村或里就有2.5座寺庙教堂.至于宗教信徒,队伍也十分庞大.据有关资料统计,截止至1991年底,单是登记有案的各类宗教信徒(指有金钱捐献者),已经超过一千万人,比1989年的115万人多了近900万人,增长的势头十分惊人,每逢初一、十五,过年过节以及仙佛诞辰到寺庙里烧香者人山人海,多不胜数.从台湾寺庙教堂分布之广与密度之高,以及信徒人数之多与增长速度之快可以看出台湾民众宗教信仰的普遍与殷切,同时也显示出宗教信仰在台湾民众日常生活中的地位越来越突出.  相似文献   

20.
《台湾通史》是台湾著名爱国史学家连横耗费十年心血才写成的一部力作。它问世六十余年来,先后翻印了十几种版本,是关心和研究台湾史者案头必备之书,至今仍为许多治史者所乐于引据。但是,由于历史条件的限制,许多史料连横当时未能发现并加以利用;又因为他以业余时间修史(他的正式职业是办报),对某些史实,未能象一些专业史家那样一一经过考证,加上印刷上的原因,以致书中存在不少错误。本文根据商务印书馆1983年版和台湾众文图书公司1975年印行的古亭书屋藏版,试就卷二“建国纪”,作一个简要的辨误。北京既陷,福王立江左,改元弘光,封芝龙南安伯,鸿迄靖西伯。二年,唐王即位福京,改元隆武,晋芝龙平西侯,鸿逵定西侯,俱加太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