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49年3月,在全国解放战争即将取得全面胜利的前夕,中共中央召开了七届二中全会。会议决定,全党工作的重心从农村转移到城市。全会明确提出,把恢复和发展城市生产作为中心任务,城市的其他工作,都必须围绕生产建设这个中心并为这个中心服务。  相似文献   

2.
1949年北平解放后,叶剑英为中共中央派出的首任北平市长。1949年4月20日,中国人民解放军胜利突破长江天险,迅速解放了南京、上海等城市。新政治协商会议筹备会议6月15日在北平隆重开幕。周恩来在次日主持的筹备会常委会第一次会议上,感到制定一首新中国国歌已迫在眉睫,他把这个任务交给了新政协筹备会议第六小组。  相似文献   

3.
本期封面刊登的照片,是1949年5月27日上海解放时,女工们为进入上海市区的解放军官兵带上光荣的大红花。在1949年解放上海的战役中.中共中央作出了把上海这座城市完整地回到人民手中的英明决策。负责解放上海的第三野战军,采取了两翼迂回,钳击吴淞.封锁海上退路,把国民党军队主力引向市郊歼灭的办法。解放军战士们在进入市区后,坚持不使用火炮,凭着勇敢和机智,以步枪、机关枪作战。解放军在进入上海市区后.又严格执行《入城守则》和外交纪律。为了不惊动市民,指战员们露宿街头,不入民房。为了保持市内整洁,部队的大车马匹都安…  相似文献   

4.
顾明 《世纪风采》2009,(9):11-12
1949年4月20日,中国人民解放军胜利突破长江天险,迅速解放了南京、上海等城市。新政治协商会议筹备会议6月15日在北平隆重开幕。周恩来在次日主持的筹备会常委会第一次会议上,感到迫切需要制定一首新中国国歌,他把这个任务交给了新政协筹备会第六小组。  相似文献   

5.
1949年:把消费城市变成生产城市 全国解放后,新中国的造城运动由是开端。当时的《人民日报》刊登社论《把消费城市变成生产城市》,提出:“在旧中国这个半封建半殖民地的国家,统治阶级所聚集的大城市(像北平),大都是消费城市。有些城市,早也有着现代化的工业(像天津).但仍具有消费城市的性质。  相似文献   

6.
秦风 《党建文汇》2010,(3):38-38
假道入越等待转运 1949年7月.程潜和陈明仁在湖南起义,国民党政府决定派黄杰出任湖南省主席及湖南绥靖总司令和第一兵团司令官两项军职。对于此时的黄杰来说,他真正能做的,是把仍然忠于国民党的军队带出大陆。这项工作并不容易,自1949年8月起,白崇禧下辖华中战区部队第一、第三、第十、第十一、第十七,共五个兵团总计30万人开始南窜。高级将领中分为两派意见:黄杰和李品仙主张进入云南、广西,凭借西南天然地形继续作战;夏威、张淦、徐启明等人则主张直接进入海南岛。  相似文献   

7.
康鹏 《党史纵横》2013,(6):16-17
中国人民解放军是中国共产党绝对领导之下的革命军队,这是人民军队的建军原则。然而在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史上,曾经存在过一支特殊的部队,它就是1949年8月4日长沙和平解放时诞生、只存在了77天的"中国国民党人民解放军"部队。1949年,林彪的第四野战军在完成了辽沈战役,荡平国民党在东北的最后统治后,以摧枯拉朽的攻势向南进军,兵锋直指湖南。1949年7月下旬,中国人民解放军攻占了岳阳、萍乡等湖南重要城市,前锋已抵达长沙近郊。  相似文献   

8.
刘红峰 《党史纵横》2014,(12):45-47
正1949年6、7月间,第二野战军前委在南京召开扩大会议,研究进军大西南的具体作战部署和城市接管等问题。期间,刘邓首长找陈锡联谈话,郑重交待:重庆解放后,由你陈锡联担任市长、市委第一书记兼军管会副主任。当时,陈锡联担任二野第3兵团司令员,之前从没有干过地方工作。"三招"稳定社会秩序1949年11月30日,第3兵团解放重庆。当晚,陈锡联就带领兵团机关随部队进入重庆。12月3日,重庆市军管会正式  相似文献   

9.
1949年5月,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野战军解放了中国最大的城市上海。国民党军队向台湾和舟山等沿海岛屿撤退。由于没有海、空军和缺乏海上作战经验,10月26日,三野二十八军金门登陆战失败。几天后,三野攻击舟山的部队又在登步岛战斗中再次失利。东南沿海的局面发生了重大转变。  相似文献   

10.
正1949年10月1日,毛泽东在天安门城楼上向全世界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第一个将这一消息用英语向世界发布的是出生在湖北省襄阳市的切斯特·朗宁。1949年10月3日下午,南京市军管会把各国留在南京的原使馆官员召集到外侨处接见厅举行新闻发布会,敦请在华各国代表请求本国政府承认中国政府,与新中国建  相似文献   

11.
接管城市 ,尤其接 管大城市 是一个极其 复杂的 系统工程 ,中 国共 产 党对 大 城市 的 接管 工作 从 1947年 6 月人 民解 放 军转 入 战略 反 攻开 始, 到 1949年底结束。在这一过程中,中国共产党在取得了巨大成就的同时,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一 全党思 想认 识统 一 接 管方针 明确 接 、 , ,管措施具体 接管纪律严格 , 为保证接 管工作的 顺利进行 ,中共中 央要 求全党和 全军把接 管工作放到 能不能顺 利实现由 乡村到城市的转变,能不能建立新中国的高度去认识。积极寻找 新的解决 城市接管工 作的方法 和措施, 以顺利完成…  相似文献   

12.
正关于叶剑英转述毛泽东一段话,在由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的《毛泽东年谱1949—1976》第六卷第649页中如是记载:(1976年)6月在中南海游泳池住处同华国锋、王洪文、张春桥、汪东兴等谈话。毛泽东说:我一生做了两件事情。一件是打倒了蒋介石,把蒋介石赶到台湾,战胜了日本帝国主义,把日本帝国主义赶出中国;一件是胜利地进行了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与此同时,《毛泽东年谱  相似文献   

13.
正1947年,石家庄解放;1948年,石家庄市第十七中学建校;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伴随着城市与国家的繁荣昌盛,石家庄十七中也走过70年风雨历程,洗尽铅华成长为全省、乃至全国知名的优秀中学。这70年的学校往事,石家庄市第十七中学校长边东书都如数家珍,正是这位在石家庄市第十七中学奋斗了30多年的校长,见证了石家庄市第十七中学崛起与发展中的点点滴滴,也正是这位河北基层教育工作者,以"人  相似文献   

14.
唐山,清末为唐山镇,后来随铁路修筑和开滦煤矿的开发而兴起,1938年设市,是我国北方较早发展起来的重工业城市。我国第一条标准轨铁路、第一台蒸汽机车、第一个铁路工厂和第一袋水泥都诞生在这里。开滦的优质煤、唐山陶瓷、马牌水泥和华新大布名扬国内外。1949年其工业总产值虽不及天津,却与北平相当。故唐山素有“京东重镇”、“北方瓷都”、“中国近代工业摇篮”之美称。但在1948年12月解放之后,唐山和全国其他地方一样,解放之初的城市工业面临着百废待举、困难重重的局面。其中全国最早用机器开采的大煤矿、中英合资的开滦矿务总局“濒临…  相似文献   

15.
张海鹏 《党的文献》2023,(6):36-41+81
在革命斗争中,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开辟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正确革命道路,创立了毛泽东思想。1927年后中国革命的重点从城市转向农村,1949年党的工作重点从农村转向城市,形成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完整的理论和实践,可称之为“两个转变论”。套用“城市中心论”指导中国革命被实践证明是行不通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开辟了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新前景。毛泽东思想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结晶,经历了历史实践检验,证明它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有独创性的贡献,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的地位。  相似文献   

16.
毛泽东同志曾指出:“革命的最后目的,是夺取作为敌人主要根据地的城市”.①在党史学界,较为流行的看法是:1935年遵义会议后,我党工作重心一直放在广大的农村,直至1949年3月才开始转移到城市,似乎七届二中全会是一个截然的标志.历史表明,这种看法是值得商榷的.笔者认为:在我党工作重心由农村向城市的转变过程中,1944年4月至1949  相似文献   

17.
正在笔者的报刊收藏品中,珍藏着一份1949年12月2日的《人民日报》。在这份报纸的头版新闻中,刊登了重庆解放的消息。1949年11月30日,对山城重庆来说是个划时代的日子。这一天,刘伯承、邓小平率人民解放军解放重庆,为这座千年古城翻开了崭新的一页。12月2日,当天发行的《人民日报》第一时间把这一胜利的消息传播到祖国的四面八方。这期《人民日报》总期号是"第五二九期",黑白印刷,文字为  相似文献   

18.
《党史纵览》2006,(6):54-55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国民党政府派驻其他国家的大使馆的外交人员,也纷纷投入新中国的怀抱.1949年12月,国民党政府驻缅甸大使涂允檀宣布起义,成为新中国成立后第一个宣布起义的国民党政府驻外大使.  相似文献   

19.
霞飞 《党史博采》2006,(2):20-26
在莫斯科挨了毛泽东的批 1949年底,毛泽东决定访问苏联,一来是与斯大林见面,二来是争取苏方的援助.随行人员中,毛泽东圈定了陈伯达一个,并且把陈伯达在访苏代表团中的地位排得很靠前:在代表团中,毛泽东之外,第二个人是王稼祥,第三个人就是陈伯达.  相似文献   

20.
正"狱中八条",是《红岩》的主要作者罗广斌从监狱里带出来的,于1949年11月27日从歌乐山下那个人间魔窟突围脱险出来后的第28天,即1949年12月25日,他把写的一份2万多字的《关于重庆组织破坏经过和狱中情况的报告》,交给重庆市委。其中第七部分便是这份《狱中意见》,一共有八条。此文献是在狱中的革命志士在生命最后一刻向党总结出的八条意见,是烈士们语重心长的"最后嘱托",它揭示了当时党内生活和领导干部中一些突出的问题,至今仍有较高的现实意义。一、防止领导成员腐化;二、加强党内教育和实际斗争的锻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