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邓小平的执政观表现为一个基本的系统。在这一系统中,邓小平确立了党的基本路线和执政的总方针;明确了党的基本纲领和执政的总目标;制定了党的发展战略;提出了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执政方式。这些都是马克思主义执政方式的重大创新。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今天,邓小平的执政观仍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机关是国家政权体系高层次的组成部分,地位十分重要。党的执政权首先是通过国家机关来行使的,党的执政地位和执政水平也是首先通过机关来体现的。因此,机关党的建设确实是关系到坚持党的基本理论和基本路线,坚持党的战略方针,保证党和国家方针政策的正确制定和有效执行,维护全党工作的大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和提高党的执政水平的重大问题。  相似文献   

3.
宪政是以宪法为前提,以人权为目标的民主化、法治化和制度化的系统过程。宪政建设对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它有利于提高党的执政素质,完善党的执政方式,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和确立党的执政权威。党推进宪政建设的具体路径主要有,确立宪法和人大的权威地位;正确处理党政关系,进行政治体制改革;大力发展经济,培养中间阶层;广泛进行民主启蒙,培养公民意识。  相似文献   

4.
潘昌坤 《求实》2005,(3):11-13
获得人民群众的认同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目标方向 ,确立科学的执政理念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前提条件 ,提高党领导发展的能力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首要任务。  相似文献   

5.
中国共产党对基本执政方式理论与实践的探索发端于局部执政时期,为党在全国执政积累了重要经验.新中国成立后,党的历代领导核心对党的基本执政方式继续进行了艰辛探索,有过失误的教训,也积累了成功经验.党在基本执政方式的理论和实践上不断拓展新境界,提出民主执政、依法执政和科学执政.以史为鉴,在党不断发展、完善基本执政方式和不断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的历史进程中,正确处理党政关系是关键、坚持和改善党的领导是根本、与时俱进应对新情况是基础、加强民主和法制建设是保障.  相似文献   

6.
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是新时期党的建设的重点。正确认识执政能力与党内民主的关系,是加强执政能力建设的一个重大问题。从党内民主对党的指导思想、党员队伍素质、党的基本制度、政策形成机制的影响上看,党内民主决定执政能力。我们在加强执政能力建设过程中,必须高度重视党内民主与执政能力的密切关系,克服就能力谈能力的误区,把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建立在党内民主的坚实基础之上。  相似文献   

7.
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是新时期党的建设的重点。正确认识执政能力与党内民主的关系,是加强执政能力建设的一个重大问题。从党内民主对党的指导思想、党员队伍素质、党的基本制度、政策形成机制的影响上看,党内民主决定执政能力。我们在加强执政能力建设过程中,必须高度重视党内民主与执政能力的密切关系,克服就能力谈能力的误区,把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建立在党内民主的坚实基础之上。  相似文献   

8.
党的执政伦理建设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之间有内在的联系。加强党的执政伦理建设能够为构建和谐社会奠定物质基础、政治保证、道德基石和社会基础,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内在诉求。针对目前执政伦理方面存在的影响社会和谐的因素,在构建和谐社会视域中,应深刻把握党的执政理念的伦理意蕴,落实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执政理念;牢固坚持党的执政制度的伦理取向,确立公平、正义的执政制度;切实培育党员干部的道德能力,增强执政主体的道德责任感。  相似文献   

9.
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是我们党在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面临的一项十分重大的战略性任务。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应该紧紧抓住以下五个重要层面:确立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执政理念,建设一支善于治国理政的高素质干部队伍,推进理论、制度、机制创新,全面巩固党的执政基础,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和正确的政绩观。  相似文献   

10.
十六大报告为探索党的执政规律指明了方向,这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把握党的历史方位,是探索党的执政规律的前提;认清党的执政依据,是探索党的执政规律的核心;改革党的执政方式,是探索党的执政规律的重点;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是探索党的执政规律要解决的新问题;明确党的执政任务,是探索党的执政规律的关键;完善党内民主,也是探索党的执政规律的题中应有之义。  相似文献   

11.
浅议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的改革和完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是党向执政党转变的必然要求 ;高度集中的领导体制存在不少弊端已不能适应新时期党执政的需要 ,因此 ,必须按照党的十六大确立的原则 ,构建适应执政党地位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  相似文献   

12.
论依法执政的价值意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依法执政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党执政的一个基本方式,坚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是党执政55年来的主要经验和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总体目标之一,十六届四中全会的这些新论断集中展示了依法执政的价值意蕴:从执政理念的角度看,依法执政拓展了党执政的"法治"向度;从执政方式的角度看,依法执政奠立了党执政的基本方式;从执政资源的角度看,依法执政开辟了党执政的合法性资源.  相似文献   

13.
季建林 《探索》2008,(1):60-64
问题确认是执政成本投入的起点;议程建立则是执政成本成为公共政策的过程;依据一定理论制定公共政策--这构成公共政策制定的三个步骤.相应的,明确问题确认的方法;把握议程建立的程序;科学地确立制定依据--就构成执政成本作为公共政策制定的三个环节.执政党的执政成本投入必须转化成公共政策,这是降低执政成本,提高执政效率的基础工作.  相似文献   

14.
科学发展观:执政理念的新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冷波 《党史文苑》2008,(5):42-42
科学发展观是我们党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进一步回答如何执政、靠谁执政、为谁执政等现实问题而确立的执政新理念,是我们党执政理念的新发展.  相似文献   

15.
执政能力建设是我们党的一项根本性建设.领导干部要切实增强为民执政的本领,应重点在"立言"和"立行"上下工夫,着力练就"五种品格". 一、要练就忠贞于党、精忠于业的品格.忠贞于党首先要增强"与党同呼吸、共命运"的政治责任感,拥护党的纲领,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以实际行动为党分忧添彩.  相似文献   

16.
张书林 《唯实》2010,(5):30-34
党的执政责任是远远胜于、高于党的执政能力的范畴,是党基于执政地位对国家和人民的职责担当。推进党的执政责任建设是一个新课题,面临着诸如领导干部执政责任意识没有充分确立、责任与惩治的对接不完全到位、党委高度集权成为责任中心和矛盾中心、“潜规则”影响等方面的困境。因此,推进党的执政责任建设应围绕“树立正确的执政责任意识、健全问责制度、建立党内质询制度、建立党内弹劾罢免制度、分解党委的执政责任、推进反腐倡廉制度体系建设”等基本路径展开。  相似文献   

17.
干部实绩考核评价体系构建原则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制定体现“科学发展观”和“正确政绩观”的干部实绩考核评价体系,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一环。干部实绩考核评价体系的确立要远近兼顾、定性定量、目的明确;体系内容的确立要全面详尽、客观求实;体系贯彻要采取有效得力的措施保障;体系考核的进行要严格认真、逐项落实、奖罚分明。  相似文献   

18.
党的执政责任是远远胜于、高于党的执政能力的范畴,是党基于执政地位对国家和人民的职责担当。推进党的执政责任建设是一个新课题,面临着诸如领导干部执政责任意识没有充分确立、责任与惩治的对接不完全到位、党委高度集权成为责任中心和矛盾中心、"潜规则"影响等方面的困境问题。由此入手,推进党的执政责任建设应围绕着"树立正确的执政责任意识、健全问责制度、建立党内质询制度、建立党内弹劾罢免制度、分解党委的执政责任、推进反腐倡廉制度体系建设"等基本路径展开。  相似文献   

19.
在党的十五大确立“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治国方略的基础上,党的十六大对依法治国有了全面发展,这主要表现为将依法治国方略全面贯彻于国家政治、经济、文化、军事以及执政党建设等各个领域,尤其是党依法执政问题的提出,更是对依法治国的重大发展和推进。一、党依法执政是我国依法治国的重大发展我国社会主义的法律制度建设始于建国初期。新中国成立不久,国家就先后制定了宪法、组织法、选举法等大量涉及国家政治、经济制度和国家管理的法律。后由于“左”的思想泛滥,法制虚无主义盛行,以及“文化大革命”对法制的肆意践踏与破…  相似文献   

20.
李文华 《共产党人》2004,(22):14-15
一、要把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同加强党的思想理论建设结合起来,用科学的发展观和正确的政绩观指导各项工作 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必须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基本路线、基本纲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