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古代贵州苗族有一种闹丧的习俗,颇值得研究。清陆次云《峒溪纤志》云:“苗人死亲,则聚新族,笑呼歌舞,谓之‘闹尸’。又曰‘唱斋’。”贝青乔《苗俗记》亦云:“苗亲死,刳木以敛,置诸崇崖峭壁间,不施蔽盖。旁立木主识其处,名曰‘家亲殿’。  相似文献   

2.
"上达汀、漳,下连兴、泉,商旅所至,舟车所通,诚为辐辏。民之环住其间者,绣错不绝,烟火相接,一带市肆,倍于邑内,土风文物,非别里所得而班也,故《泉志》称‘小泉州’云"。乾隆丁丑版《安溪县志》对湖头的介绍就道出当时湖头的影响力之大。历史悠久  相似文献   

3.
刘锦春 《求索》2005,(3):189-191
一 文献中的旺火地方志、民俗志中有民国至清朝旺火习俗的记载: 《清源县志》“‘元旦’,先期换桃符,五鼓,各家烧柴于门,俗名‘旺火’。”① 《大同府志》“‘元旦’,垒炽炭于门,如浮屠状,名曰‘旺火’。”又“元夕前日起城市张灯结彩,垒旺火,郡城四大街尤盛。”② 《平阳府志》“‘元旦’,夙兴燔柏叶,或焚束薪,名曰‘兴旺火’。陈牲醴、果馐,祀神、祀先。”③ 《土默特旗志》“‘上元’,前后三日,各家聚石炭于门首,累(垒)作幢塔状燃之,通明竟夜,名曰‘旺火’。‘除夕’至‘元旦’,庭院亦各 炭,取其明也。”④ 《归绥县志》“‘除夕’,结灯…  相似文献   

4.
《新东方》2013,(1):83-F0003
<正>海南苗族民歌主要产生并流传于海南中部的环五指山苗族聚居地区。海南苗族民歌在海南存续约300多年。据清道光《琼州府志》记载:"盖前明时剿平罗活、抱由二峒建东安营,调广西苗兵防守,后营讯废,子孙散处山谷,仍以苗名。"清张隽《琼州志》云:"又有一种日‘苗',几数百家,常徙移于东西黎境。"由此可见,海南苗族是明代迁移到海南谋生的。海南苗族民歌的内容丰富、题材广泛,主要包括:叙  相似文献   

5.
主持者言     
北京大学人类学专业的老师给报考的研究生出过这样一道题:"ethography通常被译为‘民族志',现在有学者主张译为‘田野志'.你的意见是什么?你的理由又是什么?"结果20多个人的回答都一致主张继续采用"民族志".  相似文献   

6.
武清,简称雍、武,位于天津市西北部,海河水系中下游,象一把折扇平展于京津两市之间。东西宽41.78公里,南北长65.22公里。总面积1574平方公里,总人口80万。面积、人口均居全市区、县之冠。志载:“武清,古为泉州。汉泉州、雍奴二县之地。”秦时泉州为地域名,面积甚大,得名于古泉渠。秦末汉初在泉州域内又置雍奴县,为天津市见于文献记载最早的建置县,至今已2206年。“雍奴”,薮泽之名。《水经注》云:“四面有水日雍,澄而不流日奴”。  相似文献   

7.
"孝"的观念形成于中国父系氏族社会。《说文》:"孝,善事父母者。从老省,从子,子承老也。"按:金文'孝'字上部象戴发伛偻老人,唐兰谓即老之本字,'子'搀扶之,会意"(《汉语大字典二卷》)。 西周东周以后,以孔孟儒家为首的诸子百家,延伸扩展了孝的内容,使传统孝文化蒙上厚厚的封建尘埃。其中,一些落后的东西理当抛弃。但应当看到,家庭是社会生活的基本单位,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夫唱妇随乃几千年来中国历代崇  相似文献   

8.
泉州曾经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起点城市",现在是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核心区建设的先行区。发展海丝文化旅游、助推海上丝绸之路核心区建设,泉州责无旁贷地先行先试。泉州发展海丝文化旅游具有诸多优势,其路径选择在于,一是多层次开发海上丝绸之路文化旅游产品;二是提炼海丝文化特色,塑造海丝文化旅游品牌;三是完善海丝文化研究,落实《泉州共识》,联合申报世界文化遗产。  相似文献   

9.
南辕北辙     
魏王欲攻邯郸.季梁闻之,中道而反.衣焦不申,头尘不去,往见王曰:“今者臣来,见人于大(同太)行,方北面而持其驾,告臣曰:‘我欲之楚.'臣曰:‘君之楚,将奚(音西)为北面?'曰:‘吾马良.'臣曰:‘马虽良,此非楚之路也.'曰:‘吾用多.'臣曰:‘用虽多,此非楚之路也.'曰:‘吾御者善.'此数者愈善而离楚愈远耳.今王动欲成霸王,举欲信于天下,恃王国之大,兵之精锐,而欲攻邯郸以广地尊名,王之动愈数,而离王愈远耳.——犹至楚而北行也.”  相似文献   

10.
声音     
正"化解医患矛盾,已到了必须重装‘操作系统'的时候了——不再是小修小补,安装‘杀毒',而应该重建医患伦理,重构调解规则。"——近日,一产妇在北医三院抢救无效不幸离世引发医患纠纷。针对这一事件暴露的医患关系问题,《人民日报》发表上述观点。"鸡汤文化和‘伪名言'盛行,说明网络之上、微信之中,多数人都在浅阅读。"——《新华每日电讯》针对一些含混其词、真假难辨的"名人名言"混杂在  相似文献   

11.
<正>如果单纯地拍摄气泡,其实没多大趣味。而里面有天、地、人,就不一般了,丰富。套用茅盾《风景谈》里那句老话:"人依然是‘风景'的构成者"。摄影毕竟是人类主体意志在画幅中的投射,须时常体现主体活动的痕迹。  相似文献   

12.
7月8日《工人日报》报道:‘将于9月份开业的福连四星级涉外阳光假日大酒店开始向全社会招聘员工。酒店向所有前来应聘者提出的第一道考题:准确、庄重地把《国歌》唱一遍。结果,第一批应聘者中有3人因不会唱《国歌》,当即被主考官淘汰:6人因《国歌》唱不完整,被要求学会唱完整后,再进入下一轮考试。’读罢这则消息,笔者深为这家大酒店把唱《国歌》、爱祖国作为员工的基本素质,从一点一滴帮助大家树立民族自豪感的做法叫好! 国歌是中华民族的象征,是爱国主义的充分体现。然而,时下不会唱《国歌》的大有人在,歌词不了解的也不乏其人,认为《国歌》过时俗套不愿唱、青  相似文献   

13.
1902年,张之洞举行慈禧太后万寿庆典,时为张之洞幕僚的辜鸿铭感叹:"满街都是唱《爱国歌》,未闻唱《爱民歌》者"1901年9月7日,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订立。同年10月6日,慈禧太后从西安动身回京。当时火车只通到直隶正定,其余路途,皇室一行都乘黄色的  相似文献   

14.
正面对让家长忧心忡忡却无能为力的娃娃溺水、交通安全、食品卫生等现状,大足区雍溪镇人大唱了一出:孩子都念普法"三字经'"陌生人、给零食、莫伸手、不贪吃……"如今,在大足区雍溪镇各小学校园里,孩子们争相传诵着普法"三字经",朗朗上口,有趣味,也有韵味。"这是镇人大主席团为全镇1500余名小学生量身打造的普法‘三字经',深受孩子们喜  相似文献   

15.
省交通厅:你厅《关于泉州至三明高速公路收费站点设置的请示》(闽交财[2008]28号)悉。经省政府研究,同意泉州至三明高速公路建成通车后在主线互通处设置玉盘、泉州西、南安、码头、永春、蓬壶、下洋、吴山、大田、桃源、西洋、永安南、永安北、莘口和三明南15个收费站,在德化连接线设置德化收费站。  相似文献   

16.
访台思絮     
子孑 《台声》2007,(Z1)
一谒于右任①墓故乡不见惟恸哭,老泪一声动神州。两岸谁人不知君,只缘一曲《望大陆》②。大陆台湾迢迢路,路尚不通离人愁。九泉之下知不知,隔海犹唱《望大陆》③。曙光已现玉山头④,君当瞑目志必酬。他年祖国统一日,故乡迎你回大陆⑤。注释:①于右任(1879-1964)中国近代著名的政治家、伟大的爱国者,杰出的诗人和书法家。②于右任1964年11月0日病逝于台湾台北市,此前于1962年月写下了具有遗嘱性质的“遗歌”《望大陆》,为两岸一致传诵,盛赞它是一首反映民族感情的爱国乐章”。③2003年3月,温家宝总理在十届一次人代会后的记者招待会上背诵于…  相似文献   

17.
《黄埔》2015,(3)
<正>记者:既然"流亡议会"的代表们代表不了国内西藏和其他藏区藏族群众,流亡藏人集团为何非要坚持以国内西藏及其他藏区为划分标准推选"议员"呢?王小彬:实际上这个问题的实质是围绕"‘流亡议会'的‘议员'名额是否应该根据流亡藏人的实际人口比例产生"的议题。如前所述,答案是否定的。因为‘西藏流亡政府'和‘西藏人民议会'被定位为"境内包括青海、四川、甘肃、云南藏区在内的大西藏"的"合法政府"。因此,‘议会'代表的不只是流亡藏人,而是整个"大西藏"。由此可见,"流亡议会"的民主选举只具有"象征"意义,而并不是真正的民主政治。他们之所以煞费苦心地设计出一套民主政  相似文献   

18.
刮目相待     
[孫權勉吕蒙以讀書開益,]蒙始就學,篤志不倦。其所覧見,舊儒不勝。後魯肅上代周瑜,過蒙言議,常欲受屈。肅拊蒙背曰:‘吾謂大弟但有武略耳。至於今者,學識英博,非復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三國志·吕蒙傳》注引《江表傳》 [譯文](簡體字) [孙权勉励吕蒙,要读书开阔眼界、增加知识,]吕蒙才开始学习,坚持不懈。他所读到见过的书,老年有学问的人也不能超过。后  相似文献   

19.
声音     
《创造》2016,(9)
正三迤鉴百陈豪:无论"点赞"还是"吐槽"都虚心听取云南省委书记、省长陈豪写了致网友的一封信表示感谢,请广大网友一如既往给力点赞云南。陈豪表示,"网络是一面镜子,不管是‘顶起'还是‘拍砖',是‘点赞'还是‘吐槽',都体现了广大网友对云南的关注、对我们的期许,我们都会虚心听取"。李小三:新官理旧账,反映正确政绩观  相似文献   

20.
《台南市志·艺文篇》正误台湾省台南市文献委员会编印的《台南市志》(1983年成文出版社台一版)卷五《文教志》之《艺文篇》(许丙丁纂修),于台南艺文辑录颇丰,不失为“有俾于知人论世”的著述。然而,纂修者似乎事出仓促,疏于考证,书中留存较多谬误。兹举其有关台湾近代文学史实者,逐一略作考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