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彭龙富 《传承》2014,(6):90-91
《论语》中所倡导的"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德才观对中国古代政治产生了极其深刻的影响,倡导德政,要求领导者自身清正廉明,常怀仁慈之心。上层的道德好比风,平民百姓的言行表现像草,风吹在草上,草一定顺着风的方向倒。以德正己、以才立身对我们今天领导干部从严律己以及打造优秀团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小康》2017,(15)
<正>他们的人生总是从文艺青年开始,然后进入政治中年、商务中年。但有一些人,却终其一生,都将文艺当作一种生活方式和态度不知道从何时起,"文艺"成为一个骂人的词了。这些年里,我们眼看着这个词的属性从中性到褒义到贬义,再到自称"文青"的多半是伪文青,真文青都不敢承认自己文艺。《红楼梦》里也有同样的耻于承认自己是文艺青年的风气。比如贾政,年轻时"天性也是个诗酒放诞之人",爱诗爱酒爱自由,也是个妥妥的文艺青年。但进了官场,娶妻生子之后,却像被重塑了一样,  相似文献   

3.
"影响"一词乃是当今思想政治教育领域使用得再频繁不过的一个词。当下的人们在频繁使用该词的过程中,却往往忽视了其产生的特定古籍来源及其涵义所指。通过文本梳理,我们发现"影响"一词的观念源头最早可以追溯到《管子》、《荀子》及《庄子》三部著作中。当时,"影响"一词运用的语境是与王者治理臣下及民众的特定目的联系在一起的。系统追溯"影响"一词形成的思想源头,考证其所蕴涵的古典内涵,解读其所具有的思想蕴涵,对于当今的思想政治教育或有重要的理论启示。  相似文献   

4.
拉下春节联欢晚会帷幕总是一曲《难忘今宵》,而人生最难忘的一幕就是过年了。想到过年,儿时的记忆挥之不去,像一部翻新的拷贝,越来越清晰地浮现在自己的脑海里。那时是多么地盼望过年啊。一曲"胡萝卜,咪咪甜,看到看到要过年"的童谣,唱的就是期盼和向往过年的童心。因为过  相似文献   

5.
关于"回回"一词起源问题,目前学术界有两种观点:一是源自宋代沈括的《梦溪笔谈》,二是出自元代《黑鞑事略》。这两种观点的共同之处是均认为"回回"一词源自"回纥"、"回鹘"的音转。本文作者认为研究"回回"一词起源问题,不仅要参考文献资料,还要把这一名词的出现与当时大的历史背景结合起来去分析、推理。作者结合文献和考古资料,提出"回回"一词的出现与唐代粟特人有关的试探性论题。  相似文献   

6.
书架     
"潜规则"概念是学者吴思的发明, 用来指那些"隐藏在正式规则之下、却在 实际上支配着中国社会运行的规矩。" 吴思写了两本故事不像故事,学术 不像学术的书--《潜规则》和《血酬定 律》,对中国传统官场上种种"不明说的规 矩"作了剥笋似的揭露。大概由于它点到 了要穴,使得人们对社会的认识得以明 朗,所以最近几年,"潜规则"一词在书报  相似文献   

7.
顾浩词人自1994年以来,陆续出版了《金陵春草》、《江海涛声》、《盛世风情》、《神州凯歌》、《浩斋琴韵》、《顾浩词选》六本词集。2008年又出版了新作《胜日乐章》(江苏教育出版社)。这些词集以其丰富的思  相似文献   

8.
王辅世先生的《苗语方言声韵母比较》一文(1979年油印;《民族语文》1980年第2期)为苗语语音史的研究搭起了一个架子。读者从文中可以了解到苗语各方言中某些词在古苗语中属于哪一声类和韵类,以及后来在各方言中的演变及其对应情况。同时,我们也可以从中了解到今天各方言中这些词的词义伸缩情况,以及哪些词是同源词、哪些词不是同源词,哪些词后来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汉语借词等等。有评论说,这篇文章是研究苗瑶语共时性的“比较有分量的文章”,“实际上相当一部苗语《广韵》”(毛宗武《我国苗瑶语族语言研究概况》,《民族研究动态》1985.3)。我们还认为,这篇文章不仅是在语音学上的贡献,在词汇学上的贡献也不能忽视。文章不仅是为我们进行苗语甚至是苗瑶语的共时研究提供构架,同时,对我们进行词汇的历时研究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在本文里,笔者结合自己熟悉的苗语黔东方言(下称黔东苗语),在阅读《比较》一文时,发现养蒿语点(代表黔东苗语)有一些缺例,由此引起本人对一些问题的思考,即苗语方言经较研究时对同源词寻找的问题。我想,在对没有文献的语言进行方言间的语间、词汇  相似文献   

9.
金秋十月,又有喜讯。10月12日,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反复品读《决定》精神,心中浮现出一种洋溢着时代大气的亲昵感。这是为什么?因为,《决定》精神主题就是农业,而农业是我们这  相似文献   

10.
正读着2014年第2期《公民导刊》"代表素描"栏目中《让青春在田野绽放》一文,脑子里不停地浮现该文主人公、最年轻的市人大代表陈利娟履职的画面。鲜活的场景、清新的文风、生动的事例,为我们展示了这位村主任助理对这片土地的热爱。"25岁的她用几双穿烂的解放鞋,丈量着  相似文献   

11.
一般来看孙中山的思想是从内往外看,我今天从外面来看孙中山的思想。体会最深的是今年.美国纽约大学法学院教授KenjiYoshino在《哈佛大学法学评论》发表一篇论文,名为《新型态的平等保障》,在该文中强调:由于美国面对各种新类型的人群(指经由移民而进入美国的群体)或新浮现的人群(指经由社会运动而出现于美国的群体),  相似文献   

12.
台胞张荣华今年18岁,8年前由于家庭的变故,从台湾回到祖国大陆山东冠县,随后定居,现已是一名品学兼优的初三学生。 “世上只有妈妈好,没妈的孩子像棵草”这句台湾故事片《妈妈再爱我一次》的影词,用在6岁时的张荣华身上,一点都不过分。  相似文献   

13.
<正>善是我们社会的一种资源,一种财富,它推动着我们每个人向好人、有良心的人发展,也推动着我们这个社会更好、更健康、更良性地发展。把"向善"一词纳入到当代浙江人的共同价值观,实际上是一种最本质、最人性、最重要的道德诉求,确定了我们的道德标准和价值取向。重在撒播善行。《三字经》中说:"人之初,性本善",每个人心灵中都有天使的一面,积德行善就是把自己天使的一面开发出来。"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如今,我们仰望着那些被神化  相似文献   

14.
<正>"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现牛羊。"在天似穹庐的草原深处坐落着一座"草原天堂",草原上的学子们把它视为梦牵魂绕的乐土,这就是锡林浩特第六中学。2012年,时任内蒙古自治区主管教育的领导视察锡林浩特六中时说:"在这么好的学校当老师、当学生都是幸福的!"而提到这座"草原天堂"就不得不提到它的创始人及校长霍燕军。被当代教育家傅东缨誉为人群"头雁"的霍燕军。霍燕军,1987年毕业于内蒙古大学物理系,  相似文献   

15.
《台声》2015,(2)
<正>从《周易·上系辞》记载的"河出图、洛出书"典故中出现"图书"一词到《史记·萧相国世家》记载应用"图书"一词,再从"百氏六家,总曰书也"(《尚书·序疏》)到"著于竹帛谓之书"(《说文解字·序》)对"图书"的各种定位。可见,"图书"一词随着中国久远的时代变迁,这些定义都成为那个时代的特定产物,即特定时期特指概念。今天,图书概念更加具体,是以传播知识为目的,用文字或其他信息符号记录于一定形式的材料之上的著  相似文献   

16.
亚楠 《福建乡土》2008,(4):25-25
雪峰凝固着巨人的思想。 一条大河缓缓进入大地的心脏。 远近高低的血脉遍布我们的胴体。风吹草低, 牛羊们在大山的皱褶里打发着日子,麻木的神情让我忧伤。 草原不会在我们的渴望里叹息。 我看见众多的黑色神鸟在天空盘旋,优美的舞蹈中, 有阳光雨露的声音养育我们。  相似文献   

17.
声音     
正"化解医患矛盾,已到了必须重装‘操作系统'的时候了——不再是小修小补,安装‘杀毒',而应该重建医患伦理,重构调解规则。"——近日,一产妇在北医三院抢救无效不幸离世引发医患纠纷。针对这一事件暴露的医患关系问题,《人民日报》发表上述观点。"鸡汤文化和‘伪名言'盛行,说明网络之上、微信之中,多数人都在浅阅读。"——《新华每日电讯》针对一些含混其词、真假难辨的"名人名言"混杂在  相似文献   

18.
正对许多人而言,《人大建设》是一份省级期刊,权威、主流甚至不乏严肃。但对我而言,"她"是一个充满温情的名字,就像一位关怀了我多年的老师,引导我迈着坚定的步伐在人生的征途上一路前行。如今,回想起自己在武陟县人大工作的点点滴滴,思绪翻涌,《人大建设》对我的帮助一幕幕浮现在眼前。2011年,我借调到县人大工作,初来乍到,主要工作是接电话、送文件之类的事。工作不多,任务不重,日子倒也过得"清闲自在"。但是,这种"好日子"随着一次失误一去不复返了。永远不会忘记那个下午,我接到的工作任务是通知相关人员参加常委会会议。当时,由于我对  相似文献   

19.
《水浒传》人物的绰号林林总总,有些绰号或因为晦涩难懂,或因为精灵古怪,或因为词义时限,而为人们所误解。有些错误解释甚至被写进了教科书和相关书籍。"黑旋风"本是一种威力火炮。黑旋风李逵是《水浒传》中的重要人物。时下,一些报章把"旋风"解释为"行动迅速,像旋风一样快。"其实,《水浒传》中的"旋风"指的是宋代时的一种火炮,引信点着便可发炮。书中之所以称李逵为"黑旋风",一是说他肤色黝黑,二是说他脾气暴躁,像火炮一样"沾火就着"。"混江龙"原本是一种治河工具。《水浒  相似文献   

20.
羊芙葳 《求索》2011,(5):222-224
《马氏文通》里,起词、语词、表词、止词,是一套名称分属句法、语义范畴。其中语义范畴里的起词、语词、表词、止词,反映了《文通》朴素的语词中心观。以吕叔湘先生为代表的汉语朴素的动词中心观来自于《马氏文通》朴素的"动词中心观",即"语词中心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