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1 毫秒
1.
当前我国民营企业家腐败犯罪数量呈现增长势头,形势较为严峻,并且这类犯罪中以利益交换为基础的贿赂型腐败犯罪尤为突出。实践表明,这类犯罪除了造成较为直观的经济损失之外,还将直接动摇社会的诚信基石,助长潜规则滋生蔓延,增加交易成本,传递负能量。因此,必须对当前刑事司法中存在的选择性司法、多头执法、两法衔接、量刑失衡衍生低成本高回报,以及案件发现机制不完善等问题进行全面检视,进而通过建立信息共享平台、用好刑事司法裁量权、恪守刑法谦抑精神、大力开发刑罚替代措施,以及增加企业预防腐败犯罪的酌定量刑情节等举措,实现民营企业家腐败犯罪刑事司法公正化。  相似文献   

2.
腐败犯罪刑事损害赔偿制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联合国反腐败公约》要求各缔约国确立腐败行为刑事损害赔偿制度。我国刑事法律本应具有这方面的内容 ,却因相关司法解释的限制性规定使之成为法律的“白条”。因此 ,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和司法解释 ,确立腐败犯罪的刑事损害赔偿制度 ,无疑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3.
对民营企业保护失衡的立法反应,表面化、泛刑化和强制措施扩张化的司法反应,以及负面舆论评价的非正式社会反应,共同作用着民营企业家的犯罪生成。犯罪现象的背后是刑法规范设立和适用的失调,规范失调的背后成因则可用社会控制理论、标签理论加以揭示。除了确立对民营企业家同等保护的刑事政策外,还应引入刑事合规制度,释放刑法的预防性保护功能,激励企业参与到预防犯罪的合作模式中。  相似文献   

4.
民营企业家犯罪是我国当前比较突出的问题,严重制约着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从近年来民营企业家犯罪的相关数据来看,不仅案件数量和涉案人数在逐步增加,而且涉罪的类型和范围也在不断扩大。分析当前民营企业家面临的犯罪困境,既有自身认识方面的,也有制度设计方面的,比较突出的是官商勾结观念中的求利困境、国进民退背景下的求生困境和资本短缺现实中的融资困境。因此,有必要采取积极措施消解民营企业家所面临的犯罪困境,帮助民营企业家走出犯罪泥潭。具体措施包括:对民营企业家进行价值观念、法律意识及责任意识方面的引导,提高民营企业家的自我认识能力;完善民营企业内部的管理制度、预警机制及问责机制,进而规范民营企业家的市场行为;改善民营企业家的制度环境;加强民营企业家的法律保护。  相似文献   

5.
民营企业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但一些民营企业家缺乏法治意识、责任意识,在企业融资、财务管理、贸易以及产品质量等方面铤而走险,导致民营企业家的犯罪率不断攀升,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民营企业家犯罪的背后,暴露出民营企业在运行、管理、监督等环节上存在着制度性缺陷,应从法律风险管理的理念、机制、组织和方法等方面进行健全完善,并与企业生产经营、管理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防范体系,有效预防民营企业家犯罪。  相似文献   

6.
毒品犯罪是全球的社会公害,由毒品问题引发的犯罪在迅速上升,成为影响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毒品犯罪的惩治与防范是我们无法回避的问题。从刑事对策上来说,至少应从两个方面来努力:一要严密刑事法网;二要加强刑事司法。  相似文献   

7.
电子反腐——腐败治理的新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电子反腐是腐败治理的全新模式。电子反腐是信息时代的必然要求,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客观要求,更是广大民众民主参与意识增强的现实需要。构建电子反腐的新模式,必须针对现阶段存在的问题,从宣传教育机制、防范管理机制、安全保障机制等入手,才能不断提高电子反腐的效率和质量。  相似文献   

8.
金融行业的腐败犯罪现象严重,必须大力遏制。防治金融腐败犯罪应从“教育是基础、法制是保证、监督是关键、严惩是手段”等四个方面着手,从而较好地解决金融腐败犯罪“不想为、不能为、不敢为、不愿为”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腐败与黑社会犯罪是一对孪生子,腐败是黑社会犯罪滋生和蔓延的基础和条件,黑社会犯罪为腐败分子提供巨额资金支持,以帮助腐败官员摆平麻烦减少阻力,使腐败更加变本加厉。打击黑社会犯罪必须与坚持反腐结合起来,同时要深化宣传教育,使全社会对腐败与黑社会犯罪相互依存的严重危害性有清醒认识;在加大腐败查处力度保持反腐高压态势的同时,应进一步完善反腐的法律制度;建立反腐与打黑联动机制;公安机关在发挥打黑主力军作用的同时要主动配合做好涉黑案件中腐败线索证据的收集及移送工作。  相似文献   

10.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社会结构的转型,刑法这种特殊的行为规范应在多大范围内介入社会生活的问题日益凸显出来,我国应该选择"犯罪化"还是"非犯罪化"是我国刑事政策必然要面对的抉择。基于我国刑事立法的特点、我国与其他国家犯罪概念与犯罪构成的差异性、我国的社会治安状况和"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我国应当坚定不移地实行"犯罪化"。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腐败现象的产生和反腐败工作进行制度层面的分析,可以看出,产生腐败的根源在于制度安排存在着缺陷,只有积极推动制度创新,构筑反腐败的制度平台,才能有效地遏制腐败。  相似文献   

12.
中国反腐败体系的构建是集历史因素和现实基础为一体的制度建设问题。在中国的现实语境下,反腐败体系构建必须以中国共产党为核心,辅之以国家制度和社会机制,共同搭建起综合的反腐败体制。在反腐败具体政策制定或行为选择上要以反腐败的“价值逻辑”为基准,以“对策逻辑”为辅助,达到长远规划与现实目标的结合,避免要么眼高手低、要么急功近利的反腐脱节。  相似文献   

13.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化和全球化的发展,各国之间的政治、经济、文化交流日益密切,腐败犯罪日益呈现出复杂化、隐蔽化和跨国化等特点,成为一个普遍性的国际问题。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惩治腐败犯罪不仅仅是一个国家的内部事务,而是需要各国加强合作交流,在反腐败工作中达成最广泛的共识,以形成预防和惩治腐败犯罪的合力。  相似文献   

14.
腐败犯罪是世界性的社会问题,也是困扰当代中国社会的难题.加强腐败犯罪的预防和控制、积极开展反腐败斗争,是推进改革开放、促进经济发展、维护社会稳定的必要条件.如何有效化解民众关切、诉求强烈的腐败犯罪难题,是立法、司法机关面临的一项紧迫而突出的重要任务.面对民众的呼声,晚近(2006-2012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及两高抓紧出台了一系列的立法、司法解释,旨在加大反腐败的力度,以遏制腐败现象的蔓延.它对细化腐败犯罪法律规定,保证现行腐败刑事法律制度得到严格执行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理论上,共同贪污犯罪可分为国家工作人员共同贪污犯罪和国家工作人员与非国家工作人员共同贪污犯罪两种情形。实践中,对不同情形的共同贪污犯罪,应根据各共同犯罪人的身份及其在共同犯罪中的地位和作用进行具体分析、定性。  相似文献   

16.
权力的滥用是对国家预防腐败局职能部门的挑战,也是对社会民众各种参与力量的挑战。对于犯罪学研究领域而言,也是对学术研究的挑战。中国犯罪学理应知难而进,迎接挑战。  相似文献   

17.
中国贿赂犯罪立法与《联合国反腐败公约》之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国贿赂犯罪刑事立法与《联合国反腐败公约》在行贿方式、行贿罪的目的要件等的规定上具有契合性,在行贿人的刑事责任、贿赂的内容、外国公职人员或者国际公共组织官员贿赂犯罪的规定等问题上具有差异性。  相似文献   

18.
《联合国反腐败公约》在我国的批准、实施带来了国内立法完善问题.该公约关于洗钱罪的规定与我国《刑法》规定在洗钱罪的上游犯罪、洗钱行为方式以及犯罪主体范围等方面存在着一定的差异.为履行我国承担的国际义务,有必要依据该公约的规定,完善洗钱罪立法,使我国《刑法》相关规定与之协调一致.  相似文献   

19.
对社会的严重危害使腐败本身具有犯罪性质,腐败犯罪主体高位化的趋势比较严重,因此,必须进一步规范惩治腐败犯罪之立法,加大刑罚适用的力度与幅度,完善惩治法人腐败犯罪的刑罚制度,加强监督立法,从而有效地遏制和打击腐败犯罪的滋生和蔓延。  相似文献   

20.
《联合国反腐败公约》对贿赂犯罪做出了突破性规定,我国刑法中有关贿赂犯罪的立法与《联合国反腐败公约》相比,出现了诸多滞后之处。借鉴《联合国反腐败公约》关于贿赂犯罪的突破性规定,完善我国刑法贿赂犯罪之立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