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汤鑫雷 《法制与社会》2010,(25):295-295
作为侦查学基本理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侦查机制的研究成为理论与实务界的热点。关于侦查机制的内容、如何完善侦查机制都不无争议。本文指出侦查机制的完善必须建立和加强快速反应机制、侦查信息化机制、公安协作机制与刑侦协作互动协调机制、依法文明办案机制、责任机制。  相似文献   

2.
任克勤 《政法学刊》2004,21(5):112-112
侦查工作有一个漫长的过去,而侦查学的理论研究却只不过百余年的历史、特别是在我国,对侦查学的系统化的研究直到20世纪70、80年代才逐渐起步,由于它的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理论底蕴所致,侦查学的基础研究一直处于徘徊状态.应用研究也难以有较大的创新和突破..进入本世纪以来.我们高兴地看到随着刑事司法体制改革的进程.随着侦查工作的法制化、科学化、现代化的步伐.侦查学领域出现了新一轮发展高峰,迄今为  相似文献   

3.
论侦查学研究视野的拓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郁娟 《政法学刊》2009,26(3):26-30
拓展侦查学研究视野的基本思路是在关注侦查学内部学科知识的发展和丰富的基础上,从外部入手,从侦查学与相关学科交叉结合入手,形成三类相对独立的理论范畴:直接以侦查实践为对象,以经验实证方法为主要研究方法的经验侦查学;以侦查活动中权利与权力相互关系、侦查行为的规范化为对象,以理性思辨、逻辑实证方法为主要研究方法的侦查法学;以侦查活动及侦查活动与其他社会因素的相互关系为对象,以整体性思维和经验研究为主要研究方法的侦查社会学。三种类型的侦查学理论相互协调,互为补充,构成侦查学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4.
论侦查观念及其理论基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郁娟 《政法学刊》2006,23(1):81-84
宏观上的侦查观念主要包括侦查程序意识、侦查诉讼意识和侦查均衡意识。侦查程序意识的理论基础是侦查程序具有独立价值,即其本身应具有公正性、人道性等价值要求,侦查程序具有使侦查结果正当化的作用;侦查诉讼意识的理论基础是明确侦查是一项诉讼性认识活动,区别技术角度和诉讼角度,区分侦查与侦查程序、侦查程序与侦查策略、侦查的技术规则和侦查的程序规则等相关概念;侦查均衡意识的理论基础是侦查活动具有多元价值目标,应对发生冲突的价值目标进行均衡和抉择,当必须作出选择时,应以有利于实现维护法治利益和社会秩序这一根本目的为取舍标准。  相似文献   

5.
侦查学史视野下的我国侦查法制化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宋蕾  陈涛 《犯罪研究》2010,(3):17-25
侦查作为以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活动,虽然在打击犯罪,维护统治,保护人民的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但其天然带有暴力性和侵权性,由此必然呼唤法制对其进行规制。侦查学科的发展历史与其说是一个学科成熟的过程,倒不如说是促进侦查法制化的进程,侦查学科研究的每一步发展无不伴随着侦查法制化的身影。为此在侦查学史的研究视野下探讨我国侦查法制化的演进。  相似文献   

6.
侦查效益略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侦查的目的是惩罚犯罪行为人,伸张社会正义,预防犯罪,其具体任务主要是收集、调取犯罪嫌疑人有罪或者无罪、罪轻或者罪重的证据材料并予以核实,拘留或逮捕现行犯或重大嫌疑分子。侦查的目的是侦查活动的核心,也是衡量侦查工作成败的标准。作为衡量侦查目的实现程度的标志,侦查效益就成了侦查学研究的应有之义。本文从侦查效益概念分析出发,厘清其内涵和特征,在此基础上构建侦查效益实现机制,并进一步分析影响侦查效益实现的相关因素。  相似文献   

7.
狱内侦查学作为侦查学的分支学科,其学科理论研究还相当的贫乏,一些理论问题还有待澄清。“狱内侦查”作为专业术语具有侦查方法、侦查权力和学科意义三个层面的含义;基于不同的学术视角,狱内侦查学呈现不同的学科性质;狱内侦查学的研究对象包括:狱内犯罪活动、狱内侦查活动、狱内犯罪的预防;狱内侦查学具有独立完整的学科体系。  相似文献   

8.
侦查目的是侦查学中一个重要的课题,如果说侦查价值是侦查的绝对精神导向的话,侦查目的就是价值的现实体现和归结,直接决定着侦查程序的方向和未来,成为侦查程序推进的内在力和标尺。本文从侦查概念入手,分析了侦查目的和价值、主体、构造的关系,从而为我国侦查目的予以定位,并对我国的侦查目的的改进和完善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相似文献   

9.
郑晓均 《法制与社会》2010,(1):13-14,18
侦查策略是侦查人员在一般策略原理的指导下,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为解决刑事案件中的专门问题,围绕侦查措施的使用而采取的智谋运筹艺术和解决案件专门问题的方式方法。侦查策略不仅具有特定的字义,还具有特有的内涵:侦查策略的实施,具有合法性的要求;侦查策略是围绕侦查措施有效使用而进行的谋略运筹行为;侦查策略必须遵循科学性。侦查策略的外延有着明晰的界限,表现在其与政策.侦查措施和侦查对策等具有显著的异同,当然也存在着某些交集。  相似文献   

10.
场与侦查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玉镶 《犯罪研究》2008,(2):2-6,12
“场”是物质相互作用的介质,同时本身也是一种物质。社会场是自然场的派生场.任何社会事物都被包含于社会场中并最终统一于社会场,其本质是一切社会事物运动的存在,是社会发生发展的基础.研究场与侦查控制的关系,由场出发,研究侦查控制的范围和对象,求得对这些问题的正确理解和掌握,无论是对于丰富侦查学的理论,还是对于指导侦查实践,都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诱惑侦查可分为机会提供型诱惑侦查与犯意诱发型诱惑侦查。前者是合法的、狭义的诱惑侦查,其以结果无价值和法益衡量说为法理基础而合法化;后者是非法、广义的诱惑侦查,其表面上符合陷害教唆但实质上应属于滥用职权罪。将刑法原理引入侦查学领域,有利于增强侦查学的学科基础。  相似文献   

12.
侦查对策研究,即侦查方法和措施研究等,是侦查学研究的核心问题,但当前单纯以侦查案例及经验总结为初始研究路径实现对侦查知识的累加,或以刑事诉讼法教义为初始研究路径,前者会造成不同时期、种类侦查方法、措施的割裂和孤立,后者则会陷入侦查行为控制的刑事诉讼研究.对于侦查学研究,当以刑事案件为理论中介和研究范式,从刑事案件本体论向侦查对策论的演变与过渡论证,抛弃仅对实务部门新的侦查方法与措施进行的总结式吸收,而是将解释侦查对策作为侦查学研究的基本归宿;以刑事案件要素作为通道实现侦查学理论和实务的对话,贯通侦查理论、侦查方法和侦查措施之逻辑;实现侦查学研究范式的转型与创新,突出侦查学术活动与侦查实务部门调研、总结活动的实质区别.刑事案件作为侦查活动的客体,如何将其作为中介性概念从原理论过渡到方法论和措施论,如何应用刑事案件构成要素理论解释中国的侦查实务现象、承载侦查知识,进而解决侦查学问题,是当代侦查学研究的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13.
侦查管理就是以破案为目标的组织利用侦查资源的一系列决策过程,它针对特定案件侦破活动的管理,不包括侦查机关日常的组织行政管理。可以从案件侦破流程、侦查要素、具体侦查行为三个层面考察侦查管理。侦查管理学应为公安学和管理学的交叉学科,是公安学的三级学科,其研究对象为侦查管理的规律。  相似文献   

14.
周楠 《法制与社会》2014,(5):135-136
侦查与犯罪在对抗中相伴而生,侦查策略是侦查活动的指挥中枢。侦查决策过程是运用各种技术方法,科学有效的发现并有针对性的利用各种信息,为了达到既定目标而进行的侦查方法与侦查措施等一系列侦查手段的统筹安排和优化选择的过程。信息化浪潮促成了侦查策略与信息、科技的相互融合,带来了侦查策略的信息化、科技化与侦查技术运用的策略化,大大提升了刑事侦查活动的效率。  相似文献   

15.
倪铁 《犯罪研究》2007,(4):8-13
在漫长的中国封建社会发展史中,由于封闭保守的小农经济和高度集权的专制统治,无法催生出法律思想上和程序制度上的法治,无从产生近代意义上的法学,当然也就无法产生近代意义上的侦查学。本文在挖掘侦查概念的中国本土资源的基础上,对中国侦查学诞生前后的侦查概念进行历史的考察,以侦查学科初创和发展时期的侦查概念为中心进行解析,试图为当今的侦查程序法治进程提供一些历史借鉴。  相似文献   

16.
一、物证技术学及侦查学研究概览 据不完全统计,本年度出版近三十本教材、专著,其中较重要者有:秦慧贞等编著<植物物证鉴定>(东南版),[美]科林·埃文斯著、毕小青译<证据:历史上最具争议的法医学案例>(三联版),蒋丽华<刑事鉴定质量控制>(检察版),黄维智<鉴定证据制度研究>(检察版),何家弘主编<新编侦查学>(法制版),樊崇义等主编<侦查讯问程序改革实证研究--侦查讯问中律师在场、录音、录像制度试验>(公大版),李顺万<还原犯罪真相--侦查逻辑和方法>(重庆版),张步文<刑事侦查权研究>(检察版),尹伟中<侦查策略的正当性研究>(公大版),刘长城<实用经济犯罪案件侦查>(公大版),刘黎明编著<侦查思维>(群众版),王学才等主编<走私犯罪案件侦查>(公大版),王铼<经济犯罪案件侦查讯问策略与方法>(公大版),赵兴春编著 (群众版)等.相关学术论文也多达500余篇.  相似文献   

17.
李思睿  顾娜 《法制与社会》2010,(14):277-277
诱惑侦查,是一种特殊的侦查手段。虽然国外学术界对此早有研究,但我国在理论研究上则是一个新的领域。由于诱惑侦查的特性,难免会在适用中侵犯被告人的合法权益,对于实践中的诱惑侦查,有必要从适用范围、适用对象、行为方式和程序控制上进行规制,将我国的诱惑侦查纳入法律的运行轨道。  相似文献   

18.
侦查认识原理既包括侦查认识活动最基本的客观规律,也包括根据最基本的规律而制定的侦查认识的基本方法和基本原则。研究侦查认识原理的意义是多方面的,而这一主题在中外侦查学著作中都只简单地提到,而尚未进行充分地挖掘。探索侦查认识原理应当从侦查认识的基本假设入手,根据侦查认识活动的本质提出侦查认识的三大原理,继而根据侦查认识的三大原理设立评价侦查认识结果的标准,最后根据三大原理和标准设计克服侦查认识错误的对策。  相似文献   

19.
诱惑侦查虽然对一些特殊案件的侦破有很大价值 ,但是也可能带来一些不利后果。笔者讨论了侦查机关在哪些情况下可以进行诱惑侦查行为 ,哪些情况下不能进行 ,并指出在某些情况下 ,侦查人员违反法律规定进行诱惑侦查行为可能构成滥用职权罪。对于被诱惑者的刑事责任问题 ,笔者提出了“分段理论”和“社会政策理论” ,认为只有在被诱惑者被诱惑之前已经进行了部分犯罪行为 ,并且侦查人员的诱惑行为没有突破社会道德底线的情况下 ,被诱惑者才负犯罪预备或者犯罪未遂的刑事责任。  相似文献   

20.
谢莹 《法制与社会》2010,(33):21-22
职务犯罪的反侦查行为具有较大的破坏性,犯罪嫌疑人有较强反侦查能力,对检察机关侦查活动极为不利,所以通过对职务犯罪者的特点出发,得出职务犯罪者在针对检察机关侦查活动进行的反侦查行为进行分析和识别,对侦查部门有针对性地破解反侦查活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