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杨红文 《今日民族》2008,(2):65-66,F0003
不知什么时候起,昆明街头的茶叶铺悄然多了起来,城南城北还建起了几个茶叶批发市场。走进去,各式各样的普洱茶占据了店铺的十之八九。一时间,喝普洱茶成了一种时尚,藏普洱茶好像充满了无限商机。我对茶只是停留在喝的程度上,还没有上升到品、赏、藏的地步,却也跟风而动,与朋友跑到了普洱市镇沅县去看大茶树。  相似文献   

2.
人生如茶     
现在的茶具可算得上五花八门,陶制的、瓷质的、不锈钢的什么都有,但我还是喜欢用玻璃的。一只玻璃杯,晶莹剔透,一把茶叶,清香盈鼻。开水冲下,顿时上下翻腾,浮起的一片片沉下,沉下的又努力地浮起。茶叶,有的急急的展示,匆匆的沉寂,有的则渐渐舒展,慢慢升腾。清澈的水,因茶而绿,碧绿的茶,因水而明。小小的茶杯,就像一个大千世界,而每片茶叶则是滚滚  相似文献   

3.
青阳茶事     
马晓鸣 《人大论坛》2007,(10):47-47
青阳的罐罐茶不是泡而是煮的,青阳人统称为“炖茶”,其制作并不复杂,主人先捡些枞木须之类的易燃物在火塘里生起火,待粗壮的柴禾变成燃烧的木炭后,将茶罐放于火上(事先在茶罐里注如一定量山泉水),待罐内的水煮沸时,放上一把(约十克)茶叶(多为自家人在清明节前后采摘),为使茶、水能更好地相融就用一根筷子拌茶叶,茶汁充分浸出后,再向罐内加水至八九分满,直到茶叶又一次煮沸时,才算将罐罐茶煮好,方可倾茶入碗。  相似文献   

4.
中国是茶的故乡,从“神农得茶”以来5000年,茶就滋润了一代又一代的炎黄子孙,相依相伴,一直到茶为国饮的今天。在茶叶王国的王冠上,有一颗璀璨的明珠,就是武夷茶,从它开始现身,就一直受到世人的追逐、茶人的推崇、文士的礼赞、国外友人的膜拜,至今依然光芒闪烁,成为武夷山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武夷茶的魅力无限,究其原因是。  相似文献   

5.
李民 《传承》2009,(18):148-149
明代,随着民间商品经济的繁荣,各地散茶得到蓬勃发展。广西茶业在明以后紧随中国茶叶发展潮流,茶叶生产获得了空前的进步。到了清代和近代,广西茶叶产区扩大到60多个县,茶叶品种有100多种,其中闻名远近的有桂平西山茶、苍梧六堡茶、横县白毛茶。  相似文献   

6.
茶与石     
我最早接触茶是在母亲那里。那时,在她的茶杯里,茶叶甚至占了一半以上的地方。掀开杯盖,一股苦香弥漫开来,母亲呷一口茶,神情仿佛满足得很。印象里我自己喝茶是工作以后了,但仅仅给白开水加点味道而已,对茶中三味并不知晓。工作后又去读书,学业的压力和紧张可想而知,于是便借助茶提神醒脑,甚至越喝越浓。清晨,泡上一大杯酽酽的茶,摊开书本,一天的学习、生活也就开始了,茶于我是实用经济的饮品。  相似文献   

7.
明代,随着民间商品经济的繁荣,各地散茶得到蓬勃发展.广西茶业在明以后紧随中国茶叶发展潮流,茶叶生产获得了空前的进步.到了清代和近代,广西茶叶产区扩大到60多个县,茶叶品种有100多种,其中闻名远近的有桂平西山茶、苍梧六堡茶、横县白毛茶.  相似文献   

8.
忠告与提示     
清明刚过茶骗子上街每年清明刚过,城市的街头便会出现一个个西装革履,一手提着密码箱、一手提着筒装茶叶的茶骗子。他们从茶叶批发市场买来劣质茶叶,分装在比较高级的、贴着各种标签的茶叶桶里,乔装成衣着体面的“白领”穿行于大街小巷或居民楼院,利用人们贪图便宜的心理,以送礼未找到人、带走又不方便为借口向人们推销,达到其获取暴利的目的。据一位茶骗子透露,他们一般三五成群,住在三五元一夜的招待所里,早出晚归,每天可卖出20多桶,利润多在500元以上。冲丢胶卷赔多少最近,南京市白下区法院的一纸判决,结束了冲印店丢失胶卷只赔胶…  相似文献   

9.
中国是茶的故乡,自从神龙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之,中国人就发现和利用了茶叶,并把这一健康饮料推广到全世界。茶叶,被公认为“国饮”。茶已被世界人民作为保健康乐、社会联谊、净化心灵、传播文化的纽带。200年前,我国茶叶产量、出口量占世界第一。100多年以前,我国茶叶还称雄世界,1896年前,中国茶叶出口量占世界市场的90%。如今,英国立顿茶(Lipton),在全球市场的占有率达60%,年销售额数十亿美元,立顿茶一个品牌的全年利润额就超过我国茶叶同年的出口值!茶是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六大保健食品之首,并预测,茶将成为21世纪世界“第一…  相似文献   

10.
德昂茶韵     
德昂族种茶历史悠久,人称“古老的茶农”,至今在一些村寨周围还可以看到已有数百年树龄的老茶树。德昂人非常自豪地说,很久很久以前,我们种的是“金茶”、“银茶”,闪闪发光。的确,史书记载早在宋元时期德昂族的金银最多,在集市上他们是最早以茶叶作为商品交换各种食物的民族,在当时茶叶是他们的经济支柱,即“摇钱树”,故而把茶当“金茶,银茶”。茶叶在德昂族的社会生活中有着广泛的用途,与其日常生活密不可分。他们对茶情有独钟,茶,不但是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饮品、供品、赠品、祭品,而且已渗透到社会文化的各个方面,成为特有的民俗文化。…  相似文献   

11.
银球茶     
贵州苗岭出产一种奇特的茶,叫银球茶,属绿茶类,外观呈球状,每粒直径18至20毫米,重2.5克,饮用时每杯一粒,冲开水后逐渐伸展散开为片片完整的茶叶。中国的茶叶种类很多,以造型来分,有沱茶、砖茶、条形茶、珠茶(一片茶叶揉成珠状)、菊花茶(把茶叶扎成菊花状)等,但长期以来没有球形茶。贵州省雷山的毛克翕,在1982年受中国乒乓球节节胜利之后发,创制出了球型茶,因其外表有一层银毫,故名银球茶。毛先生也因此名声远扬,被聘为全国17位茶叶评委之一。  相似文献   

12.
唐代有位茶博士,名叫陆羽。他毕生研究、宣传茶道,有《茶经》一书传世,被德宗皇帝当面尊称为“茶博士”。现代也有位茶博士,名叫李瑞河。他祖籍福建漳浦县,1935年出生于台湾南投县,世代种茶。从茶叶的种植与制造、销售都有独特的技术与经验,曾荣获林肯大学名誉博士称号。身兼天仁集团、天福集团总裁的李瑞河,以陆羽为师,以弘扬茶文化为己任,为中国茶史写下了全新的一页。他经营的茶叶连锁店、分公司遍布五大洲,达300多家,独步世界茶叶市场。他的事业红红火火,但他仍不满足,因为他最大的心愿就是建一座集茶文化大成的茶博物馆…  相似文献   

13.
在北方人眼中视为稀罕的茶园,江南有很多,而且多是上千亩的大茶园。郁郁葱葱的茶树一层层地顺着山坡延展厂来,有如绿色的波涛翻滚着。中国绝大多数名茶都产自江南菜园,有的已有一千多年的生产历史。茶多以产地来命名,像西湖龙井、黄山毛峰、江西婆源的姿绿等等。云南也是中国盛产茶叶的地方,又是茶叶种植的发源地,云南的普洱茶就是中国名茶的一种。因而,在世博园里也有了一个茶的展园。酒馆有酒旗,茶店有条幡。离茶园老远便能看到茶幡在空中飘扬。茶园位于世博国中部主游路一侧的山坡上,这里果真种着几亩绿茶。茶园的环境要求极为…  相似文献   

14.
茶叶也能吃?一开始,这在很多人的观念中,还都是件不大接受的事。然而,随着台湾茶饮料在市场上的大为流行,以及健康食品越来越被人们所崇尚的潮流下,更有一些创意者,将茶叶也融入于菜!由于茶菜清香爽口,还能去热消疾,很快便得到人们的喜爱,在众多的家庭中流行起来;并被称为“文化茶菜”。  相似文献   

15.
云南普洱茶及其在世界茶史上的地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茶叶是世界上最好的饮料之一。除饮用功能外,它还有防病健身的效用,因而越来越引起世人的关注和重视。全世界计有四十多个国家种植茶叶,但主要产区在亚洲,其产量约占世界总产量的百分之七十五以上。我国是亚洲的主要产茶区之一,云南又是世界茶树的原产地。作为云南茶叶的主要代表普洱茶,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饮茶文化。茶在古代又名檟、莈、茗、荈、臯、芦等。相传四千多年前我国就用茶叶来治病,并将其视为祭祀的珍品。然而,我国的茶叶最早又源于哪里?世界茶树的原产地在什么地方?这是一个重要的学  相似文献   

16.
品读台湾茶     
尚道 《台声》2008,(11):87-96
中国是茶的故多。传说茶叶被人类发现是在公元前28世纪的神农时代,唐代茶人陆羽所著《茶经》中载“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神农百草经》载:“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之。”其中所述的“茶”经考证即为今日的茶。与祖国大陆的茶史相比,台湾茶史虽短,却也有200余年。台湾诗人吴德亮在《台湾找茶》一书写道,“早在300多年前(1645年)台湾就有野生茶树的记载,不过真正发展茶树栽培管理制造,则是近200年前由先民自大陆福建所引进,包括茶种及种植技术等。”民间常言道: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可见茶早已深入民间的日常生活。小小的茶叶饱含着两岸中国人的文化与智慧,在品茶的过程中,茶人追求着一茶一人生的哲理境界,享受的是茶所带来的宁静与平和。  相似文献   

17.
<正> 订金的奥秘一百多年前,有一位泰国农民养了一头又肥又大的水牛,遗憾的是这头水牛的一只眼睛是瞎的。一天,他把这头水牛拉到集市去卖,比同样的水牛要价低许多,但他并没有告诉买牛人水牛的一只眼睛是瞎的。很快就成交了,因为都是当地的人,买牲畜一般先付订金,使用一段时间后,再付清其余的钱。  相似文献   

18.
《台声》2020,(19)
正在景色秀丽的武夷山中华茶博园和漳州天福茶博院里,很多人都可以看到台湾著名茶叶大师、"台茶之父"吴振铎先生的大型塑像。每一个来这里参观的人,都能透过吴先生慈祥的面容,感受到他身上散发了贩深厚的茶文化信息。他就像一卷展开的史书,向人们讲述台湾和大陆的茶界往事。  相似文献   

19.
情溶工夫茶     
林长华 《两岸关系》2005,(12):58-59
我们闽南人是在工夫茶中泡大的,闽南与台湾一峡相连,共风同俗。台湾同胞看到闽南人喝茶的礼节和习俗,有一种亲近感,一下子拉近了距离我小时候,看着大人们津津有味地品啜酱油般的工夫茶,不禁感到好奇。我曾备足喝中药汤的勇气,皱着眉喝下去。初喝似嫌其苦,但苦过之后便充满着回味无穷的甘香,习惯后喝其它茶就不够滋味了。我们闽南人把工夫茶看成比大米还重要,把它与人生所有的活动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举凡寻根谒祖、婚丧喜庆、敬老尊贤、交朋结友、和解是非等等无处不是以茶当先。所以,闽南人把茶冠于米之首,平时习称茶叶为"茶米",如果有谁说"茶叶"反而会让人感到别扭。在故乡闽南,几乎家家户户都置备有工夫茶具,每天必定要喝上几泡。一泡工夫茶几多人情味。它体现出闽南人的热情、豪爽。  相似文献   

20.
云南省永德县总面积3208平方公里,大部分在海拔800-1200米的山区和半山区,土类呈红壤和黄壤土,土层深厚,有机质含量3.8%-6.5%,森林植被较好,生态条件优越,是适宜茶叶成片发展的土地资源。野生采集和栽培并举永德地处茶叶原产地中心之一,茶叶野生资源较为丰富。1962年,省茶叶公司派人由县茶叶站技术员陪同到该县明朗、勐板、后山实地考察,并要求各茶叶收购组对辖区茶资源加以调查。1982年,省茶树品种考察组又到勐板、明朗作了考察,证实永德野生茶资源丰富,分布较广,全县11个乡镇都曾经有野生茶树生长,至今保留较多的有明朗、勐板、乌木龙、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