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从历史的角度来看,三坊七巷是福州文化发展的结晶也是目前福州城市文化建设的宝贵资源,它为福州城市文化的长远发展积累了宝贵的资源。三坊七巷是福州文化的典型,代表着福州精英文化,同时也承载着福州的草根文化。  相似文献   

2.
前沿     
《政协天地》2013,(7):7-11
福州,八闽首府,江南名城,其悠久的历史,璀璨的文化,宛如一颗明珠镶嵌在八闽的大地上,与日争辉。明珠的核心有一条金色的中轴线,北起屏山的镇海楼,南抵仓山的烟台山,在这条长六千六百三十米的中轴线上,凝聚着福州本土文化的经典:镇海楼,冶山文化,三坊七巷、  相似文献   

3.
璎洛  林晨 《福建乡土》2011,(5):45-47
福州这座小城已2000多岁了,似一本泛黄的散文集,其中最有韵味的当属鼓楼区的三坊七巷和仓山区烟台山的“万国建筑博览会”。三坊七巷的建筑自西晋到清代,是中国古代城市中里坊制典型代表之一,是福州历史文化名城的象征。  相似文献   

4.
周松  余兆钢  祝敏松 《人民政坛》2009,(3):F0002-F0002
“正阳门外琉璃厂,衣锦坊前南后街”,这是清末举人王国瑶将北京琉璃厂与福州南后街相提并论所作诗句。2009年春节前夕,经过一年多时间修复重建的三坊七巷中轴线——南后街以崭新面貌迎接八方宾客。这标志着福州市三坊七巷修复重建工程进入新的阶段。在未来的两三年,吉庇路、光禄坊、通湖路、衣锦华庭巷(雅道巷)四条街的沿街立面,拟将修复成明清风格,像南后街般古香古色。  相似文献   

5.
江文 《福建乡土》2008,(4):12-15
三坊七巷是福州文化沉淀最深的一片古老街区,被誉为“明清古建筑博物馆”、“城市里坊制度的活化石”。有一位专家曾尖锐地指出:“三坊七巷”并非单纯的文物建筑遗迹,而是一个沉淀着城市人文、城市性格的文化符号。它是福州这座历史文化名城的标志性文化遗产之一,是现在和将来福州城市文化竞争力、乃至整个城市总体竞争力的一个重要筹码。  相似文献   

6.
<正>在福建事变前夕,中国农工民主党为了更方便于策划并组织领导和参与福建事变,农工党中央机关曾一度搬迁至福建办公,具体地址是:福州黄巷28号(原黄巷32号)。著名的福州三坊七巷中有一条巷子叫做黄巷,它位于塔巷之南;隔着南后街,与衣锦坊东西相联。据载,晋·永嘉年间(公元307~312年)中原黄姓人家避乱入闽,落户在此,故称"黄巷"。  相似文献   

7.
<正>【摄影报道王春潮谢文瑾陈迪珊】北宋时期,太守张伯玉倡导"编户植榕",令"榕荫满城,暑不张盖",使福州有了"榕城"的美誉。而今,漫步在福州城,人们谈论的早已不仅是古榕。工业路两旁绽放的羊蹄甲、三坊七巷深巷中幽香的紫藤花、公园栈道两旁嫩绿的垂柳,亦被人们津津乐道。这一片片绿  相似文献   

8.
三坊七巷是闽都福州一颗璀璨的文化明珠,保存较为完整,明清建筑遗存较多,人文历史积淀深厚,在历史上走出了如林则徐、沈葆桢、严复、林觉民等一批有重要影响的敢为天下先的仁人志士,是闽都文化的主要载体,先后荣获中国历史文化名街、福建省文化产业基地、全国生态(社区)博物馆、海峡两岸交流基地等称号。作为福州的重要地理坐标,被称为"闽台文化彰显地"的三坊七巷,其文化内涵是海峡两岸人民共同的  相似文献   

9.
《台声》2016,(11)
正5月14日,2016年中国旅游日·福建分会场活动在福州"三坊七巷"启幕。活动发布了福建省旅游优惠政策,发行《清新福建任你游》旅游攻略,首发《福建出境文明旅游简明读本》,福建省旅游局还推出了24条旅游精品线路。微博摘登1此次大陆旅游日,福建打造了24条更多样、更多元的旅游精品线路,继续强化海丝旅游品牌,深化闽  相似文献   

10.
榕城四月,春意盎然,万象更新。在福州三坊七巷即将全面动迁之际,由市政协主席陈扬富带队,就政协委员与社会公众关心的国家级三坊七巷历史文化保护问题,组织政协委员进行了视察。  相似文献   

11.
王亮 《两岸关系》2014,(6):57-61
<正>闽江,穿福州城而过,融汇了两岸古早的味道与现代的气息,东流入海,直至远方。这里是当年郑和下西洋的重要补给和船舶制造基地,一艘艘"福船"正是从这里走向深蓝。置身于这座城市的文化地标——三坊七巷,时时处处都能感受到浓郁海洋文化的渊源与传承。的确,福州与海洋有着解不开的缘分,正如福  相似文献   

12.
郑岚 《台声》2014,(6):64-65
<正>5月12日,由台湾中国统一联盟妇女部部长宋元为领队的参访团一行32人到福州参访。当天下午,参访团参观了中国十大历史文化名街之一的"三坊七巷",它是福建省福州市历史名城的重要标志之一,至今还保存相当一部分自唐宋以来形成的坊巷。参访团成员表示,从三坊七巷  相似文献   

13.
那是2007年的春天,福州“三坊七巷”修复工程全面启动,政协委员们欣喜万分,历时3年的关于《传承保护历史文化,修复三坊七巷的建议》提案办理落实了!  相似文献   

14.
<正>漫步在福州市鼓楼区的卧湖路、元帅路慢道,脚下是青石铺设的人行道和彩色沥青铺就的非机动车道,沿街两侧是充满福州传统古民居特色的马鞍墙、青瓦屋檐、美人靠、连廊等景观设施,当地居民惬意地生活或做着小生意。在这里,人们可以清晰地领略老福州的生活场景。这是福州市中心建成的首条慢行道,它实现了从三坊七巷历史文化街区到西湖自然风光景区在风格上的和谐过渡  相似文献   

15.
寻访镇海楼     
唐希 《福建乡土》2007,(2):45-47
寻访镇海楼的念头由来已久。将寻访付诸行动,是因为要写《话说三山两塔》一书。福州城的“三山”指的是于山、乌山、屏山;福州城的“两塔”说的是于山的白塔和乌山上的乌塔;而镇海楼就在屏山上。严格地说,福州申报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时所说的“三坊七巷”“三山两塔”,应该是“三坊七巷”和“三山两塔一名楼”。可惜,楼已消失。  相似文献   

16.
<正>刘永业,1909年9月生于三坊七巷名门之家,曾祖母为林则徐长女。刘氏家族是福州现代实业和电气时代的开创者。1933年,刘永业从复旦大学工商管理系毕业后,回到福州参与家族实业的创办与发展,先后任公大行会计主任等。1936年,他独资创办金融业"建纪行",任经理兼福州电话公司会计主任等职。1946年,他任众兴实业公司经理兼福州电力公司董事。新中国成立  相似文献   

17.
《台声》2017,(10)
<正>"阿美族群传统歌谣、迎宾舞蹈、台湾少数民族手作体验……"5月1日,台湾少数民族山舞天使团成员跨海来到福州三坊七巷闽台青年创业基地"唯美客文创聚落",为福州市民作精彩演出及展示,受到民众热捧。台湾"原住民族文创农特产业发展协会"理事长何玉平表示,两岸一家亲,首次率领13位老中青三代台湾少数民族艺人"带着家乡原汁原味的东西,将台湾少数民族文化,以及歌  相似文献   

18.
正2021年3月2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州三坊七巷考察时强调:"保护好传统街区,保护好古建筑,保护好文物,就是保存了城市的历史和文脉。对待古建筑、老宅子、老街区要有珍爱之心、尊崇之心。"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历史文化保护与传承,早在福州工作期间就福州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做了大量工作。近年来,福州市人大及其常委会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做好历史文化保护与传承工作的重要论述,大力传承弘扬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州工作期间关于人大工作的创新理论和生动实践,充分发挥人大职能和代表作用,用法治力量持续推动福州城市文脉保护,让千年古城熠熠生辉。  相似文献   

19.
《两岸关系》2021,(4):47-49
正3月24日至27日,由福建省青年建筑师协会主办的"古厝话古今·共筑两岸情"首届闽台青年(福州)古厝文化传承研习营在福州举行。两岸青年在同吃同住同学中分享在闽学习、生活的故事,共同探析闽台古厝文化,助力古厝保护,为让古厝文化在传承中创新,让历史文化遗产"活起来"贡献两岸学子的青春力量。搭建交流平台,拓展两岸青年深度融合新形式本次活动通过研学+景区、研学+建筑、研学+两岸青创等方式,深入福州三坊七巷及嵩口古镇研习闽台古厝文化,  相似文献   

20.
《福建乡土》2016,(4):52-53
正福州有着2200多年的历史,自古就是商贸繁华之地,如今已成为我国沿海对外开放的主要城市之一。三坊七巷,我国南方地区保存得最完整的古街区之一,从这里走出了林则徐、沈葆桢、严复、林觉民等一大批对中国近现代进程有着重要影响的人物,因而被誉为"近代名人聚居地",是老福州的缩影,绽放着闽都历史文化的独特魅力。"民以食为天",生活在坊巷之中的百姓自然也离不开饮食。三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