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巴经济走廊”背景下提升中巴贸易发展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巴经济走廊"战略为中国与巴基斯坦贸易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本文通过对中巴贸易发展分析,认为中巴贸易存在中方对巴基斯坦贸易顺差较大、巴基斯坦出口中国产品结构单一等问题。而巴基斯坦经济发展缓慢、工业化水平较低、中国缺乏对巴贸易的产业等是中巴贸易发展的制约因素,最后提出了扩大从巴基斯坦进口、发展服务贸易和提高巴基斯坦出口产品竞争力等提升中巴贸易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2.
中巴战略合作需注入新的活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国际战略格局的重大变化和中国对外关系的变化,使得中巴全天候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如何继续持久发展成为学者们共同关心和讨论的热门话题。文章从中巴关系的历史出发对中巴关系进行了基本评价,分析了巴基斯坦对今后中国“走出去战略”的意义,并提出了中巴关系存在的问题,指出中巴战略关系发展具有远大的前景。  相似文献   

3.
中巴经济走廊实施5年来,项目主要集中在旁遮普、信德、俾路支等地,巴基斯坦北部地区民众从中巴经济走廊项目中直接获益较少,长期的无获得感,已引起当地民众对于中巴经济走廊的抱怨,因此加强中国与巴基斯坦北部地区的合作,扩大中国新疆对巴基斯坦北部地区的影响,关系到新疆的稳定和开放,关系到中巴经济走廊的成败。  相似文献   

4.
中巴经济走廊实施5年来,项目主要集中在旁遮普、信德、俾路支等地,巴基斯坦北部地区民众从中巴经济走廊项目中直接获益较少,长期的无获得感,已引起当地民众对于中巴经济走廊的抱怨,因此加强中国与巴基斯坦北部地区的合作,扩大中国新疆对巴基斯坦北部地区的影响,关系到新疆的稳定和开放,关系到中巴经济走廊的成败。  相似文献   

5.
中巴贸易能源通道构想与前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巴基斯坦以其特有的地缘优势可望在未来地区能源供求上发挥重要作用。由于中巴长期以来的友好关系和现实利益的需要,巴基斯坦似乎更愿意成为中国的贸易和能源通道。本文主要从三方面展开分析:巴方设想的贸易能源通道的构成要素;建立中巴贸易能源通道的重要意义;实现贸易能源通道面临的挑战。  相似文献   

6.
李潜虞 《南亚研究季刊》2022,(4):39-56+156-157
自1951年5月中国与巴基斯坦建交以来,两国关系发展并不顺畅,原因主要在于巴基斯坦加入了东南亚条约组织和巴格达条约组织这两个由西方国家主导的反华军事同盟。尽管如此,中国仍按照建立国际和平统一战线的原则发展与巴基斯坦的睦邻关系。1956年10月,巴基斯坦总理苏拉瓦底访问中国;同年12月,中国总理周恩来访问巴基斯坦。在访问中周恩来反复强调中国需要和平的国际环境进行国内建设;中方将不介入克什米尔问题。中巴两国总理的互访成为中巴关系逐渐改善的开端,也成为新中国外交史上的重要实践,并对其后及当前中巴战略伙伴关系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7.
周刚 《亚非纵横》2013,(4):28-32
美国在阿富汗的反恐战争对巴基斯坦安全形势产生巨大负面影响。巴议会大选后,新政府可能调整反恐策略,妥善处理与美国和阿富汗关系。中国和巴基斯坦共同培育的友好关系已成为国家间关系的典范。李克强总理访巴,则开创了中巴合作的战略新格局,开启了中巴双边关系新阶段。  相似文献   

8.
巴基斯坦是南亚最大的穆斯林国家,连接中亚、西亚伊斯兰世界,毗邻中国西北部穆斯林聚居区。中巴经济走廊是"一带一路"建设的旗舰项目,对中国和巴基斯坦具有重要战略意义。然而,中巴经济走廊面临诸多内外挑战,其中包括巴基斯坦极端势力对走廊施加的安全影响。巴极端势力不仅伤害中方工程人员,破坏走廊项目设施,而且从舆论宣传与意识形态角度对中巴经济走廊的顺利实施构成严峻挑战。因此,中国需要与巴基斯坦在双边和多边层面上开展去极端化合作,综合采取政治、经济和文化措施,防范巴极端势力对中巴经济走廊与中巴友谊的危害。  相似文献   

9.
陈继东 《南亚研究季刊》2012,(3):58-61,80,5
建设中国-巴基斯坦铁路连接线的问题已经酝酿了几年,近期出现积极动向,使这一设想的现实可能性逐步增强,建设中巴铁路问题已经被提上议事日程。鉴于该工程项目难度大,投资多,周期长,涉及问题复杂,还需要进行深入研究才能付诸实施。本文认为,建设中巴铁路在技术上有难度,但可以克服,具备技术可行性;在经济上短期效益不乐观,但长期受益巨大,具备投资价值;安全上存在诸多不确定因素,安全成本较高,但随着巴基斯坦安全形势逐步改善,情况将发生转变,因此是短期和暂时的不利因素;外交战略上意义重大,影响深远,应当从战略全局的角度看待这一问题。  相似文献   

10.
<正>8月21日,巴基斯坦外交国务秘书塔米娜(Tehmina Janjua)到访我院,并就"巴基斯坦外交政策与地区全球形势"做主旨演讲。演讲后,塔与中方专家进行座谈,双方就中巴关系、中巴经济走廊建设、中巴人文交流等议题进行深入研讨。苏格院长会见塔米娜一行,荣鹰副院长主持了座谈会。  相似文献   

11.
正8月27-29日,苏格院长率团赴伊斯兰堡出席"中巴经济走廊峰会",并做大会发言。该峰会由巴基斯坦计划、发展及改革部主办,巴总理谢里夫出席并致辞。苏格院长还拜会了中国驻巴基斯坦使馆及伊斯兰堡战略研究所。  相似文献   

12.
巴基斯坦在中国的周边环境和外交中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作为中国通往西亚和中东的重要桥梁和南亚地区战略平衡和稳定的重要角色,巴基斯坦对中国具有独特的商业、安全和战略价值。中巴关系的未来发展一方面取决于政治外交、经济贸易、军事安全和人文交流这四个方面的内在发展,同时也受到印度和美国这两个外部因素的影响。巩固和发展中巴全天候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是两国共同的战略选择。未来几年,双边贸易和投资将有较快的增长,两国的民间交流和文化关系有望得到较大的发展,在地区多边组织和机制中的合作也将进一步得到加强。  相似文献   

13.
中国云南与巴基斯坦扩大经贸合作的对策建议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近年来,中巴关系全面改善,中巴自由贸易区建设已启动。云南如何进一步扩大与巴基斯坦的经贸合作,已成为十分紧迫的问题。中国与巴基斯坦有着良好的经贸合作,而云南省与巴基斯坦在经贸方面又有许多合作领域。随着中巴经贸关系不断发展,云南与巴基斯坦的经贸合作领域广、潜力大,应当在有效的措施下,不断扩大双方经贸合作规模。  相似文献   

14.
"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对中国外交战略的转型、经济布局的优化和整合亚欧大陆资源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该倡议得到相关国家的积极响应,它不仅将显著缓和东部的战略压力,并且将极大的促进中国西部和周边国家的经济发展。中巴能源通道作为这一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无论对于我国新疆和巴基斯坦的政治稳定还是沿途地区的经济发展都至关重要。中国作为实力强大的一方,应当充分认识其战略意义,努力克服困难,推动其顺利实施。  相似文献   

15.
胡娟 《东南亚》2009,(3):29-33
2009年3月,美国总统奥巴马宣布了新的“阿富汗和巴基斯坦战略”,该战略有两个显著特点,一个特点是将巴基斯坦因素纳入到新战略框架中,另一特点是大量增兵阿富汗。阿富汗与中国相邻,其国内安全形势对中国西部边境地区的安全有着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6.
1998年掌握核武器之后,巴基斯坦战略学界普遍支持在常规战争中"首先使用"核武器打击印度常规军事进攻的"以核慑常"核战略学说,该学说成为了主导巴基斯坦核战略的核心思想,并塑造了巴基斯坦的国家安全观。为什么巴基斯坦会产生"以核慑常"核战略学说?现有的两种解释均存在着较大缺陷:一种认为,中国是巴基斯坦重要的战略伙伴,巴基斯坦"首先使用"核武器的核战略学说主要来源于中国;另一种认为,巴基斯坦精英阶层根据本国的国情提出了"以核慑常"核战略学说。笔者通过分析发现,中国和巴基斯坦虽然有紧密的战略伙伴关系,但中国的"不首先使用"核武器的战略并未成为巴基斯坦的学习对象。巴基斯坦的战略文化属于外向型战略文化,其表现特点是倾向于学习强者的国家安全观,北约的"以核慑常"核战略学说是当前国际社会最为流行的核战略学说,因此,该学说极大的影响和塑造了巴基斯坦核战略安全观。  相似文献   

17.
俾路支省是巴基斯坦四个省中面积最大,而人口数量最少的省。虽然该地区有丰富的自然资源,但是由于地理、历史、宗教等原因,该地区的发展一直被联邦政府所忽视。瓜达尔港位于俾路支省西南部,是巴基斯坦重要军事港口之一,可作为东亚国家转口贸易及中亚内陆国家出海口,战略位置极其重要。中巴经济走廊连接中国西部新疆省喀什地区和巴基斯坦印度洋沿岸的瓜达尔港口,其建设将给俾路支-瓜达尔港地区带来巨大的发展机遇,同时也面临着不少风险挑战,瓜达尔港应该在两国快速增长的相互依存关系下充分发挥其地理、战略作用,重振巴基斯坦经济,实现中巴两国双赢发展。  相似文献   

18.
中巴经济走廊的示范和带动作用明显,中巴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交流进一步加强,双方在对方在外交战略中位置愈发突出。本文通过对中巴建交以来(1951-2018)中国大陆对巴基斯坦题材图书的出版情况进行数据分析,发现相关题材图书出版存在宗教文化类图书出版数量少、巴基斯坦主流思想家介绍少、出版作品转化率低、出版架构不稳固等不足。本文认为要鼓励高水平出版文化交流、加强对巴基斯坦主流思想家作品引介、加大出版投入与培养专业编辑队伍、丰富出版种类与拓展文化交流样式等。  相似文献   

19.
中巴经济走廊建设和"一带一路"合作倡议明确指出,中国和巴基斯坦将进一步加强在经济、能源、全球气候治理方面的交流与合作,为解决巴基斯坦在碳排放和能源结构调整中面临的问题提供来自中国的智慧和经验。本文运用STIRPAT模型对巴基斯坦1971至2014年影响碳排放的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对巴基斯坦碳排放的影响因素,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依次是:化石燃料、人口总数、人均GDP、城镇人口占总人口比率、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率、可替代能源与核能占总能源消耗比率、进出口总额占GDP比率。通过对巴基斯坦碳排放影响因素的分析,希望能为巴基斯坦实现低碳、绿色、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依据和政策参考。  相似文献   

20.
一、中巴友谊建立在双方共同战略利益基础上,在国际风云变幻中向前发展。1951年5月21日中国与巴基斯坦正式建交。建交之初,中巴交往较少,仅保持一般关系。从50年代末开始,外部环境变化使中巴关系发生了历史性转变。共同的战略利益使两国由普通邻居变成了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