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广西艾滋病疫情有流行速度明显加快,流行范围不断扩大,感染者以青壮年为主等特点,目前广西毒品蔓延的形势是毒品犯罪形势依然严峻、吸毒人员增加,毒品消费市场扩大等.经分析可知,吸毒感染艾滋病仍然是艾滋病传播的主要因素之一,艾滋病流行与毒品蔓延有重要关系.  相似文献   

2.
当前我国毒品问题处在蔓延的高峰期。北京市不仅吸毒人数持续增加,而且是毒品过境地区,虽经多年打击处理,其形势仍不容乐观。由于毒品案件的特殊性和毒品危害的严重性及斗争的长期性,在禁毒工作中应深化禁毒工作的认识,把遏制新的吸毒人员的滋生作为切入点,坚持破大案与打“零包”并重,加大禁毒工作的财力投入,制定地方性法规。这样才能加大打击力度,遏制毒品违法犯罪发展蔓延的势头。  相似文献   

3.
新型毒品“K“粉的蔓延原因及遏制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型毒品“K”粉的发展蔓延不仅摧残了吸食者的身心健康,同时引发了严重的社会问题,破坏了社会稳定,遏制新型毒品的蔓延刻不容缓。当前,吸食“K”粉案件不断蔓延有主观因素,也有客观因素。其特点是以群体吸食为主、低龄化趋势明显、无正当职业居多、隐蔽性强和“K”粉来源地较复杂等。遏制“K”粉蔓延必须完善禁毒工作的法律法规,为打击吸贩新型毒品违法犯罪活动提供法律保障; 在堵源截流、坚决铲除娱乐场所毒品违法犯罪活动的同时,加强禁毒宣传力度和禁毒队伍建设。  相似文献   

4.
本世纪90年代以来,毒品违法犯罪不但在我国死灰复燃,而且像瘟疫一样迅速蔓延开来,其严峻的形势集中表现为:贩卖、制造、运输和走私毒品的犯罪案件逐年猛增;吸毒人数日渐增多,以贩养吸成为普遍现象;非法种植毒品原植物的情况日益严重;非法走私制毒化学物品的违法犯罪活动日益突出。以上情况表明,与毒品犯罪作斗争已成为关系到民族的兴衰,社会的稳定,人民群众特别是青少年的身心健康的大问题。从我国毒品违法犯罪死灰复燃、发展蔓延的原因和轨迹来看,与毒品问题作斗争,必须实行“三禁”并举,多管齐下,综合治理。 一、铲除毒品买方市场,是禁毒的根本性措施 毒品违法犯罪问题严重是我国由毒品过境国逐渐成为毒品消耗地同步发展起来的。自国门打开以后,在国际上两大毒品产地(金三角、金新月)的毒品假道我国流入国际市场的初期,国内有一种观点认  相似文献   

5.
从1997年3月在北京召开的全国禁毒工作会议上获悉,1991年至1996年全国共破获毒品违法犯罪案件23万多起,查获毒品违法犯罪人员32万多名,缴获海洛因2.1万公斤,鸦片1.2万公斤;逮捕毒品犯罪分子6.5万人,依法判处刑罚的4.9万人。通过打击毒品犯罪,当前,我国毒品毒害蔓延的势头有所遏制。但是,毒品禁而不止,吸毒现象死灰复燃,且愈演愈烈,因吸、贩毒而诱发的刑事、治安案件逐年增加。吸毒人员参与的违法犯罪活动的情况十  相似文献   

6.
娱乐场所已经成为侦查机关查缉涉毒案件的重要场所。娱乐场所涉毒案件具有以聚众吸毒为主、以吸食新型毒品为主的特点。侦查机关在查缉娱乐场所涉毒案件时需要对贩卖毒品、吸食毒品等违法犯罪行为有针对性的采取相应的侦查措施,做到深挖毒品情报、打击毒品犯罪,遏制娱乐场所涉毒案件的滋生。  相似文献   

7.
福建省新型毒品违法犯罪现状及打击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福建省摇头丸、氯胺酮等新型毒品违法犯罪案件成倍增长,多发于公共娱乐场所,且具有群体性。吸食人员以青少年为主,无业、低文化层次者居多;制贩新型毒品的犯罪主体以台湾人以及本地人勾结外地人为主。新型毒品发展蔓延的原因主要有:对新型毒品的危害性宣传不够;法律法规滞后;娱乐场所业主受利益驱动,放任、纵容吸贩新型毒品;巨大的利润空间促使毒贩铤而走险;禁毒队伍量少质弱,与禁毒斗争形势不相适应。因此,应坚持预防为本,深入开展宣传教育;坚持从严打击,尽快出台有关法律法规;强化管理,加大对公共娱乐场所的整治力度;堵源截流,加大对此类案件的查处力度。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武汉市新型毒品违法犯罪蔓延迅速,多发于公共娱乐场所,且具有群体性。吸食人员以青少年为主,无业、低文化层次者居多;制贩新型毒品的犯罪主体以本地人为主。新型毒品发展蔓延的原因主要有:急速变革的社会环境为新型毒品的蔓延提供土壤;对新型毒品的危害性宣传不够;现有法律法规滞后;职能部门监督管理力度不大;娱乐场所自律与管理不严;巨大的利润空间促使毒贩铤而走险。因此,应广泛深入开展新型毒品危害教育,进一步加强禁毒基础工作,建立娱乐场所禁毒自律管理制度,加大新型毒品犯罪打击力度,建立执法联动机制。  相似文献   

9.
当前云南省毒品形势依然严峻,禁毒工作压力加大,境内外毒情继续恶化;毒品需求急剧膨胀;境外罂粟种植反弹,合成毒品生产增长,易制毒物品需求增大;传统毒品问题尚未得到根本解决,一些新的毒品问题又逐步凸显。面对禁毒斗争的新形势、新变化,云南省禁毒工作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深化禁毒人民战争为主线,以创建"无毒社区"为载体,全面加强和改进各项禁毒工作,以遏制毒品违法犯罪的发展蔓延。  相似文献   

10.
陕西是全国毒品违法犯罪的重灾区 ,在研究陕西毒品违法犯罪发展轨迹的基础上 ,通过对陕西省毒源与涉毒地区、毒品、吸毒人员、贩毒人员、地方禁毒执法等五个方面的研究 ,分析了陕西省毒品违法犯罪”市场”的现状。  相似文献   

11.
我国法律并未直接规定因食用毒品产生幻觉后犯罪的可罚性问题,司法实务界也存在很多的争议。基于对毒品致幻型犯罪行为人刑事责任能力的认定及"罪刑法定"原则适用可能性分析,最终认定毒品致幻型犯罪适用刑法,从而确定毒品致幻型犯罪的可罚性,为打击毒品犯罪,遏制毒品犯罪高发势头做出一定探索。  相似文献   

12.
我国的新型毒品蔓延迅速,已成为目前和将来面临的主要问题。本文通过分析当前新型毒品的形势和检验现状,面临的挑战与困难,对检验新型毒品存在的问题提供对策和参考。  相似文献   

13.
艾滋病的流行与毒品的蔓延,特别是与共用注射器吸毒具有直接相关关系。调研组对云南省德宏州和临沧市边境地区进行了调研,艾滋病流行与毒品蔓延问题令人担忧。1.云南边疆地区艾滋病流行趋势与毒品犯罪的总趋势密切相关;2.零星贩毒是导致吸毒泛滥和艾滋病流行的最直接因素;3.吸毒仍是云南边疆地区传播艾滋病的主渠道。  相似文献   

14.
吸毒与艾滋病传播具有非常密切的联系,在社区戒毒和社区康复中推行艾滋病防治工作具有重要意义。2008年我国禁毒法的颁布施行,确立了社区戒毒和社区康复这一崭新的戒毒模式。要完善防艾机制,可以从广泛推进反歧视运动、加强对吸毒和艾滋病人群的关怀与支持等方面入手。广州市在近年来逐渐形成了一套较为成熟的社区戒毒工作中的防艾机制。  相似文献   

15.
当前,新型毒品问题正在快速发展蔓延,特别是新型毒品滥用群体、滥用场所的特殊性,带来了更加严重的社会危害,成为我国毒品问题的突出方面。正确认识新型毒品的危害和滥用特点,有针对性地进行预防打击,是解决新型毒品问题的治本之策。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强制隔离戒毒人员分离体验与冲动性的性别差异特点以及与药物渴求的关系.方法:运用分离体验量表,Barratt冲动量表中文版与药物渴求度量表对83名女性、48名男性强戒人员进行问卷调查和统计分析.结果:男性强戒人员冲动性水平显著高于女性(p<0.05);女性渴求度与冲动性及各个维度呈正相关(p<0.05);男性渴...  相似文献   

17.
中国严峻的禁毒形势主要是受到西部地区毒品犯罪问题的严重影响。笔者将甘青藏等民族地区毒品犯罪治理模式作为本文关注的对象,期待能够为禁毒人民战争的深入推进提供些许参考。  相似文献   

18.
当前我国面临的禁毒斗争形势依然十分严峻,一个庞大的吸毒群体给禁吸强戒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也成为禁吸强戒工作的紧迫任务。但在我国强制戒毒工作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如《强制戒毒办法》中的某些缺陷,戒毒所警力配备、经费、戒毒科研等问题。解决好这些问题,是禁吸戒毒工作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19.
《吸毒成瘾认定办法》的出台,使吸毒成瘾认定有了明确的法律依据,也使戒毒工作有了明确的法律界定标准,这将对禁毒工作的深化起到积极作用。但《吸毒成瘾认定办法》中关于吸毒成瘾的定义及认定主体资质和认定条件等规定尚有值得商榷之处。笔者建议将吸毒成瘾定义为:“本办法所称吸毒成瘾,是指吸毒人员主动、反复使用毒品而产生的机体依赖,主要表现为不顾后果、强迫性寻求及使用毒品的行为。”  相似文献   

20.
十多年来 ,尽管世界上毒品更新换代 ,品种不断翻新 ,但鸦片这种传统毒品仍不断从境外渗透入境 ,危害着红河州乃至更广阔的地区。与前几年相比 ,当前的鸦片犯罪在毒品来源、贩运手段等方面发生了一些变化。现将这种变化及原因作简要分析 ,以便在严厉打击精制毒品犯罪的同时 ,采取针对性措施 ,遏制鸦片烟毒的发展和蔓延 ,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