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张燕娟 《两岸关系》2010,(10):63-65
随着两岸交流的深入发展,从民间到官方,从文化到经济,两岸交流愈发常态化,甚至政治相关方面的交流也逐步浮上台面。借助这股东风,台湾“名嘴”尤其政论“名嘴”“登陆”.早已不是个案。和过去在台湾岛内评议时政为主不同,台湾政论“名嘴”们在大陆媒体上。  相似文献   

2.
《两岸关系》2006,(11):66-67
2006年10月3日至7日,由广东省台办、汕头市台办。市两岸交流促进会联合主办的“台湾当代名家书画展”在汕头市举行。据了解,本攻书画展是汕台文化交流的一大盛事,是继去年汕头市成功举办“两岸四地名家书画展”以来,又一次承办的两岸大型书画展。汕头市邀请了由台湾中华书画艺术研究会理事长覃国强先生率领的台湾当代书画名家来汕参展交流,并特邀港澳台中华文化艺术协会会长李汝匡先生等出席。  相似文献   

3.
《台声》2011,(6):14-19
论坛围绕“深化两岸合作、共创双赢前景”这一主题,就大陆“十二五”规划与台湾“黄金十年”蓝图、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实施与促进两岸经济发展、两岸文教合作与青年交流3项议题进行了深入研讨。  相似文献   

4.
20多年来,两岸经贸交流获得了长足发展,推进了两岸经济的一体化,促进了两岸不同属性经济空间的交接、重组和整合。然而,由于台湾推行限制性两岸经贸政策,迟滞和延宕了两岸经贸交流的时空演进,从而使两岸经贸交流存在诸多问题。但“障碍”是一时的,在全球化和区域化洪流的推进下,在市场经济规律的主导下,两岸经贸交流的深化发展是历史的必然。  相似文献   

5.
王扉 《两岸关系》2009,(9):36-37
8月10日,中国银联股份有限公司与台湾联合信用卡处理中心在台北宣布,正式开通银联卡台湾受理业务,这是继“两岸三通”、“大陆居民赴台旅游”之后,海峡两岸交流深化的又一重要成果,被业界视为两岸金融交流合作的“破冰”之举。  相似文献   

6.
徐蕾 《统一论坛》2008,(2):54-57
应台湾“中华资深记者协会”邀请,笔者随祖国大陆媒体参访团一行9人,于2007年9月上旬到台湾参访。并与台湾同行就“两岸媒体交流20周年”为题进行座谈活动。从台湾回来后,很多好友都问我:第一次去台湾,有什么感受?作为一个报道台港澳侨新闻的年轻记者,我想说,在此次一周的台湾行程里,收获了点点滴滴的感动。  相似文献   

7.
柳英 《两岸关系》2007,(2):12-13
今年陈水扁的元旦讲话的核心内容仍然是鼓吹所谓“台湾国家认同”,声称“台湾是世界的一部分,绝对不是中国的一部分”。另外,陈水扁在讲话中公开否定了行政主管部门负责人苏贞昌试图开放两岸经贸交流的  相似文献   

8.
《两岸关系》2006,(7):5-5
6月14日,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新闻发言人对两岸航空业民间组织就两岸客运包机节日化和开办两岸专案包机达成共识一事接受采访时说,积极推进两岸直航是我们的一贯主张,我们为此进行了长期不懈的努力。随着两岸经贸关系不断发展和两岸人员往来日益密切,早日实现两岸直接通航,已成为当前两岸交流中最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两岸直航是每年数百万到大陆经商、探亲、旅游的台湾同胞的需要,是众多台湾工商企业界人士在大陆经商、发展事业的需要,是实现两岸民众旅游正常化的需要,是台湾水果、蔬菜到大陆销售,降低运输成本,照顾台湾农民利益的需要…  相似文献   

9.
“凡是对促进两岸交流有利的事,凡是对维护台海和平有利的事,凡是对促进祖国和平统一有利的事,我们都会尽力去做,而且要做好。”2006年1月14日,胡锦涛总书记视察厦门海沧台商投资区时发表了重要讲话,有力促进了海峡西岸的建设发展和两岸经贸交流与合作。  相似文献   

10.
青年学生逐步成为两岸交流的主要力量,本文通过实证调查发现,大陆“交换生”群体在台交流期间,形成了不同于以往的社会交往网络,“交换生”面对新的环境,开始接触台湾青年群体,使用当地的沟通工具,参与当地社会活动,这充分体现出大陆青年在台具有较强的“在地”适应性.但是,研究也发现,“交换生”群体在交流中呈现出相对封闭的交往网络,由于交流环境的限制,心理的群体认同与融合也有待进一步构建.因此,有必要推动建立两岸青年交流的持续化交往机制.  相似文献   

11.
《台声》2005,(4):56-57
2004年11月,台湾知名人士许信良率由台湾省及主要县市农会负责人组成的“台湾农业交流访问团”到祖国大陆参访,与祖国大陆有关部门负责人会晤,就扩大台湾农产品在大陆销售的问题进行了沟通,取得了积极的成果。近日,许信良先生再次来到北京,继续推进两岸交流与合作。采访中,当谈到两岸农业合作交流问题时,一向寡言的许信良变得十分健谈。亲切的“三农”问题记者:2004年11月,您率“台湾农业交流访问团”到祖国大陆参访,与有关部门负责人会晤,就扩大台湾农产品在大陆销售的问题进行了沟通,取得了积极的成果,2月25日国台办记者会上专门提到了这…  相似文献   

12.
20年前,“汪辜会谈”打破了两岸隔绝40余年的坚冰,开创了两岸交流的先河。20年后,作为“汪辜会谈”台湾主谈人——台湾海基会首任董事长辜振甫的;好辜成允更想以打造水泥业绿色环保产业的姿态继续着两岸相融的脚步,  相似文献   

13.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蔡英文当局不仅态度冷漠隔岸观火,更借机从禁止口罩出口、拖延滞鄂台胞返台、违反世卫组织规定称“武汉肺炎”,到关闭大小“三通”、拒绝陆配子女赴台等人手恶意进行政治操弄,不仅挑起两岸对立,严重挫伤两岸关系,更对两岸各领域交流合作造成负面影响。加之蔡英文当局执政4年多来,持续推动谋求所谓台湾经济与大陆“脱钩”,两岸经贸关系未来发展将不容乐观。  相似文献   

14.
洪鸿 《台声》2011,(1):86-89
在两岸关系热络以来,不,应该说是在两岸关系还没有完全热络以来,有一位台湾同胞就为了两岸关系能够热络起来,而常年不懈、累月不停地做着两岸交流交往、牵线搭桥的事。如今,恐怕知晓一点点或关注一点点两岸之间事的人,没有不知道、不认识、不熟悉这个人的,他所做的事情,台湾方面亦给予了很高的肯定:  相似文献   

15.
徐蕾 《统一论坛》2008,(3):56-60
应台湾“中华资深记者协会”邀请,笔者随祖国大陆媒体参访团一行9人,于2007上9月上旬到台湾参访,并与台湾同行就“两岸媒体交流20周年”为题进行座谈活动。从台湾回来后,很多好友都问我:第一次去台湾,有什么感受?作为一个报道台港澳侨新闻的年轻记者,我想说,在此次一周的台湾行程里,收获了点点滴滴的感动。  相似文献   

16.
台声 《台声》2005,(5):33-33
连战自大陆“和平之旅”返回台湾后,台湾媒体4日纷纷报道连战此行带给台湾的变化,认为此行成功扭转了两岸的氛围,并显示了台湾渴望两岸和平的主流民意。《中国时报》社论《连战的大陆行为两岸关系改变些什么?》表示,任何有前瞻视野的人,大概都会肯定,两岸关系经过了这“八天七夜”之后,已经完全不一样了!社论说,首先可以确定的是,连战此行确实成功扭转了两岸的氛围。此时此刻的两岸氛围,是和平、交流的倡议此起彼落,这个氛围的转变,正是从连战踏进大陆之际开始的。社论认为,连战此行也测试出了台湾目前的主流民意,就是渴望两岸和平。台湾当…  相似文献   

17.
白洋 《两岸关系》2009,(8):54-56
随着两岸教育交流的深入开展,互换学生成为两岸高校界公认的一种交流模式,“交换生”也因之成为了两岸教育交流的排头兵。本文讲述的是一位大陆“交换生”眼中真实的台湾大学。作者带着一颗发现和学习的心品读台湾大学和台湾社会的种种,并比较两岸的异同,为我们打开了了解台湾的又一扇窗。  相似文献   

18.
赖军 《政协天地》2010,(4):9-10
胡锦涛总书记在福建考察时指出,要充分利用闽台“五缘”的优势,建设两岸交流沟通平台,推进两岸经贸合作、文化交流、人员往来,加强同台湾基层民众的交流交往,为开创两岸和平发展新局面作出积极的贡献。  相似文献   

19.
赵静 《两岸关系》2020,(2):26-28
从“国安五法”到“中共代理人修法”,再到“反渗透法”……为了打压岛内持不同立场的党派团体人士,为了恐吓、惩罚参加两岸交流的台湾民众,更是为了谋取选举私利,民进党2019年在岛内社会营造“反中”“恐中”氛围及“绿色恐怖”,可谓动足了脑筋、使尽了力气。  相似文献   

20.
于强  耿曙  李扬 《理论月刊》2015,(2):111-117
2008年以来,两岸关系在和平发展的道路上快速改善。为了争取台湾同胞的认同和支持,大陆推出了一系列惠台政策,这其中既包括到台湾的中南部向农民和渔民采购农渔产品,也包括和台湾方面合作,推动大陆居民赴台观光。两岸扩大交流的一系列政策使得台湾民众因此而受惠。本研究通过对2008年和2012年台湾地区"总统"选举和"立委"选举中,受惠于两岸交流地区的投票数据变化的分析,考察台湾民众在受惠于两岸交流活动之后,他们的认同和投票行为是否发生改变。统计结果显示,惠台政策一定程度上发挥了其既定的政策效果,在部分地区,台湾民众的确将票更多的投向主张两岸和平发展的候选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