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再议宪政     
18世纪晚期以来,民主一直是人类政治生活的主题,民主化进程成了社会进步的主要评判标准,然而,实现了民主并不能保证没有了政治迫害,现实的民主远没有实现人类赋予它的使命。民主不能使任何个人的利益都得到切实的实现和保障。为了切实的保障个体的权利和利益,人类在反对一切特权民主的同时不得不对民主本身(民主本身也是一种特权,多数人的特权)加以限制,这就是宪政。那么宪政的真正涵义是什么?宪政的基本精神是什么?它与宪法到底是什么样的关系?宪政与民主到底是什么样的关系?本文将就这几个问题作出初步的回答。  相似文献   

2.
邓小平的民主宪政思想,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邓小平在深刻总结我国建国以来民主宪政实践的基础上,提出了新时期我国社会主义民主宪政建设的一系列重要思想和方针,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发展提供了理论指导和实践指南.邓小平的民主宪政思想对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也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3.
宪政词辨     
许崇德 《法学杂志》2008,29(2):25-27
宪政是依照宪法实行的民主政治,有资产阶级宪政和无产阶级宪政的根本区别,应作严肃的阶级分析,不宜笼统地看待而摈弃宪政一词。社会主义宪政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等三语可以并存,在不同场合各尽其用。无需因为"宪政"一词曾被主张自由化者利用而刻意避讳,何况同自由化势力斗争亦不是用抛弃某个名词提法即可制胜的。希望"宪政"一词能像民主、人权、自由、平等诸词一样获得解放。  相似文献   

4.
欧洲近现代历史上宪政民主政制的生成、建构与演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宪政民主政制与社会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是一个值得深入进行理论探讨和实证研究的新课题。本文对西方宪政民主的起源、生成与演变史做了一个鸟瞰式的回顾,为探究宪政民主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提供一些背景知识。在从词源和辞义上辨析了西方文字中的"constitution"以及以及与之对应的中文"宪法"和"宪政"的基本含义之后,本文对英国、法国和德国近现代宪政民主政制的生成、建构和演变史做了一些简略的历史考察,并在最后一部份对近现代欧洲历史上宪政民主政制下的法律制度的生成原因做了理论的和历史的分析。  相似文献   

5.
论我国宪政模式的走向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郑贤君 《中国法学》2003,7(1):14-23
自由民主宪政是自由原则与民主原则的复合结构 ,根源于自由宪政与民主宪政两种不同的宪政传统。巴黎公社创建了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基础的社会主义民主宪政理论模型和实践传统 ,认为宪政的实质是保障民主。迈向自由民主的社会主义中国宪政既是对传统马克思主义宪政理论的继承 ,也是这一宪政传统在新的社会形势下继续完善与发展。该宪政模式在价值上兼顾自由、民主与平等 ,反映在制度上 ,就是除继续健全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以外 ,尚需加强中立机构的建设 ,并注重公民社会权利的保障 ,以实现社会主义平等价值。  相似文献   

6.
宪政和民主是现代政治体制中相辅相成的两个部分,如果说民主是河,宪政则是堤。为了限制民主的冲动性与盲目性,美国人制定了成文宪法,在代表制基础上实现了宪政民主。与国会、总统一样,美国最高法院也是民意代表,只不过更为间接和持久。通过解释宪法,美国最高法院不断修补宪政之堤,在尊重民意的基础上引导民意,将宪政民主转向民主宪政,维护了自身的地位与权威。  相似文献   

7.
论宪政与民主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林广华 《法律科学》2001,2(3):21-30
宪政与民主是两种不同的理论 ,二者存在着差别 ,也存在着契合。民主与宪政都是现代政制的基础。然而 ,民主强调公民的参政权和政治秩序 ,宪政强调对政府(国家权力 )的限制和防范。这一区别使二者的互相补充与结合成为必要。也就是说 ,理想的政制是民主与宪政的结合 ,即宪政民主。  相似文献   

8.
宪政发展模式与价值的若干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程华 《法学杂志》2003,24(6):41-43
从宪政发展的时空条件、经济条件、政治条件和理论基础来看,一般把宪政发展模式分为内源发展型宪政和外源发展型宪政。中国的宪政之路应立足于中国的国情。民主和自主对宪政而言,确实是不同层级的价值,在宪政的价值排序中自由的价值高于民主,把民主政治等同于宪政是有欠完善的。  相似文献   

9.
民主与宪政分别有着各自的内涵与特质,共时性地概念化、形而上地谈论民主与宪政的关系,可能会遮蔽和忽略掉一些历时性问题.文章以英美与法德之间的比较为线索,通过历时态地考察近现代英美法德四国的民主乃至整个政制绩效不同的深层原因,发现问题的关键可能不在于民主而在于是否有宪政:英美两国的民主是继承宪政基础上的宪政民主,法德两国的民主则是在建立全权制基础上的无宪政民主,宪政有无对英美法德四国民主乃至整个政制绩效的不同产生了根本性影响.纵览英美两国从宪政到宪政民主与法德两国由民主到宪政民主的政制形态发展历程,可得出基本认识:优良政制建设的关键是必要的宪政优位,民主只能对宪政给予补充而不能作为其替代,更不能作为其否定.  相似文献   

10.
民主的限度及其与共和、宪政的矛盾统一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在人民共和国,人们谈论和追求民主较多,而对共和与宪政的认知较少。事实上这三者是有矛盾甚至冲突的。狭义的民主强调的只是多数统治和多数票决定制;“共和”则要求保护少数,人人平等自由,主张合众(共)、和谐(和)与平衡(权力制衡),权力公有,全民共治,资源共享、共富。宪政的要义则是对人权和公民权利的保护和对国家权力的制约。民主的多数统治脱离共和精神与宪政准则的节制,就会走向“多数专制”的暴政。虽然共和与宪政要以民主为基础;但民主应当是共和的,并要受宪政的制约;民主主要解决人民权力的归属问题,共和是民主的目标,宪政则是民主的准则和共和的保障。三者既有矛盾,又是统一的。总体上,宪政高于民主,共和精神则应贯穿于民主和宪政之中。  相似文献   

11.
宪政与法治的关系不是谁高谁低的问题,二者存在一致性,但区别亦很明显。民主是宪政、法治、共和的基础,民主应当受宪政、法治的制约,法治支撑了民主秩序,克服了多数人暴政的倾向,共和应当是民主的目标,但二者又有区别。  相似文献   

12.
中国共产党第三代领导集体在继承毛泽东同志的人民民主专政理论和邓小平同志的民主法制思想基础之上 ,深刻提出了依法治国 ,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伟大战略。其中 ,民主宪政思想是其依法治国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从四个方面对这一思想作了探讨 ,并认为正是民主、宪政、法治三者的有机统一折射出第三代领导集体宪政思想的耀眼光辉。  相似文献   

13.
张楠 《法制与社会》2011,(7):168-168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它规定着国家的根本制度和根本任务。宪政是以宪法为依据治理国家的民主政治。宪政建设是建设法治国家、建设政治文明以及制度强国、兴国的必由之路。要加强中国的宪政建设,必须认真对待宪法,高度重视宪法的监督实施;加强和改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高度重视宪政的具体制度、具体程序的建设;切实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发展党内民主;并且必须借鉴人类政治文明的有益成果。  相似文献   

14.
温岭民主恳谈是台州人民首创的一种基层民主政治形式,是对我国现行民主制度的创新,是我国公民基本权利的合理拓展,它与当代西方民主政治的最新发展——协商民主理论殊途同归,分别从理论和实践层面补正、完善和超越了代议民主,开启了协商民主的新时代。全面总结温岭“民主恳谈’,十年经验中的民主宪政新元素,挖掘整理温岭民主恳谈的制度化成果,形成普遍范式,用以构建我国基层民主协商制度,并纳入法治轨道,为我国宪政建设和政治体制改革探索新的路径。  相似文献   

15.
袁曙宏  董文媛 《法学》2004,(9):24-34
本文通过对孙中山与华盛顿关于民主共和之路的选择、民主共和创建的探索以及宪政实践结果的比较的考察 ,分析、探讨宪政与法治在不同国家得以产生、形成、发展的某些经验、教训乃至规律 ,以资借鉴。  相似文献   

16.
宪政建设与法治建设浑然一体的国家建设,二者密不可分。在法治建设进程中,宪政建设的水平和法治建设的水平紧密联系。依法治国是现代民主国家的标志,宪政建设是依法治国的核心,依法治国本质上就是依据宪法治国;宪法和宪政建设有着紧密的联系。本文从宪法与宪政的关系入手,探讨在中国进行宪政建设的必要性和基本途径,探讨宪政制度的建构。  相似文献   

17.
政治文明与程序宪政--社会变革的法律模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徐亚文  廖奕 《法学评论》2004,22(3):13-20
本文提出以“程序宪政”作为新的学术范式 ,重构民主政治 ,实现政治文明。程序宪政作为宪政发展的高级阶段 ,与政治文明在价值理念、制度结构、目标功能、运行逻辑上趋向一致。程序宪政推动政治文明 ,政治文明规范程序宪政。民主政治的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是程序宪政的最终目的。  相似文献   

18.
近代中国,宪政运动伴随着中华民族争取独立、民主、富强的斗争而展开。百年中国的宪政之路的曲折历程,证明中国宪政制度的发展步履艰难,回顾百年来中国宪政道路,可以帮助我们在总结历史经验的同时,进一步研究中国宪政的理论。  相似文献   

19.
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帝制,建立了中华民国。民国建立之初,革命党人怀着将中国建设成为民主共和国的美好理想进行了一系列的宪政和法治的实践,对于国人的思想观念和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生活等诸多方面产生了积极的影响。本文截取了民国初年这一阶段国人的宪政实践,从民主、法治和人权几个角度来探讨了一些有关宪政的问题,并得出一些启示。  相似文献   

20.
论宪政模式选择中的本土文化传统因素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随着我国民主宪政制度的发展和宪政观念的不断深入人心,宪政模式的选择问题也越来越为人们所关注。而在这个问题上,本土文化传统因素的影响至关重要。西方国家与近代中国宪政的发展历史证明,本土固有的文化传统及其特异性,直接决定了宪政发生与发展的道路,以及宪政模式的基本特征。因此中国要选择符合自己国情的宪政模式,构建有中国特色的民主宪政制度,首先必须对本土文化传统因素及其影响问题有一个清楚的认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