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1945年8月15日,日寇投降。23日,党中央组织成立东北干部团,由李寿轩任司令员,张秀山任政委。东北文工团就是由延安鲁艺师生组成的东北干部团二大队八中队。8月24日,周恩来副主席随毛主席赴重庆谈判的前夕,在延安南门外的陕甘宁边区交际处,召集干部团的党员讲话,作了出发前的动员。周副主席说:你们挺进东北,就是要使东北广大的人民获  相似文献   

2.
中国人民铁路史,始于东北铁路的创建,而东北铁路是在解放战争的炮火硝烟中诞生的。 1945年8月,苏联出兵东北,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我党立即派部队进入东北。 9月15日,党中央决定成立东北中央局。9月8日,彭真、陈云等同志即到达沈阳,加强对东北工作的领导。9月19日,党中央做出了“全国战略方针是向北发展,向南防御”的战略决策。并迅速从关内各解放区抽调2万名干部、1O万大军,比国民党军队早两个月挺进东北。到11月底,  相似文献   

3.
正抗战胜利后,根据党中央"向北发展,向南防御""发展东北我之力量并争取控制东北"的方针,党的大批干部和八路军、新四军指战员挺进东北,与东北抗联及地方党组织汇合,消灭日伪残余势力,开创巩固的东北根据地。黑龙江地区  相似文献   

4.
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共中央决定建立东北局。党中央先后派遣政治局委员彭真、陈云、张闻天和四分之一以上的正式和候补中央委员,率领二万名干部和十万大军挺进东北,与我党原在东北的抗日力量会合,创建  相似文献   

5.
正1937年7月全国抗战爆发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奔赴晋东北、晋东南、晋西北,开辟敌后抗日根据地。1938年秋,党中央号召延安的干部和文艺工作者"到敌人后方去",于是一批艺术家辗转来到太行山,在敌后茂密的深山丛林里展开了另一种形式的战斗。他们以文化当武器,宣传革命思想,发动人民群众,配合八路军抗日的同时,用文化荡涤人民的心灵,激发群众的抗日热情。西北战地服务团西北战地服务团是八路军领导的一支宣  相似文献   

6.
一九四一年冬,冀东面临的形势分外严峻。太平洋战争爆发后,侵华日军为了确保华北,开始对冀东进行更加残酷的扫荡、清剿。为了改变四面环敌,孤悬敌后的不利局面,中共冀东区党分委要求所属各部在恢复被蚕食区和巩固原有根据地的同时,实施敌进我进策略,调集主力部队和大批地方干部,向敌占区挺进,创造新的游击区。曾克林率领冀东八路军主力一部迅速向东渡过滦河,在长城内外、铁道南北、海上陆地、山区平原开展游击战争,寻机歼灭敌人有生力量,连续拔除多个敌伪据点,摧毁多个敌伪组织,配合地方干部建党建政,开创和建立了滦东抗日游击根据地,并把滦东地区建设成向东北挺进的前沿阵地,为在解放战争中我党我军夺取东北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相似文献   

7.
中国人民抗日军事政治大学第一分校,创建于1938年冬,在敌后办学历时7年多,经过两次挺进敌后的长途“东迁”,行程5000多里,从延安到晋东南,后到山东。抗日战争胜利后,奉命北渡渤海湾,进军东北,归属总校建制。随着党的六届六中全会的召开,抗大一分校应运而生1938年9月,党中央在延安召开了扩大的六届六中全会,确定了战略相持阶段全党的方针、任务。会上,毛泽东作了《论新阶段》的政治报告和会议总结,强调把党的主要工作放在战区和敌后,大力巩固华北,发展华中,并号召冲破日、伪、顽对陕甘宁边区的封锁,到敌后办…  相似文献   

8.
全国解放战争时期,地处祖国东北边隆、以佳木斯为省会的合江省,在全国解放战争时期有着重要的军事、政治地位,是党中央建立巩固东北根据地的前沿。为夺取全国解放战争的胜利,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党中央制定了“向北发展,向南防御”的战略方针。同时,先后派遣11万部队、2万干部迅速挺进东北。这期间,大批党的杰出干部和主力部队云集于合江地区,一时期里,合江省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中心城市佳木斯被誉为“东北的小延安”多以佳木斯市为中。G的合江地区成为东北解放战争的战略后方。合江省之所以能够在日伪黑暗统治长达周年之久…  相似文献   

9.
王刚 《党史博采》2014,(11):18-22
1937年七七事变全面抗战爆发后,根据国共两党协议,红四方面军和陕北红军一部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一二九师,于9月间从陕西东渡黄河,挺进华北前线对日作战。遵照党中央、毛泽东关于放手发动群众,壮大人民力量,大力开展华北敌后游击战争的指示,刘伯承师长和张浩政委决定派遣一批得力干部到太原以东地区,协助中共地下党组织发动群众,组建人民武装。  相似文献   

10.
张俊 《党史文汇》2022,(10):40-43
<正>1937年全民族抗战爆发后,党中央首先将山西作为八路军出师抗日最直接、最便捷的通道和开辟华北敌后战场的立脚点和出发地,使之发展成为华北抗战特殊局面的战略支点。八路军第一二〇师挺进晋西北,创建敌后抗日根据地,部署和发动山地游击战争。  相似文献   

11.
1945年“8.15”日本宣告投降,我军即挺进东北,解除敌伪武装,解救群众,建立人民政权,为建立巩固的东北根据地,粉碎国民党军的进犯,在中共中央东北局和各地区党委统一领导下,建立了主力军、地方军、民兵三结合的武装力量体制.当时进入东北的建制部队和干部团总计13万人(其中党员约4万人),从中抽出一部分干部和兵力相继建立了  相似文献   

12.
1939年早春2月,皖南山区,春意盎然,清风拂面。中央军委副主席周恩来从重庆出发,绕道桂林,亲临新四军军部所在地——皖南泾县云岭。周恩来此行,肩负着党中央重托,将妥善地解决新四军有关重大问题。 陈氏祠堂不寻常的一天 1938年4、5月间,新四军健儿挺进敌后,在大江南北点燃了抗日烽火,战绩显著。但是,新四军领导人项英怕得罪国民党,强调“江南特殊性”,认为江南不比延安,不宜自由活动。如要发展,势必和国民党发生磨擦。于是,他不积极贯彻党中央要求新四军“东进苏甫,直逼京沪,渡江北上,  相似文献   

13.
铁道游击战是在艰苦卓绝的八年抗战中,共产党领导敌后军民开展形式多样的游击战战法之一,在广阔的敌后铁道沿线,出其不意地打击敌人,零打碎敲地消灭敌人,极大地牵制、消耗了敌人实力。鲁南铁道队就是这种战法的典型代表,他们以微山湖为依托,打洋行,截火车,破铁道,炸桥梁,搞情报,捉汉奸,护送干部过路,其传奇般的英雄事迹,在抗日战争史上独树一帜。  相似文献   

14.
陆魁举 《党史纵横》2012,(10):53-55
中国共产党建立之初,全国各省区党组织迅速发展。东北地处偏远,起步较晚。对此,党中央加强领导,加派骨干力量前往东北。与此同时,党中央又指示临近东北的北方(北平)区委,要给予东北党组织以关注,抽调党团干部,增加党建力量。  相似文献   

15.
高顺福 《世纪桥》2003,(1):57-57
1945年8月15日日本侵略军投降时,东北地区尚无国共两党军队,也没有两党的公开活动。此时,我党中央按照“七大”制定的“发展东北我之力量、争取控制东北”的战略方针,派出20名中央委员,2万名干部,11万大军挺进东北。当年11月陈云任中共中央东北局副书记兼北满分局书记、北满(吉、黑)军区政治委员。  相似文献   

16.
张涛 《世纪桥》2000,(5):34-36
1949年东北解放区选调6000名干部南下江西省,在中共江西省委的领导下,与江西人民一道,为解放江西和建设江西作出了巨大贡献。半个世纪过去了,东北南下9个大队的干部,遍布江西全省各县,在艰苦的年代,留下了多少动人的故事。现仅就1949年春,把原以哈尔滨为中心的松江省南下干部第五大队南下征途的一些记忆写在下边。选拔干部三大战役的胜利,国民党军队的主力已被消灭,为解放全中国奠定了坚实基础。当时东北解放区人民欢  相似文献   

17.
中国共产党不仅在组织上成功地缔造了伟大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而且在军事上冒着敌人的炮火奋勇前进,斩关夺隘,攻城略地,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奇迹般地开辟了中华民族历史上亘古未有的敌后战场,并使敌后战场长时间地成了全国抗战的主战场,敌后军民成了全国抗战的主力军,在打败日本法西斯夺取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中,起了主要作用,作出了决定性的贡献。 在抗战初期,我党领导的革命武装,挺进沦陷区,  相似文献   

18.
1945年抗战胜利后,为了与国民党争夺东北,中共中央派出大批干部和军队挺进东北.钟子云便是中共中央派向东北的第一批党政干部之一.  相似文献   

19.
正屯留县岗上村抗大一分校旧址,位于长治市屯留县东北,与八路军总部驻扎过半年的故县村(现属长治市郊区)隔河相望。现存5处遗址:真武祖师庙的特科营营部、1号院的校直属队队部、2号院的女生队队部、3号院12孔窑洞的女学员住室、2号院前的露天课堂。中国人民抗日军事政治大学(简称抗大)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共在延安创办的培养军事和政治干部的学校。为响应党中央和毛主席关于到敌后办学、开展敌后抗日游击战争的号召,1938年12  相似文献   

20.
<正>这是一支特殊的队伍,它诞生在中华民族的危难时刻,诞生在红军和国民党军对峙的西北前线,诞生在张学良的东北军中,它就是东北军学兵队。最近,翻阅多年来留存下来的笔记,看到我省有许多老领导曾有过学兵队的经历,很珍贵。如原辽宁省委第一书记郭峰、省政协主席宋黎、省人大副主任张庆泰、省政协副主席任志远、省政协副主席卫之和我读大学时的校党委书记,后为省顾委常委的金铁群等,还有不在辽宁的多位老同志。当年我采访他们的时候,谈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