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近几年我国在改善民生方面取得了新的巨大成就,但也要清醒地看到,在就业、收入分配、社会保障、住房、医疗、教育、安全生产、社会治安、环境保护等方面,产生了一些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民生问题,由此引发的一些社会矛盾和冲突,直接影响到社会的和谐稳定。必须清醒地认识解决民生问题的长期性、艰巨性,进一步增强解决民生问题的责任感、紧迫感,把改善民生作为促进社会和谐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2.
王祁远 《世纪桥》2008,(8):61-62
民生问题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根本问题,不仅事关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而且影响整个国家改革发展的大局。我们要充分认识我们所面临的民生问题,从群众对民生的基本需求、发展需求和安全需求方面出发,着力解决好收入分配、就业、教育、社会保障、社会事业等民生问题,从而实现构建和谐社会的目标。  相似文献   

3.
本文通过研究陈云建国后解决民生问题的具体实践,归纳了陈云关于民生问题的三条基本经验,即要以“真正为人民谋福利”为根本出发点解决民生问题;“第一是吃饭,第二要建设”;解决民生问题“应该成为重要的国策”。并由此提出关于在当前历史条件下继续推进民生建设、解决民生问题的三点启示,即在各项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要始终坚持“以人为本”,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要以全面、联系和发展的眼光看待民生问题,在解决民生问题时要统筹处理生产与发展、物质与精神、民生与民主的关系问题;要致力于建立健全能够持续而广泛地改善民生并能够获得民众支持的体制机制。  相似文献   

4.
《党课》2008,(4):4-5
民生问题,是我们党始终关注和着力解决的一个重大课题。在新形势下全面改善民生,必须要把改善民生摆到更加突出的位置,做到亲民有真感情,爱民有真举措,惠民有真成效。一要着力保障人民群众的基本生活。要让人民群众有活干、有饭吃、有衣穿、有房住,生能顺、老能养、病能医、故能安。要围绕解决好这些问题,形成就业再就业、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等多层次、  相似文献   

5.
刘军 《理论与当代》2008,(12):46-47
党中央高度重视民生问题,党的十七大明确把解决民生问题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工作重点。胡锦涛总书记强调,要下大力气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近年来,省委和贵阳市委也多次指示要着力改善民生。省委主要负责同志还动情地指出:“民生就是我们最大的公务”。为此,我们要用真心、动真情、下功夫,努力在改善民生上取得新进展。  相似文献   

6.
正2019年,贵州在农村公路、教育扶贫、培训就业、住房保障、环境治理等领域重点发力,群众关心的许多热点难点问题得到解决。天下之重,民生为重;天下之大,民生为大。2019年,贵州坚持新增财力向民生领域倾斜,持续推进一批重大民生工程建设,着力解决就业、教育、医疗、住房、养老、饮水安全、农村环境治理等领域问题,不断增进民生福祉,让人民群众最大限度分享改革发展成果。年初,贵州省确定2019年度"1+7"民生工程和十件民生实事目标  相似文献   

7.
围绕保障和改善民生确定统筹城乡发展的思路,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衡量城乡统筹发展的依据,是安泽县统筹城乡发展的突出特点。它启示我们: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要求、统筹城乡发展的根本问题在于解决好发展成果由谁来分享的问题;统筹城乡发展,要有具体的实现方式和具体措施作保证,有实际的评价主体作依据;要为统筹城乡发展、保障与改善民生奠定坚实的基础;在统筹城乡发展、保障与改善民生实践中要不断形成新思路,推出新举措,稳步增进民生福祉。  相似文献   

8.
张作霖 《奋斗》2011,(9):37-38
民生连着民心,民心关乎和谐。现阶段就业、教育、生态环境、社会保障、社会治安、消费安全、生产安全等是全区人民最关心、最迫切解决的问题.也是全区社会矛盾和危机事件极易产生的敏感区。社会管理必须从关心人的生存质量、生活质量等民生问题人手,多办实事、做好事。  相似文献   

9.
贯彻落实《教育规划纲要》,深入践行科学发展观,从根本上讲是要树立以人为本、心系人民的执政理念,纵深推进机关效能建设,倾情打造“教育民生工程”,从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入手,千方百计解决教育民生中的热点、难点问题,从而促进教育公平和谐,办人民满意的教育。  相似文献   

10.
《党课》2007,(1):8-8
信访工作是反映社情民意和群众诉求的重要渠道,是改善民生、促进民和、确保民安的重要手段,是实现社会和谐的重要途径和衡量和谐社会建设水平的重要标尺。各级党委、政府和领导干部要把这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础性工作抓实抓好,满腔热情为群众解决问题,及时有效化解矛盾,促进社会和谐稳定。要带着深厚感情主动解决好群众面临的生产生活问题,尤其要千方百计解决好受灾群众、下岗职工、农村贫困人口和城市贫困居民的实际困难,确保他们安全过冬,让他们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要进一步畅通社情民意通道,县以上党委耍尽快开通社情民意通道,方便群众反映问题,广泛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和建议,认真解决社会保障、土地征用、城市拆迁、国企改制、涉法涉诉、村矿纠纷、环境保护等方面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要广泛宣传和认真落实始访条例》,把解决实际问题和解决思想问题结合起来。把畅通信访渠道与规范信访秩序结合起来,形成以合法的形式表达利益诉求,通过正常渠道解决自身问题的良好风气。  相似文献   

11.
占建荣 《理论导报》2012,(12):31-31
胡锦涛同志在2012年新年贺辞中指出,要“着力促进社会发展和解决民生问题,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切实转入科学发展的轨道”。在全国“两会”期间,他又反复强调着力改善民生,构建和谐社会的问题。胡锦涛同志的一系列讲话表明,我们党在今后的工作中,要把解决民生问题作为最大的政治,把关注民生作为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途径。在我国,  相似文献   

12.
曹文奇 《先锋队》2011,(1):54-55
为进一步加强民生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力度,贯彻落实市民生领域专项办考核工作,不断强化民生建设,静乐县纪委、监察局就教育乱收费、道路秩序和车辆业务管理、救灾救济物资采购、养老金征收支出、医疗保险基金等五个重点问题在全县范围内开展明查暗检工作。对查出的问题,县民生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领导组已经责成各有关单位进行协调解决,  相似文献   

13.
《新长征》2011,(10):61-61
农安县把解决群众饮水问题列为全县民生工程之首,全面启动了农村安全饮水工程,要用五年的时间,彻底解决农村群众饮水问题。提高饮水质量,让群众喝上安全安全工程取得了显著成效。  相似文献   

14.
黎明 《党的建设》2014,(4):10-13
早春三月,世界的目光再次聚焦中国。 2014年3月5日至3月13日,十二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在北京隆重举行。 “以深化改革为强大动力.以调整结构为主攻方向,以改善民生为根本目的”,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作出了庄严的承诺。 民惟邦本,本固邦宁。改革为了人民,改革更要依靠人民。政府工作报告忧民之忧、急民之急,不断努力解决住房、医疗、社保、教育及食晶安全、大气污染治理等热点难点问题,打造就业创业良好环境,织牢保基本、兜底线的民生安全网,使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更加安心、舒心,更加充满希望。  相似文献   

15.
实施民生工程是构建和谐安徽的基础工程。实施民生工程使人民群众得到了实惠,促进了我省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推进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程,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实施民生工程的基本经验是:改善民生工作与项目化管理相结合;增加投入和深化改革相结合;解决突出问题与建章立制相结合;更新发展理念与改进工作作风相结合;尽力而为与量力而行相结合;“规定动作”和“自选动作”相结合。在看到实施民生工程取得成绩的同时,也要增强忧患意识,正视实施民生工程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如资金保障、项目管理、保障水平低等问题。着力提高民生工程实施水平,必须加快发展,夯实民生工程的物质基础;借鉴国内外经验,拓展民生工程实施思路;健全实施民生工程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16.
孙永先 《奋斗》2010,(8):42-43
近年来,东宁县始终把解决民生问题作为工作的重心,先后制定和实施了~系列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大政方针政策,从群众最直接、最现实、最急需的问题入手,着力改善社会民生状况和群众生活水平,认真解决好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住房、就业、教育、就医等问题,民生保障范围不断扩大,居民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17.
毛泽东民生思想内涵丰富。一是从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践行党的根本宗旨的内在要求、关系中国革命胜负需要的现实视角阐明了解决民生问题的重要性。二是从政治条件、物质基础、基本原则、根本保障等方面,确立了解决民生问题的根本思路。三是从土地政策、农业生产、法制建设、社会事业等方面,提出了一系列解决民生问题的具体举措。毛泽东的民生思想,践行了中国共产党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当前,要切实搞好民生建设,就必须全力保障人民利益,大力发展生产力,加强制度化建设。  相似文献   

18.
工程性缺水较为严重的贵州省加快城乡水源工程等民生水利建设,到2015年,将解决剩余975万农村人口饮水安全。  相似文献   

19.
名刊要览     
官员政绩年终考 对于官员不考核不行,但考核的方式和标准应当更为科学、理性。要树立抓GDP增长是政绩,解决民生困难、生态环保问题同样也是政绩的观点。只有破除单纯的GDP政绩观,才能让关注民生的执政理念和科学发展观落到实处。  相似文献   

20.
刘建高 《求贤》2007,(10):47-47
中国社会科学院社套学所所长李培林在最新一期出版的《求是》撰文指出;改善民生,是改革发展稳定的结合点;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则是保证民生持续改善的前提。1.改善民生是中国改革的目的,改善民生离不开改革。我们要从改善民生出发.继续积极推进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和社会体制改革。2.改善民生是发展的目的,民生问题要靠发展采解决。实现国民经济又好叉快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