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产科纠纷是医疗诉讼的常见案例。由于产妇自身因素及医院诊疗措施因素共同作用 ,最终导致不良后果的案件近年来屡见报道。但本例所涉及的自产妇在生产方式、产程处理、手术处理、术后观察等一系列过程中医院一错再错的诊疗失误 ,非常罕见。简要案情刘某 ,女 ,2 4岁。 2 0 0 0年 8月 18日上午因孕 4 0 + 5周前往某市人民医院待产。入院后诊断其患有轻度妊高症。由于超过预产期 5天 ,经家属同意后于 10时 2 5分许行药物引产 ,当晚出现不规律宫缩 ,但胎头下降阻滞。故又于 19日 2 3时行剖宫产。术后宫缩差 ,出血多 ,治疗无效后 ,于 2 0日 2时 3…  相似文献   

2.
本文背景:2005年3月,一名从河南来京打工的产妇因患感冒到某私人诊所治疗,按医嘱服用了大量药物。20天后,该产妇浑身浮肿,腹痛难忍,被送到北京某医院后生下一名死婴。产妇的丈夫怀疑妻子是吃了私人诊所开的药才生下死胎,几经周折后想对死胎做法医鉴定,却被医院告知,死胎已经被当做“医疗废物”处理了。于是,产妇将医院告上法庭,要求医院赔偿其精神损失。这就是被中国法治进程所记载的“全国首例死胎处置权案”。  相似文献   

3.
妊娠是一个正常的生理过程,但孕妇能否顺利完成妊娠过程,受许多因素影响,存在不可预测的危险.例如,孕妇的生理和病理因素、胎儿自身因素、自然社会因素、人为因素等,均可导致意外的发生.我国目前产科的工作性质是产妇多,床位周转快,孕妇病情变化复杂等.导致产科的医疗纠纷发生率在国内各地医院和医院科室中均居首位.结合近年来处理的有关案例,对缩宫素使用与胎儿或产妇死亡之间的因果关系判定、责任程度进行分析.以期为同行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儿童专科互联网医院在运行中的法律风险并提出相应的监管对策。方法:运用文献研究法与主成分法分析互联网医院法律风险内容。结果:法律风险主要包括:发生医疗纠纷后的法律风险、医师诊疗范围的法律风险、医师诊疗过程的法律风险。这三个方面是主成分,总共解释了0.865(86.5%)的标准化方差,权重值分别是2.74、1.30、1.02。结论:亟需从互联网医疗纠纷处理、互联网诊疗范围等方面进行法律法规的制定,线下医疗监管体系延展至线上互联网医院,线下线上监管协同,不断提升互联网监管能力和水平。  相似文献   

5.
事情经过 产妇张某某自2002年2月7日(妊娠17周)至2002年5月24日在某市医院进行产前检查(据事后了解,此前产妇在外院进行过产前检查,具体诊疗情况不详)。此期间,产妇先后于2月7日、3月12日(妊娠31周)、4月15日(妊娠36周)、5月11日(妊娠40周)、5月24日(妊娠42周)共分5次在该院接受了B超检查,5次检查结果皆提示孕妇为宫内晚期妊娠。其中2月7日超声报告提示胎儿结构未见异常:3月12日及4月15日超声报告记录:因胎儿体位关系及胎周较大,胎儿肢体显示不满意,余胎儿结构未见明显异常;5月11日和5月24日超声报告提示:因胎儿月份较大及体位关系,肢体结构无法完整显示,余胎儿结构未见异常。5月31日,产妇在医院行剖腹产手术,分娩出一左上肢缺如的女婴。  相似文献   

6.
王某因怀孕待产入住某市医院妇产科,经剖宫产分娩一女婴,后婴儿死亡,麻醉复苏后产妇王某出现双下肢感觉丧失、瘫痪。为此,王某诉至法院,要求该医院赔偿。为案件的正确审理,法院特委托我中心鉴定:某市医院对王某的诊疗过程中是否存在过错,若存在过错,则该过错与王某目前的后果之  相似文献   

7.
15年前广州曾经出现一件家喻户晓的新闻。一产妇因急产在来医院的路上分娩了。当赶来接生的广东省人民医院的医生告诉产妇,所生的仔(广州人对小孩俗称)平安,请放心。几天后产妇要出院,护士送来的婴儿是个女婴,产妇与家人都认为是医院换错了小孩,将其产男婴换成女...  相似文献   

8.
当前,随着涉及人身伤害案件的增多,法医学伤情鉴定在处理案件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因此,必须保证鉴定的客观性、科学性与准确性。影响鉴定结论的因素有很多,既有主观方面的因素,如鉴定人专业水平、工作经验、责任心等,又有客观方面的因素,如伤后治疗过程、医院诊疗水平等,其中由于鉴定时间不同导致鉴定结论的差异是最常见的因素,在此,笔者就法医学伤情鉴定时机的把握谈几点体会。  相似文献   

9.
刘会丽 《法治纵横》2014,(19):29-32
怀胎十月,妈妈等待着孩子的第一声啼哭:不料,伴随着婴儿的呱呱坠地,她的子宫也同时被切除。医院说,产妇应该感谢医院挽救了她的生命;产科专家说,很常见,她不是第一个,也不是最后一个;鉴定专家说,手术很完美,毫无瑕疵……到底谁该为产妇子宫的切除负责?  相似文献   

10.
杨向东  王永红 《证据科学》2006,13(4):252-253
医疗质量是医院永恒的话题,医疗纠纷是医疗过程中的“副产品”。医疗纠纷的存在有多种因素.既有医院的因素、社会的因素,又有患者的因素。对于纠纷不能正视,将会产生无穷的后果。作者将自己参与处理的一起精神科纠纷“私了”案例报道如下.以供同行汲取教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