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世顺 《政策》2004,(1):57-57
清代诗人袁枚曾说过:“读书如吃饭,善食者长精神,不善 食者生痰瘤。”人都需要吃饭,但吃些什么,怎么个吃法,却是 大有讲究的。同样道理,人都要读书,但读什么书,怎么读书, 也值得认真思考。 唐代大诗人杜甫诗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对 此,一般人往往简单地理解为读的书越多越好,其实不完全是 这个意思。清代的仇光鳌在《杜诗详注》一书中,对杜甫的这 句诗曾作过如下解释:一曰“胸罗万卷,故左右逢源而下笔有 神”;二曰“书破,犹韦编三绝之意,盖熟读则卷易破也”;三曰“识破万卷之理”。这三说,集中反映了对“破”字的不同理 解,概括…  相似文献   

2.
早在三千多年前,中国的甲古文和金文中就有了“和”字。西周时期周太史史伯提出“和实生物,同则不继”的观点。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经常用“和”阐发哲学思想和文化理念:管子:“畜子以道,则民和”;老子:“知和说曰常,知常曰明”;孔子:“礼之用,和为贵”;孟子:“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旬子:“万物各得其和为生”;《中庸》:“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和”表达了世界万物万事都由不同方面、不同要素构成的统一体。和的思想反映了事物的普遍规律,在事物不同要素中互相依存,互相影响,相反相成。“和”包括和谐、和睦、和平、和善、和…  相似文献   

3.
化改革的胜利,这当中有个如何认识、处理、对待“有情”与“无情”的问题。有的说,改革改到我头上来了,太无情了。有的说,下岗下到我头上来了,太无情了。有的说,减人增效打了我的饭碗,太无情了。有的说,深化改革,金饭碗变泥饭碗,现在什么饭碗都没有了,太无情了。有的说,深化改革,把社会主义优越性都改掉了,不给老祖宗们留面子了,太无情了,等等。  相似文献   

4.
不可以“小”代“大”。所谓以“小”代“大”,就是以“小手段”代替“大道理”。近些年来,有些人不大愿听“大道理”,一听就心烦气躁,有的基层思想政治工作者不重视甚至有意无意回避讲“大道理”,认为“‘大道理’一筐,不如‘大团结’一张”,不如讲点实惠,给点物质刺激管用。以小恩小惠取代理想信念的教育引导,致使部分基层干部群众淡化了对理想信念的追  相似文献   

5.
《史记·季布栾布列传》载:季布曰:“得黄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诺”。意即季布的一个诺言,重于黄金百斤。后遂用“一诺千金”表示诺言信实可靠,说话极有信誉。 笔者曾亲历过这样一些事情。 换届之际,其述职报告,潇洒流畅,令人振奋。可任命书一发,便  相似文献   

6.
一些地方反腐程序,大体是:宣传发动,传达贯彻,自查自纠,罗织战果,公开告捷。恕我坦言,有的单位这“五步曲”中至少有四步是口头上的唱功,纸上绣花做文章,真正够得上落实、兑现边边的,就算“自查自纠”这一步了。 那么,这一步的信度又如何呢?近来学得中医诊术,私下就此来了个“望、闻、问、切”,不瞒你说,结论不容乐观:不可不信,不可全信;真要全信,不如不信。  相似文献   

7.
当前,对“马路民主”有几种错误观点需要澄清:一曰“爱国之举”论。有的人认为上街游行、示威是为了“消除腐败,惩治官倒”,是民主爱国的举动。这些同志不懂得一个起码的常识:如果农民不种地,吃什么?如果工人不做工,穿什么?如果学生不上课,干什么?如果军人不守岗,祖国安全么?爱国非上街不可吗?有一位老共产党员说得好:真正的  相似文献   

8.
某市举行人民代表大会会议的前夕,市委一位领导人向与会代表中的共产党员作报告、提要求,其中特别强调共产党员在人民代表大会会议期间的言行要和市委保持高度一致,“不要有杂音。“笔者以为,在这种场合,讲“不要有杂音“这样的话,是否妥当颇值得商榷。首先,要弄清楚什么叫“杂音“?所谓“杂音“,无非有两类:一类是敌人营垒中的声音,另一类是同一阵营中的不同意见。既是人大代表,又是共产党员,是不可能发出敌人营垒中的声音来的,这一点,那位领导人也是有信心的。那么,所谓的“杂音“,就是指的不同意见了。不管是同一个阶级,还是同一个阵营;也不论是一个国家,还是一个地区、一个单位以至一个家庭,在讨论问题或处理事情时,意见完全一致的时候当然是有的,但不可能每次都如此完全一致,而不一致的时候倒是经常会有的。也  相似文献   

9.
一直以来,一些地方的人大代表总是在埋怨,在人大执法检查过程中,摸不着真情况,被检查单位“忽悠”;一些代表甚至认为,如此“忽悠”检查不如不做,作为监督者的人大代表缘何总是被“忽悠”呢?  相似文献   

10.
报刊文摘报道,19世纪末,美国纽约有一大富翁,雇华仆一人,名丁龙。数年后将之辞退,但该翁居室不慎失火,翁幸免于难。丁龙闻讯后即自动返回侍候在侧,翁不胜感动,问曰:“我早将你辞退,为何自愿重返?”龙答曰:“家父早有名训,亲邻有难,必助之。”翁曰:“令尊是否读过孔孟圣贤书,有以教之?”龙答曰:“家父乃草莽农夫,不识字。”翁继问曰:“令祖父必读过书。”龙又道:“吾家世代皆未读过书,非书香子弟。”翁闻后惊叹不止。丁龙在富翁处又工作多年,辛劳致病而死,死前对翁曰:“余多年所获薪金未尝多用,悉数积存于此,有一万余元,不如奉还。”翁大恸,…  相似文献   

11.
如何使上访群众明白有不平和冤屈向谁诉,找谁办,又避免无序上访、糊涂告状?这是新形势下信访工作面临的一个迫切问题,也是缓解干群矛盾、确保社会稳定的大事情。 近期《法制日报》报道:河北省永年县信访局与司法局联合成立涉法信访案件接待室,引导上访群众通过法律程序解决涉法案件,终于使一些上访群众明白了一个理儿:“信访不如‘信法’”、“上访跑到省市县,不如直接找法院”。接待室自成立以  相似文献   

12.
《论语·微子篇》子路章记子路遇荷(?)丈人,“子路问曰:‘子见夫子乎?’丈人曰:‘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孰为夫子?’植其杖而芸。子路拱而立。止子路宿,杀鸡为黍而食之,见其二子焉。……”这位老人所说的“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到底作何解释?义到底是说谁呢?考诸有关文字,大致有三种不同的解说:一、“四体不勤,五谷不分”通常被解释为不参加劳动,分不清五谷。又通常被说成是荷(?)老人指责子路的话。朱熹《论语集注》说:“分,辨也。五谷不分,犹言不辨  相似文献   

13.
从乡下来了一位老乡,望着高楼林立、车水马龙的首府,起初他很兴奋,每天都要到街上看热闹,说这是饱“眼福”。但没过几天,那股兴奋劲就没了,甚至连门都不爱出。问其原因,他竟然发出了“待在首府好孤独”的感叹。如此丰富的物质文化生活,孤独什么?他说,街上的人多,太乱;马路上汽车不断线,太闹;高高的大楼像一面面的墙,太堵;虽然房子都很靓,但不如看着乡下的老屋有念想;不见成片的树,眼  相似文献   

14.
编辑老师:你好。我们是一些“老保安员”,工作在祖国的大西北。因为我们都是干了10年以上保安工作,所以也就自称“老保安”。按说干了10年的工作,就不该有什么怨言了,但是每当看到《中国保安》杂志上刊登的为保安员说话的文章,就有一种不吐不快的感受。我们身处大西北,工作和生活条件相对要艰苦一些,但我们也挺过来了,而且,那时,我们保安的福利待遇还是不错的呢,逢年过节公司和客户单位都发一些日常生活用品,东西不多但礼轻情重,我们心领了。现在,条件相对要好些了,可是,对我们保安员的关注和关心却“降温”了,有不少人都是干不了几天就跳槽…  相似文献   

15.
林华 《观察与思考》2006,(11):46-48
<正>狗年旺双春,为了取个好意头,今年又是一个结婚高潮年,“三八”、“五一”节结婚的新人不在少数。除了忙着买房、装修和婚宴,许多年轻人也没忘记为将来的小家庭安排保障计划。新人们最着急的,莫过于如何为爱的双方、为他们的爱情一起上个保险。事实上,国内市场上也适时地推出了一些“爱情保险”。“爱情保险”到底是什么,又是如何保障爱情的呢?  相似文献   

16.
司马迁《史记·秦始皇本纪》载:“三十三年,……略取陆梁地,为桂林、象郡、南海。”文中“陆梁”一词之义,向来说者解释不一。 司马贞《索隐》曰:“南方之人,其性陆梁,故曰陆梁。”张守节《正义》则曰:“岭南之人,多处山陆,其性强梁,故曰陆梁。”此两说乃唐人之见,事实上并非如其所说这样简单。故现今学者多不以为然,谓之曰“义不可通”;“皆牵强附会,有失原义”,并分别提出了如下见解。 戴裔煊说:“越人姓骆氏,古无所谓姓,骆为其族名”,“越人本来称号应为骆”,“‘陆梁’即‘骆’音之长读,秦始皇开拓岭表,置3郡,其地取诸陆梁;换言之,桂林、象、南海3郡,本为骆亦即陆梁之居地”。“骆称之由来,滥觞于骆田,为其始源”。 前几年出版的《古南越国史》一书说:“陆梁”是岭南土著民族语言的译音。“陆”是山麓的“麓”,“因为岭南多山麓,本地民族以此相称是合乎情理的”。“陆”又转而为“雒”,两字音近互通。“梁”有两种解释,一是山坡的“坡”,今广西壮族及粤方言均称山坡的“坡”为“lcη”,与“梁”音近,“陆梁”是“麓坡”的意思。“梁”的另一种解释是“佬”,岭南越人习惯称“佬”,“梁”是“佬”的音译,“陆梁”就是“雒佬”的意思。“‘佬梁”(亦即雒佬)既是岭南越人的自称,也是兼指岭南地  相似文献   

17.
泉源  晓林 《观察与思考》2001,(12):16-19
<正> “飘一代”的传说(有关“飘一代”概念的解读)飘?对!飘!你飘?我飘?你飘不如我飘?大家都来飘!“飘”是什么?“飘”不是“漂”,没有“漂”的沉重。“飘”是阳光、朝气的、向上的、轻盈的。“飘”是用自己的力量举起自己的。“飘一代”这个概念具有诗意、哲学意味以及社会学和时尚的东西。很早开始,人们就  相似文献   

18.
廖逊 《新东方》2006,(9):1-1
社会主义各国在改革经济体制的过程中,无一不遇到两个“拦路虎”:一曰价格改革,二曰国企扭亏。凡是接受斯大林旧体制僵化模式的国家,改革之初都好比“新婚蜜月”:什么简政放权啦,什么物质鼓励啦,什么扩大企业自主权啦,什么农村包产到户啦,个个百发百中,马上就产生经济效益,人人  相似文献   

19.
什么叫“剩女”? 我不说想必大家也都知道了,就是到了结婚的时候还没结婚的大龄女性。那么什么叫“圣女”呢?指的是在“剩女”这个大家庭里,有一些女性一直认为自己志向远大,心境高洁,从道德品行、知识构架到自己的身体无不神圣。她们就是“圣女”,她们的追求就是“圣女情结”。从20世纪90年中期开始,在中国各大城市,“圣女”的绝对数字逐渐增多,她们在婚龄女性中所占的比例也越来越大。“圣女”不是社会的弱势群体,但其他人看到她们,总会闪烁一些异样的目光。  相似文献   

20.
《台声》2024,(3):78-79
<正>“一年伙计酬杯酒,万户香烟谢土神”,今天是腊月十六,也是癸卯兔年的“尾牙”。“尾牙”是什么?有什么讲究?我国台湾地区的“尾牙”又有何不同呢?什么是“尾牙”?在传统习俗中,“牙”是一种民间祭拜土地公的仪式。过去,生意人每逢农历初二及十六,都要准备一些祭拜的菜肴,尤其必不可少的是一只由雄鸡拔毛煮熟的白斩鸡,象征着生意兴隆、财运亨通,这种活动就被称为“作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