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美元的信用下降与中国的策略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球经济正在经历着一场前所未有的变革,而美元则站在这场变革的前沿。可以看到,随着美元的不断贬值,美国物价上涨的速度有时会超过收入增长的速度。随着美元购买力的下跌,美国人以不变价格计算的真实收入实际上在下降,他们不得不用更多的美元去购买相同的东西,相对落后的收入增长却无法弥补价格的膨胀。在国际贸易上,美国的贸易赤字不断扩大,而且还会继续扩大,美国已成为世界最大的债务国,美国经济中的泡沫加剧了美国经济的滑坡,令人遗憾的是,美国无法就此刹车,美元的国际信用下降是不可遏制的。美元信用下降将给全球带来巨大影响,我国必须对此做出策略选择。  相似文献   

2.
李晓  赵雪 《东北亚论坛》2013,(5):24-34,128
自2000年以来,东亚地区的货币金融合作虽然取得了显著的成果,但却始终未能突破"清迈倡议"的框架,至今尚未在汇率协调与合作领域有所进展。在此背景下,深入分析东亚经济体汇率联动关系的现状及变化趋势,对推进东亚地区非制度性的汇率协调①及制度性的汇率合作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研究表明,短期来看,在实际盯住美元的汇率政策下,东盟五国兑美元汇率存在着一致性的变动关系;长期来看,东亚经济体间汇率存在着正向的协整关系,而这种汇率的联动性特征实际上是通过盯住美元得以实现的。因此,现阶段维持东亚经济体兑美元汇率的稳定、逐步提升中国作为区域内最终产品市场提供者的地位,是缓解"美元困境"并逐步实现东亚区域货币金融合作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3.
东南亚金融危机后,美国开始加速启动本国消费市场,坚持"强势美元政策",2000年下半年,随着美国股市泡沫的破灭和经济的由盛转衰,美国经济神话走向了终结.小布什上台后,为维护美国的"国家利益",以彻底务实的现实主义态度加大了对内外政策的调整力度,推出了所谓的"新战略".美国政府"容忍"美元贬值,与美国政府内外政策的一系列重大调整有关.  相似文献   

4.
1985年12月以来国际石油市场上油价急剧下跌,至1986年4月初,其降幅超过60%。美国西得克萨斯中质油每桶跌至八年来最低点——十点四二美元。英国布伦特油每桶跌到九点一五美元。阿拉伯轻油每桶价格也低于十五美元。这种形势不能不殃及拉美。拉美最大的石油出口国墨西哥每桶油价跌到十四点四六美元;委内瑞拉每桶下跌到十四点三零美元;厄瓜多尔油每桶跌至十点三一美元。油价暴跌正在形成一次新的石油冲击,使拉美经济面临新的动荡。  相似文献   

5.
2005年国际金融比较突出的状况是美元汇率走势的反转,美元呈现逐渐走强和稳定态势。美元汇率不仅反转了2004年年底急剧贬值的趋势,而且反转了自2002年以来连续3年贬值的趋势,2005年美联储循序渐进加息使得美元投资信心强化,促成美国经济增长的稳固。美国经济、美元利率和美元汇率三者协调顺畅,使欧元和日元以及其他经济体艰难随从调整,主要货币体的政策与价格竞争更为激烈和复杂,美元不仅强化了美国综合战略的优势,而且使国际金融市场  相似文献   

6.
次贷危机下美货币政策及其对中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美国次贷危机以来,美联储采取的注资降息、美元贬值等一系列货币政策,无疑会降低美元资产的吸引力,导致大量国际流动资本流向收益更高的地区和商品市场.美国的货币政策调整对全球实体经济和虚拟经济都产生了新的严重影响,而且冲击中国资本市场的稳定,也冲击"中国制造"在世界制造业格局中的中心地位.在此背景下,当前中国宏观经济调控不仅面临经济平稳发展和抑制通货膨胀的双重目标,也涉及与美国相关政策的博弈.若处理不好,中国经济有可能被美国次贷危机拖下水.  相似文献   

7.
美元效率得益于美元战略规划的作用,美元战略指引关元效率的发挥与实施,美元效率与美元战略体现的是美国国家利益。美国式金融危机显示美国高端经济的活力和效率,调整了美国传统经济的基础,增强了美元根基,稳固了美元市场的影响。美元汇率变化反映着美国经济、金融、政治、军事以及制度文化的优势。面对美国问题和美元因素,我们需要的是仔细分析、认真论证和全面规划,而非简单舆论对抗或短期调整,甚至理想化的采取对策。实践已经证明全球所采取的一些针对美元的策略显得被动,甚至有时会伤及自身。因此,研究美元问题需扩大视角,应对策略应综合把握,着眼长远。  相似文献   

8.
在实行管理浮动汇率制度的东亚新兴市场经济体中,越南的钉住美元的倾向最为明显。本文在回顾越南钉住汇率制实践的基础上,系统地分析了钉住美元制度的货币政策考量及汇率稳定机制。最后分析了越南钉住汇率制度在实践中面临的困境及可能的改革方向。  相似文献   

9.
2014年至今国际油价暴跌既有供给和需求基本面因素,也有亚洲新兴经济体汇市和股市巨幅波动、美元走强及国际金融市场投机、伊朗核问题和解、美联储加息预期等短期原因,其中,美国页岩油产量增加是国际油价下行的首要原因。当前国际油价处于历史平均水平,预期油价回升速度较慢、回升幅度相对有限。国际油价短期下跌空间有限、中期将在页岩油边际成本下限区域达到较为稳定的供需平衡。叙利亚危机将会在美俄互相让步情况下政治解决,国际市场担忧的叙利亚危机"外溢效应"将不会出现。国际油价下跌总体将增加中国在中俄能源合作中的主动性和优势地位、为中俄能源合作带来新机遇。  相似文献   

10.
以1971年8月15日美国宣布美元同黄金脱钩为标志,布雷顿森林固定汇率体制宣告结束,全球进入浮动汇率体制安排.由于美元在国际货币和金融事务中的重要地位,现行国际汇率体制实际上是以美元为主导的浮动汇率体制.  相似文献   

11.
<正> 一、美元汇率变化的几个阶段从美国实行浮动汇率制以来,美元地位的变化及美元汇率的变化大体可以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1971年~1978年):美元汇率剧烈波动、下跌。美国是1971年8月宣布实行浮动汇率制的,从1970年到1978年,美元对所有国家的货币(除英镑和意大利里拉之外)都是下跌的。从整个阶段的情况来看,美元对日元下跌了41.26%,对西德马克下跌了44.89%。  相似文献   

12.
2022年初以来,伴随美联储加息,日元进入快速贬值通道;11月后,随着美联储加息放缓和日本央行改变货币政策,日元汇率出现回调。日元呈现剧烈波动态势。短期看,日美息差扩大是日元汇率波动的主要因素;中长期看,日本央行货币政策和日本经济结构变化是日元汇率变化的背后动因。对日本经济而言,日元汇率波动有利有弊,长期看弊大于利。对全球经济而言,日元汇率的剧烈波动或引发新一轮全球货币博弈和金融市场动荡。未来日本经济要想实现长期健康发展,仍需摆脱汇率依赖,真正实现经济结构的转型升级。  相似文献   

13.
20世纪90年代,全球外国直接投资(FDI)显著增长,从90年代初的2000亿美元,达到2000年创纪录的1.4万亿美元,但从2001年开始全球FDI连续3年下跌,2003年降到只有5600亿美元。2004年全球FDI出现强劲反弹,开始出现新一轮的增长态势,当年增长27%,2005年增长29%,2006年增长34%,超过了1.2万亿美元,2007年估计达到1.5万亿美元,超过了2000年的最高历史记录。  相似文献   

14.
今年以来,尤其是进入3月后,因美元再度贬值,日元和马克升值,使欧洲货币体制陷入混乱,国际货币体系动荡不已。 动荡的诱因 此次国际货币体系动荡的直接诱因是美元贬值。1月至4月18日,美元对日元的比价下跌18.8%,对马克的比价下跌13.6%。到4月19日,在东京外汇市场美元对日元的比价一度跌破80大关,至1美元只兑79.75日元这一战后最低记录。导致国际货币体系动荡的原因错  相似文献   

15.
欧元诞生10年来在国际上的影响越来越大,逐步成长为仅次于美元的第二大国际货币.随着欧盟疆域扩大,欧元区也不断扩张.欧元区不断增强的经济实力将进一步推动欧元国际化,给美元带来巨大的竞争压力.本文认为,从结构性权力角度看,欧元要取代占世界统治地位的美元并非易事.在过去10年间欧元区经济一直受美国经济的带动,迄今美欧经济所依赖的不对称的内在机制并未根本改变,欧元要与美元分庭抗礼还需要很长时间.  相似文献   

16.
由于美国经济严重走缓,有人开始对美国的"新经济"产生了怀疑,与此同时,对美联储和格林斯潘的批评也有所增加.文章对美国经济前景可能出现的四种情况作了预测一是触底反弹;二是不景气持续延长;三是重新下跌后再次复苏反弹;四是调整后逐渐反弹.  相似文献   

17.
美元霸权的困境及其走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下半叶以来"美元世纪"之说之所以日渐盛行,多半因为当今国际金融体系的许多规则及制度的制定都与作为一种世界货币的美元密切相关。冷战结束后,支持美元滥发的经济基本面已不复存在,当世界其他国家再也无法忍受美国的过度透支行为而不再愿意借钱给美国并开始放弃使用美元时,美元的信用就会发生严重危机,进而可能导致金融市场崩溃和商品价格快速上涨,动摇美元的世界中心货币地位,引发美国经济霸权地位的衰落。与此同时,正在形成之中的美、欧、亚三足鼎立的国际货币格局预示着国际金融权力正从"霸权"结构向"均势"结构变革。  相似文献   

18.
人民币国际化的若干制约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全球金融危机袭来时,中国的货币政策实际上"外包"给了美联储,这使我们相信,改革以美元为主导的国际货币体系已迫在眉睫.同时,推动国际货币体系多元化,实现人民币国际化的呼声也越来越高.  相似文献   

19.
受金融危机的冲击,马来西亚经济在经历了连续9年的高速增长之后,于1997年下半年开始急剧衰退,至今未能走出困境.马来西亚当前经济形势究竟如何?马来西亚经济能否迅速恢复?这是马来西亚国内共同关心的热门话题.一、金融危机后马来西亚的经济形势始于去年7月的东南亚金融危机,爆发不久后便很快波及到马来西亚,使马来西亚经济受到猛烈冲击,马来西亚经济形势由此急转直下,陷入困境.主要表现在:1.经济增长明显放缓.据马来西亚国家银行发表的数字显示,马来西亚第三季度经济增长率7.4%,低于第二季度的8.4%和1996年同期的8.l%,第四季度的经济增长速度进一步放慢至6.8%,与第二季度相比,下降了1.6个百分点.马来西亚政府预计.1998年马来西亚经济增长速度将下降到4%左右,大大低于前几年的8%一10%的增长率.2.货币和股市双双暴跌.自1997年7月初以来,马元对美元的汇率已从2.5247马元兑1美元下降到1998年1月的4.88马元兑1美元,下跌了48.3%,与此同时,股市一直疲软,股价综合指数从1078.9点下降到470.43点,下跌幅度达56.4%,金融和房地产类股票甚至下跌了70%-90%,股汇两市下跌幅度之大,是马来西亚独立以来经济发展中未曾有过的.3.通货膨胀压力增大.由于货币贬值的影响需要过一段时间才能反映出来,加上政府  相似文献   

20.
1999年以来,俄罗斯经济呈现出恢复性增长趋势。在综合考虑俄国内外诸种因素的情况下,初步预测结果为:2003年俄GDP实际增长可能达到5%以上;2004年工业生产增长速度同比可能达到4.0%~4.5%;2005年农产品年均增长速度将在3%~5%之间;2004年俄出口同比将增长到1015亿~1020亿美元,进口630亿~635亿美元;2004年吸引外资将上升到150亿~170亿美元;卢布与美元的比率将达到36~37卢布兑1美元;2004年俄居民名义货币收入将同比增加16%~18%。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