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由外交部欧洲司主办,我院承办的第十届"欧洲外交官研讨班"于7月14日至25日举行。本届研讨班以"‘一带一路'构想与中欧合作"为主题,来自欧洲27国的29名外交官除在京听取专家授课、进行参访活动外,还赴四川和宁夏进行了实地调研和考察。  相似文献   

2.
正4月6—7日,由我院与中欧政策对话支持项目共同主办的"中国—欧盟智库对话:中欧合作2020战略规划与四大伙伴愿景"研讨会在北京钓鱼台国宾馆举行,外交部刘海星部长助理出席并做主旨演讲,苏格院长和欧盟驻华使团史伟大使致开幕词。来自中欧主要智库和高校、政府部门、欧方驻华机构、工商界及媒体代表200余人出席。  相似文献   

3.
<正>2014年11月15日,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欧洲研究所与《国际问题研究》编辑部在京联合举办了"乌克兰危机、欧洲形势与中欧关系"研讨会。来自外交部欧洲司、中国社会科学院欧洲研究所与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外交学院的官员和专家与会,就乌克兰危机与大国关系、乌克兰国内形势及欧洲形势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研讨,现将会议主要观点综述如下。一、乌克兰危机搅动大国关系俄罗斯与乌克兰彻底"离婚",损失巨大。乌克兰结束在欧俄间的摇摆状态,彻底  相似文献   

4.
正6月2—4日,我院与欧洲政策中心、欧亚中心及阿登纳基金会在柏林联合举办第十四届中国—欧盟智库圆桌会议,戚振宏院长率团与会。此次会议以"中国与欧盟:不确定性世界中的稳定力量"为主题,来自十二家中欧智库的学者就"中国改革开放与欧洲转型""中欧关系:新共识、新动力""地区议题:中欧共同提供稳定""全球治理:携手捍卫多边主义"四项分议题进行了深入研讨。戚振宏院长致开幕词,并就中国新一轮改革开放及对中欧关系的意义作主旨发言。  相似文献   

5.
2020年是中欧关系的"大年"。一方面,中国一直认为欧盟是国际上一支重要的力量,高度重视与欧盟及其成员国的关系。2014年,习近平主席提出中欧要加强和平、增长、改革和文明"四大伙伴关系"。近两年来,在中美战略竞争的大背景下,中国更加重视发展与欧洲的关系。另一方面,欧洲各国在经历了多重挑战和危机之后,寻求重振欧洲、掌握欧洲自身命运的呼声日益增大,对中国的重视程度得到空前提升。  相似文献   

6.
为了纪念中欧建交30周年,2005年5月17日由上海欧洲学会和上海外国语大学等单位共同发起主办的“中欧建交30周年学术讨论会”在上海外国语大学举行。学术讨论会题目为:“中欧关系:过去、现在与将来”。来自上海欧洲学会、上海外国语大学、中国欧盟研究会、复旦大学欧洲研究中心、华东师大欧洲研究中心、上海社科院欧洲研究中心、上海国际问题研究所欧洲室、华东理工大学欧洲研究所、同济大学欧盟研究所、上海市国际关系学会、中欧工商学院中欧文苑等欧洲问题研究机构的学者就中欧关系的发展以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入而热烈的讨论。英国驻沪总…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中欧"次区域合作"日益成为中欧合作的新支柱。作为中国次区域合作外交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中东欧国家合作充当了中欧"次区域合作"的先行者,从合作理念创新、经贸关系发展等角度提升了中欧整体合作水平。开展"次区域合作"是由欧洲发展的次区域化趋势、中国深化对欧战略认知及中欧各自发展特点等因素所推动的。中国—北欧国家合作、中国—南欧国家合作或将成为中欧"次区域合作"下一步推进的方向。  相似文献   

8.
正2014年2月25日,本刊编辑部在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举办了题为"亚信会议与中国周边外交"的研讨会,来自外交部的资深外交官、国内相关领域知名学者与会。现将会议主要观点综述如下:一、亚信与地区合作机制建设亚洲相互协作与信任措施会议(以下简称"亚信")系由哈萨克斯坦总统纳扎尔巴耶夫在1992年10月的第47届联合国代表大会上倡议成立,  相似文献   

9.
中国和欧洲正在成为全球政治、经济、安全博弈的焦点。随着新兴国家的群体崛起,国际格局力量对比正在经历持续且深刻的调整,中欧大国的安全博弈也随之呈现出新的常态。相应地,如何准确把握中欧大国关系中安全博弈的新常态以及中欧博弈对国际安全格局走向的影响,并加以前瞻性应对,是中国外交在保障国际安全以及维持未来大国协调进程中必须考量的问题。中国和欧洲在大国安全关系持续协调中的"软博弈"(即国际安全的规范与价值的持续碰撞)与角色互换进程中的"硬摩擦"(即中国与欧洲在世界主导权结构中地位与角色的升降变化),共同构成了国际战略格局转型期中欧安全博弈的新常态。理解中欧大国博弈新常态之于国际安全研究则需要透过"‘相互依存式主导权’视阈下的国际社会化"这个两者结合的理论棱镜。在安全领域,中国对欧洲的外交也将迎来新的历史机遇,应当引导中欧关系进入国际安全规范重塑和机制建设进程的大方向。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在民粹主义、政治极化、人口老龄化等因素的助推下,欧洲保护主义日益兴起。出于维护欧盟规则、西方主导的国际秩序、经济主权和产业利益的考虑,加之中欧之间长期累积的结构性矛盾,欧洲保护主义者将"一带一路"倡议作为重要目标。欧洲采取的加强投资安全审查、不承认中国完全市场经济地位、增加对中国投资基建项目限制等措施,令"一带一路"建设在欧洲面临阻力。在短期内,欧洲对"一带一路"的防范难有实质性改观,但从长远看,不排除中欧在"一带一路"建设上达成共识。  相似文献   

11.
在考察当代中欧政治文化关系时,必须注意到蕴涵其中的一些深层次因素及其随着欧洲一体化的深化而发生的变化;欧洲一体化进程的发展,既会给中欧政治、文化、战略合作带来机遇,也可能会加重中欧在政治文化方面现有的或潜在的分歧和冲突;同时随着欧洲一体化的扩展,中国与任何一个欧洲国家关系中的积极或消极因素都更具扩散性,会影响到整个中欧关系。  相似文献   

12.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基金会是全国性社团法人机构,1999年5月在北京成立。其成员由中国资深外交官、著名国际问题专家、学者及企业家组成。业务主管部门为外交部。  相似文献   

13.
四川人民出版社隆重推出的《外交官看世界》大型系列丛书第一批著作共6本,即《拉美亲历记》、《飞向“世外桃源”》、《从未名湖到还剑湖-我与越南》、《多瑙河之波》、《在异国星空下》、《女外交官手记》,是由外交部外交笔会组织一批资深外交官撰写的。这是中国文艺百花园中一束质朴典雅的新花,也是一丛有浓郁的异香异味的奇葩。 这套丛书是一套原创性佳作。 外交和外交官是庄严而神秘的字眼和称谓。由于国际斗争的需要和高度政治敏感性,外交活动、涉外工作一向属于国家机密。有关实录和资料像矿床深锁在地壳中一样  相似文献   

14.
正2月23日,我院阮宗泽常务副院长与部分研究人员会见了德国联邦安全政策学院高级学员代表团。双方就共同关心的中国外交政策、亚太地区局势、欧洲形势以及中欧关系等议题进行了交流。我院是德国联邦安全政策学院亚洲考察项目的中方伙伴,已经连续3年接待该院访华高级学员代表团。  相似文献   

15.
中欧关系的发展进程中,美国是影响中欧关系的最重要和关键的外部制约因素,是中欧关系发展的重要参数和变数,这是在双边外交中中国和欧洲都无法回避的问题。随着欧盟的扩大和发展,欧洲对华外交也越来越独立,正确分析与预测美国因素在欧盟对华政策中的作用和变化,对中国发展对欧关系具有现实意义。中国应妥善地处理与欧洲关系中的美国因素:一方面必须加强对欧美关系的协调发展,争取在中美欧三边关系中既取得美国的理解,又推动中欧关系发展;另一方面又要善于利用欧美之间的矛盾来发展和深化中欧关系。从这个视角出发来研究中欧关系未来可能的走势,具有较强的学术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国际问题研究》2020,(1):F0003-F0003
2019年12月14日,由我院作为中方主席的中国—中东欧国家全球伙伴中心首次全体会议顺利召开。中方主席戚振宏院长、欧方主席代表玛丽安娜女士、外交部欧洲司卢山副司长、保加利亚驻华使馆斯帕索夫副馆长在开幕式上致辞。  相似文献   

17.
图片新闻     
《东欧中亚研究》2009,(6):F0002-F0002
2009年9月29日,中国社会科学院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和俄罗斯联邦驻华大使馆共同举办“庆祝中俄建交60周年”学术研讨会。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李慎明,俄罗斯驻华大使拉佐夫,外交部前副部长、上海合作组织首任秘书长张德广,中国驻俄罗斯前大使刘古昌等近百名外交官、学者参加了研讨会。  相似文献   

18.
<正>11月3日,苏格院长会见了来访的丹麦议会外交政策委员会主席艾斯珀森一行。双方主要就中欧关系、朝核问题等深入交换意见。丹麦前议长吕克托夫特、丹麦驻华大使戴世阁、我院董漫远副院长及欧洲研究所研究人员等参加会谈。  相似文献   

19.
新形势下欧盟对华政策及中欧关系发展前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从欧洲的"新中国观"入手,分析近年欧盟对华政策的调整和变化,并探讨中欧关系的发展前景。本文认为,在新形势下,欧盟更加重视对华合作,但在对华交往中也更现实、实用,同时成员国之间的政策协调日益受到重视。未来中欧关系能否顺利发展,将取决于双方能否抓住当前有利时机,维护经济互补性,弱化竞争性。  相似文献   

20.
本文认为,当前中欧关系的核心问题在于欧盟对华认知发生了较为明显的变化,包括:经济上不愿再将中国视为发展中国家,而是将中国视为可能对其造成潜在威胁的竞争者;政治上对中国未能向欧洲价值观靠拢感到失望和焦虑;在安全问题上欧盟出现"美国化"趋势,即在"防范"中国崛起问题上,与美国的共同语言开始增多。欧盟对华认知发生这些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中欧双方实力对比和相对地位有变、美国对欧盟影响力增强。欧盟对华认知变化已导致欧盟对华政策出现一定调整,对华经贸政策更趋保守、更具防卫性和保护性,在能源安全、气候变化、环境保护等全球性议题上强调所谓"中国责任论"等。未来中欧关系的发展将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欧盟对华政策调整的方向和力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