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近日,北京大学五位教授上书全国人大,要求废止或修改《城市房屋拆迁管理条例》,国务院法制办则称将出台全新的《征收与拆迁补偿条例》,届时,旧条例自然废止。本文结合公证实务工作.对在旧条例背景下公证介入城市房屋拆迁工作的立场、角度、类型、效果,进行简单的叙述和评价.并重点对在新条例出台后,  相似文献   

2.
我们在办理房屋拆迁补偿安置协议公证中,经常送到既不是拆迁入,又不是被拆迁人的“第三人”要求就房屋拆迁相关的有关协议进行公证的情况。对城市房屋拆迁中涉及第三人的公证事项进行总结和探讨,无论是对深入贯彻执行国务院《城市房屋拆迁管理暂行条例》(以下简称《条例》,确保房屋拆迁的顺利进行,还是深入研究这一领域办证规律,正确行使国家公证机关的职能,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结合办证中遇到的情况,就这一问题作初步的探讨,以求教于专家学者和同仁。一、第三人及办理涉及第三人的公证本文所称的“第三人”,指城市房屋拆…  相似文献   

3.
徐智勇 《中国公证》2009,(12):47-49
《城市房屋拆迁管理条例》第17条第2款规定:“实施强制拆迁前.拆迁人应当就被拆除房屋的有关事项.向公证机关办理证据保全。”该条规定为公证机构办理强制拆迁房屋证据保全公证提供了法规依据.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笔者仅就亲身经历的一个案例来阐述对该规定的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4.
甘妮娜 《法制与社会》2010,(11):161-162
2001年6月6日国务院第40次常务会议通过,2001年11月1日起实施的《城市房屋拆迁管理条例》是目前在城市规划区内国有土地上实施房屋拆迁所适用的条例。该条例在近十年的城市房屋拆迁中发挥了重大而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以及一些上位法的相继颁布,其缺陷和不合时宜的部分也日渐突出,所以,如何更好的完善《城市房屋拆迁管理条例》(下简称“条例”)就成了国内众多专家和学者热情关注和激烈讨论的命题。  相似文献   

5.
江勇 《中国审判》2011,(10):100-103
我国城市房屋拆迁制度始于20世纪90年代初。1991年3月国务院颁布《城市房屋拆迁管理条例》,第一次以行政法规的形式系统规范了城市房屋的拆迁工作。虽然该条例后来被2001年11月施行的《城市房屋拆迁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拆迁条例》)取代,但主要内容未作变动。  相似文献   

6.
论城市房屋拆迁中公民私有财产权的保护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我国城市房屋拆迁过程中,公民私有财产权主要包括土地使用权、房屋及附属物所有权、预期收益权和其他相关权利。公民的上述财产权能否得到全面合理的补偿,是确保城市房屋拆迁平稳实施的关键因素。而现行拆迁立法没有区分商业拆迁与公共利益拆迁,实际上已经违反了《宪法》有关公民财产权保护的条款及征收征用条款。目前,备受关注并引起广泛争议的新拆迁条例,即《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社会各界意见,但在各方利益的博奕过程中,改法阻力依然很大。目前很多地方仍在大规模实施强制拆迁行为,由此引发的公民私有财产权的保护问题仍极为突出。  相似文献   

7.
继《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在2011年1月公布实施后,住建部发布了《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评估办法》(以下简称《评估办法》),确定了房屋征收补偿的评估办法。2003年12月1日原建设部发布的《城市房屋拆迁估价指导意见》同时废止。亮点一:评估价格完全依照市场2003年的《城市房屋拆迁估价指导意见》规定,拆迁估价应当  相似文献   

8.
公共利益的缺失是现行《城市房屋拆迁管理条例》的症结。而只有界分了公共利益,才能澄清两种不同的城市房屋拆迁的性质以及解决能否设立许可、能否强制拆迁、如何救济等问题。因此,《条例》应明确规定公共利益的立法目的,并对相关条款追行修改。  相似文献   

9.
周文竹 《法制与社会》2011,(24):227-228
城市房屋拆迁作为一个敏感又复杂的社会问题,由于涉及到公民的私权利而倍受关注,《物权法》及相关条例的出台对于进一步规范城市房屋拆迁、保障被拆迁人的权利以及促进城市建设具有深远意义。本文主要从城市房屋拆迁中涉及到的权利、相应法律规范时房屋拆迁中涉及的权利产生的影响以及拆迁中仍实际存在的问题以及相应的解决措施等方面展开论述。  相似文献   

10.
房屋拆迁法律问题透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房屋拆迁法律的概况前几个月.重庆"史上最牛钉子户"案例震动了全国,引发了社会各界对房屋拆迁法律问题的重视和思考,这也暴露出房屋拆迁现行相关法律在实务中存在着很多缺陷。现行房屋拆迁法律规范主要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以下简称《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城市房屋拆迁管理条例》(2001年)和一些相关的行  相似文献   

11.
论城市房屋拆迁的行政法规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许燕 《法学论坛》2004,19(5):42-46
目前的城市房屋拆迁 ,本质上是一种对城市房屋所有人的房屋及其国有土地使用权的行政征收行为。现行国务院《城市房屋拆迁管理条例》回避了宪法所规定的出于公共利益需要的法定事由 ,缺省了城市房屋拆迁应当遵循的基本原则 ,混淆了城市房屋拆迁的基本程序。应从下列三方面依法规范 :一是通过概括和列举方式依法科学界定公共利益的含义及具体事项 ;二是将公益原则、比例原则、信赖保护原则明确确立为城市房屋拆迁的基本原则 ;三是依法确立并规范有关城市拆迁规划、拆迁决定、补偿安置、房屋拆除等相应的城市房屋拆迁程序  相似文献   

12.
城市房屋拆迁是社会的热点问题,国务院2001年发布实施的<城市房屋拆迁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和建设部2004年发布实施的<城市房屋拆迁行政裁决工作规程>(以下简称<规程>)为拆迁工作提供了重要的法规依据.<条例>、<规程>要求某些事项必须公证,包括拆迁房屋主管部门代管的<房屋拆迁安置补偿协议>、产权不明房屋和被强制拆迁房屋有关事项的证据保全两项.在拆迁实践中,拆迁当事人常常因为利益冲突对此不予配合,因此,几个环节的通知、文件送达行为也常常申请公证证明.因此,准确理解这两部法规的内涵,把握好拆迁事项的法律关系,并找准角度进行合理有效的操作,对于提高工作效率、提高办证质量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3.
物权法视野下房屋拆迁制度的重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阳 《行政法学研究》2008,(1):61-67,77
在经济的迅速发展和城市的现代化进程中,房屋拆迁是一个不可避免的现象。目前我国房屋拆迁局面混乱、社会矛盾冲突激烈,严重影响到我国社会秩序的稳定和城市的建设发展,必须对其进行制度上的重建。《物权法》的颁布加大了对公民私有财产权的保护力度,开启了房屋拆迁的新模式,是一个良好的契机。但仅靠《物权法》对房屋拆迁进行规制远远不够,应当在其基本原则的指导下,对房屋拆迁明确分类,制定统一的《房屋拆迁法》,重构合法合理的房屋拆迁制度。  相似文献   

14.
北大法学院5名学者向全国人大常委会递交了《关于对〈城市房屋拆迁管理条例〉进行审查的建议》,建议立法机关对《城市房屋拆迁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拆迁条例》)进行审查,撤销这一条例。当前,国务院正准备修改《拆迁条例》,并已启动前期的立法调研。  相似文献   

15.
方岩 《中国律师》2004,(7):67-68
2001年11月1日开始施行的《城市房屋拆迁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新《拆迁条例》)、《北京市城市房屋拆迁管理办法》(以下简称新《管理办法》)着重在规范拆迁行为、维护拆迁当事人的合法权益方面做出规定,有效的缓和以往拆迁过程中安置方式单一、以户籍为依据等不利因素对拆迁工作实施的影响。通过审判实践我们发现,本次拆迁法规确立的拆迁原则,客观上忽视了对原所有人、原承租人的共居人利益的保护,且相关的纠纷数量有上升的趋势。与原有的拆迁条例、管理办法相比较,新《拆迁条例》与新《管理办法》主要对以下4方面着重进行了修改:1、明确被拆…  相似文献   

16.
数字     
《江淮法治》2009,(24):4-5
5人 12月7日,5名学者通过特快专递的形式向全国人大常委会递交了《关于对(城市房屋拆迁管理条例)进行审查的建议》,建议立法机关对《城市房屋拆迁管理条例》进行审查,撤销这一条例或由全国人大专门委员会向国务院提出书面审查意见,建议国务院对《条例》进行修改。5名学者分别是北大法学院姜明安、沈岿、王锡锌、钱明星和陈端洪.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从分析我国城市房屋拆迁行为的概念和种类入手,在厘清公益拆迁和非公益拆迁的界限的基础上,将城市房屋拆迁分为拆迁许可、补偿安置和强制执行三个环节分别论述,进而阐明了城市房屋拆迁在诸环节中现存的问题,并试图通过立法制度的完善、政府转变角色和司法审查范围的扩大等方面,探索出我国城市房屋拆迁问题解决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18.
《法学》2007,(8):35-41
城市房屋拆迁的性质是国家收回被拆迁人的国有土地使用权,本质上是国家基于公共利益,强制取得公民的私有财产权。现行《城市房屋拆迁管理条例》将其定位为一种拆迁人与被拆迁人之间的民事关系,是存在合宪性争议的。同时,政府在城市房屋拆迁中并非处于"配角"的地位,政府应当对公民的私有财产权承担不作为义务和保护义务。北京酒仙桥拆迁案中所搞的"公民投票决定拆迁"和"同步拆迁杜绝钉子户"是不合理、不适当的。我国城市房屋拆迁问题并非一两个创新措施就能解决,需要从根本上突破制度的"瓶颈"。  相似文献   

19.
当前我国城市房屋拆迁过程中主要法律依据是2011年国务院通过并开始实施的《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以下简称《条例》).该条例自实施以来在实践中依然产生了一系列问题,其中就表现为拆迁入在拆迁过程中无视破拆迁人的权益,致其物权以及人身权和行政参与权、知情权等法律权利受损.本文通过分析被拆迁人权益保护现状及拆迁制度在法律方面的缺陷,提出立法要从完善征收程序、科学界定“公共利益”以及完善拆迁补偿安置制度着手,以求更好地保护被拆迁人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20.
我国现有的法规对规范城市房屋拆迁程序,维护被拆迁人利益,促进政府职能转变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由于法律体系并不健全,缺乏专门针对房屋拆迁的法律,导致我国城市房屋拆迁存在一系列的矛盾.因此,要建立健全城市房屋评估及拆迁程序,为城市化建设扫清障碍,更好的保护拆迁双方的利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