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最重要的历史经验──纪念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五十周年张纯之今年是中国抗日战争及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五十周年。这次战争的胜利,实质上是整个人类的胜利。对中国来说,是近百年来反抗外来侵路战争的第一次全面胜利,它结束了中国对外战争屡战屡败的历史,...  相似文献   

2.
《小康》2005,(12):85-85
《超限战》是中国两位空军大校对现代和未来战争思考的结晶,作者以其对战争阔宽而纵深的探索,灵异的战争思维方式,为我们提供了一幅未来战争的全景图画。  相似文献   

3.
2014年,按照中国天干地支的记法是甲午年。一提到甲午,国人自然会想到120年前中日之间发生的那场激烈而又悲壮的战争。120年来,中国人从来没有忘记过这场战争。在中国近代的反侵略战争中,这是规模最大、失败最惨、影响最深、后果最重、教训最多的一次战争。  相似文献   

4.
当今世界面临三大战争:军事战争,经济战争,意识形态战争。三大战争中,意识形态战争因其越来越依赖于独特的理论软实力而备受各国重视。中国道路和中国所坚持的理论指导及价值文化紧密相关。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对于坚持中国发展道路、推动文化创新和发展、建构中国特色理论以及推进理论大众化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5.
3、所谓建立“和平区”。达赖的“五点和平计划”,为迎合西方听众的欢心,表示要让西藏成为亚洲大陆大国之间的缓冲国。姑且不论这种表态本身就是分裂中国的赤裸裸的言论,翻开西藏史书,自部落联盟时代至西藏和平解放的约两千年间,战争连绵不断,其中有部落之间的战争,藏王与大臣之间的战争,平民奴隶发动的战争,吐蕃王朝后裔之间的战争,万户之间的战争,  相似文献   

6.
张肖桐 《人民论坛》2014,(9):251-253
朝鲜战争中,美国情报机构基于中国所处的国际国内复杂环境的分析和评估屡屡失误,深刻影响了美国决策层,导致其对中国出兵的可能性做出错误判断,甚至对中国官方发出的警告表示怀疑,最终做出“中国不会公开介入朝鲜战争”的错误判断。美国决策的失误,导致中美的军事冲突在所难免。  相似文献   

7.
记 者:今年是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鲜作战 50周年。当年,刚刚站起来的中国人民面对世界头号强国--美国的战争威胁,和朝鲜人民一道,保家卫国,以弱抗强,谱写了一曲爱国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的凯歌。那么,应当怎样认识当年中国领导人作出出兵决策的正确性和紧迫性 ?希望能谈谈您的看法。   李 捷 (以下简称李 ):抗美援朝战争,对于以毛泽东为核心的中国领导人来说,是一场不期而遇的战争。就在 1950年 6月 25日朝鲜战争爆发的 20天前, 6月 6日到 9日,刚刚召开了中共七届三中全会,毛泽东当时有一个估计,认为新的世界战争是能够制止的…  相似文献   

8.
战争的实践已经证明,科学技术的进步必然要推动战争形态的革命。但它又反复证明,战争形态的变化并不能改变战争的基本规律。毛泽东的人民战争思想,是建立在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基础之上,植根于中国革命战争的沃土,并被战争实践证明了的真理。在以往的常规战争中,人民战争具有其它任何战争所不可比拟的优势,并以其特有的优势赢得了胜利。在未来高技术战争中,人民战争的根本优势将会得到进一步增强。我军依靠这种优势将会击败任何强大的敌人。人民战争永远是我军克敌制胜的法宝。一、高技术战争同样是政治的继续,人民战争拥有战争的本…  相似文献   

9.
《时事资料手册》2005,(3):40-41
一、把日本与中国之间的历次战争都归咎于中国 关于甲午战争爆发的原因,《新历史教科书》称:“清不想失掉最后的朝贡国朝鲜,开始将日本作为敌人。日本进行了日清和日俄两场战争.就是由于东亚的这种国际关系。”  相似文献   

10.
站在世纪之交,环顾全球,局部战争从未停息。究其原因不难发现:凡国家瓦解、战火蔓延、生灵涂炭的战乱热点,都与民族矛盾直接相关,都与历史的或现实的民族问题相联系。两伊战争,海湾战争,苏联和前南斯拉夫解体后的车臣战争、波黑战争、阿富汗战争、科索沃冲突。持续半个世纪之久中东对峙,以及非洲大陆此起彼伏的不断战乱等等。世界在这些与民族种族冲突关联的战争炮火声中跨入新世纪。但是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风景这边独好”。民族团结、社会进步、经济发展、政治稳定。拥有12亿人口56个民族的泱泱大国,永远摆脱了本…  相似文献   

11.
打自19世纪40年代英国人在鸦片战争中用洋枪洋炮率先把中国人打败后,紧接着西方侵略者按理而来。法国人、美国人、俄国人_德国人、意大利人、奥地利人,甚至连并不是西方人的日本人,也挤进了西方人的行列,积极发动或参与了侵略中国的战争。中国人在这些战争中屡战屡败...  相似文献   

12.
2008年底,央视记者白岩松采访我时,要我用一个字形容2008年的国际形势,我选择了“变”字。中国的国际地位上升、奥巴马当选美国第44任总统、金融海啸、格鲁吉亚战争和加沙的战争,这些都是世界正在发生深刻变化的反映。  相似文献   

13.
明雨 《黄埔》2006,(4):54-54
2400多年前,大约相当于中国战国时期大军事家孙膑生活的年代,古希腊城邦斯巴达和雅典之间发生了一场旷日持久的争夺霸权的战争。两个国家从公元前431年一直打到公元前404年,历时27年,这即是著名的伯罗奔尼撒战争。此次战争,雅典虽拥有海上优势,但由于麻痹轻敌、内部矛盾、奴隶逃亡、盟国叛离、财源耗尽等原因,逐渐陷于被动而最后崩溃。斯巴达求助宿敌波斯扩建舰队,增强海军实力,加之指挥官在决战中指挥得当,终于取得胜利并成为希腊的霸主。  相似文献   

14.
黄韫宏 《前沿》2010,(18):21-23
在世界殖民地已经瓜分完毕的时候,后起的帝国主义为了占有更多的殖民地资源,必然发动战争争夺世界殖民地,而老牌帝国主义为了维护霸权,必然利用战争掠夺竞争国。在当代社会,帝国主义为了推行石油资源上的霸权,仍不惜发动对外战争,为了牵制中国对其霸权政策的阻止,而实施战争威胁。  相似文献   

15.
两次中日战争与中华民族的觉醒赵颂尧近代以来,日本先后两次发动了大规模的侵华战争,一次是1894年的甲午战争,一次是20世纪30年代的侵华战争(在中国即为抗日战争)。100年前,中国在甲午战争中惨败,被迫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50年前,中国人民...  相似文献   

16.
战争推进中的人民行为,显示了人民力量的强大作用,是人民创造历史的战争体现,构成决定战争最后走向和正义与否的最终因素。中国人民历来爱好和平、反对战争,当代中国的现代化建设之路,就是"和平发展"之路。中国人民愿意与世界人民一道,共同推动国际关系民主化,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17.
朝鲜战争爆发后,斯大林为何不想让中国军队介入战争?中国为何决心背水而战?为什么说微妙复杂的三角关系使这场战争错过了最佳取胜时机?  相似文献   

18.
国产战争片作为新中国电影的一个重要片种,既是新中国电影发展的亲历者和见证者,更是新中国电影发展的推动者和变革者。从这些影片中,我们不仅可以发现新中国战争片的发展轨迹、时代烙印,还可以发现随着时间的推移,创作者对战争认识的深化。  相似文献   

19.
百年之后祭甲午黎巩之1894年日本发动侵略中国的甲午战争,到现在整整一百年了。在这一百年的前五十年中,日本发动过两次侵华战争。第一次是甲午战争,战争的结果是日本胜利,中国惨败;第二次是从1931年的“九·一八”事变和“七七事变”开始的更大规模的武装侵...  相似文献   

20.
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爆发后,世界资本主义国家的学者政客,围绕着战争的责任问题著书立说,企图论证日本侵略朝鲜和中国“完全符合国际法”,其中不乏顶尖的国际法专门学者出场,迄今仍噪音不绝于耳。但中国作为被侵略的当事国受害者,多年来,还没有一部专著站出来澄清事实、辨明是非,拆穿这种歪曲国际法的伪道学,令人遗憾。戚其章先生的新著《国际法视角下的甲午战争》一书(人民出版社2001年9月第1版),以历史事实为根据,以国际公法为准绳,把法理研究与历史考究有机地结合起来,第一次把争论百年的甲午战争责任问题,放在国际法的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