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詹洪波 《前沿》2009,(13):6-8
从马克思思想历史发展的轨迹来看,其世界历史思想是对前人思想的吸收和批判中形成的。恩格斯说过:"每一个时代的哲学作为分工的一个特定的领域,都具有由它的先驱者传给它而它便由以出发的特定的思想材料作为前提",同样,马克思对世界历史理论的探索除了一定时代背景所规定外,又有其重要的思想来源。本文认为马克思研究人类社会发展的理论和方法,特别是他的世界历史的理论和方法,是研究全球化问题的基本原则,而人类社会基本矛盾的发展状况及实现形式,则是思考上述问题的基本依据。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属于哲学范畴,阐明了关于近代以来人类社会产生、形成和发展的基本规律。马克思辩证地继承和发展了维柯和黑格尔等人的世界历史理论,为唯物史观提供了世界性视野,并推动唯物史观发展为世界性哲学,从而实现了其对于世界历史理论的革命性变革。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以“现实的人”为逻辑起点,以资本批判为现实内容,以“人的自由和发展”为理论旨归,从“历史向世界历史转变”这一历史逻辑出发,全面、深入地考察和分析了资本主义社会在现代化过程中现代性的建构和矛盾,阐述了全球化的历史必然性和现代化的主要表现。马克思对世界历史的批判和建构不仅是我们当前认识“时代之变”的思想基础,也是指向人类文明新形态的理论和现实路标。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始终立足于人类共同体,从实践的维度和历史的维度来阐发其公共性思想。与其他西方公共性思想不同,马克思公共性思想始终以全人类的解放为根本立场,并以此塑造一种全新的、人类真实的公共性状态——"自由人的联合体"。在"自由人的联合体"中,具有"追求丰富的公共生活"、"走向全面的人的发展"、"体现自由的发展个性"内涵的公共人的理想生成是马克思公共性思想的主旨。从马克思对公共性的立场和主旨的阐发中,可以窥探马克思公共性思想的本质特征是在深刻批判中进行科学建构的,即对传统旧哲学中的先验性的批判和历史辩证唯物主义的建构以及对市民社会的批判和共产主义的科学预测。  相似文献   

4.
"历史科学"是马克思、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提出来的,具有科学和价值双重维度,在马克思主义研究中存在着过度科学化或过度人道主义化的倾向,西方马克思主义者往往只抓住其中的一个维度而不及其他,从而造成了科学主义和人道主义的对立,从历史辩证法视阈重新审视"历史科学"的科学维度和价值维度及相互关系,对于克服"历史科学"研究中存在的科学维度和价值维度的分离和对立,保持科学和价值之间必要的张力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对黑格尔及青年黑格尔主义者的唯心主义历史观的批判主要是沿着思想、历史和语言这三个维度而展开的,而这一批判对哲学家们提出的根本要求是:从思想世界降到现实世界。马克思的批判在当代哲学研究中仍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共产党宣言》是对马克思主义首次完整、系统表述的重要著作,它不仅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公开问世,同时也意味着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的成熟。在这部著作中,马克思运用世界历史眼光对资本主义社会历史进行了深刻的剖析,从而揭示了人类社会历史的发展走向。考察《共产党宣言》中蕴含的世界历史思想,对于当下走向"世界历史"的中国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价值。  相似文献   

7.
赵华飞 《前沿》2014,(13):70-71
近年来,马克思的世界历史思想受到学界不同程度的重视,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其研究领域涉及世界历史概念、世界历史的思想来源、全球化等多个层面。但是,究其研究的现状来看,还存在着诸如对世界历史资源的挖掘不够、对世界历史理论的把握不到位等不足。为进一步推进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的研究,必须探寻其研究的新起点。  相似文献   

8.
“世界历史”根基上的历史唯物主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马克思的世界历史思想与唯物史观是同时产生的。“世界历史”是唯物史观产生的社会条件和历史基础,唯物史观是适应于世界历史或全球化的哲学形态。围绕全球化的现实特点、全球化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中国和世界的互动而在规律的意义上形成新的认识,是历史唯物主义当代创新的根本路径。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以人类性关怀为出发点,以共产主义为价值导向,以科学社会主义为实践道路。把“中国式现代化”作为马克思主义世界历史理论的重大范畴来理解会看到,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先行赋予“中国式现代化”以“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本质规定,这一本质规定使中国式现代化不仅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为价值导向,同时以人类命运共同体作为更高的价值导向。这一价值导向体现在“人类命运共同体”相对于“中国式现代化”所具有的逻辑先在性。中国式现代化的世界历史意义便不是“后天”加给它的;相反,它的世界历史意义是“先行”进驻中国式现代化的。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历史向世界历史转变"论断为我们构建和谐世界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在这一理论的基础上,胡锦涛总书记提出了"和谐世界"重大战略思想,它要求我们在当今全球化时代的背景下,以世界历史理论的广阔视野,对中国乃至人类社会未来的发展道路给予一条更加明确的路径选择。同时,这也为社会主义最终战胜资本主义这一历史趋势的到来提供了科学预测。  相似文献   

11.
邹银凤 《湖湘论坛》2010,23(3):23-25
随着生产力的提高,世界形成一个统一的整体,各个国家处于相互影响、相互依赖、相互渗透、相互制约的关系之中,人类进入全球一体化的进程。马克思在吸收前人思想成果基础上揭示了"世界历史"的形成与发展,提出了世界历史理论。马克思把世界历史理论同人联系起来,其中关于如何实现人的自由和全面发展,为我们提供了很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12.
马克思的世界历史思想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萌芽时期、发展时期和成熟时期,最终达到和唯物史观的内在一致性.在世界历史思想中,体现了它的方法论原则,这对我们今天所进行的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在新一轮的全球化浪潮的冲击下,学术界越来越注重对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的研究,以求为解读“全球化”而获得理论上和方法上的支持。本文在这里拟对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的三个基本范畴及其与科学的世界历史发展图式的方法论功能间的关系作一辨析,以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坚持和发展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确立科学的“全球化”观,提供一些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从现实的个人出发考察历史,认为历史不是观念史,而是基于现实的个人的活动及人们之间的物质关系而得出的人类社会运动过程。现实的个人的活动推动历史向世界历史转变。现实的个人的解放程度与历史完全转变为世界历史的程度一致。现实的个人与历史向世界历史转变过程的关系,体现了真理维度和价值维度的统一。  相似文献   

15.
王军 《岭南学刊》2011,(1):117-121
近十年来我国学术界对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的研究表现出了一些与以往不同的特点:从文本中寻找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的根据,通过个案来论证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的普遍性,对相关理论的研究来丰富和发展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从不同角度对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进行探讨,对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与实践的关系的研究.对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与人的关系的研究。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的《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在人本主义逻辑框架下讲述了人的异化与复归的历史。异化理论的问题结构可以表述为"异化——复归"的图式。在这一图式中,人的本质这一范畴确立了历史发展的方向,赋予历史进程以价值,使历史获得了逻辑一致性和动力,在某种程度上是历史的目的。异化史观中历史目的观念的在场,既和此时马克思思想的"过渡"特征有重要关系,也与历史目的论自身的形而上学合理性有关系。历史目的观念表征着马克思思想的价值尺度,与其科学性一起构筑着马克思思想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17.
洪波 《理论月刊》2006,(6):20-22
世界历史是马克思对资本主义以来人类历史发展趋向的科学概括,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是马克思终其一生所追求的最高价值目标。世界历史的前途是共产主义,而共产主义正是人的全面自由发展的社会,在那里,人的全面发展的逻辑与历史的双重内涵达到了最后的统一。因此,世界历史与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是一个统一的历史进程。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观照下的能力建设思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艳涛 《桂海论丛》2006,22(2):61-63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加强执政能力建设,核心内容是关于“能力建设”的思想,这是党的执政理念的重大提升,也是国家发展战略的进一步完善。“能力建设”思想有其特定的历史方位,它是对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的进一步发挥。文章旨在从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的视角,进一步揭示世界历史理论与“能力建设”的关系,阐明能力建设思想的科学内涵,从而提炼出“能力建设”思想所体现的方法论意义。  相似文献   

19.
世界概念是哲学的核心概念之一,从"世界概念的历史演化"、"实践概念的三层内涵"、"马克思哲学的主题,即‘改变世界'"三个方面来看,马克思哲学的世界概念具有实践性、现实性和历史性的独特内涵.马克思哲学的世界是历史中的现实世界.  相似文献   

20.
刘勇 《长白学刊》2004,(6):83-87
毛泽东世界历史理论是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在中国的进一步丰富和发展.其内容主要包括:战争和革命时代理论、世界社会主义革命理论和新民主主义社会理论.学习和理解毛泽东的世界历史理论,对于正确认识和判断当今时代特征、世界社会主义形势和一国社会主义的历史方位等方面,都有着深刻的思想价值和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