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把鄂州建设成为最适宜创业、最适宜人居的城市,既是时代的要求,也是人民的愿望,更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四城联创”(创建国家园林城市、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全国创建文明城市工作先进城市)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大举措。要通过扎扎实实的创建,培养城市文化,增强城市的凝聚力;通过实实在在的创建,解决民生问题,增强市民的幸福感;通过持之以恒的创建,  相似文献   

2.
《人大论坛》2010,(11):40-40
2010年10月26日,贵州省贵阳市人大常委会组织了专项工作评议联组会议,常委会组成人员、市人大代表、市民代表竞相发言,分别对市民高度关注的道路交通管理、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创建国家环保模范城市等六大热点工作问诊把脉、建言献策(详见本刊本期28页)。按照要求,评议大会结束后3个月为整改阶段。在这期间。市政府及相关职能部门将根据评议意见的要求,明确分工。落实责任。落实评议意见。  相似文献   

3.
创建国家园林城市是上海实现新一轮发展、建设世界级城市的基础工程,是提高国际竞争力,加强城市建设的实事工程,更是提高市民生活质量,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民心工程。  相似文献   

4.
彭显崴 《公民导刊》2011,(1):196-197
"自2007年巴南区创建市级环保模范城区以来,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产业结构日趋合理、节能减排成效显著、城市环境进一步靓丽。今年市委、市政府在主城区启动创建国家环保模范城市,我们一定要进一步改善环境质量,提升城市品质,为市民营造环境优美、生态宜居的新巴南!"在2010年8月6日创建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动员大会上,巴南区委、区政府作出郑重承诺。  相似文献   

5.
马勇  齐鹏 《青年论坛》2007,1(2):1-5
国家与市民社会建构的关系,一直是建构中国市民社会的重要问题。在对中国国家与市民社会关系的研究中,有“新权威主义”、“民主先导论”和“强国家——强社会”关系模式,都强调国家权威对社会的介入,但都忽视了市民社会的相对独立性。然而,承认市民社会与国家的相对独立性才是正确认识二者关系的前提,只有保证二者的相对独立,特别是市民社会的相对独立性,才能真正实现市民社会的发展和完善以及国家与市民社会关系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随着各地创建国家文明城市活动的深入开展,市民的文明素质有了很大提高,但部分市民还存在着占道经营、随地便溺、乱扔垃圾、不遵守交通规则、损害公物等陋习。如何进一步提升市民文明素质,巩固和发展文明创建成果,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7.
为了把云南省昆明市建设成为集湖光山色、滇池景观、眷城新姿,融人文景色和自然风光于一体的森林式、环保型、园林化、可持续发展的高原湖滨特色生态城市,昆明市委、市政府提出“四创两争”(创建国家园林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全国文明城市和争创联合国人居奖、国家生态市)六年基本实现的目标,决定把2008年确定为“细节文明推进年”,以集中开展《昆明市民“十不”公约》宣传、  相似文献   

8.
黑格尔赋予市民社会这一政治哲学范畴以现代意义,把国家看作是自在自为的理性事物,认为市民社会与国家有着严格的区分.在两者关系上,市民社会先于国家存在并为其产生创造条件,国家高于且依赖于市民社会;特殊性与普遍性原则在市民社会和国家中既分离又统一;实现个体的自由成为二者追求的共同目标.  相似文献   

9.
中国市民社会有其不同于西方国家的特殊性。特殊性表现之一:中国是在社会主义国家的既定框架下,产生了市民社会。特殊性表现之二:市民社会是社会主义国家实现其所代表的普遍性的人民利益的可资借用的中介,中国市民社会不可能改变社会主义国家的根本属性。特殊性表现之三:中国市民社会在同一时空内,涵盖了西方市民社会三个主要历史发展阶段的基本特征。对待市民社会发展,既不要刻意抑制,也不可过度放任。  相似文献   

10.
一是积极组织动员.打好创建基础。召开全市创建动员大会,动员全市广大干部群众积极行动起来,人人参与创建。同时,市文明办认真对照新修订的《自治区文明城市测评体系》,研究制定《具体任务分解表》,查摆软件、硬件以及市民思想认识等方面存在的差距,强化管理、标本兼治,为推进创建工作打好基础。 二是开展专项整治。推进创建活动。以创建国家卫生城市为契机,针对存在的环境卫生问题认真梳理,重点在市容市貌、交通秩序、城区交通营运管理、消防、农贸市场、建筑工地、城乡接合部等方面开展专项整治。  相似文献   

11.
梁同波  万晟 《人民论坛》2013,(12):216-218
在多维度了解分析社会进程时,总离不开政治国家与市民社会.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早就阐明了两者的关系,这是马克思通过创建唯物史观建立科学社会主义大厦的基础,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形成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通道,并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走向成熟.厘清两者的关系,为当前发展问题提供了理论路向.  相似文献   

12.
市民社会理论框架对谋求法治的中国来说具有重要意义。国家与社会关系理论模式与当代中国的社会结构具有内在的契合点。市民社会的成长有助于限制国家权力的不当干预和滥用,市民社会孕育法治之法,市民意识以积极的权利主张及诚实、信用、公平的契约精神推动着法治秩序的形成。  相似文献   

13.
黑格尔的市民社会理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市民社会理论是黑格尔政治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黑格尔对市民社会的理解开辟了市民社会学说史上的新视域。同时,黑格尔对市民社会也有深入的批判,他认为市民社会是一个不自足的领域,有着自身无法克服的缺点,必然被国家所克服。  相似文献   

14.
《精神文明导刊》2008,(3):34-35
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明确提出:“要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软实力是指一个国家和地区影响力、凝聚力和感召力,其核心是文化软实力。对于一个城市而言,软实力的强弱,归根到底,取决于城市文明程度的高低。而创建文明城市以提高市民素质、培育文明风尚、发展先进文化、营造优美环境、构建和谐社会为主要内容,肩负着提升城市文明程度的重任。毫无疑问,以创建文明城市为抓手,是提升城市软实力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5.
常熟是一座具有3000多年历史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长期以来,特别是1997年常熟被中宣部命名为“全国文明村镇工作示范点”以来,市委、市政府坚持以提高市民素质、人居环境质量和城市文明程度为目标,把创建融入发展大局,不断拓展创建空间,精心打造现代文明城市。在荣获国家卫生城市和江苏省文明城市的基础上,去年一举夺得“六冠”:国家园林城市、国家环境模范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集体、全国畅通工程模范管理城市、全国“三五”普法先进(县)  相似文献   

16.
臧伟 《人民论坛》2010,(7):64-65
就国家与社会的关系而言,黑格尔确立了近代市民社会理论的体系,并明确区分了国家与社会的不同。在此基础上,马克思纠正了被黑格尔颠倒了的国家与社会的关系,他以经济关系为基础对市民社会的本质进行了界定,并为后来的市民社会理论研究开辟了另一种方法和路径。  相似文献   

17.
"一创五建"工作涵盖市民素质提升、基础设施建设、社会管理创新、发展环境优化等诸多方面,其核心是改善人居环境,提高城市文明程度,把儋州打造成为海南西部,乃至全省创新发展的新高地。目前,儋州全市上下统一思想、凝心聚力,以坚定的信心、饱满的热情,积极投身到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建设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全国双拥模范城、平安城市、创业创新城市的"一创五建"工作中来,掀起全民共建共享的创建热潮。  相似文献   

18.
况椿鸿 《人大论坛》2010,(10):30-31
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全国文明城市”和协办2011年第九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简称“三创一办”),是贵州省贵阳市委八届八次全会作出的重大部署,是贵阳市纵深推进生态文明城市建设的重要载体,是展示贵州、贵阳形象的重要平台。开展“三创一办”工作,就是把饮用水源保护好,把森林资源保护好,让市民喝干净的水、呼吸新鲜的空气;就是把市容市貌建设好、管理好,让市民生活在更加优美整洁的环境中;就是把路修好、把交通管理好,让市民出行更加方便快捷;就是把社会治安问题解决好,让市民居住、出行更加安全;就是把医疗、教育等事业发展好,让市民享受更高质量的医疗服务、享受更优质的教育。总之,就是千方百计提升市民生活质量。贵阳清镇市的各级人大代表积极投身到这项工程之中……  相似文献   

19.
市委、市政府根据国家要求和市民意愿,把在2008年实现创建国家园林城市作为城市建设和管理的又一个重要目标。按照“两步走”规划,主城区必须在2007年年底前整体达到山水园林城市标准,距今仅有1年零8个月时间,任务很重。刚才,远牧副市长宣读了市政府关于开展创建工作的决定,市创建办对实施方案作了说明,希望大家认真抓好落实。下面,我讲三个问题。一、乘势而为,努力把重庆建成国家园林城市为什么要创建国家园林城市?理由有四:其一,这是改善人民生活的惠民工程。创建国家级园林城市,根本目的是为了改善市民的生存环境和提高生活质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随着经济社会发展,  相似文献   

20.
陈创生 《岭南学刊》2007,13(6):29-32
从市民社会的视角来看,政治民主的实质就是国家与社会的相对分离及其良性互动。在当代,作为"物质的交往关系"的市民社会,既涉及私人领域,也涉及公共性的政治领域。伴随交往关系的发展变化,上层建筑的内在结构、性质和功能也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国家的发展体现出不断向市民社会渗透的过程。政府不再是惟一的权力中心,自主性机构是市民社会的物质形态,非政府组织可以成为不同层次的权力中心,在不同程度上分担提供公共品和公共服务的职责。市民社会的出现将使原来的国家统治向社会治理转变,市民社会为政治民主化提供了基本的前提,是推进政治民主的积极力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