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 她的记忆里没有父亲. 在她还很小的时候,父亲便抛弃了母亲,与一房地产商的女儿好上了,跟着那个女人,远涉重洋,去了大洋彼岸. 母亲由此恨尽天下男人.  相似文献   

2.
父亲后来常常和她提到这件事,那些微小的细节,在父亲一次次的重复中,被雕刻成一道风景.每次父亲说完,都会感叹:"你说,你才那么小个人儿,还昏迷了那么久,怎么就突然清醒了呢?"这时候,父亲的眼睛里满满的都是温柔和怜爱.说得次数多了,她便烦,拿话呛他,父亲毫不在意,只"嘿嘿"地笑,全是快乐和满足.她的骄横和霸道,便在父亲的纵容中拔节生长.  相似文献   

3.
萱子 《新青年》2006,(10):11-12
她15岁那年,父亲死于一场车祸.家里塌了半个天,她的心却完全塌了.从小,她就是父亲最宠爱的宝贝,可是幸福从此戛然而止.  相似文献   

4.
他与她在大学时相识,一见欢喜. 他喜欢她温暖迷人的笑,她喜欢他干净明媚的脸. 恋爱的日子是欢快美好的,大学仿佛就是一座城堡,她是美丽公主,他是俊朗王子,你欢我爱,甜蜜幸福,彼此眼里都是对方极致的好.  相似文献   

5.
月亮 《新青年》2008,(6):16-17
一 街上行人寥寥,过往匆匆.看着一张张陌生的面孔,突然觉得这个城市好冷.回过头,早已没有熟悉的感觉,留在这座城市的脚印也已飘忽如烟.她没哭,只是皱了皱眉头.  相似文献   

6.
1988年7月,以全系第一的学习成绩毕业于齐齐哈尔师范学院化学系的刘蓉璞,怀着无限的憧憬和梦想走进了她的母校,省级重点高中阿城一中的校园,开始了她梦寐以求的教师生涯.刘蓉璞的父亲就是阿城一中一名颇有建树的老教师,由于父亲的影响,她从小就热爱教师职业,这回终于有机会可以像父亲一样,在教师的岗位上一显身手了.她暗下决心,一定要灌注自己的全部精力和才华,于出一番无愧于父亲,无愧于自己的理想,无愧于教师称号的事业来.  相似文献   

7.
那条冬夜里的小巷 晚自习结束后,林佳和往常一样一个人走在回家的路上.学校离家并不远,但要经过一条500多米的小巷.林佳坚持不用父亲来接.父亲的脸上有块疤,那是林佳心底无法说出的伤.但她爱父亲,这一点她比谁都清楚.  相似文献   

8.
正日前,接到一个陌生人的电话,她自报家门:"我是汪曾祺的女儿——汪朝,正在编我父亲的全集。前些天碰到你们作家出版社的萌娘,谈起此事,说她手头还存有我父亲给她的信件。她提供给了我,真还挺有意味。我想你手上也会有我父亲给你的信吧?麻烦你也找一下好吗?"我一想,明年该是曾祺先生逝世20周年了,能出他的全集,当然是件好事,便答应王朝:"我马上就找!"曾祺先生1997年5月16日逝世之后,我搬了一次  相似文献   

9.
遥远的爱     
柳易 《新青年》2005,(11):36-37
那是一座小得不能再小的城市,在地图上,它悄无声息地躲在一个角落里,不注意看还真发现不了。原本,她是不知道那座小城的,直到在网上遇到了他,她才知道那座城市,知道它靠近黄海,风从东面吹过来的时候,涩涩的咸咸的,有一回她在电话里问,你不怕冷吗?他说,不怕,因为心里有你。她听了,心里也有了暖暖的感觉。她没有见过海,又问他,站在你办公室的窗前,能望见大海吗?他回答道,能啊,看,大海涨潮了。她就笑,她知道他在逗她玩,那座小城离海十几公里,怎么可能看见海呢?然而他又说,我的眼神好着呢,我不仅能看得见海,还能看得见你,傻傻的,好可爱。电话的…  相似文献   

10.
正绿化就是文化走进昆明楠园,第一次看见父亲无中生有生出的这座春城边的园林,她就心中喊:爸爸是个艺术家。开阔的水面,让人想起中国国画的留白,想起庄子逍遥游的南溟。"假山的石头,用的就是当地的石材,草木都是当地的草木。"她说。父亲的做法,符合因地制"艺"的原则,符合自然天成的理念。父亲是中国艺术家啊。父亲上大学是学文的,做过中学的国文教师,大学的园林教授。诗文  相似文献   

11.
巴山 《新青年》2005,(4):8-9
打从记事起,我就看出,母亲和父亲的关系不那么好。在家时,母亲总是一副冷冰冰的脸色,很难看到她与父亲说一句话,出了门更没有见她与父亲一起走过,更别说像别的父母每天黄昏时带着孩子散散步、逛逛街什么的。看到同龄的孩子与父母一起欢蹦雀跃、嬉戏打闹,小时的我时常有一种孤独的感觉。当父亲不在的时候,母亲不止一次问我,假如我和你爸分开了,你跟我还跟你爸。我每次都回答说,跟我爸!口气坚决而干脆。那时,我已明白母亲所说的分开过就是她与父亲离婚。楼下的小胖就对我说过,他爸妈是离了婚的,他跟着他爸一起过。我并不是受小胖的影响才那么…  相似文献   

12.
他们写的是小说,也是历史。1《.灿烂千阳》作者:[美]卡勒德·胡赛尼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关键词:阿富汗"在这个世界,做女人就是这样的。"私生女玛丽雅姆怀着对父亲的崇拜默默长大。十五岁生日那天,父亲的绝情和母亲的自尽让她期望的一切都化为泡影。为了摆脱负担,父亲将她草草嫁给了一个粗暴且专制的中年鞋匠。绝望的玛丽雅姆平静地忍受着降临在她身上的一切苦难,直到十八年后,一个年轻的女孩被迫踏进她的家门。  相似文献   

13.
那时候她正不堪,父亲去世.事业受挫,婚姻破裂,人生的不幸赶着趟儿地朝她砸过来,她疲于应付,心力交瘁,整个世界在她眼里尽失颜色.每天晚上,一个人走向冰冷的家,她的腿沉得迈不动步,有好几次,她都想从楼梯上滚下来,她觉得自己真的撑不住了.  相似文献   

14.
张琦 《新青年》2015,(2):52
人的生命中有太多太多的不可控性。在深不可测的未知世界面前,有人惶恐万分,有人则莫名兴奋。黄真真无疑属于后者。而她探索自我与世界的方式便是做电影。女人一生中最大的理想应当是做自己黄真真最喜欢读的一本书叫《dying to be me》,讲的是一个女孩找回自我的过程。女孩病逝后穿过时光隧道来到了天堂门前,此时她早已去世的父亲出现了,劝说她想好后再进天堂。在沉思的时间里,女孩看到了天堂的真相,也意识到死亡并非终结,一个人如果无法完善自我,那么即使抵达天堂也无法收获圆满心境。于是她带着父亲的  相似文献   

15.
爱的权利     
马德 《新青年》2006,(12):62
这座城市有一档叫"社会生活"的电视节目,这几天,不断播送着这样一个消息:一个农村小女孩得了一种非常罕见的病,来这座城市治疗已经有一段时间了,她的父母花尽了所有的钱,可女孩非但没有好起来的迹象,反而情况越来越糟糕,绝望的父母没有办法,只好求助电视台,希望能够有好心人帮他们一把.  相似文献   

16.
全才少女小时候,栗娜跟随父母从东北到北京,这个漂亮的小女生似乎生来就有股文艺范的味儿,一到学校就成了文艺活跃分子,唱歌、朗诵、舞蹈、美术样样行。但这个老师眼里多才多艺的好学生,在父亲眼里却不是个特别听话的女儿。为了自己的兴趣,栗娜违背了父亲的意愿,坚持报考中国传媒大学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而父亲原本计划她是学经济从商的。  相似文献   

17.
走过磨难     
磨难来的时候,她猝不及防. 父亲英年早逝,母亲卧病在床,一个捡来的妹妹还在读初中.  相似文献   

18.
哈新网 《新青年》2021,(2):16-17
诞生于理想国的"一个盒子",讲好东北故事是追求目标 1984年出生的"张小盒"本名叫张莹莹,老家在吉林,从吉林大学物流专业毕业后,转战至哈尔滨工作.这座城市独特的冰雪风光让莹莹为之沉迷,也成了她的第二故乡.  相似文献   

19.
那年她初二.每天课上课下,一个人静静地坐着发呆,呆呆地望着窗外,看着风在树叶上掠过,阳光在花儿上跳跃,教室里喧闹的热闹是别人的,她什么也没有,她是孤独的.她的母亲去世,父亲再婚,她被送到了姥姥家.曾经成绩优异的她,现在是倒数第一,每一个老师提起她来都直摇头.她在最后一桌,在一个70人的教室里,她奢侈地单人单桌,没有人喜欢她,没有人跟她说话,老师还有同学.  相似文献   

20.
风为裳 《新青年》2006,(2):10-11
她也没来得及告诉他的是:是不是亲生的父亲都没关系.因为再也不会有人比他更爱她. 1 很小时,她就听身边的人说她是要来的孩子.椴树开花时,赶花人生下了她,辗转托人送掉了她,然后又赶别的花去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