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曾见 《德国研究》2004,19(2):67-70
本文以<德国民法典>、德国法院判例及有关学术观点为主体,具体分析了德国民法有关未成年人保护的制度,以期对我国未成年人保护制度的完善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2.
德国新买卖合同法中的瑕疵担保责任制度评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芬 《德国研究》2003,18(3):59-64
随着 2 0 0 2年 1月 1日德国债法现代化法 (以下简称新法 )的施行 ,有着 10 0年悠久历史的《德国民法典》经历了一次自诞生以来最为深刻的变革 ,而买卖合同法是这次改革的重心之一。德国的立法者弃担保主义而取履行主义 ,以履行主义为理论基础 ,扩展了物的瑕疵范围 ,将物的瑕疵和权利瑕疵统一调整 ,重新构建了买卖合同法中的瑕疵担保责任制度。新法不仅克服了旧法理论基础不统一、调整方式多样、适用困难等缺陷 ,而且体现出明显的侧重于保护消费者的立法倾向  相似文献   

3.
李欣 《德国研究》2005,20(3):30-34
2005年1月1日,德国历史上第一部<移民法>(Zuwanderungsgesetz)正式生效.<移民法>的产生有其深厚的历史渊源.本文着重分析德国二战后的移民潮流,试从历史的角度证明,制订这部<移民法>是德国社会发展的必然.  相似文献   

4.
德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法学家——萨维尼的生平与学说简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慧 《德国研究》2003,18(4):54-59
萨维尼是德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法学家,历史法学派的创立人.他主张法律是"民族精神"的体现,坚决反对制订民法典.他的理论对世界各国法学产生了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5.
李伟  单晓光 《德国研究》2006,21(3):39-43
中德两国由于立法技术的不同,附随义务有明显差别。在附随义务内涵上,《德国民法典》用债的概念对附随义务进行法定化,而我国《合同法》则借用合同对不同阶段的附随义务分别作出规定。在这种体系下,中德对违反附随义务所应承担的法律责任亦存在差异。德国立法实现了各阶段附随义务请求权基础的统一,而我国《合同法》则分别针对不同阶段的附随义务,各自适用独立的请求权基础。  相似文献   

6.
刘立群 《德国研究》2004,19(4):73-73
目前,翻译和研究德国以及欧盟各方面情况的书籍和文章愈来愈多,这无疑是好事.但同时也出现一些纰漏和失误,把德国的<时代>周报(Die Zeit)误译为"<时代>周刊"就是一个常见的例子(例如<老欧洲新欧洲>一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7月版).  相似文献   

7.
一、法国不当得利法律制度概述 不当得利,指无法律上的原因而受益,致他人受损害的事实.其法律性质属于自然事实中的事件,为债的发生原因之一.①不当得利发端于罗马法上的"返还诉权",该诉权以请求给付特定债之标的物为内容,属于准契约的一种.经过漫长的演变,返还诉权于近代发展为概括性的不当得利请求权,并得到各国法律的普遍承认.  相似文献   

8.
时雨 《德国研究》2007,22(1):69-75
1月1日 在<德国之声>配合下,中国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直播3个在德国生活的中国人的对话.这是德国广播电台首次与中国主要广播电台在直播节目中的合作.  相似文献   

9.
赵蕾莲 《德国研究》2005,20(3):64-70
<尼伯龙根之歌>这部德国中世纪的英雄史诗伴随着德国历史沉浮走到今天.不同时期德国人对该史诗的不同接受真实地反映出德国主要历史时期意识形态的变迁.本文旨在沿着德国历史脉络,透视该史诗的接受历史.  相似文献   

10.
伍贻康 《德国研究》2011,(4):4-8,78
“德国的欧洲”还是“欧洲的德国”这一缠绕欧洲时局百余年的“德国问题”,对于欧洲一体化的兴衰有什么影响?今天“德国问题”是否又重新冒头?德国在欧盟中“一国独大”意味着什么?德国的战略定位已是欧盟兴衰和欧债危机能否解决的关键.由此出发,本文从“德国问题”角度探析了欧洲一体化的发展进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