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正>吉政办发[2010]22号各市(州)人民政府,长白山管委会,各县(市)人民政府,省政府各厅委办、各直属机构:经省政府同意,现将省教育厅、省财政厅《关于受灾学校灾后恢复重建工作的意见》转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组织贯彻落实。关于受灾学校灾后恢复重建工作的意见省教育厅省财政厅为实现"确保灾区孩子有学上"的灾后重建目标,全面做好受灾学校灾后恢复重建工作,确保受灾学校如期正常开学,恢复学校办学条件,保障正常教学,按照《吉林省人民政府关于水毁灾后恢复重建工作的指导意见》(吉政发[2010]23号)要求,现就受灾学校灾后恢复重建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相似文献   

2.
<正>日前,江西省吉安市民政局对2014年度全市灾后倒房重建工程进行检查验收和绩效评价,主要是在县(市、区)自查自验的基础上,由工作组对2014年全市的526户倒房重建对象进行重点抽查,并适时通报抽查情况。主要验收方法是先听取县(市、区)民政部门情况汇报,然后检查资料是否齐全、"政府资助援建"标识牌是否到位、信息录入是否准确,最后深入乡镇、村组实地抽查建房的完成情况。整  相似文献   

3.
穗府办[2008]43号各区、县级市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广州市对口支援汶川县威州镇(县城)灾后恢复重建工作方案》业经市人民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执行中遇到的问题,请径向市对口支援地震灾区灾后恢复重建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建委)反映。  相似文献   

4.
正鄂民政规[2016]1号各市、州、县(市、区)民政局:现将《湖北省因灾倒损居民住房恢复重建救助指导标准》印发你们,请认真遵照执行。2016年1月20日湖北省因灾倒损居民住房恢复重建救助指导标准一、总则第一条为进一步规范因灾倒塌、损坏居民住房恢复重建(以下简称"倒房重建")工作,确保受灾人员基本住房需要,根据《自然灾害救助条  相似文献   

5.
工作动态     
姜堰市救灾建房工作结束 江苏省姜堰市最后一批因灾倒房户近日喜迁新居.至此,该市因灾倒房重建工作顺利结束。姜堰市救灾建房工作坚持“三个原则”:一是因户制宜、区别对待原则。根据倒房户家庭经济状况,采取不同的措施对其住房予以重建。二是标准统一.政策减免原则。明确最低建房标准,免收建房所需交纳的各项政策性收费。三是多措并举,多方援助原则。采取“五个一点”的办法筹集建房资金:向上争取一点,市救济一点,镇财政垫付一点,市机关部门结对帮扶一点,倒房户自筹一点。 (姜堰市民政局 蒋兆国)  相似文献   

6.
<正>海府办〔2014〕174号美兰区人民政府,市政府直属有关单位:根据《海口市灾后重建和恢复生产实施方案》(海府办〔2014〕159号)精神,为进一步抓好北港岛灾后重建和恢复生产工作,经市政府研究同意,决定成立北港岛灾后重建工作领导小组。现将领导小组成员及有关事项通知如下:组长:李杰(市政府副市长)副组长:温海鸿(市政府副秘书长)吴树强(美兰区委副书记、区政府区长)成员:李新亮(美兰区委常委、区纪委书记)刘慧义(美兰区政府副区长)  相似文献   

7.
《江西政报》2009,(6):22-22
赣府厅字〔2009〕25号2009年2月10日各市、县(区)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为进一步加强对口支援小金县灾后恢复重建现场指挥部的领导,确保各项援建工作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8.
2004年,四川省宣汉县“9.3”特大洪涝及山体滑坡灾害,造成6414户、22947人房屋全部垮塌,4186户、14385人房屋部分垮塌。为做好灾后重建工作,确保灾民有家可归、安居乐业,该县将恢复重建工作列入压倒一切的重中之重。宣汉县首先成立了灾后重建工作领导机构,先后召开了全县灾后重  相似文献   

9.
郭勇 《中国减灾》2014,(5):48-49
正2013年12月下旬,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白玉县灾后重建领导小组由5位副县级领导带队,深入阿察、麻绒等12个乡镇,对"1·18"5.4级地震灾后农房恢复重建工作进行了验收。经自查验收合格后向210户农房恢复重建户兑现了367.5万元的建房补助资金,标志着白玉县全面完成"1·18"5.4级地震灾后210户农  相似文献   

10.
正寒冬将至,湖北襄阳市谷城县9户21间因灾倒塌农房恢复重建任务和13户18间因灾损房修缮任务全部完工,因灾倒损住房农户全部入住安全新居、温暖过冬。为抓好灾后恢复重建工作,谷城县先后下发了《谷城县因灾倒损居民住房恢复重建方案》和《关于切实加快当前因灾倒损居民住房恢复重建进度的通知》,大力推进灾后恢复重建工作。根据恢复重建进度,谷城县民政局先后下拨了  相似文献   

11.
《四川省汶川特大地震灾后恢复重建行政效能问责规定(试行)》已经省政府同意,现予印发,请照此执行。四川省汶川特大地震灾后恢复重建行政效能问责规定(试行) 第一条为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汶川特大地震灾后恢复重建的重大决策部署,推动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工作又好又快开展,进一步提高行政效能,根据国务院《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条例》(国务院令第526号)、《中共四川省委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强机关行政效能建设的决定》(川委发[2008]11号)  相似文献   

12.
《中国减灾》2012,(21):61
为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妥善安排好受灾群众生活的要求,2012年10月11-12日,湖北省民政厅在襄阳市保康县召开现场会,对全省因灾倒房恢复重建暨受灾困难群众冬春生活安排工作进行部署和督办。各市州、直管市、神农架林区民政局分管局长和救灾科(处)长,15个因灾倒房重建任务重点县(市、区)的民政局局长参加会议。与会代表参观了保康县倒房恢复重建现场和救灾物资储备库建设项目,围绕会议主题进行了座谈。会议  相似文献   

13.
中共广州市委办公厅(通知)穗文[2008]28号各区、县级市党委和人民政府,市直局以上单位:为进一步加强我市对口支援地震灾区抗震救灾和灾后恢复重建工作的领导和协调,经市委、市政府同意,将广州市支援四川地震灾区抗震救灾工作领导小组更名为广州市对口支援地震灾区灾后恢复重建工作领导小组,并对部分成员进行调整。调整后的成员名单如下:  相似文献   

14.
各市、自治州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各单位:现将《甘肃省灾后恢复重建工作总体安排方案》予以印发,请认真组织落实。甘肃省灾后恢复重建工作总体安排方案当前,我省抗震救灾工作已由抢险应急转入到安置群众生活和灾后重建的重要阶段。各有关市州和部门要进一步加强领导,明确责任周密部署,精心组织,全面做好灾后恢复重建工作。  相似文献   

15.
各区县(自治县、市)民政局:为进一步规范救灾工作,提高我市灾民倒房恢复重建工作管理水平,现将《重庆市灾民倒房恢复重建八步流程》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附:1.因灾倒房户需救济申请表(略)2.倒房户恢复重建审批表(略)3.因灾倒房户台帐(略)4.灾民倒房恢复重建情况统计表(略)5.灾民集中连片建房永久性统一标识(略)6.灾民倒房恢复重建责任书(略)7.灾民倒房重建明白卡(略)8.灾区倒房恢复重建进度统计表(略)二○○五年二月二十二日  相似文献   

16.
正2014年10月16日,宁德市医保中心组织召开全市医疗保险经办机构主任会议。各县(市、区)医保中心主任及相关科室人员参加了此次会议。会上,各县(市、区)医保中心踊跃发言,就今年以来工作进展情况、存在问题、应对措施等方面工作做了交流讨论。随后,市医保中心分管领导就各自分管工作进行了通报,并结合县(市、区)提出的问题和困难进行现场解答。最后,张鸿主任针对全市医疗保险经办工作的情况,对下一步工  相似文献   

17.
正黔府函[2015]292号黔东南自治州人民政府:你州《关于呈报雷山县灾后重建综合治理总体规划的请示》(黔东南府呈[2015]91号)收悉。经研究,现批复如下:一、原则同意《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雷山县灾后重建综合治理总体规划》(以下简称《总体规划》)。二、你州要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及时成立灾后恢复雷建领导协调机构,统筹做好灾后雷律工作:  相似文献   

18.
<正>青政办[2013]310号各市、自治州人民政府,省政府各委、办、厅、局:玉树地震灾后重建工作已圆满收官,为巩固重建成果,进一步加强对重建后续工作的组织协调,省政府决定成立青海省玉树地震灾后重建后续工作协调领导小组。一、组成人员  相似文献   

19.
《江西政报》2008,(15):39-39
各市、县(区)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为切实做好对口支援小金县灾后恢复重建工作,加强对口援助资金物资管理,省政府决定,各地市、省直单位对口支援小金县的援助资金物资实行全省统一管理、统一组织、统一调度。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对口支援小金县灾后恢复重建是党中央、国务院交给我省光荣的政治任务,也是我们义不容辞的政治责任。我们必须站在讲政治、讲大局、讲奉献的高度,全力支持小金县灾后恢复重建,确保好事办好,实事办实,圆满完成党中央、国务院下达的对口支援任务,让中央满意、灾区人民满意、江西人民满意。  相似文献   

20.
各市州委,各市州人民政府,省直机关各单位:《湖南省对口支援理县灾后重建方案》已经省委、省人民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湖南省对口支援理县灾后重建方案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对口支援方案的通知》 (国办发[2008]53号)的部署,为做好我省对口支援理县灾后重建工作,现制定以下方案。一、对口支援的基本原则(一)坚决贯彻中央部署。坚决按照党中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