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人类社会政治领域,政治文化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形态现象对社会政治关系和政治生活具有巨大的心理和精神支配作用,是社会意识形态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政治上层建筑和社会生活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和影响.  相似文献   

2.
在任何一种形态的社会里,任何一个政治人都是由自然人经过对政治文化的认识和学习而形成的。这种认识和学习政治文化的过程即是政治社会化的过程。政治文化作为一种社会政治意识形态,是人们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中形成的关于国家政治生活的心理和精神的反映。它在各个社会共同体的社会生活中都处于重要地位,影响着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和一切社会成员。鉴于政治文化的重要影响和作用,古今中外的政治思想家都对政治文化社会化的方式和途径给予密切的关注,特别是统治阶级为巩固自己的统治地位,总是千方百计地控制政治社会化,或采取怀柔宽容政…  相似文献   

3.
和谐文化思想是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立足时代提出的关于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思想。和谐文化以在全社会崇尚和谐、追求和谐为价值取向,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起到协调凝聚作用,是国际经济、政治、文化新形势的必然要求。它以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为核心,发挥意识形态的引导作用;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把握住了自身发展方向;以包容性和开放性为特点,在与内部文化和外部文化的交流过程中不断发展完善,同时和谐文化思想又是对党的历代领导集体建设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4.
李海青 《求实》2005,3(9):66-69
意识形态是一种思想体系、活动过程与社会建制的统一。意识形态对政治合法性的支持是社会整体性的:一方面对社会的政治系统发挥着直接的诠释与维护功能,另一方面,通过对经济生活的能动作用间接地体现其合法性价值。对于我国意识形态的建设而言,要与时俱进,以合理共识为基点,实现其合法性模式的法治转型。  相似文献   

5.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重点在于促进社会内部各系统、各要素达到一种相互依存、相互协调、相互促进的优化状态,包括促进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相适应、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相适应、经济政治文化之间协调发展、城乡和区域一体化发展等。这对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提出了新要求,即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必须向社会经济领域广泛而深入地拓展,彻底摆脱自身的滞后性并充分发挥积极作用,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和谐发展。面对这一新要求和新课题,我们需要积极探索和创新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向经济领域发展的方式。以增强其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和作用。  相似文献   

6.
赵立华 《实践》2007,(3):39-40
在呼伦贝尔这样的边疆民族地区,建设和谐文化,发挥和谐文化在政治、经济、社会、文化领域内的重要作用,体现和谐文化对民族、宗教、传统、价值观、审美观和边疆地区长治久安的决定性影响,有着重大的现实需求和深远的战略意义。笔者认为,建设和谐文化,一定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  相似文献   

7.
主流政治文化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主流意识形态在政治领域的集中体现,对整合社会思潮、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等都发挥着巨大作用。而主流政治文化作用的发挥离不开建立在其有效传播基础上引导能力的不断加强,但近年来互联网在我国的迅速发展,极大改变了传统媒体建构的文化传播生态,使我国主流政治文化传播面临全新的挑战,亟需新的思路和举措来提升网上引导能力。  相似文献   

8.
白丰绩 《新长征》2010,(10):46-47
当今社会,信息化发展迅猛,以信息网络技术为核心的新技术革命正以一种深入持久的方式改变着世界政治、经济、军事、科技、文化、社会、意识形态等领域的传统格局,直接影响和改变着人们的思想观念、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  相似文献   

9.
李珊  胥瑾 《世纪桥》2012,(3):149-150
作为改写与操控的一种形式,翻译活动是在受制于译者意识形态并在特定的社会政治和文化历史语境中进行的。本文基于安德烈·勒弗维尔有关意识形态的理论学说,以理雅各的《易经》英译本为个案,通过将其翻译活动置于19世纪下半期这个特殊时代背景下的社会文化语境中进行分析,以证明意识形态对理雅各对原文的改写。  相似文献   

10.
《探索》2016,(6)
社会政治稳定所追求的政治秩序内在地包含制度与价值两个层面,即制度秩序与价值秩序的统一。制度秩序是一种显性秩序和刚性秩序,构成社会政治稳定的外在表现形态,价值秩序则是一种隐性秩序和柔性秩序,构成社会政治稳定的深层结构。现代国家的价值秩序一般是通过国家意识形态的力量塑造形成的,一方面通过塑造政治信仰,国家意识形态成为维系政治凝聚力的精神纽带,另一方面通过培育共同的道德与文化价值观,国家意识形态成为促进社会团结、实现社会整合的价值基础。国家意识形态作用于社会政治稳定的内在机制体现为社会凝聚机制、政治认同机制和政治整合机制。从历史逻辑与现实逻辑两个层面来看,国家意识形态安全对于我国社会政治稳定具有特殊的意义与价值。  相似文献   

11.
曾祥耿 《求实》2012,(4):31-33
当前,我国意识形态面临全球化、网络化、民主化巨大挑战。这不仅影响到经济、政治、社会、思想等方面建设,更直接影响到我国先进文化的建设。因此,除了从社会经济、政治发展的层面进行研究,以解决针对意识形态的实际问题外,更主要的是从文化的角度入手,探索文化建设的方法和途径,以提升我国意识形态的生命力,使其为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发挥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2.
社会构建的最后落脚点往往是以权力为核心的政治体系,而政治文化则对政治体系构建起着深层决定性意义。因此,加强对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构建中的政治文化因素的研究,对于这一系统工程来说,具有重要的意义。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政治文化构建必须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马克思主义主导意识形态的确立和对政治文化的整合为首要任务。  相似文献   

13.
刘雁湖  张啸宇 《实事求是》2007,196(3):77-78
和谐文化建设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内容。和谐文化建设必须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社会思潮,增强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对多样化社会思潮的引领作用;必须牢固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培育文明道德新风尚,为构建和谐社会奠定坚实的思想道德基础;必须倡导和谐理念,培养和谐心态,形成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礼让宽容、积极向上的国民心态,为构建和谐社会奠定良好的心理基础。  相似文献   

14.
政治文化是一定的社会利益关系主体在社会生活实践中,对社会政治关系、政治体系、政治行为和政治过程等的主观反映,属于社会意识形态范畴。在人类的政治生活中,政治文化对政治活动以及政治体系有着重要的影响。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随着经济结构的调整,反映经济的文化也发生了深刻的变革。研究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政治文化的发展变化,不仅对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有着重要的意义,而且对进一步深化政治体制改革,保障政治稳定,促进政治发展也有着十分重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5.
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对中国社会未来发展的科学取向,也是对当前中国政治和社会状况的积极应对.和谐社会建设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及自然等各个领域自身及相互的均衡和协调.政治认同作为政治生活的核心,是政治系统最为重要的价值目标,是政治系统和社会成员之间的政治共识和聚焦.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以社会成员普遍、高度、稳定的政治认同为基础和前提的.政治认同是政治和谐、社会和谐的核心,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关键.在政治认同建设中,既要形成、践行共识的政治价值,又要不断推进政治体系的政治制度和政治文化建设;既要有效统筹经济、文化、社会、生态领域的合力,又要预防和消弭政治、社会危机.  相似文献   

16.
叶政 《实事求是》2008,(6):18-20
意识形态尤其是主流意识形态构成一个社会思想文化的中枢和支柱,构成一个民族精神信仰的基础和载体,它是引导人们行动的目标,是支撑社会和谐秩序的“稳定器”。和谐社会秩序的维系,需要意识形态的合理引导和有效调控。意识形态建设对于促进社会秩序的和谐稳定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应着力从引导社会舆论、社会心理以及整合社会思想分歧等方面对意识形态调控功能的创新作出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17.
包红梅 《实践》2013,(10):60-61
草原文化是一种以草原为表征符号的地域文化。对于草原文化的构成,当下的研究中,有对人们的生活习俗、文化心理,尤其在道德领域影响较深的古代传统文化;有对政治生活领域和意识形态方面发挥重要影响的现代革命文化;有在日常生活、科技、经济和文化领域强势渗透的外来文化;有借着市场经济和全球化的东风在科技文化、信息文化和大众文化领域日益得势的新生文化……因此,用单一  相似文献   

18.
沈成宏 《唯实》2007,(5):53-55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种美好的社会理想,也是一种和谐的文化状态。和谐文化能够为建设和谐社会社会提供精神导向和支撑,是和谐社会的思想道德基础。建设和谐文化,就是要有助于化解现实社会生活中的矛盾冲突,建立社会生活所需要的秩序,这样方可促进和谐社会价值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19.
文化生产力具有明显的精神性特征,同时也具备非意识形态的物质性特征,文化生产力二重性在社会实践中表现为产业性与精神性。在社会经济、政治、文化以及自然的系统构建中,文化生产及其生产力作为社会和谐发展的重要条件,必须加大发展的力度,与社会其他子系统相配比、相贯通、相和谐。  相似文献   

20.
意识形态作为社会哲学范畴,归根结底是社会经济政治关系与历史状况的一种反映,因此,当代世界经济政治格局的变化,以及国内经济政治体制改革的深化,必然要在意识形态领域内表现出来。党的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任务就是要及时了解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的新变化及其引起的意识形态领域发生的新情况新问题,深刻地认识与把握这种变化的特点与规律,以开展积极有效的工作,促进和保护社会主义的经济政治文化朝着有利于我们确定的奋斗目标,有利于实现人民的根本利益,有利于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