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宪法解释对于宪法研究和宪政建设都有着重要的作用。当前的宪法解释研究,应从理论体系的研究转向制度层面的实施,在尊重宪法文本权威的前提下,在维护现有宪政体制稳定性的基础上,运用宪法解释的方法来推动中国的宪法研究和宪政建设。  相似文献   

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已经形成.六十余年来,我国法律体系建设在宏观和微观层面都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做到了“八个统一”,即宏观的理念层面,做到了党的领导与依法治国的统一、服务大局和统筹兼顾的统一、传承与创新的统一、自主发展与借鉴的统一;微观的操作层面,做到了统一性与灵活性兼顾、原则性与操作性的统一、稳定性与适时变动性的统一、数量与质量的统一.  相似文献   

3.
宪法最高权威性不仅体现在形式上,更重要的应体现在实质上。然而我国的宪法权威却是缺失的。缺乏市场经济的支撑,宪法权威失去了经济基础的保障;政党制度可操作性的空白与发达民主政治的缺乏,使宪法权威失去了政治层面的维护;思想上宪法意识和宪法信仰的薄弱,无力支撑宪法权威;在法律层面上,违宪审查制、司法实践中的回避更进一步将宪法权威与人们生活之间的距离拉远,缺失也就成为情理之中的事情。  相似文献   

4.
鉴于当前我国法治建设中所面临的诸多问题,往往不能归咎于实体层面的不正义,而更多应归咎于程序层面无法充分反映正义,重构我国宪法程序制度理应成为新时期我国法治建设的焦点问题。本文通过对我国宪法程序的价值分析和实证考察,揭示了当前我国宪法程序建设中存在的种种问题,指出重构我国宪法程序制度应当以加强公民宪法权利救济及保障程序、完善国家权力运行的程序以及完善国家权力监督程序为重心来进行。  相似文献   

5.
服务型地方政府的制度建构应从宪法层面、体制层面和操作层面三个层面进行建构。服务型地方政府的建构是改变管制型政府形态,将宪法原则贯彻到体制层面和操作层面的过程。  相似文献   

6.
宪法对于中国人的价值有两个层面:从宏观层面来看,实施宪法有助于实现国家的富强和民族的复兴;从微观层面来看,实施宪法有利于保障公民个体的尊严与权利.从清末立宪以来我国已经颁了18部宪法和草案,但宪法并没有得到有效实施.目前推动中国宪法实施有官方和民间两条路径,公众的积极维权活动和执政党锐意改革的力量结合,是宪法实施的希望.  相似文献   

7.
宪法作为国家的根本大法,在法律体系中处于核心地位。宪法权威存在于三个层面:法律文本上的权威和公民意识中的权威和社会实践中的权威。我国存在着宪法权威缺失的情况。建构宪法的权威,同样需要从法律制度、思想观念、社会实践三个方面作出努力。  相似文献   

8.
作为日常生活中普遍使用的语词,“妇女”和“母亲”在《宪法》中的含义比较复杂,需要从理论上明确界定。基于宪法概念的规范性与确定性要求,应从宪法精神与目的出发,结合《宪法》文本并参考相关法律,对《宪法》中的“妇女”作广义界定,并从婚姻家庭与国家社会两个层面来解读《宪法》中“母亲”的含义。此外,“妇女”和“母亲”都是《宪法》中特殊的基本权利主体,二者存在诸多差异,但其联系却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9.
1999年3月15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对宪法个别条款作了修正,通过了第十二条至第十七条修正案。这是社会发展的要求,也是全国人民意志的反映。宪法的第三次修正,使我国现行宪法更具科学性、稳定性和权威性。修正案第十三条规定:“宪法第五条增加一款,作为第  相似文献   

10.
宪法是我国的根本大法,对我国社会的各方面有着深远而持续的影响。按照人口学的分类,从宪法的层面深入解读我国的人口制度,能够更好地分析宪法保障我国人口良性发展的作用。另外,人口问题是世界性难题,与我国国情相似的印度同样面临严峻的人口问题。以之为镜,在宪法层面比较两国的人口制度,能够加深对我国人口制度的理解。  相似文献   

11.
结合国内宪法层面上国民待遇原则针对平行进口的功能新解读与国际法层面WTO相关规则的深入分析,有助于我们正确理解平行进口现象,在宪法层面对国民待遇做出适当限制并制定相应的知识产权国内法规则,以平衡各方利益、减少甚或消解平行进口对专利权人、国内被许可企业产生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2.
略论我国宪法司法化的若干法律条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是从法律层面来分析宪法司法化的几个法律条件.要想宪法司法化,首先必须转变错误的传统宪法观念,确立一种正确的、与宪法司法化相适应的宪法观念;其次必须完善我国现行的宪法文本,使它成为一部适应诉讼的宪法;再次必须建立一个符合我国国情的、并具有现代司法理念的宪法司法机构.  相似文献   

13.
通过宪法的人权保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提出一种现实主义的人权态度,即人权实质上依赖于宪法及宪政。具体而言,人权是宪法的原则与主题,而宪法对人权实现的功能或意义则不可替代。为了在宪法层面保障人权,包括违宪审查、宪法诉讼等制度有必要建立和完善。  相似文献   

14.
我国存在警察滥用职权这一现象的根本原因在于现行警察权的设置和行使方面存在宪法缺失,其表现为警察、警察权的宪法定位较为模糊,警察权的设置尚有与宪法精神相矛盾之处,警察权的运行缺乏宪法层面的制约和监督。  相似文献   

15.
宪法与党章同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特殊的政治体制以及党政关系下,宪法与党章既不是混同的,也不是割裂的,而是辩证统一地存在于党领导人民进行现代化建设的生产和生活实践中。宪法与党章在制度体系、价值取向和规范效力方面存在着明显的区别,但也在法治追求、人民立场和规范内容方面具有密切的联系。在宪法与党章关系的调适方面,既要反对“党章不是法”的错误观念,又要反对“党章宪法化”的错误倾向,而要坚持消极层面上“宪法高于党章”和积极层面上“党章维护宪法”的和谐一致。  相似文献   

16.
2004年的宪法修正案,把“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作为一条重要原则写入宪法。人权入宪是中国人权事业发展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它标志着我国通过宪法和法律保障人权的认识进一步得到深化,标志着人权保障在我国不仅是一种理念层面上的共识,而且已经成为国家机关的法定义务。因此,厘清人权的基本含义,分析我国人权保障的实现障碍,借鉴西方国家的人权保障经验,选择我国尊重和保障人权的路径,是一个重大而且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宪法权威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宪法的正当性、现实性、救济性、稳定性和神圣性 ,构成了宪法权威的主要内容。树立真正的权威 ,要从制度形态的宪法权威到达现实形态的宪法权威 ,更须有赖于主体的宪法意识 ,要在主体心目中树立起权威的理念。  相似文献   

18.
我国违宪审查制度的反思与重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必由之路是实行宪政,但宪法权威的确立不仅需要宪法本身的调整,也要求一套体现宪法精神、实现由规范层面向现实层面转化的制度,其核心内容就是违宪审查的制度建设.借鉴参考世界各国宪政建设的成功经验固然重要,但认真总结本国经验教训,结合我国国情,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违宪审查制度才是追求的根本目标.  相似文献   

19.
科技社会关系的立法调整,要解决稳定性与变动性的关系问题,力求做到立、改、废三结合;社会主义国家、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与发展中国家迎接新技术革命立法对策经验的三结合;处理好科技社会关系立法调整的地位问题。科技社会关系的立法调整是司法调整、执法调整、守法调整的基础、前提和依据;后三者则是立法调整的价值体现。  相似文献   

20.
尽管社会权是否具有可诉性依然存在争议,但不管是国际还是国内都大刀阔斧地开拓各种路径对社会权进行保护。我国学界对社会权的研究绝大部分停留在对社会权是否可诉的宏观层面,而社会权可诉性技术性问题远没有提上议程。在中国,宪法实施面临重重困境,而短期内建立类似西方的违宪审查制度不现实,所以转化视角寻求社会权可诉性的其他路径是中国语境下的理智选择。中国社会权可诉性的行政法路径,是通过行政法实施宪法,通过行政诉讼推动宪法诉讼,发挥行政法当前保护社会权的重要作用,最终推动社会权的宪法保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