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翟边 《党建》1996,(12)
李素丽:真情一曲动人心翟边“姑娘,大爷可找着你了,你是咱内蒙古牧民的亲人呀!”在60路公共汽车北京游乐园总站,一位风尘仆仆的老人紧紧握着售票员的手这位被老人称为“亲人”的售票员叫李素丽。见到面前的这位眼里噙着泪花的老人,李素丽想起来了。那天,车行驶到...  相似文献   

2.
“乘坐1路车,感受到了乘务员热情的服务。”“在这位年轻售票员的影响下,车里一片温馨,见到老人小孩,主动让座的人多了。”“乘坐1路车有一种宾至如归的感觉。乘务员高标准、高素质的服务,值得我们服务战线上的工作人员学习。”……  相似文献   

3.
太阳渐渐落山厂。在吉林省吉林市昌邑区土城子镇的一个农家小院里,一位老人站在鸡架旁,双手灵巧地编着鸡窝,眼睛却瞅着院外。“大叔,吃饭吧。”一位中年妇女在屋里喊道。“再等一会儿,秀云马上就回来了。”直到看见一位中年男子进了院,对老人亲热地叫了一声“爹”,老人才撂下手中的活儿,走进屋里。看着这一家3口人坐在饭桌边幸福的样子,有谁能想到这位老人和这对中年夫妻竟没有一点儿血缘关系呢?这位中年男子叫关秀云,今年51岁,是吉林市昌邑区土城子镇邮政局的职工。中年妇女叫姜桂清,今年46岁,是关秀云的妻子。老人叫郭玉方…  相似文献   

4.
老轩 《奋斗》2023,(2):73-76
<正>一1951年,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两周年的国宴上,一位84岁的老人与毛泽东主席同桌。毛主席和他握手,并给他敬酒,老人激动地流下了热泪。毛主席还送给他一个手杖,上面刻着“革命之父”4个字。这位老人,就是参加国庆观礼的东北抗日联军代表、被东北抗联战士亲切地称为“抗联老父亲”的李升。  相似文献   

5.
"能够成为社区市民劝导队的一员是我的荣幸;能为社区居民的美好生活发挥点儿余热更是我的骄傲。"2003年,我从丰台区人民法院退休,居住在丰台街道永善社区。工作了一辈子,忽然闲下来,总觉得日子没着没落,不知道如何打发。2007年,为了改善社区居民的生活环境和社区周边的秩序,社区成立了一支以党员志愿者为主,由楼门长、居民代表、流动人员及辖区单位代表组成的社区环境秩序劝导志愿者队伍,维护社区环境,对社区内的不文明行为进行劝导。  相似文献   

6.
责任     
《学习导报》2012,(14):54-54
大桥上,一个男孩因为失恋午夜独自吹风、望月。这时,有个拄拐杖的老人迟疑地向他走去,非常委婉地询问男孩,是不是有什么事想不开,并意有所指地说生命的可贵……男孩是聪明人,马上就明白了老人的意思,便用幽默安慰这位好心的老人:“谢谢您。我不会游泳,所以不会干蠢事的。”  相似文献   

7.
责任     
《新湘评论》2012,(14):54-54
大桥上,一个男孩因为失恋午夜独自吹风、望月。这时,有个拄拐杖的老人迟疑地向他走去,非常委婉地询问男孩,是不是有什么事想不开,并意有所指地说生命的可贵……男孩是聪明人,马上就明白了老人的意思,便用幽默安慰这位好心的老人:“谢谢您。我不会游泳,所以不会干蠢事的。”  相似文献   

8.
高才亮 《支部生活》2009,(12):36-36
盛夏里,一场暴雨刚过,会泽县老厂乡播落卡村一条涨满洪水的山沟里,一位年过半百的老伯正吃力地将一位80有余的老人背过山沟。过沟后那位银须飘飘的老人感激地说:“谢谢你,你要活一百岁。”被称赞的这位老伯就是闻名老厂山乡的全国优秀乡村医生赵文才,这次出诊途中背老人过河只是他为善一生、济世一方的一个小小缩影。  相似文献   

9.
赛马场有医疗队,他就到赛马场请医生,被车撞伤左脚,血流了一鞋。”“他终究还是把医生请来了.乡亲们有救了.他自己却倒下了。”“好人啊,他是我们的主心骨。”老人的帐篷外.乡亲们你一言我一语地诉说着,70多岁的老人阿吾加义边说边流泪。  相似文献   

10.
“礼尚往来”,人之常情。然而,“礼”随“长”涨,就发人深思了。这里的“礼”显然成了一种“拍马”、“奉承”的货色。 礼随“长”涨,并非笔者的信口胡扯,而是有事实为证的。据报载,某地一位县长的父亲因车祸不幸去世,尽管这位县长告诫身边的工作人员不要声张,但送礼的还是接踵而至。面对推辞不掉的“礼”,这位县长只好要求县政府办公室指派专人现场办理,将“礼”详细登记。事后,对所有的礼  相似文献   

11.
编辑先生: 贵刊2001年第二期封二“红岩老人谱”刊发的《罗清》一文较为全面地介绍了革命老人罗清同志的生平,但文中称罗清同志“1947年到哈尔滨任东北广播电台总台台长,与东北军区联络部合作劝导国民军队将领潘朔端、郑洞国起义,使廖耀湘王牌军全部被歼。”似与有关史实不符。  相似文献   

12.
最好的馈赠     
这个故事发生在抗美援朝时期。 在一场异常激烈的战斗中,一架 敌机正飞速地向阵地俯冲下来,正当 班长准备卧倒时,突然发现离他四五 米远的地方,有一个小战士还在那儿 直楞楞地站着,班长顾不上多想,一 下子扑了上去,将小战士紧紧地压在 身下。一声巨响之后,班长站起身来 拍拍身上的泥土,正准备教育这位小 战士,回头一看,却惊呆了——刚才自 己所处的那个位置,已被炸成了一个 大坑。  相似文献   

13.
听说廉广明在党的十六大召开前,以一名老党员的名义给中共中央组织部寄去了一千元特殊党费,于是,我们怀着崇敬的心情拜访了这位老人。老人的家在多伦县城一条新的马路旁,三间砖房挺显眼,屋内简洁朴实。老人十分健谈,一句提问就勾起了他的回忆,滔滔不绝地打开了话匣子。“没有共产党就没有现在的美好生活,是党把我从一个穷孩子培养成一名党的基层干部,党的恩情比海深。”老人热情地说。党的十六大召开前,廉广明就特别想为党做点什么表示心意,十六大是新世纪党和国家的一次盛会,是全国6千多万党员的大喜事,廉广明琢磨着怎样表达…  相似文献   

14.
塞上的深秋,冷风嗖嗖、寒气扑扑。1958年10月22日,一辆顶风冒沙奔驰而至的吉普车在敦煌县委门前停下,一位身材魁伟、表情严峻的老人迈腿从车门跨出来,矗立风中放眼四望,两名军人和一个夹公文包的年轻人迅速跳下车依偎在老人身旁。这位老人是来敦煌县视察工作的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国防部部长彭德怀元帅。陪同人员是兰州军区司令员张达志,司机和秘书。  相似文献   

15.
《天津支部生活》2007,(3):46-46
2006年10月12日下午,一位臂戴黑纱的妇女敲门走进正在召开工作例会的静海镇第三小学校长办公室,从口袋里掏出一个信封,表情肃穆地对校长张厚军说:“张校长,这是1000块钱,是我父亲临终前委托我们替他交的最后一次党费,请党组织收下吧。”朴实而又饱含深情的话语打动了在场的每一个人。随着这笔特殊的党费从基层党组织逐级上交,更多的人知道了这位可敬的老人的名字——朱植生。凡是熟悉老人的人无不追忆起他的音容笑貌;陌生的人听到后,也为这位老共产党员高尚的情操和坚强的党性而肃然起敬。  相似文献   

16.
“来,来,咱们最后一排的从这个方向上。”“预备,走……好,到这停住。”国庆长假的第二天傍晚,记者来到位于石景山区的台湾百大馆外,看见一位精神矍铄、身姿挺拔的老人正十分专业地指挥着十几个人彩排。这位老人就是石景山区天地人艺术团的团长,62岁的鲍泽民。  相似文献   

17.
有位廉洁的县委书记一直奉行“不送礼、不收礼”的为官之道。逢年过节就举家外出躲礼,平时难以拒收的礼也一律上交纪委。然而他的这一举动竟遭到了一些人的非议和挤对。有的说他沽名钓誉,有的认为这样的书记不会“团结”人,干不出啥大事来,一些同僚也明显疏远他。在一次干部民主测评中,这位廉洁书记得分竟然排名靠后。他无奈地感叹道:“腐败易,不腐败太难!”  相似文献   

18.
太阳没有爬上祁连山。一个满身泥土的老人。就来到西宁南北山栽树或浇水。一干就是一整天。开始用固的老百姓以为他是一个出门打工的老民工。今年5月16日。当人们从中央电视台新闻节目中看到这位荣获首届“母亲河奖”的古稀老人,是青海省原副省长尕布龙时。都被这位75岁的蒙古族老党员的事迹深深打动了。  相似文献   

19.
孝心曲     
“你这辈子没有亲生子女,是孤寡命,但老运好、有福气。”一位算命先生在20多年前的“预言”竟然成真——45年来,这位老人得到了没有血缘关系的儿子无微不至的照料。  相似文献   

20.
梁新 《学习月刊》2012,(22):1-1
11月8日这天,我随便问了几位群众,都让我感到从没有像今天这样关注党和国家的大事。我问一位年近七十的老人:“您知道今天是什么日子吗?,”老人说:“怎么不知道呢?今天是十八大开幕的日子”:我又问怎么这么清楚:老人说“我是老党员,能不关心十八大么?”我问一位农民工:“您知道今天是什么日子吗?”这位农民工脱口而出:“今天是十八大召开的日子”。我又问一位去超市买东西的大姐:“大姐,您知道今天是什么日子吗?”这位大姐也是不假思索就答出:“今天是我们党十八大召开的日子。”群众关注党的政策走向,是因为和自己的生活有关。和自己的切身利益有荧。和自己的未来有关。那么,群众都关注些什么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